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6200700000096

第96章 陆游(2)

但在词人眼中,春色却并非明媚多姿。“东风恶,欢情薄”六字渲染出悲剧氛围,并点出造成悲剧的原因。春风向来和煦,并无“恶”意,一旦狂暴起来,也会摧花折木,此处暗指陆母干涉两人婚姻的无理行为。因为封建礼法的约束,词人不能明言对母亲的不满,只能借“春风”道出,也属巧妙。陆游与唐琬的“欢情”深厚,但因不能长久相守,空留点滴回忆,只能用一“薄”字形容。

词人心里有“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还有“错,错,错”的哀婉叹息。“错”字有两种解释,一则指其本意,是错误的意思;二则把“错莫”一词分开理解,上阕用“错”,下阕用“莫”,都是叠韵连绵词,各取一字表达落寞忧伤的意味。

下阕转为唐琬的视角,代唐氏而言,是词人对唐氏回到赵府后情形的设想。“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三句一气呵成,写春光依旧,人伤心至形容憔悴,还是于事无补,纵使终日泪水湿透巾帕,也改变不了现实。此处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哀怨,既是唐琬的哀怨,也是陆游的哀怨。

“桃花落,闲池阁”,春色匆匆褪去,亭台池阁尚在,但不足以寄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引用典故,传说前秦窦滔之妻苏若兰在织锦上题回文诗,寄托思念丈夫的心意。但对于唐琬和陆游来说,纵有山盟海誓,也不过是不会兑现的空言。那么还是不要再提了,“莫,莫,莫”的嗟叹自然而出。

据民间演绎,陆游此作为好事者抄录并广为传诵,终于传到唐琬眼前。她感念其情,百味难陈,也和词一阕,表达悲苦之情: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的《钗头凤》被评“无一字不天成”,体现了这场爱情悲剧给他造成的巨大创伤,情感自然流露毫不矫饰,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大师导读】

陆词充满悔恨和哀怜,唐词充满悲愤和屈辱,而压倒这一切的,是两人共同的绝望。今天我们要说,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陆游不该有这样的母亲,中国不该有这样的伦理,而最后,也许是苛责,陆游不该服从这样的母亲和这样的伦理。

——周国平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赏析】

从抚今到思昔,继而回到现实,再回顾以住,全词以今昔交织的方式构成回环往复的结构,把陆游在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被召回京途中的所见所感,写得意味深长。

“桐叶晨飘蛩夜语”,这是陆游在归途所见。“晨飘”和“夜语”两词,既然把叶落和蛩鸣的萧瑟秋景统一起来,也透露出词人从早奔波到晚的情状。“旅思秋光”一句表因景生情,在渐浓的秋意触动下,词人心生黯然“旅思”。“黯黯长安路”一语双关,“长安”可以指代抗金前线,那么词人的追思之意正好与后两句的回忆相契合;也可以指代历朝都城“长安”,用来隐喻南宋都城临安,写词人在归京的“黯黯”长路上的颠沛流离。意有多重,情却唯一,“黯黯”二字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不安。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这两句是对南郑戎马生涯的回顾。在归京途中,他念念不忘抗金复国。对国运时局的牵挂,是他多首作品的灵魂,本篇乃其一。“散关”和“清渭”两地都在南郑前线以北,即宋金交界的边境地带,也是词人“横戈盘马”之地。词人明说“忽记”,又流露出魂牵梦系之感,“应如故”更表现出他对前线战事的担忧。

下阕忽道出世之意,不过,因抗金大业未成的遗憾仍然十分沉重。

“江海轻舟”,即泛舟游览江海河川,暗含隐居之意。“今已具”是说条件已经成熟。他受召归京,难免会生出重被启用,再图振兴的希望,于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再次将愁绪与仕途联系起来。“一卷兵书”化用黄石公于下邳圯上传兵书给张良的典故,张良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从中不难窥见词人的壮志。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汉代文学家扬雄曾作《长杨赋》讽谏汉成帝,谴责其荒淫奢侈。陆游以《长杨赋》指代自己曾向朝廷上疏献策之事,但他的奏疏并未得到重视,“终不遇”与“悔”字道出他的失落和不满。结尾看似是词人的牢骚语,好像在埋怨自己应该抱着希望进言献策,实则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

词中包含壮志难酬的忧愤,还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态。陆游历尽坎坷后才受召归京,早已生发的心灰意冷之念与复燃的救世复国之愿相互交织,令其心情沉郁,倾注于词作中,更显内涵厚重。

【大师导读】

剑南屏去纤艳,独往独来,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和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

——陆永品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赏析】

陆游初到南郑前线,盼着能在疆场建功立业,又因终于被朝廷委以重任,满腹豪情顿生,振奋激昂。题序中的高兴亭位于南郑西北,与长安南山遥遥相望,词人登高临远,北宋旧土近在眼前,收复失地的愿望更加强烈。

“秋到”两句开启上阕,写号角声和连天烽火,分别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表现边塞的苍茫雄浑。接下来三句形式奔放,表达了内心的畅快豁达。“悲歌击筑”取荆轲刺秦的典故,既是实写词人击节高歌的豪放举止,同时也暗用壮士之豪气为自己的从戎生涯壮行。“高”者在乎气势,“酒”者在乎心情,“凭高酹酒”一句也是豪爽昂扬之辞,与上句共同构成“此兴”的内涵。末句的“悠”字并无悠游之意,而是状其悠远。词人外表洒脱,但内心并未真正释然,他日夜盼望能收复失地,北定中原,此志终生不移,“悠”远坚定。

下阕写词人神往长安。词人在七月十六日晚上登上高兴亭,即使有烽火和月光,也难以看清南山,更无法望到长安。他举头所见的南山月虽然“多情”,还是无法照亮北方。“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这两句描写月光冲淡流云,倾泻而下的美景,表面言明月“多情”,实是词人多情,他遥望故国,难掩对旧土遗民的牵念。月出云散的景象,也影射词人逐渐豁亮的心境——他终于踏上了从戎报国、收复失地的征途。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两句均写长安城内著名风物。“灞桥”在长安城东的灞水,岸边多垂柳,自古是折柳送别之地;“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周边楼苑荟萃,烟水明媚,也是名重一时的游览胜地。这两处地点代指长安,并引申为陷于金人统治下的国土。词人特意选择这两处声名在外的胜地,暗含对华夏文明重地沦于夷狄的痛惜,表达了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愿。“应待人来”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人”既指词人,又指南宋军队。“应”字一方面说明战争的正当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建功疆场,收复旧土的决心。

由于这是陆游初到南郑时所作,故乐观情绪占了上风,所表尽是慷慨大义,昂扬情怀。其中赤子之情发自肺腑,可观可感。

【大师导读】

他在凭高远望长安诸山的时候,收复关中的热情更加奔腾激荡,不可遏止。集中不少表现这样主题的诗,但多属于离开南郑以后的追忆之作。而这首《秋波媚》词,却是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情调特别昂扬,充分显示了爱国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我们重视。

——钱仲联

鹊桥仙(华灯纵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州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赏析】

陆游归隐山阴故乡后,享受着充满乡隐乐趣的生活。他一直宽慰自己悠闲度日,终究还是义愤难平,重整河山的渴望一日未绝。写于这期间的作品,往往饱含以上两种情绪,这首《鹊桥仙》可视为其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