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深圳市长梁湘
6120500000024

第24章 开拓者的精神 (1)

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前,绿草如茵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只巨型古铜色开荒牛,紫红的大理石基座上刻着鲁迅的笔体:孺子牛。

雕塑家潘鹤的这件作品,获得1984年全国美术作品评选的金质奖。

充满强健力量的牛,拱倒了苍老的树桩——新与旧、力与朽、青春与衰弱,强烈的对比形象颂扬了改革的历史时期和开拓者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铜雕作者的寓意是深刻的。之所以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作品体现了这座新城的建设者们精神,也不仅仅是融入了城市的美态,而且还表达出边城文明的素质。可以预见,在若干年之后,它无疑会成为边城特区历史的艺术珍品。

梁湘考虑设计的正是这样的城市装饰,矗立在绿茵地上的将不是一座、两座雕塑,而是八座、十座……它们将表现出人类的创造天才和美,表现出这座新兴城市的文明素质。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城市文明素质的意义。这一座铜雕的诞生就曾有过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

当初,市委决定要塑造这样一座铜雕时,有人问道:“为什么造牛不造马?”

“花6万块钱去造只铜牛,值得吗?买几头活牛也不要这么多钱啊!”工程的投资款迟迟未拨给。这也难怪,铜牛既不能吃,也不能耕田。

梁湘没有发火,平心静气地说:“这座雕塑所表达和宣扬的特区建设者们的开拓献身精神,是无价之宝,是多少钱也无法买得到的啊!”他找来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反复说明道理,要他们尽快落实拨款之事。同时这造牛不如造马、造铜牛不如买活牛之说,也使梁湘益发感到培育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

当时分管宣传、文化等工作的市委常委林江,积极组织铸造工作,在炎夏酷热的天气里来回奔跑于广州、深圳两地,邀请著名雕塑家潘鹤精心创作。草稿出来后,他又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使设计稿尽善尽美。

1984年7月28日,净重4吨,长达5.6米的巨型铜雕《孺子牛》诞生了。它鞭策着今人,激励着后人,象征着开拓献身精神的永恒!

1985年冬天,北国白雪皑皑,边城却到处是绿树红花,生意盎然。12月10日上午,邓颖超来到市委、市政府大楼,看见青草地上立着《孺子牛》铜雕,便兴致勃勃地邀请梁湘和市委常委们在铜雕前照相留念。她高兴地指着“孺子牛”三个字说:“这应成为我们市委工作的座右铭。这个塑像代表了大家的工作精神和意志,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孺子牛精神,宛如一曲战歌,很容易撩拨起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人民工作的老干部们的心灵共鸣。

清早,梁湘迎着晨光散步。穿过浓密的荔枝树林,走上一级又一级的石阶,来到大楼的侧旁。生活的道路何尝不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来,一级一级地攀登。他踏着青青的一片草地,没有花儿,也没有一棵树。走过了曲径小路,来到《孺子牛》铜雕跟前。鼓突起块块肌肉的铜牛身上,点点晶亮的露珠儿,在金色的朝霞里闪光,宛如滴滴汗水,顺着那道深深的皱纹流落青草地上,梁湘仿佛闻出了一股开山劈岭中的野草和泥土味。

他伫立在铜雕面前,凝视着。他恍如看见了历史的纵的承袭、横的拓展,也看见了这纵的和横的碰撞,新的观念、资讯往往在这碰撞里生发。开拓者们的足迹,组成了历史的路,然后一代一代地变成了历史。他们留下了什么呢?没有一句自白,没有一首赞歌,也没有一篇颂辞……他们是默默地肩负着历史的重荷,踩出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这是开荒牛的韧性的脚印,开拓者的精神!

梁湘很珍重这种“孺子牛”精神和为理想献身的高尚情操。在他的倡导下,每年的“七·一”和年终总结,市委都要表彰一大批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立足本职、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开拓型的党员和干部。

1983年底,梁湘在处理每天的群众来信中发现一封写着“这样的好人,在国外很难找到的”,这是一位海外侨胞赞扬边防检查站人员拾金不昧不留名字的来信,他立刻提笔批示:“请市口岸办务必查出这位好同志,给予表扬褒奖。”市口岸办公室很快就查访出这位拾获巨款设法寻找失主的人员,并在《南方日报》上报道表扬。不久,到了春节,梁湘到深圳边防检查站慰问节日坚持工作岗位的人员时,还提及此事说:“我们要很好地宣传这些好同志,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发扬特区的好风气。”

1984年6月下旬,梁湘在一次常委会上提议:“利汉清虽是省里临时派到深圳工作的,但他那种为了特区建设呕心沥血的精神,很值得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

市委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发出了《关于开展向利汉清同志学习的决定》的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向这位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利汉清学习的活动。

利汉清的开拓事迹是很感人的。他为了高层建筑友谊大厦工程如期竣工,在紧张的二十天里,日夜奋战,废寝忘食,研究设计成功了大型角模和整体筒模的新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然而,他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猝发,为特区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利汉清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敲响了特区开拓者前进的鼓点。

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尤其是特区的经济活动更显出特有的错综离奇。

有一位编剧来到深圳,下了火车便到海关采访编写走私贩私的剧本去了。

有位作家下来才几天,就忙着去写反官僚主义、反走私、反走后门的电影剧本,好像走私贩私成了特区的特点和主要的矛盾。这显然是对特区的误解和偏见。

一位著名学者访问美国归来,感慨殊深地说道:“美国的学者是企业家型的,我们的学者是书生型的!”这是个发人深思的感慨。

特区经济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市场信息的灵敏度很高。国际金融、经济、贸易的丝毫变化起伏,都立刻在特区市场中反应出来,宛如电脑终端机的荧屏上显示出准确的信号一样。这可以说是商品市场上价值规律运行的一种正常现象。对经济的现象只能使用经济手段去调节平衡,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梁湘有丰富的城市工作经验,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他能很深刻地观察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在宴会席上总会有人喝醉,有的人饮两杯浓茶就醒了,也有的继续喝成烂醉如泥。他曾不止一次地告诫特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面前,在新旧体制交替、监督机制还欠健全之时,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可能经受不起金钱美女的诱惑,出现贪污腐败现象,会烂掉一些干部。‘树大有枯枝’,这也不奇怪。为免房子满地垃圾,我们就得勤于打扫,不能手软!如果有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而我们却不能与之作坚决斗争,任它滋长起来,那就会导致不堪想象的后果。好像一筐苹果,一个烂了若不及时清除,就会整筐烂掉!”

1982年春天,同全国一样,深圳特区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