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历代游记
6176300000043

第43章 千山游记

“作者简介”

程启充(生卒年不详),字以道,明代嘉定州(在今四川省乐山市一带)人。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贬戍守抚顺、盖州等边卫十六年。

“原文”

千山①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嶪蓊郁,时有佳气,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台,盖屯戍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高不满丈,深倍之,广半。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览。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僧房半出云间,扶杖登之。

明晨己丑,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蛲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由此至大安,自东而北。自龙泉至此,约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行复数里,隍堂中开,诸山罗列,高爽清旷。视三寺为最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题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翼日庚寅,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东有罗汉洞,高寒袭人。又数息,至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泉甚冽。又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粟。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藤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趺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起视山冈,两浮屠相向争耸,乃自中会反祖越。

从者病,取道石桥,宿南村农家。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③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注释”

①千山:今辽宁省鞍山市东南的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

②瓯脱:一作“区脱”,匈奴语,意为边境屯守之处。

③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

“赏析”

作者被贬戍守东北边地,在由抚顺所转调盖州卫的途中,顺道和友人一起游览了千山,写下这篇游记。文中没有浓烈的抒情,也没有高深的议论,但处处流露出作者欣喜和满足的感情;文末虽然借千山而有所寄寓,但读来也感到纯然发自作者内心,自然而真挚,于平淡中见真切,于自然中见深情,就是这篇游记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文章在结构上,完全符合古代游记散文的一般规律。而且,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构思的新颖,而是顺乎自然地随着自己的游踪对千山主要名胜一一加以介绍;他并不刻意追求手法巧妙,而是以质朴无华的文笔如实地描山绘水;他也不刻意追求文辞的华美,而是以简炼自然的语言进行描述,通篇可以用“质朴自然”四字来概括。我们可以用质朴自然四字来概括本文的写作风格。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胜地大多在中原地区和东南一带;尽管作者并非名人,千山也不会因为作者此次一游而名噪一时;但是,今天的读者读过本文之后,也能够从中了解我们祖国辽阔大地河山之美,了解热爱山水自然之美自古就是我国人民的一种高尚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