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深圳市长梁湘
6120500000022

第22章 老鹰的翅膀 (1)

晨光从窗口照进屋里,满地光亮。老伴邝辉军坐在沙发上,带着忧虑的神色凝望着他,默默不言。从梁湘受命领导特区建设以来,他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巨大的阻力,有时还要承担莫大的风险。她经常为他的命运和身体感到担扰。

“我们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下来到这里开拓的,这是个大前提,心放宽些,想开一些。”梁湘看出她的忧虑,微笑地劝慰说。他相信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潮流,人心之所向,国家兴旺之所系,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得了。

“这话你说过不知多少回了。”

“我常常这样想,所以常常这样说了出来。”

她莞尔一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的应该是你。”他也笑了起来。

“是你给‘传染’的!”

她放不下心,《人民日报》至今还没登载过有关深圳特区的消息报道,而眼前……

他沉默着,眯起眼睛疲惫地望着窗外,金色的朝霞轻轻地抹在园子里的芒果树上,还未成熟的青色芒果,光溜溜的果皮上面裹着薄薄的一层露水,在霞光里闪亮。蓝色的天空里有一只老鹰在展翅翱翔。

“你在想什么?”妻子问。

“老鹰的翅膀。”

“鹰不是靠两只翅膀飞起来的吗?”

他没有让时间浪费在对个人得失的考虑上。此刻他所想的是怎样竭尽全力地办好特区。不是有人害怕这里变成了租界,出卖了国家的主权,腐蚀了圣洁的灵魂吗?……他没有心思去计较和害怕这些怀疑、责难,倒是从这里面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启迪。

“我们要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好,让大鹏鸟的两只翅膀协调动作,展翅高飞,直冲霄汉……”梁湘于1983年9月27日在深圳大学首届开学典礼上满怀激情地说了这番话。

他深刻地体会到,改革开放并不仅仅是引进了资金技术,赚点外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提高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这会使那些怀疑、忧虑和责难随着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自行消失掉……然而,这比引进一批技术设备,世界一流的电脑工厂复杂得多。

这里,沿着浑浊污染得发黑的深圳河水,与香港有24公里接壤的地带。在短短的罗湖桥和文锦渡,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香港旅客、海外华侨、国际朋友来往出入。在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吹进屋里的同时,也会混入几只苍蝇蚊子。用任何行政命令去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相互传递,都是愚蠢的。因为布满空宇的微波资讯并未因为命令纸页的厚重而有丝毫的停滞。

梁湘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他做的是战略考虑:提高人的素质。

他要认真贯彻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关于“有所引进,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的指示。几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特区试办之初,百业俱兴,财政支出捉襟见肘的窘况下,不惜咬紧牙关,毅然拿出了占地方财政开支1/3的资金兴办文化、教育、卫生、科学、体育事业。这不能不敬佩梁湘“一班人”的眼光和远见。

他们办起了《深圳特区报》《特区文学》《特区党的生活》《深圳工人报》《深圳青年报》等八家报刊和深圳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台。

他们创办了深圳大学、教育学院、电视大学等各类大中专和一批中小学校,以及庞大的业余教育网。

他们兴建了深圳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体育中心、大剧院等文化设施,扩建了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

这“八大文化设施”大多设计新颖、设备先进、实用性强,如深圳博物馆,是个全封闭、全空调,恒温恒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博物馆中设施最先进的。深圳大剧院拥有旋转升降推拉舞台,达世界一流水平。

梁湘有一句名言:“我们就是勒紧裤带,也要把教科文卫建设起来!而且要建得像个样,五十年不落后,留给后人是个艺术品。”

创办深圳大学,梁湘原以为拿出办六所中学的资金就行了。但在兴建过程中,发现要办一所像样的大学,经济负担很重,先前规划的投入远远不够。但梁湘看到,对于十年后深圳特区经济社会的腾飞,人才是关键。他咬咬牙,坚定地说:“我即使卖掉裤子也要兴办深圳大学!”人是要有这点志气、这点精神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深圳特区报》这是三五个人在通心岭一间铁皮小平房里凭着这点志气、精神创办起来的。

《特区文学》杂志也是由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韦丘“落户”到深圳后创办起来,他的家人用业余时间投入了校对和运输发行工作。这个大型双月刊最高发行量达15万份,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都具体体现了梁湘说的“勒紧裤带”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深圳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

办大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用一年时间办成一间正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可能吗?可能,梁湘已经做到了。

他到北京清华大学商洽聘请了该校副校长、物理学家张维出任深圳大学校长,又请年轻有为的建筑学家罗征启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大学的日常工作。

在梁湘办公室里,他们促膝畅谈。他征求张维的意见:深圳大学该办成什么样的大学?张维胸有成竹地答道:“要办一间综合性的大学,不仅要设工科、外语专业,还要办经济、历史专业,办文学院。像清华这样的工科大学是不适应特区建设要求的。”罗征启也说:“教学体制要革旧鼎新。培养学生的素质在学校里就应该有多方面、多层次、多元的熏陶环境……”

他很赏识张维、罗征启的卓见,一口答应向他们提供一切方便,尽快把大学办起来。

他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罗章先把张维的办公室装修好,并由罗章主持大学基建工程。好让有了一把年纪的张维可以集中精力去开展建校的工作。

1984年1月26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鲜花吐艳。梁湘陪同邓小平去蛇口工业区视察,车子经过深圳湾畔的时候,梁湘用手指着窗外的小山坡向邓小平介绍:“深圳大学第一期工程计划于今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9月间学校就要搬到这里的新校址上课了。”

邓小平顺着梁湘的手势望去,眼前只见野岭荒山,青草萋萋,一片荒凉,便问道:“深圳大学今年能搬到这儿来开学?”

“是的。今年秋天新学年,深大的学生们就要到这里来上课了。”梁湘用肯定的语气认真地回答。

邓小平颔首微笑,特区市长在他面前立了“军令状”!梁湘之所以有此把握,有此勇气,敢于在邓小平面前作出这个巨大的承诺,这缘于他对深圳特区广大干部、广大群众的了解。深圳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蕴藏着中国人民所特有的巨大聪明才智和创新拼搏精神,罗湖高层楼宇的建筑速度和蛇口模式都可资证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已经成为深圳人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