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明确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一)工业化的涵义
所谓工业化,按照《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逐步建立起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的、门类齐全、结构分布合理的工业体系;二是在国民经济中,工业的地位超越农业,成为工业国家;三是在工业中,重工业或资本工业的生产占主导地位;四是能够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第二阶段,在消费品工业仍占主要地位时,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迅速发展,超过消费品工业而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第七章新型工业化战略(二)我国工业化推进的方式使我国工业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经济转变,从以政府配置资源向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转移并尊重自下而上推进工业化,奉行了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的政策,使我国的工业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变化,形成了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部环境:
(1)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上升,钢铁、水泥、化肥、煤炭、电视机等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2)重构了工业增长的微观基础,非国有企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3)工业增长呈现热点迅速轮换的趋势,工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到2002年,我国工业行业中按产值排名1—8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机械工业、黑色金属冶炼、纺织业、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电力工业。
(4)目前的工业行业正在出现群体的爆炸性增长,形成有典型意义的高增长产业群,汽车、电力、钢铁、电子产品、建材等呈现了新一轮的增长态势。
(5)工业在出口品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加工工业产品。
由于更加重视利用外贸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更加重视出口导向,更加注重以增量改革来促进存量改革,使经济转轨获得成功并形成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内环境。
(三)外部的有利环境
(1)从总体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对衰落,存在着风水轮流转的可能,尽管发达国家领先地位依然存在,但是并没有封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前进的通道,对于有准备者,机遇一直是存在的。
(2)技术创新是工业化成功的关键。从技术层面看,世界性的工业化潮流有以下突出的表现:一是工业企业的分工越来越复杂,零部件的生产商到组装厂商之间形成产品的广泛联系,大而全、小而全式一包到底的全能厂越来越失去竞争力;二是除了分工高度化以外,国际上还出现制造业生产柔性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数字化的新趋势,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上寻价、网上管理等商业行为屡见不鲜;三是出现绿色制造、清洁制造的趋势,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出现互相关联的生产企业或者生产同类产品的工业企业在地域上扎堆,形成产业集群的现象。
(四)因势利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跨入21世纪以后,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基于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中国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促进中国经济今后发展长远利益,多角度深思熟虑基础上,对未来工业化方向的科学描绘,完整地理解走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存在着赶超成功的现实例证,我们也有明显的机遇;另一方面,世界新的工业化的技术演变也昭示我们,工业化的过程是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深化的过程,既然中国的发展需要长期依赖工业化的推动,我们就应该更多地重视技术创新。
二、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意义
(一)彻底扭转粗放经营的工业化
我国工业化是建立在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和劳动力就业不够充分的粗放经营的基础上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彻底扭转这一态势。
(1)资源消耗高,资源制约明显,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资源短缺、地域回旋余地小、能源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在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扩大时,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增加。但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一些关键性矿产资源的缺乏尤其严重。预计到2020年,我国进口石油将达到2.4亿—2.95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59%—62%。从1999—2002年,铁矿石进口年均递增20%以上,预计到2005年进口铁矿石1.7亿—1.8亿吨;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数据表明,中国工业单位产值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2000年,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8倍。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河流水质恶化、沿海赤潮发生、湖泊营养化严重。我国的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随着目前汽车、化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市场需求的扩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预示着新一轮涵盖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在内的环境污染高峰即将来临。
(3)技术水平落后,据有关权威专家的分析,我国目前制造业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而美国则高达52%。我国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而数控机床、精密及高效设备不足5%,严重影响到工业的生产效率。我国目前制造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
(4)经济效益较低。对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能源消耗产出率等指标进行跨国的横向对比发现,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大致相当于美国的4.38%、日本的4。07%、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约比上述三国低22.99、11.69、22.12个百分点。我国化学工业的万元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此外我国工业企业普遍还存在着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缺乏用信息技术沟通产销各方的能力的问题。
(5)劳动业就业不够充分,我国在工业行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在明显减少。从1995—2002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从9803万人减少到8307万人,在新的就业岗位的提供速度缓慢的同时,城市下岗、失业劳动力却在不断增加,而农村还有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致力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仅仅依靠平面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新型工业化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与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技术创新能够产生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的功效和作用,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大量的验证,国内外大量的文献也说明,技术创新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需要。所以,技术创新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可以说,新型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技术创新的工业化。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具有继承性,新型工业化是在传统工业化基础上的“再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保留了工业化的内涵,从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说明工业化将长期是带领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有效途径;二是具有创新性,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在模式上的否定,认定按照传统工业化的模式继续走下去,在同一时间段里,不能实现经济更有效率的增长,因而粗放增长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需要变革。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推动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新型工业化战略指导思想
(一)突出“中国特色”及“新型”
从十七大报告看,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于突出“中国特色”及“新型”,在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相比较中“创新”: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工业化
西方国家早期的工业化是自由经济的工业化模式,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达数十年,而信息化只差10年左右,在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市场化过程的经验教训,以信息技术为动力,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以可持续发展引领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所走过的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尽管经济上取得了一定增长,但增长是建立在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和不平等贸易的基础上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粗放式经营和掠夺式开发,过度地占有和使用了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稀缺资源。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以可持续的视角来审视工业化的过程,我国新型工业化吸取发达国家在传统工业化过程中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教训,决不走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采,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治理环境以造福子孙,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3.新型工业化是以充分就业为先导的工业化
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导致了结构失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逐渐减少、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成本较低,因此,需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利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千方百计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增加就业。这样既可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又可解决社会稳定问题。
(二)从新旧工业化道路对比中创新、发展
1.计划与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型工业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传统工业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则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杠杆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节和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重点与协调:从以重工业化为重点到协调发展
传统工业化的道路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以牺牲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为代价。新型工业化道路追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基础产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消费品工业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相互协调,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强调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工资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各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传统工业化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因而导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给当时的人民生活和后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新型工业化道路则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适度的快速增长。
3.公与私:从单纯强调公有经济向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相结合发展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单纯强调公有经济,把单一的公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调动国内外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特别是在资本供给不足、城镇就业压力大及农业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更应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传统要素与人力资本:从只重视传统要素到重视人力资本开发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劳动密集与资本高投入来实现的。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资本与劳动,不仅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见物不见人,不重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工业发展要有利于对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
5.工业带动农业:从忽视农业到带动农业共发展
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既忽视对农业的带动,只考虑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并通过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从内容上包括了农业工业化和产业化,又强调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与带动,还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
6.从封闭到开放: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在闭关锁国环境下发展的,而新型工业化是在改革开放重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资源方面求发展,重视社会化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并充分利用我国劳动价格低、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等优势,促进改革开放,实现国内工业产业合理布局求发展。
(三)明确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求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来自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面临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等新的历史机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明确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求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信息化与工业化
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诸多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地改革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互动。按照信息化生产方式,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张不一定非要由高物耗来支撑,可以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关键在于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三是信息化之所以能够带动工业化,是信息化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资源、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众多支持,能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技术供给系统。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影响表现为学习与技术扩散过程,信息技术扩散与渗透,先进制造成为提高竞争力、提高效益、减少成本和持续创新的动力。同时,也导致众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向向诸如CAD/CAM、柔性制造系统等转移或取代。在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两步并作一步走——既要搞信息化,又必须搞工业化,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
2.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化、信息化
一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可持续发展要求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三是21世纪议程引入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它把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综合为战略行动蓝图实现的手段。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现代通信系统手段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用信息化提高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的相互融合与整合,使三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3.人才资本与工业化
一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为尽可能多的人服务,要更加重视提高人的专业化素质,增加人的选择机会,满足人的参与和享受的需求。二是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反映,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创造就业不仅仅涉及数量,对劳动的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人才资本。三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技术选择问题,从赶超经济发展要求看,需要选择先进技术;从劳动力过多看,需要扩大就业的适应技术,必须加强劳动力的培训,提升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