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6200700000018

第18章 晏殊(1)

【词人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十四岁即被赐为进士,先后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等职,官职宰相。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得其推荐。精于诗、词、散文,生平著述丰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继承并发展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语言清丽,声调和谐,独具特色。据说他一生创作了万余首词,大多散佚,现存130余首,辑录于《珠玉词》。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的作品,承续唐五代词的哀婉雅致而来,常以抒发散淡闲愁为主。在本首《浣溪沙》中,词人表达了春去花落、物是人非的感叹,隐含对年华逝去,聚散无常的遗憾。

上阕先写词人的状态。暮春时分,词人闲来无事,徘徊于亭台楼阁间,一边饮美酒,一边听新曲,原本是极轻松惬意的雅事。但看着夕阳西下,看着落花流水,看着燕儿归家,他突然想到去年暮春,自己也曾在此地饮酒赏花。昔日情景还历历在目,却成了无法追回的往事。惬意的心境由此转折,词人不禁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句,饱含无能为力的情感,是对逝去事物和光阴的哀悼。晏殊官至宰相,虽坐拥财富与权力,也不能令时间停止,只能无奈地任由年华一去不返。

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一方面是眼前真实境况的写照:娇艳的鲜花渐渐凋谢,燕子去了又来,仿佛就是去年那只;另一方面,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情感,他清醒地意识到美丽的事物终会衰亡,这一趋势不可抗拒。除了花、燕意象,其余皆为虚字,然对仗工整之余,内容也十分充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明代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赞其“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面对落花归燕,词人伤怀难消,只能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他独自在落英缤纷的小径上徘徊,以期纾解抑郁。“独”字大有黯然销魂之味。

这首词语言清丽自然、委婉含蓄,晏殊从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将情、景、理完美融合,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警策意义。

【大师导读】

词中句与字,有似触著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著之句也。

——清·刘熙载《艺概》

此首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但以景衬情。

——唐圭璋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晏殊一生仕途顺达,衣食无忧,其词作多表达人生苦短的愁情,含有淡淡的哀伤。这阙《浣溪沙》是宴会间即兴之作,在描绘宴会之欢的同时,也将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认知蕴含其中。

上阕描写宴会场景。“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这两句将词人的苦闷完全展现出来。时光匆匆、人生苦短,即使是一场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哀伤。词人深知心中的抑郁无法阻断离别,而且在短暂的一生里,这种“等闲”的离别可能会发生几十次、上百次。因而他发出了“酒筵歌席莫辞频”的感叹,用频繁的痛饮、欢宴来舒缓离别的痛苦,以求得到心灵的慰藉。由此可见词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上阕笔意回曲,先言年光易尽而此身有限,嗟叹自己不过是光阴中的过客,每至别离,都会黯然销魂,随后又说销魂也无济于事,倒不如歌筵频醉,借酒浇愁。三句中无一平笔,恰如崖上瀑布三折而下。

“满目山河空念远”,下阕开篇,词人想象自己登高望远,辽阔的山河尽收眼底。一个“空”字,说明世事变迁绝不会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一切思量只会徒然无功。在此情此景之中,又见美丽的花朵被风雨摧残至凋落,更加深了其伤感,故而发出“落花风雨更伤春”之语。其中“伤”字,既状花之败、春之殇,也写出了词人心中的隐痛。

词人知道自己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只能“怜取眼前人”。“不如”二字,说明这是一种比较后得出的选择,有迫于无奈的意思。当然,词人劝诫人们去“怜取”的,当然不是指眼前一人,而是当前所拥有的、能把握住的一切。

下阕“念远”句承上“离别”而来,“伤春”句承上“年光”而言,意象虽宕开至更为宏阔的“山河”、“风雨”之中,词情却仍在“怜取眼前人”的主旨中徘徊不去,一首小令显示出“欲开仍合”的结构,具备了长调的章法。

【大师导读】

结句言伤春念远,只恼人怀,而眼前之人,岂能常聚,与其落月停云,他日徒劳相忆,不若怜取眼前,乐其晨夕,勿追悔蹉跎,申足第三句歌席莫辞之意也。

——俞陛云

惟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二语,较无可奈何,胜过十倍。而人未之知,可云陋矣。

——吴梅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③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jiàn):栏杆。

②朱户:也称“朱门”,指大户人家。

③不谙(ān):不熟悉。

④尺素:书信的别称。

【赏析】

《蝶恋花》是晏殊名篇,虽写闺怨,意蕴却极为深远而丰厚。词作上阕写深闺情怀,意境局限,气度也显得狭窄,但下阕笔锋一转,境界变得极为开阔,甚至隐有悲壮情怀寄托其中。

上阕写景,以景色烘托离情。栏槛中的菊花被薄雾笼罩,仿佛呈现愁态,兰花上露珠滚落,像在默默流泪。菊和兰向来被赋予深刻内涵,往往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词人用“愁”与“泣”二字将其拟人化,主观情感被融入客观景物,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哀怨。

首句中菊这一意象已点明季节,接下来的“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更证明是初秋。新秋轻寒,罗幕冷清,燕子双双而去,凄凉感乍现,主人公的哀愁与孤寂也不言而喻。另外,“燕子”的离去,似也代表人间的无常聚散,衬托出人物的处境与心境,凸显孤独意味。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不懂离别之苦,月光斜射朱户,遍洒室内,从夜晚直到清晓。“离恨苦”直接点出离别滋味,情感从含蓄变得直接。这两句生动写出主人公对月辗转,彻夜难眠的情形。

下阕从夜晚转写清晨之景。昨夜不仅月明,还有“西风凋碧树”,词人晨起后只看到枯黄凋零的树木。“凋碧树”三字,绘出西风的肃杀。在一片萧索清寒中,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上”二字表现了人物的孤独,照应上阕“离恨”,而“望尽天涯路”正是因为一夜相思无际而生了登高远望的念头。登高远望则视野开阔,使集中于写闺情的上阕也显得不再狭窄。

远望不得,便想寄送书信问取音讯,但无奈“山长水阔知何处”!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又不知牵挂的人究竟在何地,“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也最终落了空。寄书的愿望强烈,却无法实现,期冀与现实只见的矛盾尖锐,主人公茫然失落的悲凄情怀也流露出来。

上阕写眼前景,并注入主人公的主观感情,点出离恨;下阕继“离恨”而绘登高独眺之情,神态生动。全词深婉浑厚,借外物抒写刻画人物形象与内心,抒情清婉,却又寥廓高远。在婉约词中,本词独具特色,显得与众不同。

【大师导读】

缠绵悱恻,雅近正中。

——清·陈廷焯《大雅集》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王国维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赏析】

悲苦与达观并存,伤感与勇气兼备的矛盾情怀,在这首《采桑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晏殊抒情词中,这是情感较为浓烈的一首,词人感叹流年,惋惜时光,得出了具有启迪性的人生感悟。

“时光只解催人老”,“只解”二字将时间拟人化,表现了时间残酷吞噬着人的青春。“不信多情”以时间之无情反衬出人之多情,正因如此,更显得时光易逝,情难长久。“长恨离亭”紧承而来,说明多情更易因离别感伤,“长恨”二字,表达了面对离别遗憾又无可奈何的情怀。“泪滴春衫酒易醒”,这是对上句的补充,铺写别离时的情景,别离令人伤感落泪,以致泪水将春衫都打湿了,离愁太浓,就连酒醉都无法使之有所消减。

下阕写送人离去后,留守的人彻夜难眠,月夜梦惊。“梧桐昨夜西风急”, “西风急”与“昨夜”相连,暗示主人公一夜无眠,辗转中倾听凄厉秋风穿过梧桐枝桠的声音。追忆过昨夜耳闻之声,“淡月胧明”继而追忆昨夜目见之景,暗示主人公彻夜无眠,在起身望月中度过漫漫长夜。

“好梦频惊”,或是一场与思念之人相会的好梦,却被频频惊醒,“好梦”二字蕴含无限遗憾。夜有“好梦”本值得高兴,但惊醒后只能听西风赏淡月,白日的离愁又深一筹,而且是“频惊”,则每惊醒一次,惆怅便多几分,致使主人公惆怅满怀,难以入睡。此句是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既承接昼间发出的人生苦短、离恨长生的感叹,又点出一夜无眠及“酒易醒”之状,情感渐到高潮。

结句紧扣上文,“何处高楼雁一声”写人物梦醒后听到的声音。在西风正紧、月色朦胧时,主人公听到一声突兀高亢、凄凉悲怆的孤雁鸣叫。周围其他声音顿时都成了雁鸣的背景,触动了人物内心,环境更显凄凉。

上阕写时光之无情与离散之频仍,下阕将感伤情怀寄托在春去秋来、叶落雁去的风景中,令读者也在这交融的情与景中难掩愁思。

【大师导读】

这种“伤春”、“愁别”的情绪,是人生普遍的情感,艺术的根原,人人都会有的。同叔不过在富贵里面,故意说几句酸话,不是愁人旅客的自诉。而因他的生活安定丰满之故,这点薄膜的愁绪的感觉,也是不容久占于他的心灵的,很容易得到慰安。

——胡云翼

《采桑子》的“时光只解催人老”,“滴泪春衫酒易醒”……表现的自然都是伤感之情,然而《采桑子》的末一句“何处高楼雁一声”,却结得如此其超脱高远……可以看出大晏在现实的无常的悲苦中,虽然也不免于伤感,然而他却既有着安于现实的达观,也有着面对现实的勇气。

——叶嘉莹

清平乐(红笺小字)

红笺①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②。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红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②帘钩:挂窗帘的铜钩,此代指窗户。

【赏析】

晏殊写闺中女子相思愁怨的词作很多,本首《清平乐》即其中名篇,表达了主人公怀人念远的惆怅,笔法生动简洁,抒情细腻真挚。

上阕写主人公提笔在“红笺”上,“说尽平生意”,平生相思,似乎都灌注于信笺上。“红笺”指精美的信纸,以此为书,能表现出女主人公对信件的重视,寄托着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小字”,既指字体精美,也暗示信笺上字迹繁密。“说尽”句,表面说主人公在信中诉尽了平生爱慕,但暗含难以说尽之意,婉妙地表达了人物的满怀柔情。

然而书信易修鸿雁难托,“鸿雁在云鱼在水”,鸿雁在云端飞翔,鱼儿在深水遨游,都难以托付。此句化用《汉书·苏武传》中“鸿雁传书”的典故与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句意,状写音书无法寄达的情形。“惆怅此情难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怅惘失落。二句进一步铺写相思之苦,运典贴切,含蕴深厚。

下阕融情于景。夕阳晚照,斜晖入楼,主人公“独倚西楼”眺望。过片六字点明时间、地点,以主人公西楼独倚的情形表达寄相思而不得的惆怅,紧承上阕“惆怅此情难寄”。远眺时,本想遥见心上人去时的路途,而“遥山恰对帘钩”,只有遥远的山峦阻隔视线,无法望得更远。遥远山峰阻隔的,不仅是人物的视线与相见的道路,还有双方的情谊。

远眺而不见,主人公不禁想知道,对方现在究竟在哪里呢?“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所念之人不知身在何处,而江上绿波依旧缓缓东流。这两句化用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暗含凄凉孤苦、旧情难忘之感,余意不尽,情致别生。

此词抒情蕴藉,用典别致,在多组意象的重叠交织中含蕴主人公悲凉凄苦的感情,营造出离愁别恨百般难寄的意境。词人以淡景写浓愁,青山绿水常在,而鸿雁游鱼难凭,惆怅万端,婉曲细腻,表现了晏殊闲雅从容的独特词风。

【大师导读】

言情深密处全在“红笺小字”。既鱼沉雁杳,欲寄无由,剩有流水斜阳,供人愁望耳。以景中之情作结束,词格甚高。

——俞陛云

此词说离情之深,莫与伦比,用笔之妙,更匪夷所思。

——赵尊岳

踏莎行(小径红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