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市)人。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诗文与李攀龙齐名,世称王李,同为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死后,他领导文坛二十余年。反对当时台阁体的萎靡文风,推行古文运动,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文讲究词藻,晚年渐趋平淡自然。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艺苑卮言》等。
“原文”
余将以三月朔赴留管①,而二月之廿六日抵京口②。其明日荆侍御邀登北固山,又明日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肩舆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亦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问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趣驰道数百武,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以传明隐君僧绍者。隐君故栖此山,已舍宅为寺,人主贤而志之。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摄级而上曰山门,江总持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复前为门,四天王所托宇焉。摄级复上,杰殿新构,工可十之八,而前庭颇逼侧。僧曰:“未已也,是将广之,移四天王宇于山门面加伟。”殿后,摄级复上,为方丈。僧供起胶饼、茵蔯。茵蔯甘,啖之至饱。饭已,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
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此塔隋文皇所建,以藏舍利③者也。文皇遇异尼,得舍利数百颗,分树塔以藏之,凡八十三州。所遣僧及守臣,争侈言光怪灵异以媚上,而蒋州④其一也。盖其时建业以蒋子文故,降从蒋云。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觱沸而起,僧雏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所未品也。千佛岩独隐君子仲璋所镌无量寿佛像可耳,观音大士至已不逮。其他若文惠太子、豫章、竟陵王千像,皆刓损天趣,以就人巧,使斗拔奇峭之态,泯没不复可迹。且所谓佛者,一而已,何千之有?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罨霭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雏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至白乳泉,探蠡酌之,尽一器。乃踸踔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万沸,汹涌灏溔。熟视之,审其名之称也。可二里许,一兰若承之,曰观音庵,方有事于土木,其壮丽几于寺埒。主僧某者,福德人也,言简而精,与之小酬酢而别。还复饭方丈,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舂矣,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北固、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
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予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独老且衰,不能守三尺蒲团地,而黾勉一出,远愧僧绍,然犹能自为计,庶几异日不至作总持哉!
“注释”
①卦留管:就任地方行政长官。
②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
③舍利:梵语音译,原指释迦牟尼的遗体或遗骨,后也称有德行的和尚火化后的遗骨为舍利。
④蒋州:即今南京市。
“赏析”
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栖霞寺的全过程。文章描叙的重点放在游山和观寺上面。写栖霞寺,不但写了建寺的由来,寺院的建筑格局,院中的石碑,还写了与寺相联系的舍利塔、品外泉和千佛岩。写山,则重点写了葱茏润泽的草木,水势壮美的涧流,中开一线的山崖以及层叠浪岭的峰峦,形象地描绘出雨后初霁的山水景色和气象。作者在向世人展现各处风光景色的同时,不时加入一些自己对所见事物的观点。作者学识渊博,见解深远,于叙事写景中不时插以古迹由来和历史人物的简略介绍,而且在游赏之中,考察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评论千佛岩佛像的雕凿技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他在观寺游山时怀着极为浓厚的游兴,但文末抒发感慨,则表达了自己无意奉佛,不愿归隐,信守旧志,保持节操的人生态度。全文叙述简明有序,描写形象生动,语言流畅自然,不愧出自明代文坛领袖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