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六卷,名《晁氏琴趣外篇》。诗、文皆有造诣。文纵横捭阖,诗骨格高俊。
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次韵林圣予惜春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①细萼,小园低槛,壅培②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③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注释】
①葩(pā):花。
②壅(yōng)培: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
③醪(láo):醇酒。
【赏析】
起笔句“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似是言春愁春恨,但实际上整首词抒写的却是解愁之理。首句“问春”,表达世人常有的惜春之情。“何苦”二字,表达恨春早归之意。“带风伴雨”四字直接引出下文:“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一夜风雨过后,园中满地都是还未长大的小花。
寻常写惜春,多写开到极盛的花被风吹雨打,凋落成泥,以极盛至极衰,凸显春逝之后的残败景象,由此渲染愁情恨意。晁补之却写“细萼”小花,由春意未炽便已凋零,言自然无常之理,同时也暗暗呼应后文所写人生之“春归”,以示老大无成的恨事。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三句开始翻出新意。“吹尽繁红”四字,不露消沉意味,反而经由下文“占春”之语,表现出一种生命自然起落的兴味和理趣。春意在此处消散,又会在彼处“长久”,因此恼春、惜春都大可不必。这是从景物描写上暗示自己的想法。接下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则直抒己见,点明春愁的来源,表达放适自然的生命意绪。用语浅显,词意却婉转多姿。
春逝去还会再来,永远都不会老去,人以为春会老而兀自生愁,只是因为心中有愁而投射于景物罢了。由此,词人将愁绪归结于人,再次为后文叹惋人生暮年、一事无成埋下伏线。
下阕再来一层转折:先写“春恨”,后解此恨。“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即使不因春而生愁,人间之恨事亦常在,内里心事遇外在残景,只能借酒浇愁。“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消瘦,并非因为春意凋残,而是为了孕育出秋天的果实。此处呼应前文“春常不老”之意:世人皆因花瘦而感伤,却不知花开花谢本是平常。
但是,尽管词人明其中道理,仍免不了慨叹:“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其实,人们何尝不知道春来春去乃自然之理?只是难抑心中愁苦悲情罢了。人生得失盛衰,亦如春之来去,虽是平常道理,人身处其中,却难以看透。词人叹息青春不再,功名未成,人生浮沉,此情想要消除,谈何容易。
这首词不同于一般惜春的作品,借惜春之意来表达人生易逝的感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惜春无用之理来表达暮年之悲叹,显得十分别致。
【大师导读】
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迷神引(黯黯青山红日暮)
贬玉溪,对江山作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赏析】
词序为“贬玉溪,对江山作”,可知是词人在被贬谪后所作。词中流露出浓郁的悲怆情怀,抒发了“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沉感慨。
起句“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奠定了雄壮而渺茫的基调。一言“黯黯”,一言“浩浩”,两个叠词的运用,将“青山”在“红日”余晖下呈现出的沉郁苍茫的景象,以及江流的浩荡开阔,描摹得相当有气势。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写晚霞如锦缎铺展在浩浩江水上,随着烟波一起“东注”,词人的目光和思绪抵达了遥不可及的地方。“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突兀地缀于景物描写后,但情感的流向却自有脉络可循。“余霞”本来不可能随着江水东去,但在词人眼里,因大江东去,片刻不休,所以笼罩着整个江面的残阳似乎也随之流逝了。这是词人将无尽心事投射于外物的结果。
李白曾有“长安不见使人愁”句,词人此处化用其词意,表达自己远离京师的不甘与失意。此时词人被贬至信州(今江西境内),触目所见异地之景,不由得伤情感怀,嗟叹不已。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仍写景物。从“红日暮”至“渔灯小”,说明词人徘徊感怀时间之长。“几点”与“一片”相衬,既写出暮色渐浓的情境,又点染出江上景象的迷离。
词人上阕运用“景——情——景”的结构手法,景与情浑然交合,但景物与景物间则层次分明,各具特色。下阕以“暗想”二字起首,嗟怀身世。“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语言极沉痛,而有愤慨之意。词人本想以读书致仕,有所作为,却一生羁旅漂泊,碌碌无为,因而说出“儒冠误”这种愤然之语。
下句“觉阮途穷,归心阻”承接“儒冠误”而来,继续抒发被仕途所绊,无法从心所欲的悲哀。《晋书·阮籍传》记载:“(阮)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此句“阮途穷”即用这一典故,表达穷途末路之叹。为官职所阻,无法归京,无法在仕途上有所为,词人心中苦闷可想而知,故接下来以“断魂”二字起句。
此时,“素月”已经升起,词人独对江山,遥望“平楚”,对月思乡,而故乡巨野(今山东境内)远在千里之外,因此只能以“断魂”来形容。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将愁苦渲染得更深。《竹枝歌》是四川民歌,歌咏当地人情和男女恋情,调子明快宛转。自唐代刘禹锡始,文人多有改编之作。此刻在词人听来,《竹枝歌》里声声都是怨情。歌声其实并不凄苦,觉其“苦”的是人。人在孤身之时,听到“猿鸟一时啼”,都会心生凉意。这正是以有情之眼视物,则物皆有情。
“惊岛屿”写岛屿被猿啼鸟鸣声惊动,实则写人被惊动之深。因受了惊,又惹起思绪,所以“烛暗不成眠”,夜深难寐,只望着昏暗的烛光出神,直到听见江岸传来船只开航的“津鼓”声。至此,凄凉之意又添一层。
末尾三句,皆从听觉入手,将词人夜眠时所闻所感,状写得密致转曲。整首词反复摹写词人遭贬之后寓居玉溪江畔,触景而生的怨苦之情,写景细致,直言其情,而情景又能交替互生,融合为一,极具艺术感染力。
【大师导读】
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秾丽周密。譬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
——清·贺裳《邹水轩词筌》
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洞仙歌(青烟幂处)
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①,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释】
①寒螀(jiāng):寒蝉。
【赏析】
这首词写中秋月夜之景,词情旷达,气象雄阔,可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比肩。篇中多化用前人诗文或前朝典故,同时能与月夜主题融合无际,显得风姿摇曳而思致浑然。
起笔处状写月升的景象,出语不凡:“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青”、“碧”、“金”三字,造成一种色调上的强烈对比,凸显天幕的清澈疏朗。在无边无垠的天际,从遮蔽着月亮的云影中,“飞”出了一轮“金镜”。将圆月比作闪耀着金辉的镜子,既表现其明亮,又显示其皎洁。用一“飞”字,将月光瞬间洒遍大地的景象描写得动态十足。
“永夜闲阶卧桂影”一句,写地上看月之人在庭院阶前信步闲走,流连于美好的月色,不忍离去。“卧桂影”既指桂树在月光照射下,于庭前投下树影,又指月中桂树随着月光的铺泻,在人间留下光影。
词人沉浸在美景里,浑然不觉“露凉”。在这清寂的时刻,“零乱”的寒蝉鸣叫声声入耳,越发显出月夜的静谧冷寂,身在其中的词人,心境亦孤冷凄清,由此引发“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的慨叹。
唐传奇中有书生裴航蓝桥遇仙人的故事,裴航为与仙人结为夫妇而接受寻找玉杵捣药的考验,后来月宫中的玉兔也被他的诚心打动,下凡帮助他捣药。“蓝桥路近”即用这一典故,表示月亮离人很近之意。“神京远”写当下处境,似是消沉之语,但接下来立刻以“惟有蓝桥路近”冲淡沉郁的气氛。值此佳节,月与人相伴便已足够,没有必要为尘俗之事伤神。词人在暮年旷逸绝尘的心境,由此句可窥一二。
下阕“水晶帘不下”,写月光朗照室内的景象。卷起水晶帘子,打开云母屏风,月光照进来,“冷浸佳人淡脂粉”,照在佳人脸上,和着轻抹淡扫的脂粉,流转生姿。“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写筵席上饮酒赏月的情景。词人沐浴在美妙的月光下,恨不得将如银的光辉和着酒一起饮下,把对月的豪兴写的婉转清雅。“投晓”二字,暗示词人准备通宵达旦欣赏月色,品饮美酒,以免辜负这大好的月夜。
然而,即使“共流霞倾尽”,词人也觉得不够尽兴,因此又“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他想如古人那样,携着胡床登上高高的南楼,俯视被月光笼罩的人间,欣赏大地上无垠的清秋素妆。
整首词先写庭中望月,次写宴集赏月,末写高处俯瞰月夜之景,既写出月色之美、月光之形,还写出月的神韵风骨,其中又饱含人对月的喜爱流连。细笔摹写处,文字精致华美,词情豪逸壮阔。
【大师导读】
前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然,而词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气象万千,兴乃不浅。
——宋·黄苏《蓼园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