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深圳市长梁湘
6120500000002

第2章 昏黄的油灯

四十四年前,梁湘在延安中央党校的窑洞里,亮着一盏昏黄的油灯。他来延安后读的第一本马克思著作是《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未满十八岁的梁湘为了追求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穿过狼烟烽火,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危难,跨越千山万水,从广州辗转到达延安,投身革命摇篮,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受枪林弹雨的洗礼。他整个的生命都是为共产主义信仰而战斗的!

四十年过去了,《共产党宣言》一直铭刻在他的心坎上。有过胜利,也有过挫折;有过欢乐,也有过无边的苦恼。然而堪可慰藉的是他始终不渝地忠诚于自己的信仰,眼前,中国第二次革命的闪光的信号已经升起。为了振兴中华,为了加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他决不吝啬自己这把老骨头。

时代又一次把他推向人生的制高点。他又站在了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前沿阵地上。

回到家里,爱人邝辉军静静地给他收拾书桌,安放好他从中央党校捎回来的厚厚的笔记本子。她是一个“三八”式的老干部,她了解丈夫的脾性:很少考虑个人的得失,一旦明确目标,就竭尽全力地去奋斗,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文革”期间梁湘曾一度在广州市革委会生产组工作,后因对“大拼厂”的做法提出异议,被“发配”到粤北山区。她默默地忍住泪水,一直坚持着、忍受着……她太了解他了。

“那里是边缘地区,你去当开荒牛,样样都得从头做起,肩上的担子很重,你的脾性倔,遇事可不要操之过急。多想想,多听听。我不在,生活上要靠你自己料理自己了……”她情不自禁地又想起当年他和自己奔赴延安时的情景,那时的心情也是这样的激动而又带有浓厚的神秘感。听说深圳那地方已换了两任班子,天晓得是什么原因。要说她不放心的话,那就是他已逾六十岁了,精力不比当年。然而,当她的目光停留在他那一头乌亮的短发上时,心里却又感到一阵释然。他那壮志未酬誓不休的性情,不就跃然于这一根根青丝上面吗!她看出来这是他生命中光彩焕发的最珍贵的时刻。

“你放心好了!我会料理好自己的。有空我就给你写信。让孩子他们在家陪你,我这身体还挺结实的!”梁湘笑道。

“噢,延安篮球队的前锋!”妻子笑了,“你呀,一点也不服老!”

是年3月18日,梁湘偕同秘书坐上蓝色的列车向南驶去。

深圳是个敏感区,资讯渠道特别畅通。香港报纸早就报道过梁湘要出任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消息。

一旦红头文件下来,全城议论,一片哗然。人们那期望、忧虑、怀疑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向新园招待所院子里的那一座双层黄色楼房。房子仍静悄悄的,没有一丁点儿异样。然而,已是夜深人静了,窗口还透着灯光。

摆在梁湘面前的,是一幅刚刚涂上几笔色彩的远未完成的图画。

香港报纸用醒目的黑体字登载:深圳,马路糟糕透了,街灯暗得像油灯,公厕奇缺,粪便横流,电话不通,还有停水、停电,旅馆拥挤,食品价格昂贵……这里还没有提供一个方便人家前来投资开工厂的环境。

天边泛起鱼肚白,远处传来几声鸡啼。梁湘有清晨散步的习惯,他沿着院子里的小道,踏过小圆拱桥,穿过公园里夹道的紫荆花,走出了大路口。

临街一望,罗湖山麓机声轧轧,劈山填坑,推土机辗出了一道道橙红色的散发着新土馨香的泥带。深圳河畔震撼人心的打桩声,划破了田野的宁静,远处地平线上竖起稀稀的大楼框架的柱子。他走着走着,突然停住脚步,面前马路塌陷断层露出的竟是漆黑的柏油,还散发着新鲜的焦油味,这分明是不久前整修过的。金色的霞光,轻轻洒在即将竣工的市委、市政府大楼的顶层……

梁湘心里明白,自己的前任已在这块土地上作过辛勤的耕耘,发布过令人兴奋的资讯。然而,修建于民国年代的路基怎可以承受得起集装箱货车巨轮的重压?荒凉的小镇又怎么承受得起新兴城市成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零零落落的手摇式电话机又怎可以负担起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的巨量资讯流呢?困难呀!这是一块今人头痛的黄金土地。

在罗湖桥的南畔,一群富商在焦急地眺望,徘徊……

千头万绪,他该怎么办?

人们在理所当然地等待新上任的市长发表滔滔不绝的施政演说。

他静悄悄地上任了,人们并没听见那居高临下的就职演说。清早,他来到市委、市政府大院里的各个部门,挨门挨户跟干部们晤面、座谈、征询,几乎每个部门都访遍了。人们报以感激、亲切、信任而又带着惊讶的目光,仿佛在无声地说:“梁湘你好!”一时之间,市长礼贤下士、征询民意的传说不胫而走。

在晤面的握手、言谈中,他那温和而又锐利的目光在人们热情的脸颊上、谈话间、微笑里、争辩中静静地扫描,一切都储存进脑子里去了。他很快就认识了将由他带领着去进行一场特殊征战的部属们,也让部属们很快就认识了他。

几乎就在这同时,他开始登上指挥台,询问、了解、研究、决断全市的各项工作、工程。他面对的是一大堆问题:

深南大道施工中几易方案,路宽从80米改为60米,眼下又改成40米,看上去是否显得窄了?

罗湖山搬掉了,将它的黄土用来平洼填塘,在铁路两旁开出一片宽阔的平地,有人反复问这样做对吗?边界河旁失去一个天然的屏障!何况这里有的是土地。

深圳,县志上说是雨季积水最深的水沟圳口。君不见每逢大雨,罗湖火车站水深三尺,一片泽国,难道要过境的香港小姐把高跟鞋拎在手上涉水而行吗?商业区为啥放在罗湖,不可以挪到地势稍高的上埗去吗?

城市规划是群体模式还是组团模式?罗湖区高层建筑群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而绿化区却跟不上去,试问合理否?

蔬菜奇缺,召来的一批潮汕菜农干啥去了?是人手不够还是做投机买卖不务正业?

孩子入学难,难于上青天。

物价上涨,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上饭馆里吃顿饭。

旅馆、酒店很少,逢年过节,香港旅客拖男带女露宿路旁。

外商来的多是来料加工、小打小闹,投资大一点的外商寥若晨星。

更恼人的是特区迈出的每一步,人们都如此关心、议论,甚至争论不休。

梁湘的眼睛有点湿润模糊了。他看到一张张火热深情的脸膛,他触着了一颗颗志同道合的火热的心。他感到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是那样的沉重,又是那样的令人兴奋。

在前任留下的还未来得及完成的城市规划面前,他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洽谈、会见、签约、催人、要钱、索物、奠基、剪彩……电话、请帖纷至沓来。他的办公室几乎成了对外贸易部和城市建设局了。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梁湘的思维触到了城市发展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规划。他抓准了第一件要做的事——制订深圳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梁湘在广州从事了城市建设三十余年,深深体会到要建设好一个城市,首先作好规划蓝图的重要。他想: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一个地方建设能够沿着符合实际、扬长避短、科学健康发展的目标前进,就得先要做好总体规划。不然的话,见步行步,胡建乱盖,势必一塌糊涂,苦果尽尝的。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建设较为科学合理的国家之一,它所建的城市道路,大都比较笔直宽敞,去向划一,大道东西,小道南北,井字成型,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充分发挥这块土地的长处。这是他们城市建设做好规划结下的硕果。深圳本属渔农乡村,城市建设任重道远,而一张白纸方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回顾一下古今中外的经验,促使梁湘这位新上任的深圳经济特区决策者,思维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所带来的变化,使整个深圳一盘棋活了起来。他把人们的期待、忧虑、疑问集中到一点:特区经济向何处发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特区?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建成像台湾高雄的“出口加工区”,有人认为应办成外国那样的“自由贸易区”。梁湘有他自己的想法,但他不忙于表态,也不急于下结论,只是把问题慎重地端到中共市委常委会议桌上,请大家来共同讨论评议。

常委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都认为总体规划要从深圳的实际出发,从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出发,为国家四化建设多做贡献。

英雄所见略同,常委们的意见同他所想的吻合。于是他亲自组织起一个包含了各方面专家的工作班子,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派人到香港和外国去学习考察,初步拟出深圳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接着,他又再次邀请了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学家、城建专家、教授、学者对规划大纲草案进行评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召开特区三级干部会议,把规划大纲草案交给广大干部讨论修改,统一大家的意见。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讨论研究,八易其稿,1982年11月,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系统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终于面世了。12月初,市委、市政府把这个《规划大纲》正式呈送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和省政府以及省特区管理委员会,并开始以这个《规划大纲》为蓝图,指导深圳的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在上一届领导拟以深圳老城区周围,广深铁路两侧开发一个面积属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中小型城市的设想的基础上(当时厦门、汕头、珠海三个经济特区的规划开发面积无不是30多平方公里),扩大为开发福田至南头,建立一个新市区面积达118.6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这是了不起的设想,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规划大纲》描绘出深圳特区的面貌:“办成以工业为重点,兼营商业、农牧、旅游、住宅、科研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要“在我们国家主权管理下,采取与内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政策”;经济特点“四个为主”: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以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为主,企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经济活动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特区立足于现代化,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项目,以迅速形成特区强大的生产力。

一个精巧玲珑的规划模型放在市府大厅的长方形桌子上。墨绿色的绒布上面,林立着建筑的群体,绿化的林带,块状管区的组合使人一新耳目。你看,沿着深圳湾朝向大鹏湾的狭长地带,有条理地划分东、西、中三大片和十八个功能区,建成组团式布局的带状城市;组团之间顺着地形用园林式的绿化带隔离和连结,每个组团自成一“市”。市区道路采用格网布置,以东西走向为主,南北走向为辅,道路长约250公里。主干道宽40至60米,次干道宽30米。今日人们“白天看绿化,晚上看灯光”的深圳,绿化起点缘于梁湘。梁湘从新加坡考察回来后,他又要求规划和建设中的主干道两旁是30至50米宽绿化地,马路、街道旁边栽种上秋枫、紫荆等灌木,形成今天生态城市、国际花园型城市的雏型。此外,逐步完善公共设施、服务行业配套,合理分布人口,并让人们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达到最佳的平衡……

二十几个寒暑过去了。梁湘带领着深圳人挥洒了无数汗水。今天,人们高兴地看到,那长方形桌子中的漂亮的规划模型里,那一块块黄的、绿的、蓝的组团群体,已经陆陆续续地呈现在深圳河畔,像一道彩虹在不断地伸延。许多深圳人评论说,深圳市的发展从深圳经济特区开始,经济特区的发展从梁湘“一班人”开始拓展,而梁湘的开拓思维和后来的一个个大的改革动作,均是从规划大纲开始。其影响力不仅在于深圳特区,而是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