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6263100000025

第25章 新型工业化战略原则

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原则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国情,从产业发展上,把握好三大关系:

(一)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

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十六大作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为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现代化步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指明了方向。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要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比发达国家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不多的问题,突出重点,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努力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要加强规划,通过改革、调整和技术改造,优化结构,发展规模经营,创新名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要以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赋予其全新的内容。

3.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它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大力振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既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的智能化水平。

(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1.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

做好两者结合的大文章:传统产业的改造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发展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2.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我国拥有素质较高、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应当注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从我国的这一国情出发,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把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吸收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既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又缓解就业压力;各产业的发展都要根据比较成本原则,在保证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的前提下,用劳动替代技术和资本,成本更低,不要一味追求技术和资金密集,可以多使用劳动力;在生产关键部位和工序要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在一般工序则可以采取人工操作。

3.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通常包括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既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又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虚拟经济发展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导致对实体经济的破坏,甚至会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因此虚拟经济发展应当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虚拟经济必须稳步适度地发展,不可盲目扩张,过度膨胀。我国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发展虚拟经济与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要重视发展虚拟经济,但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和化解其消极影响,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融合原则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核心灵魂是创新

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与融合的核心,是全社会范围的综合创新与系统集成创新。

(1)在技术层面上,更多的是面向战略需要的技术集成创新,即通过创新行为把当今世界的许多新知识、新技术创造性地集成起来,以满足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与融合的需求。

(2)在产品层面上,更注重在原有不同产品基础上加以整合,进而融为一体的产品重新塑造的创新。这种创新产品在保留一部分原有产品的功能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产品功能。在市场层面上,更主要的是原有不同市场之间重新调整与组合的创新。在组织层面上,不仅涉及其内部结构创新,更主要的是构建与外部联系、特别是网络化联系的创新。在制度层面上,不仅涉及原有基础上的法律法规及其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更主要的是构建新的管制政策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充实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

(1)利用信息化提高工业化效率。联合国工发组织通过分析研究其多年积累的资料,建立了工业化竞争力指标: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造业出口额;制造业增加值中高、中技术所占份额;制造出口产品中高、中技术产品所占份额。一方面,我国的工业竞争力是有很大进步,但相比新加坡、韩国仍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联合国工发组织竞争力指标强调高、中技术产业,即不仅强调高新技术产业,也强调要注意中等技术的传统产业。为此,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化效率,对促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具有独特作用。(2)建立以信息化推动新能源和新材料发展的工业化模式。(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差距。世界银行在其《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中提出了为迎接全球知识革命的挑战,中国需要更加开放,形成驾驭塑造全球经济模式的力量,利用快速进步的技术力量,特别是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以市场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与融合

在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融合中,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实质上是用信息、知识资本来带动与盘活物质资本,用新的资源增量来重组旧的资源存量。因此,信息化必须与市场化相结合,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要以灵活的市场选择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来实现。政府主要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促进资源流动的政策以及教育培训等。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原则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1)二元经济结构客观上要求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进。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市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城市化进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只有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农业工业化,以集聚人气、集聚资金、集聚工商业,发展乡镇企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农业产业经营,以工业带农业;另一方面,发展小城镇、小城市,发展二、三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2)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基础。针对我国工业发展有效需求不足的大难题,只有加快城市化发展,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工业化,达到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

(二)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1)工业化的结果是工业产品成为市场的主导,工业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工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城市化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工业越发达城市化程度越高。(2)工业化加快人口城市集聚。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所在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政治、文化、服务中心及商品集聚中心,是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的集中地,工业企业都以城市为进驻的首选地,从而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3)工业化强化城市功能。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既要求完善城市现代化,又本身具有城市化的功能,城市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支撑,要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通信现代化、物流现代化;要求城市成为科技教育中心、信息中心、商流中心、物流中心、生产中心、服务中心;要求城市环境优美、文化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等,从而强化了城市功能。

(三)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1)城市化促进工业化要素集聚为工业化提供市场、资金、技术、人力、信息、能源、物资的集聚与交换、流动。(2)优化工业化外部环境。工业化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经营环境、交通通信环境、政治服务环境,优美、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工业化。

(四)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优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关键在于适应提高竞争力的共同需要。工业化可借助城市现代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城市化可借助工业化进一步增强其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2)工业越发达则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越高,通常工业现代化水平也越发达。(3)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质。

四、工业化与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原则

(一)发挥市场化优势促进工业化

(1)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市场是引导资源配置特别是科技要素最积极的力量。是最先解除管制、抛弃自上而下推动工业化的领域,也是最先实现充分竞争并最先实现向技术竞争转化的领域。从早期的轻纺工业到家电、电子信息产业都是如此。(2)我国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寻求市场机会的强大冲动力和惯性,以技术赢得市场的愿望也格外迫切,从而市场化促进了工业化。

(二)促进工业化与市场化、国际化互动

(1)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化和工业化的互动。我国工业化道路是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的。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完全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了机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我国所具有的优势和发达国家所具有的优势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2)对外开放对工业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数量上的扩张效应,又有质量上的提高效应,还有结构上的改善效应,更有机制上的创新效应。随着“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要求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一方面,要鼓励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充分利用国内资本、管理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要鼓励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在竞争中壮大我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促进市场化与发展现代服务业互动

(1)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2)更加重视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要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保健和体育事业。同时,要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修理、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业,特别是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积极发展家政服务、托老托幼、生活护理、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社区服务业。这些既对于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也促进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

五、工业化与“双基”建设相结合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建设:能源产业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原材料工业,要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矿产开发要规范开发秩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水利建设、交通运输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六、工业化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原则

(一)工业化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

(1)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2)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制度。(3)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新型工业化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模式。(4)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二)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1)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2)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体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4)工业化进程中要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