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了用人的原则和要求。知人善任,是古今政治家成就大业的关键。知人是了解下属的长短优劣,用人则是要扬长避短。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就该懂得这个道理。善用人的长处,才是成事的第一要务。
量才度能 治世之要
原文
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耶?
昔伊尹之兴土工也,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推,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不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焉。若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译文
我听说考察、识别人才是治理天下的首要任务之一。既然我们不是圣人,谁又能通晓各行各业,懂得天下各类知识呢?所以舜统管各个部门,根据手下人的才能而委以不同的任务;汉高祖刘邦在评价功臣时,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才干有不同的说法。更何况一般人又不能与这些人相比,又何必求全责备呢?
伊尹在大兴土木的时候,用脊背强健的人来背土,用独眼的人来推车,用驼背的人来铺路,各人做适合他们的事,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了充分发挥。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人才时说:“在各种进退有序的朝廷礼仪方面,臣不如隰朋,请让他做大行比较合适;开荒种地,充分发挥地利,发展农业,我不如宁戚,请让他做司田吧;吸收人才,指挥军队,视死如归打仗,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他做大司马吧;处理公案,秉公执法,不滥杀无辜、冤枉好人,我不如宾胥无,请他做大理吧;敢犯颜直谏,不畏生死,尽忠职守,我不如东郭牙,请他做大谏吧。你若想富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够了。若你想成就霸业,那就得靠我管仲了。”
评析
本节讲到君主驾驭臣子的方法。俗话说: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有作为的君主总会量才核能,知人善任。避其所短,用其所长,是因人成事的关键因素。
取长避短 用人之道
原文
黄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决取其利,愚者不爱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凶于奚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跂,及其下也,牧竖能追之。才有修短也。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
魏武诏曰:“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者,任其长也。”
由此观之,使韩信下帏,仲舒当戎,于公驰说,陆贾听讼,必无曩时之勋,而显今日之名也。故“任长”之道,不可不察。
译文
黄石公说:“任用有智谋、有勇气、贪财、愚钝的人,使智者为功名而争,使勇者心随所愿,使贪者有财可发,使愚者敢于牺牲。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情加以任用,这就是用兵时最微妙的权谋。”
《淮南子》说:“天下没有比附子更毒的草药了,但高明的医生却把它收藏起来,就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麋鹿上山奔跑的时候,连善于奔跑的大獐都追不上它,但当它下山的时候,牧童也能追得上。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种才能也会有长短之别。胡人善于骑马,越人喜欢乘船,形式和种类虽然各不相同,但彼此都觉得很方便,可一旦交换去做,就显得很荒谬了。”
因此,魏武帝曹操曾经下诏书说:“有进取心的人,不一定就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不一定就有进取心。陈平有什么忠厚的品德吗?苏秦守过什么信义吗?但是陈平却奠定了汉王朝的根基,苏秦却拯救了弱小的燕国,原因就是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特长。”
通过以上可知,如果让韩信当谋士,让董仲舒去领兵,让于公去游说,让陆贾去办案,谁也不会取得先前那样的功业,也不会留下今天这样的美名。所以,“任其所长”的道理,必须仔细研究。
评析
知人是为了用人,用人则要把握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文中列举了黄石公、曹操等人的话,以丰富的资料去论证以上这条原则。每个人也都有其不足的地方,在任用这些人时,关键是在发挥其长处时如何避免短处所带来的隐患。现在用人者多只知用人之长,不知如何避其所短,结果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意外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