书城社会科学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6103500000010

第10章 主题一 学习方式的含义及分类

一、学习方式的含义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s)或称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当代教育理论从不同角度认识学习方式。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变量,学习方式所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认知变量,学习方式的不同或变化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从学生的活动方式来分析,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它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知,这三种因素有机结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品质。从认知角度分析,人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任务的要求有关,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认知水平。如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要经过自己的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学习方式有别于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学习方式是一种自然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指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组织管理等环节。狭义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与策略。实质上,学习方法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原则的调节指导下,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心理能力和体力,把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连为一体而形成的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学习方法既可表现为经验,又可表现为理论,两者都来自人们的学习实践,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对象。具体地说,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策略(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法相对灵活,而且会直接、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是相联系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会促进学生主体性地多样化学习,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操练和运用,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习方式的分类

对于学习方式,从学习过程中是否包含尝试—错误的环节,可以分为试误式学习和顿悟式学习两种方式。

从学习过程是否包含理解,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方式。有意义学习根据学习中是否包含发现的环节,又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主要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个体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知识的视野。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他们是知识的接受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发现学习也是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但它更加强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掌握、理解以及学生在获得这种学科基本结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习的心理机制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根据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受到外部指导的情况,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中,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活动与学习进度的设计、学习结果的评价等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学习者都有较大程度的参与决策甚至自主决策的权力。在他主学习中,则主要是由外部指导者决定学习任务、进度、评价方法及标准。

根据学习过程中信息是否由外部指导者直接提供或呈现,可以分为授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授受式学习中,所学信息由外部指导者直接提供或呈现,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讲授或演示)、学生听,因此也可称为听讲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所学信息由学习者自主获取。探究式学习是学习者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式学习中,如果学习者自主获取的信息是以现成观点或结论的形式存在,如学生直接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等)搜集或直接向有关人士询问,则为接受式探究。在探究式学习中,如果获取的信息需要学习者在观察、实验、调查、解读或研讨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而获得,也就是需要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则为发现式探究。

学习方式的分类还可以有其他多种维度。如根据学习过程中指导者指导的个别化程度,可以分为个别学习和团体学习两种方式;团体学习又可根据团体的大小分为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等。根据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情况,可以分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根据学习过程中对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强调程度,可以分为直接学习(也可以称为体验学习、实践学习)与间接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根据所开展的学习是涉及一个学科还是多个学科,可以分为单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或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