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彭阳县人大志
6261900000049

第49章 工作报告(12)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完成“十五”计划,顺利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至关重要。全县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紧紧围绕“20字”建县方针和“6531”工作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强村富民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主攻特色型种植业、致富型畜牧业、生态型林草业、增值型加工业、增收型劳务业、带动型流通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努力在全区争位次、全市争先进,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的预期目标是: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有突破,部分事关全局的建设项目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力争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00万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在2亿元的水平之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元,增长13.5%;年内总人口控制在25.05万人以内。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从全县工作实际出发,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要紧紧抓住建县20周年机遇,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县城改造工程,完善县城服务功能,为县庆增光添彩。积极推行小城镇建设,改造提升乡村中心集镇。加快乡道油化、村道沙化进程,提高公路等级。抓紧实施自然村通电和二期农网改造工程,提高农电入户率和供电质量。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现长引工程全面通水灌溉,新建一批库坝、井窖等水利工程。改善广播电视、通讯设施,提高收视质量和通讯能力。

二要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增收工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分区域、分产业抓好以地膜玉米、辣椒、药材、菌草、烤烟为主的特色种植示范点建设,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培育优质干鲜果基地,扩大经济林种植。加快以紫花苜蓿为重点的草业生产,稳定增加种草面积。全面实行舍饲养殖,确保封山禁牧后全县畜牧业稳重有增。积极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切实抓好市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要全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抓住国家扩大退耕还林草和全面推行封山禁牧的机遇,以发展生态林为主,在适宜区适度发展经济林,完成30万亩的造林任务。认真总结南部两河流域封山禁牧试点经验,及早着手北部乡镇圈棚、饲草和牲畜饮水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五一”前全面实行封山禁牧。宣传贯彻《退耕还林草例》,完善退耕还林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封山禁牧管理制度,巩固造林种草成果。

四要认真实施百村扶贫开发工程,加快小康村试点建设。突出40个特困村的扶贫工作,以到村到户项目为带动,着力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努力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搞好生态移民工程和长城塬国家异地扶贫移民试点项目。扩大劳务输出总量,转化城乡剩余劳动力。积极开展小康试点工作,拓展试点覆盖面,力争乡乡试点。不断提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水平,实施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开就业门路,努力实现下岗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

五要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县城南门工业园区和西门三产开发区建设,用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和增加进区项目,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新上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强企业管理,巩固企业改制成果。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六要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村镇、单位、窗口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强化基层民主监督管理机制。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加快科技示范园区、示范点、示范户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争取并实施好义教二期工程,突出农村中学危房改造,巩固和扩大“普初”成果,推进“普九”教育。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为契机,抓好流动人口、纯女户和不够间隔生育三个重点,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和加强宣传、文化、体育、卫生工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为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刘文英于2004年2月15日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创四个历史最高水平,分别达到4.6亿元、2.5亿元、1140万元和1326元,同比增长10.1%、11.4%、13.3%和7.5%。粮食总产量达到1.22亿公斤,创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65万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利税950万元,同比增长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107.7%。

刘文英于2005年1月6日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2004年,地方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分别达到5.1亿元、2.8亿元、1241万元和1500元,同比增长11%、13%、8.9%和13.1%。种植地膜玉米16.1万亩,同比增长37.6%,粮食总产量达到1.2亿公斤。农民人均草畜业纯收入达到351元,同比增长14%。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万元,实现利税15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6.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16.2%。

王凤刚于2006年1月11日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2005年,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创地方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历史新高”,分别达到6.72亿元、4.97亿元、1319万元和1764元,比“九五”末增长150.6%、474.4%、102.6%和96.9%,年均增长20.2%、41.9%、15.2%和14.5%。粮食总产保持在1亿公斤以上。地膜玉米、马铃薯、辣椒等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44.8万亩,是“九五”末的2.3倍。多年生牧草由“九五”末的29.8万亩增加到91.3万亩。建成暖棚2.5万栋,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05万个羊单位,比“九五”末增长68%。工业增加值达到7600万元,是“九五”末的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0%。

王凤刚于2007年1月31日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200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85亿元、6.18亿元、1806万元和1978元,同比增长11.8%、24.4%、36.9%和12.1%。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1月17日在彭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张佑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彭阳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在上级党政组织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务实创新,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县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彭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亿元、8亿元、2200万元和2220元,比2002年增长125.9%、261.1%、118.7%和80%,年均递增17.7%、29.3%、16.9%和12.5%,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的预期目标。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一)三大产业初步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

应对干旱抓调整、促增收,积极培育草畜、马铃薯蔬菜和劳务三大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通过压缩冬小麦面积,扩大秋作物种植,改良品种,提高单产,粮食总产稳定在1.2亿公斤左右。草畜产业快速发展,紫花苜蓿和地膜玉米面积分别达到102万亩和25.7万亩,比2002年增加70.2万亩和15.2万亩;新建养殖暖棚3万栋、改良点66个,预计今年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30万个羊单位,比2002年增长89.5%。马铃薯和蔬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分别达到41万亩和8万亩,比2002年增加34万亩和5.5万亩;发展以辣椒、食用菌栽培为主的设施农业5200亩。开辟劳务基地225个,培育中介机构11家,完成技能培训2万人,预计今年输出劳务工6万人,创收2.2亿元,劳务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投放扶贫开发资金1.6亿元,其中闽宁协作资金554.6万元、对口帮扶资金615万元,完成第一轮40个重点贫困村和20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任务,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13.3万人减少到5万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显现新活力

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创新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二、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2年的54.6%提高到61.1%。成立招商引资机构,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引进各类项目205个,到位资金3.8亿元,是前五年的1.5倍,有力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对淀粉、果品和建材等企业实施技改,完成投资5776万元。年生产能力150万吨的王洼二矿动工建设,境内发现油气资源,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初步显现。新发展工业企业45家,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比2002年增长2.4倍。完成货运公司、农机公司和政府招待所改制。组建行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69个。新建乡村集贸市场4个。建成南门工业小区、西门综合市场、彭阳商城和新合作商城。注册登记服务行业企业113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759家。预计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比2002年增长83.7%,城乡市场日趋活跃,商品供给充足。

(三)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城乡基础建设创造新业绩

立足发展抓项目、争资金,共实施基础建设项目393个,完成投资7.4亿元,是前五年的2.6倍,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编制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区级示范点4个、县级示范点25个,改造危房窑5326户,村容村貌整治初见成效。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27.2万亩。新改建人畜饮水工程20处、库坝84座,打井窖7847眼,解决了6.8万人、2.4万头大家畜和3.2万只羊的饮水困难。退耕地造林46.4万亩,荒山沟道造林34.7万亩,治理小流域299平方千米。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和林木管护措施,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分别由2002年的15.6%和61%提高到20.3%和70%。被命名为“全区生态建设模范县”。修筑沥青公路155千米、等级砂砾公路616千米,建成乡镇汽车站6个,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安装通讯基站69个,开通了政务网站和15个农村信息网点,宽带通讯网络覆盖各乡镇,所有村民小组通了电话。广播电视覆盖面由2002年的71.6%提高到88%。建成茹河生态园、彭阳大街、茹河大桥和康居苑住宅小区等重点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1平方千米,荣获全区“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称号。新建8个乡镇办公楼,对所有行政村村部进行改扩建,完成了基层派出所和司法所正规化建设。

(四)富民政策全面落实,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认真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建成科技示范园区10个,培育科技示范点36个、示范户6112个,科技试验示范和引进推广步伐加快。新改建校舍8.3万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学龄儿童和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7.8%,“两基”工作通过区、市验收。积极开展“达标乡镇”创建,加快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育率由2002年的80%提高到87.3%,人口出生率由19.29‰降低到15.85‰,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所,建成村卫生室169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落实药品“三统一”政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1.2%。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和工伤保险,养老、失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财政配套比例逐年提高。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享受“五补”政策资金1971万元。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600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低保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标准逐步提高。

(五)精神文明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新加强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创建国家及区、市、县级文明单位37个。成功举办了20周年县庆和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宁夏行》现场直播活动。编辑出版了《彭阳年鉴》《彭阳文物志》和《彭阳军事志》。成立县文联和艺术团。开展了《颂歌唱彭阳》歌曲征集、传唱活动,城乡文化日趋活跃。“四五”普法通过区级验收,“五五”普法启动实施。审计、监察、国土和统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得到及时办理。宗教事务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日趋加强。工、青、妇、伊协、残联和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被命名为全区首批“平安县”。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经受了“非典”、禽流感和连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履行职责,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务实,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农民、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发扬。一是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更新观念,超前谋划,善于把上级的政策与彭阳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完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树立超常发展的意识,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眼更快发展争项目,依托资源优势引资金,扩充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水平。四是必须坚持以弘扬“彭阳精神”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三苦”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五是必须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一心一意搞建设,扑下身子抓落实。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特色优势不明显,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城镇化水平低,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三是受区位劣势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融资渠道单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四是社会就业渠道狭窄,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五是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投资力度,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推动彭阳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县委确定的指导思想,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区、市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坚持“20字”建县方针,认真落实“四四三”工作思路,弘扬“彭阳精神”,奋力开拓创新,做大做强草畜、马铃薯蔬菜和劳务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和城乡基础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彭阳。力争到2012年,实现“两个翻番和两个较快增长”的目标,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07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18亿元和5000万元,年均递增15%和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分别达到13.2亿元和4000元,比2007年增长65%和80.2%,年均递增10%和12.5%。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彭阳精神”凝聚为前进动力,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鼓足干劲,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力攀登!

(一)提升“三大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提升草畜、马铃薯蔬菜和劳务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力争到2012年,“三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比达到70%以上。一是提升草畜产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家家种草,户户养畜,扩大总量,提高效益。加强多年生牧草管护,重视作物秸秆、柠条等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稳定建立135万亩结构合理、优质高产的饲草基地。改善舍饲条件,优化畜禽品种,加强疫病防治,促进补栏扩量。力争到2012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00万个羊单位,其中肉牛25万头、固原红鸡300万只,草畜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二是提升马铃薯蔬菜产业。坚持“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设施化发展”的方向,在北部山区,扩大地膜玉米和马铃薯种植规模,面积分别保持在25万亩和40万亩左右;在红茹河流域、长城塬灌区及其他水资源有保障的地区,全力发展设施农业,建立以蔬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到2012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7.3万亩。顺应绿色消费需求,全面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打响“红河香”辣椒和“六盘山珍”食用菌品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三是提升劳务产业。按照“培训经常化、基地规模化、组织市场化”思路,健全劳务市场,培育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拓展和开辟劳务基地,强化技能培训和维权服务,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打造彭阳劳务品牌。促进输出形式由政府组织向中介引导、就业领域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就业方式由务工型向创业型转变。每年稳定输出5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以上。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二)培育“三大体系”,激发第二、第三产业活力

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动员全民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能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第二、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力争到2012年,全县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2亿元和6.6亿元,比2007年增长2倍和1倍。一是培育能源工业。以建设全市能源基地为目标,编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整合非煤矿山企业,加快境内煤炭、油气和矿泉水等资源开发利用。改造提升王洼一矿,建成王洼二矿,力争原煤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能源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扶持引导果品、淀粉、饲草和建材等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或企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创国家和区级名牌产品。依托草畜、马铃薯、玉米和果品等资源优势,争取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进而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三是培育现代服务业。着眼于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方便群众,优先发展物流配送、金融保险和信息咨询业,突出发展以生态景观、红色景点和农业观光为主的旅游业,鼓励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健身医疗和餐饮娱乐业,扶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服务业,构建充满活力、方便快捷、体系较为完备的现代服务业格局。

(三)夯实“三个基础”,加快改善发展条件

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夯实农村基础、城镇基础和生态基础,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夯实农村基础。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田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坡改梯任务。开展泉水、窖水净化设施进户活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3%;新修人畜饮水工程24处,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争取建设孟塬引水工程,维修加固病险水库8座;继续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流域治理等项目;深入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水利工程监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成309国道、203省道和主要县道改造,建设大中型桥梁50座,力争5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公路,其余行政村通等级砂砾公路。继续完善城乡电网,提高供用电质量,彻底解决农村供电电量不足问题。加快通讯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信息服务。二是夯实城镇基础。按照“夯实基础,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县城“西进北扩”战略,改造老城区,拓展西城区,开发茹北区。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1.5平方千米,人口增加2.3万人。加强城区绿化、美化和市容管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积极争取草庙、新集、红河撤乡设镇,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夯实生态基础。以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为契机,全面实施生态建设“813”提升工程,加快城乡大绿化进程,争创“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扎实开展退耕还林质量“回头看”活动,继续坚持封山禁牧,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26%以上。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项目,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防止环境污染。到2012年,全县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50%以上。

(四)抓好“三个关键”,不断增强全民素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抓好科技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抓好科技教育工作。围绕产业培育开发,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探索建立农村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健全三级服务网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生产的有效对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二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思想教育与利益引导相结合,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巩固创建“达标乡镇”。健全综合治理机制,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低生育水平。到2012年,全县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0%以上,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分别控制在15‰和10‰以下,总人口控制在27万人以内。三是抓好医疗卫生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重视农民健康教育,增强社区服务能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药品“三统一”政策,全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监管药品、食品市场,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和饮食安全。

(五)加强“三项建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和谐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一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密切与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联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渠道,及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平安彭阳”成果。严格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社区、机关、校园和企业文化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文体下乡活动,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县有线电视自办节目下传乡镇。完善文化服务网络,搭建文化传播、科技普及和农民教育平台,树立文明新风。抓好史志、文物、档案等工作,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三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完成第二批和第三批5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继续扎实推进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认真搞好部门帮扶和社会扶贫,全面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预警机制,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有效扩大社会就业。关心支持老龄工作,依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2008年重点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起步关系胜负,开局影响全盘,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按照县委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紧扣经济增长点,抓住发展关键点,寻求工作创新点,奋力拼搏,务实苦干,开好头、起好步。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2亿元、9亿元、2500万元和2450元,同比增长13.1%、12.5%、13.6%和10.4%。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把握机遇,顺应形势,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提高农村经济综合效益。

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应对干旱、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优化布局,扩大规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红、茹河流域和长城塬灌区,按照“中心带园区,带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引入多元投入机制,建成六盘山食用菌研究中心、任湾育苗中心和周沟、红河等6个示范区,在示范区新建移动大棚1万栋、日光温室500栋、食用菌棚300栋、果棚100栋,设施农业面积增加到1.52万亩;全县蔬菜面积达到9万亩,其中辣椒3.5万亩。在中北部干旱片带,以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为主,积极推广覆膜和集雨补灌技术,种植地膜玉米25万亩、马铃薯40万亩。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以中北部地区为主,种植多年生牧草3万亩、当年生青草15万亩;新建养殖暖棚5000栋、“三贮一化”池1万立方米、黄牛改良点10处;加大补栏扩量力度,培育发展养殖示范村24个,巩固提升专业村12个。全年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0万个羊单位,其中肉牛15.5万头、固原红鸡100万只。

(二)以开发优势资源为依托,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进一步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培育骨干和龙头企业,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宣传推介优势资源,动员全民招商引资,力争引进资金1.3亿元。积极配合加快油气、煤炭资源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力争新上番茄、山杏、胡萝卜和玉米秸秆深加工等重点项目。扶持引导饲草、果品、马铃薯和建材等企业进行技改,提高经济效益。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42亿元。继续深化粮食、供销体制改革,完成商业总公司、客运公司改制。开工建设五里山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何塬边贸市场,争取南门工业小区二期项目。积极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业,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水平。加快开发任山河战斗遗址、无量山石窟、皇甫谧文化等旅游资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以上。

(三)以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改建结合,鼓励多元投入,完善市政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修编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县城中心敬老院和政府接待中心。建成茹河花园小区、茹河大酒店等工程,开发彭阳大街商业用地,迁建看守所。采取招商引资办法,以住宅开发为重点,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和亮化等工作,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加大古城、王洼小城镇开发力度,加快乡镇驻地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加快建设,夯实基础。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完善4个区级和25个县级示范点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完成2000户危房窑改造任务,做好1000户地质灾害区灾民搬迁改造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沼气池2520座,配套服务网点8个,发放太阳灶2000台。新修水平梯田4.8万亩。续建黄河水保生态茹河二期和农业综合开发水保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庙台流域淤地坝系和固原东部饮水彭阳项目区及虎崾岘等5处人饮工程,打窖2000眼,配套集雨场3000处。改造加固雅石沟和红堡等病险水库,争取红堡灌区节水改造、西庄水库输水干渠和周沟、红河机井节水灌溉工程。开工建设309国道彭阳段改扩建工程,新建友联至常沟和川口至石岔、袁老庄两条38千米三级沥青公路及羊坊至新集、庙咀至何山等15条186千米四级砂砾公路,争取任湾至沟圈24千米三级沥青公路改造工程立项建设。建成小园子、王家山等中小型桥梁10座和县城、古城、王洼、小岔客运站4个。认真实施农网继续完善、移动村村通和联通网络精细化工程,安装通讯基站12个、直放点5个,拓宽通讯覆盖面,提高通电、通信保障水平。

(五)以实施“813”工程为抓手,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生存发展环境。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专业造林队,整条流域,整块推进,完成荒山荒沟造林8万亩、补植补造15万亩;建设3个生态乡、30个生态村和3万个生态户。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庭院四旁、机关学校和村庄道路绿化力度,创建国家及区级生态优美乡镇3个、生态村5个。严格落实“四不兑现”措施,完成退耕补植补造25万亩。加大封禁力度,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开发培育,嫁接改良山杏1万亩,开发利用柠条饲草资源,扩大林区固原红鸡散养规模,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

(六)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坚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和保障措施,着力改善民生。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完成27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任务,加强与宋庆龄基金会、南靖县及区、市帮扶部门的联系,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力争年内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4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县劳动力市场暨农民工培训中心,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育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加大有组织输出力度,年内输出劳务工5万人,创收2亿元以上。认真实施“五险统一征缴”试点工作,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推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七)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把科技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等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控人口、强素质、促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推行科技承包责任制,建成“长城塬百名大学生创业园”;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新建农副产品商务网和190个农村科技信息网点。开工建设县三小,改扩建县二中和县幼儿园,建成县三中、古城民小教学楼和城阳、红河、新集等中学宿舍楼及4所乡镇幼儿园,争取迁建县职教中心,配套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稳步推进第三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扩大“两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复查验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完善利益导向、综合治理和考核评估机制,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一无”乡镇巩固创建活动,力争12个乡镇全部“达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5‰以内,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7%以上。开工建设县中医院、妇幼保健所住院楼,争取白阳镇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办公楼立项建设,建成县医院住院部;深入实施药品“三统一”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化药品监督管理,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八)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着眼构建“和谐彭阳”,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倡导精神文明新风,健全基层民主法制,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单位、村镇、行业及家庭创建活动。修编县志,编写出版《文明彭阳》等书籍。加快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扶持发展文化示范村、农村文化中心户、农村文艺队,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迎奥运和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争取覆盖率达到100%。及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群众来信来访。全面开展国防教育,不断推动双拥工作。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加强普法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健全以人民调解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三调联动”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