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简介】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与兄政见不一,反对变法。后放归田里,年四十七而卒。善诗文,词清丽婉约。《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于《王安礼传》。《全宋词》录其词3首。
清平乐(留春不住)
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赏析】
王安国是王安石的胞弟,在变法期间,两人因政见分歧严重,王安国不肯屈从于兄长,仕途十分坎坷。后来王安国又遭陷害,罢官回乡,于乡间创作了这首《清平乐》,夹杂伤时之叹。词作吟咏晚春景色,从视觉和听觉入手,流露惜春、伤春之意,又因身世感叹被揉入词里,给这首叹“春晚”的词增添了丰厚的意味。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上阕开篇交待节令,也表现出人物失落无奈的心情。作者没有直接叙述春色将尽,而从主观角度落笔,用人“留”而春“不住”,表白对时光逝去的感慨。接下来写莺的啼鸣,“费尽”二字是以己心猜度黄莺的心思,将自己对春的挽留投射到莺啼里,显得新颖独特。
起笔十分精彩,既避免平铺直叙,增添了词的婉转情味,同时词作也摆脱了枯燥的单一视角。倘若用铺叙手法直言惜春,未免失之俗烂,而作者将莺啼之声引入词中,既丰富了视听,也强化了人的伤春情感。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这两句写一夜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情形。“宫锦污”以比喻手法表现花开时的美丽和花落后的惨状,花盛时如华丽织锦,转瞬被揉烂弄污,贴切地描画出落花在风吹雨打后由鲜艳丰腴变得灰败孱弱,蕴含着词人对美好不再的哀叹。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下阕从眼前之景转写耳边之声。“小怜”原指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因她善弹琵琶,后人便常用“小怜”代指歌女。歌女的琵琶曲触发愁绪,使人彻夜难眠,直至“晓来”,余音仍缭绕梁间不去。人的思绪也随着曲音飘向远方,欲知游子踪迹。春已逝,人未归,思妇眼见时光匆匆流走,生发出了“留春”、恨春、伤春之情。这首词表面写闺人之思,实则仍未脱离悲春主题。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杨花随风飞舞却“不肯”落入“画堂朱户”。“不肯”是拟人手法,表现杨花不屑权贵,洒脱自在的骨格。词人亦是在结尾处借杨花自况,表达了不肯妥协、孤高自许的人格。
【大师导读】
结笔品格自高。
——清·谭献《谭评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