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6263100000004

第4章 主要国家的国家战略简述

一、美国的国家战略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

美国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一方面加强基于对冷战后“战略遗产”的继承、总结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更立足于对未来10—15年美国自身实力地位和国际关系格局的评估和判断。为抓住“战略机遇”,应对重大挑战,美国确立了以“参与、领导”为特征的新世纪全球战略目标,即:积极参与国际重大事务,努力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参与”是原则,“领导”是核心。

为实现“参与、领导”的战略目标,既保持实力优势,又利用他国协调,进而谋求“新型霸权”,美国设计了一整套战略构想:一是强化军事实力,扩大军事优势,确保“领导世界”的实力基础。二是按多项标准划分世界力量,“以多样化外交应对多元化世界”。其“多元化外交”是依据是否融入国际体系、是否走向民主、是否有利稳定等“综合标准”来划分世界主要力量并加以“区别对待”:对欧、日等“圈内国家”采取巩固调整战略,夯实“战略基石”;对被边缘化国家如非洲一些穷国,实行“开拓扶持”战略,加大经济援助和思想渗透,以扩展美国全球势力范围;对游离于“圈外”的所谓“无赖国家”,采取“打压结合”策略,迫其就范,以维护美国的“领导尊严”。对中、俄两国目前尚难明确定性的国家,则运用“接触”与“防范”两手,实施“促使开放”、“加以约束”、“联为一体”的“建设性接触”或称“建设性战略”。三是改造现有的全球机构,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21世纪国际新秩序”。

(二)新世纪美国的外交战略

2001年上台的布什政府,为应付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需要,其外交战略推行务实的多边主义,一方面从美国的利益需要出发,利用多边主义方式,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另一方面,完全不顾忌包括盟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反对而一意孤行的单边主义倾向进一步升级。美国希望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以美国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传播模式为基础的全球秩序,把其他大国和国际组织都纳入到这一体系之中,实现所谓美国霸权下的和平。

(三)美国的经济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并行发展,美国竭力推动全球化为其全球战略服务,妄图建立单极世界。在区域经济集团化方面,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提出“美洲倡议”,最终将建立包括北美、中南美主要国家在内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美国既特别重视利用政治、军事手段达到经济目的,又重视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经济目的,其国际经济战略的目标之一是保障美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与市场,谋求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指出,美国的国际经济战略还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和政治目标,以经济为手段的扩展,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与市场经济模式,既是美国政治、外交战略的内容,也是其制定经济战略的出发点之一。

(四)美国的高科技战略

克林顿上台后,力主卸下军用科技的巨大包袱,使美国科技发展轻装上阵,使科技从军用转向民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和网络技术,推广高科技成果。美国政府着眼于21世纪,努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保持美国科技优势,增加基础和应用科技经费的投入,加强教育工作,网络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五)美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美国虽然未提出“文化战略”,但实质上却推行以“政治文化”为根本的战略。美国的政治文化是指美国的基本价值准则、政治制度、个人在社会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美国人的信仰。具体表现为:美国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个人自由、民主与市场经济、言论自由与政治行为自由;美国人自以为美国应是世界效仿的榜样;自认为美国万能,是当然的世界领袖和救世主,能够拯救世界;强烈的反共意识。在学界,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学说,强调美国冷战时期要利用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软实力”去影响他国,达到维护美国霸权的战略目标。

(六)美国的能源战略

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东并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展开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油大国确立的能源安全战略是:保持在海湾地区强有力的军事存在,并致力调解、缓和阿以矛盾,保持和维持长期、稳定、廉价的石油供应;以美国为主的强大航母编队确保西方海上生命线的永远畅通;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际能源机构(IEA)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相互协调。针对中亚地区油气蕴藏量丰富而中亚五国都是小国、弱国需要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以减少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而出现的地缘战略真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在这一地区增加了石油争夺;为确保美国在中亚的石油利益,还通过经济援助,吸收中亚国家参与北约“和平伙伴计划”以扩大控制这些国家。

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普京连任后发表的国情咨文和普京在竞选中对选民的多次讲话以及政府出台的中期经济计划,可以看出其对未来的战略思维和各种政策主张,它们共同构成普京总统新任期的经济纲领,也是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普京认为俄罗斯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恐怖活动,而是经济上的落后。他将坚持既定的改革道路,实行连续性的经济方针和政策,使俄罗斯经济从稳定增长转为快速增长。

(一)俄罗斯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在国情咨文中,普京把经济转轨以来的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破过去的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经济长期处于危机状态,出现了尖锐的政治和社会冲突,社会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第二阶段,清除旧体制坍塌和“休克疗法”导致的消极后果。1998年金融危机使长期衰退的俄罗斯经济又遭受灾难性的浩劫,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第三阶段,经济将高速增长,有可能解决大规模的社会性问题。普京说,现在我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必要的手段,可以为自己提出真正长期的目标。这一目标就是:10年内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缩小贫困规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军队现代化。这一阶段的广义目标也非常明确,即“这就是高水准的生活,安全、自由和舒适的生活;这就是成熟的民主制和发达的公民社会;这就是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巩固地位”。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快速增长。

俄罗斯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普京担任总统以来,经过明确道路、完善制度和调整政策,使经济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结果,是由于摆脱了诸种两难局面,理顺了诸种关系,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新因素和新环境。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2000年至200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29.3%,达到430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3%;外贸总额增长70%,达到2100亿美元;国家预算连年盈余,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汇率基本稳定且卢布开始升值;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增加51.2%,职工实际工资提高86.6%,平均养老金增加117%;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减少了1/3;黄金外汇储备2004年2月13日达到880亿美元。普京正是在上述经济增长因素和绩效的基础上,提出俄罗斯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二)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翻一番”战略目标

普京在2004年国情咨文中,重申2003年提出的到2010年的10年内,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这要求2004年至2010年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9%。俄经贸部制定的《2004年至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以下简称《中期纲要》)也提出,俄罗斯经济将从中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中期纲要》对到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在2004年至2006年应不低于5%—6%,2007年至2015年不低于6%—8%。2004年GDP将达到5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6400亿—6800亿美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俄罗斯将调整和改进经济增长方式。《中期纲要》提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将发生变化:一是从主要靠外需扩大转为主要靠内需增加,从主要靠出口部门的收入转为主要靠面向国内市场部门的产出;二是从主要靠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转为主要靠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1.扩大投资规模,建立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经济

首先是扩大企业投资。2004年至2006年,通过减税要使企业利润增长44.3%—56.1%,年利润额达到GDP的10%—11%;企业基本折旧总额增长44.7%,达到GDP的5%—6%;二者合计为GDP的15%—16%。如果企业依然保持投资占投资总额一半的格局,届时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便可达到30%这一正常水平。其次是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目前居民储蓄余额为GDP的30%—35%,而用于投资的资金只为GDP的18%—22%,有相当于GDP的10%—12%的经济增长资源未被利用。再次是国家投资,约占投资总额的20%,其中联邦预算投资约占5%。2004年联邦预算拨款的投资将为628亿卢布(约合20亿美元),其中55%用于实现37个联邦专项纲要。最后是引进外资。

2.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后工业化的发展

为了优化经济结构,政府决定增加对面向国内市场的经济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主要措施是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重新分配国库负担,使税负从加工部门向采掘部门转移,拉平原料部门和非原料部门的资本产出率。俄石油业的超额利润在企业和国家之间按五五分成,而发达国家为二八分成(国家得80%),仅此一项国家财政每年就少收入三十多亿美元。政府拟定通过税收将这部分收入纳入国家预算,增加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目前正在组织实施11个与世界科技发展潜力相适应的高水平的科技和工艺研制项目,2—3年将启动大规模的、高技术的、高盈利的、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生产。

3.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向第二、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重点要从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向以住房和汽车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和以信息产品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普京在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要发展住房产业,要保障公民买得起住房。目标是使能够依靠积蓄和贷款购买现代化住宅的居民从目前的占1/10增加到2010年的占1/3.措施主要是利用金融手段,打破建筑市场的垄断,保障房屋购买者的产权。俄罗斯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住房产业的发展,包括发展抵押贷款、发行住房券、给予购房补助、实行税收优惠、发行住宅建设债券、开展购房储蓄、设立再抵押贷款机构。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也已开始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20%—30%。

4.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力资本”的竞争力

据世界银行资料,俄罗斯的自然资本居世界第一,人力资本低于美国而高于欧盟,但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再生资本则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004年2月12日普京在莫斯科大学训话时表示,在第二任期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本指标,更好地发挥俄罗斯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人力资本的决定性作用。衡量人的潜力的主要指标是: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GDP。目前俄罗斯人均平均寿命比美国人短12年,比波兰人短8年,比中国人短5年。国情咨文强调指出,俄罗斯的教育过去和现在都在世界上占有显著位置,绝不允许失去这种优势。

5.发展基础设施,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条件

俄罗斯地域辽阔,一些地区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过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因此,发展基础设施的任务非常重要而艰巨。根据国情咨文,发展基础设施的构想和政策是:将全国的经济中心连接起来,使企业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地区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家应长期控制运输基础设施的干线,而私人投资可以建设其支线,制定基础设施发展方案。为了实现石油出口多元化,将扩大波罗的海石油管道的输油能力,开通从西西伯利亚到巴伦支海的石油管道,确定东西伯利亚油田的石油管道走向,建设绕开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石油管道,将友谊油管与阿德利亚油管接通;实现道路交通的现代化,将主体路网接通全欧路网,并通过跨西伯利亚走廊与远东地区的路网连接起来,同时建设和改造南北走廊中的公路。

(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困规模

一方面是体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五个重要指标的增长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实现“五个超前增长”;另一方面是要使居民获得住房,改善医疗,保障和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物质福利。“五个超前增长”为:超前增长职工实际工资;超前增长居民货币收入;超前增长养老金;超前增长居民最低生活费;超前增长社会补助。

(四)改善经济发展的三大环境

(1)改善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减少国有独资企业,规范私有化方式。将约1万家国有独资企业减少到1500—2500家,其余全部股份化。二是改善天然气部门,完善混合所有制结构。三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大农业。四是加强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权益。

(2)改善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一是稳定良好财政环境,加强财政调节功能;二是稳定良好货币环境,发挥货币政策功能。

(3)改善经济发展的对外经贸环境。一是加紧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二是控制卢布升值,兼顾外贸与经济增长;三是深化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包括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四是扩大对欧盟的出口,加速WTO谈判进程;五是加大引进外资力度,保证国际收支平衡。

三、日本的国家战略

(一)21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

1.21世纪的国家战略

《日本21世纪的国家战略》体现了日本自民党内以中曾根康弘为代表的一些人的国家战略思想,反映了他们对日本过去的思考,讲述了他们对日本今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科技诸多方面的发展理想、框架设计和观点。这对我们了解和进一步探讨日本主流派内政、外交等方面的政策及其未来倾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曾根康弘认为:“日本的21世纪战略不是武力殖民化中国或其他国家,而是把赌注下在科学技术上,靠科学技术的领先来保证日本在自由开放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可以说当今的日本已经和帝国主义告别。”

2.集团防卫的战略思想

集团防卫是指一些国家联合起来搞一支联合军队,实现国家集团的共同防卫。北约、美日韩军事同盟都是“集团防卫”的典型例子。既然是国家集团的共同防卫,传统的国境线就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防卫线”的概念。美日两国制定的“防卫大纲”,就把东亚地区划为美日韩军事同盟的防卫线。对于中国来说,台湾是否包括在美日军事同盟的防卫线之内,是非常敏感和备受关注的问题。日本21世纪战略的主体就是维持与美国的集团防卫体制,特别是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来保证日本不遭到他国的核攻击。日本国内虽然有一些人说日本也应该搞自己的核武器,但美国却不赞成。美国人说:如果日本一定要搞核武器,美国就不再负责日本的安全防卫了。那时日本将不得不面对自己解决保卫国家安全的难题。

3.21世纪日本对中国的战略

政治上不刺激、不挑拨,适当促进中国向民主化方向发展;经济上加强和扩大两国贸易。在历史问题和钓鱼岛等纷争问题上,都以低调处理为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日本的态度比较暧昧。由于历史上日本和台湾一直存在密切的经济和民间往来,多数日本人是亲台的,从内心讲日本是希望台湾独立的。但在台湾问题上日本自己无法做主,主要还要看美国人的意思行事。

(二)21世纪日本外交战略的调整

1.21世纪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的背景

一是重新将“国家利益”定义为“多元的”、“开放性的”,明确外交关系必须是多边、多重的,必须走向世界、了解世界,通过与世界外交重建日本。二是对美国主导的单级化世界产生质疑,认识到应欢迎世界的多样性,不迎合一极化。三是判断未来国际形势呈威胁多样化、国力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等“三化”趋势。四是外交必须立足亚洲。五是从全局角度考虑日本与亚太外交的联动性。

2.维护日美同盟,亲美不从美

一是日本国民对保留日美安全条约和美国驻军提出质疑。二是日美在经济领域彼此互为对手。三是在外交上要求自主的一面增大。

3.加大亚太外交力度,全面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是把全面加强与东南亚等亚洲各国关系作为实现政治大国的跳板。二是经济上,以亚洲为立足点,谋求形成以日本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和日元经济圈,以与欧美平分天下。三是安全上,一改过去谨慎态度,极力在亚洲安全上发挥大国作用。四是积极参加联合国救援及其维和行动。五是谋求突破日朝关系,结束日本战后外交一大悬案。六是重新调整对俄关系,以拓宽外交回旋余地。七是将目光重新转向太平洋岛国,强化太平洋外交。

4.重视发展日中合作,谋求建立新型双边关系

一是日本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日中关系。二是加强和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日本谋求大国地位的重要条件。三是调整对华关系,努力建立新型的日中关系。

四、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已告完成。以加强共同防务为突破口,欧洲正进入一个建设政治联盟和向中东欧地区不断扩展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欧洲一体化的重点是: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加强欧盟自身防务能力;改革欧盟机构和决策机制,推动政治一体化,为东扩做好准备;吸收首批中东欧国家入盟,从而将这些国家牢牢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欧洲新的一体化建设中,“法德轴心”仍将是主要发动机;“多速欧洲”将成为一体化建设中难以避免的主要形式;欧盟则仍将保持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性质。随着一体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欧盟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将日益增大。

(一)欧洲一体化步入新阶段

欧盟成员国正朝着建立政治、军事联盟的方向发展。一是大力推动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二是调整扩大策略,推动东扩进程。三是改革欧盟政策和运行机制,提高决策和行动能力。四是促进成员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健全欧洲公民资格,切实加强和保护“欧盟”的基本权利;促进欧盟各国在就业方面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合作和政策协调。五是加强司法、警务方面的改革与合作。

(二)法德加强协调,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向前发展

一是重新启动“法德轴心”,两国领导人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修复两国关系,认为一个强大的欧洲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德法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二是法德两国协调立场,推动欧盟机构和机制改革。三是倡导“强化合作”,提出“欧洲联邦”。欧洲联邦的设想是建立一个由两院组成的欧洲议会,各自代表“一个由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和一个由公民组成的欧洲”,并分三步进行:以“那些愿意进行紧密合作的国家之间的强化合作”为开端,“接着建立一个重力中心”,“组成这个中心的国家要签署一个新的将要构成联邦宪法部分的基本协议”。在该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政府、一个强大的议会、一个直选产生的总统。然后,“最后的一步就是在欧洲联邦内部来完成一体化进程”。

(三)欧洲一体化的前景

从欧洲一体化前景看,在21世纪初,以建设“政治联盟”和实现东扩为主要特征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将取得一定进展,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对国际关系影响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势头不会发生逆转;从欧盟内部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来看,“法德轴心”仍将扮演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角色;欧洲将是一个由“轴心国家”先行一步并以此带动其他国家前进的“多速欧洲”的发展模式;欧盟“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性质不会改变;随着欧元启动,欧洲经贸联盟已经踏上不归路;今后五至十年,“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的落实和实现第一批东扩将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欧盟内部深化改革必将有所突破,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妥协不可避免。

(四)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1.对多极化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是欧盟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加强。欧元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二大货币。二是欧盟的意识和自主防务能力增强,将有利于其减少和摆脱对美在军事安全方面的依赖,从而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与美平等的地位。三是欧盟充当“世界一极”的政治意愿将更加明确。四是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2.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对欧中关系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是欧中合作良好;二是未来欧中合作潜力巨大;三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也会给中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欧盟以“人权、民主、法制”等借口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特别是西藏、台湾和其他“涉及人权”事务的力度会有所增加;随着欧盟实力的增强而对干预亚太事务的兴趣将会增加,可能在借重中国的同时,大力发展与日本、印度、东盟的关系而牵制中国等。

五、韩国经贸政策与法律的调整

(一)政府管理层面的改革

(1)政策与法律的调整。在“法规改革委员会”的带领下,韩国政府对政策与法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废除违反国际规则的政策与法律,废除阻碍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不必要的法规;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新的政策与法律的产生,从而使政策与法律的高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法规总量大幅度降低,提高了法规质量,减少了腐败滋生的可能性。(2)加大政府行政改革。精简臃肿的政府机构,实行开放型人事任用制度;在高级公务员中推行年薪制;实行责任运营制度;推行绩效管理制度;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等。(3)建立制度评估体系。包括政策评估、政策实施能力评估、公民对政府提供的服务和政策实施满意度的调查。

(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高效健康的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由金融管理委员会(FSC)制定一套新的审慎的规章、管理体制和实施改革方案;政府为重组提供了充分的财政支持;对外资开放国内金融部门,推动金融部门的结构性重组,改善行业效率;依据巴塞尔协议加强对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监管;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2)加强对大企业的改组,实行透明和责任制的企业管理:制定《促进企业重组条例》,以此推动企业重组与公司重组;对全国5个最大的财阀进行资本结构的整改,清算其不能独立存在的子公司,取消相互担保行为和减少银行的大额信贷;在大企业中,勒令那些已不能独立存在的公司停业;通过立法增加大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停止其子公司之间贷款互保行为。(3)建立灵活的劳务市场。(4)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促进全面市场经济。

(三)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实施贸易自由化。(2)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六、墨西哥经贸政策与法律的调整

(一)根据经济发展转换政府职能

(1)根据经济发展转换政府职能。(2)削弱国家作为经济生活直接管理者的作用。(3)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4)新世纪加大政府管理改革的政府的行政管理受到较大的制约,议会(立法权)在墨西哥政治制度中的作用加强;联邦政府不再干涉州政府事务并将权力和资金下放。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1)实行企业私有化改革。采取渐进式方式整顿,有计划地缩减国有企业;整顿方式灵活多样,对不同企业实行不同措施;政府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2)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完善市场法规,强化市场纪律,规范市场行为,增强市场透明度。如禁止金融集团通过非法的集团内部交易,扰乱市场;实施新的《会计法》等。二是全面改革银行体系,推动银行兼并,增强银行实力,减少风险;建立新的储蓄保障制度;清理旧债务和遗留问题,保证新体制的顺利实施。三是建立现代金融管理体制。

(三)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实施贸易自由化。一是开放市场与合理保护相结合。二是转变出口体制,实现出口产品和市场多样化。三是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关系,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2)完善外商投资环境。(3)实施活跃的经济外交政策。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李景浩、罗天虹等:《国际战略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吴春秋:《广义大战略》,时事出版社1994年版。

[4]黄宗良、林勋健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战略大格局——新世纪中国的国际环境》,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6]《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马杰:“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0期。

[8]俄罗斯总统普京2004年5月26日对议会发表的国情咨文,http://www。iipe,2004.

[9]《2002年俄罗斯统计年鉴》,俄文版。

[10]许新:“普京新任的治国经济纲领——评普京2004年国情咨文”,《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78期。

[11]徐之先、马俊威:“新世纪日本外交战略的调整”,《全球战略大格局——新世纪中国的国际环境》,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2]冯仲平、洪建军、孙怡勤:《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其影响》。

[13][法]《世界报》,2000年5月13日。

[14]王绍熙、张汉林等:《中国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