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6265700000056

第56章 成就大医(109岁~141岁)(7)

孙思邈详列王相日、月宿日之后,再引黄帝杂禁忌法:

人有所怒,血气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入房,为五劳虚损,少子。且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驳也。水银不可近阴,令人消缩;鹿、猪二脂不可近阴,令阴痿不起。

孙思邈之言,让李治大觉受用。当日,孙思邈再针对李治肝实热、梦怒虚惊病状,开具防风煮散一方:

防风 茯苓 萎蕤 白术 橘皮 丹参各一两三分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升麻 黄芩各一两半 大枣三七枚 射干各一两 酸枣仁三分

上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方寸匕,帛裹,以井花水二升煮,时时动裹子,煎取一升。分服之,日二。[155]

孙思邈对李治解释,梦中悉怒,醒则虚惊,此为热系于肝,而胆气馁怯之故。服此则梦寐安宁,可无惊怒之患。李治听了,连连点头。

李治服了孙思邈开处的方子,病情果有好转,睡眠尤有改善。他同时采纳孙思邈之言,反思过往大计,不仅给含冤而死的重臣恢复名誉,连父皇时代的冤假错案亦一并纠正。又遣特使,安慰被贬黔州的国舅长孙无忌,表示择日再将其召回。可惜此事未得实现,长孙无忌已含冤自尽。

李治做完这些,心情愈觉开朗,身体也强健了许多。孙思邈连着给李治下了几剂汤药,终使皇上病情转缓。于是孙思邈趁皇上高兴,乃言皇上该去东京巡幸,勿使年轻皇后长期独处。且婉劝李治,皇后既然精力充沛,热心政事,何妨让她多揽些朝廷活儿,省去皇上一些精力,于养生再费些工夫。李治听了,不表异议。

李治听过孙思邈关于房中补益的坦诚之言,大受震动,自此严格控制自己。眼前虽有数千美姬,李治亦只选三两名乖巧者侍寝,而不再滥施****。

李治除去房事之苦,还有风疾之累。为治皇上风疾,孙思邈以针灸汤药并重,四季更换治术。据孙思邈探究:“凡风之伤人,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贼风。故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四季戊己伤于风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伤于风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伤于风者为肾风。”

孙思邈又论:“……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方焉。是知风者,善行而数变,在人肌肤,内不得泄,外不得散,因人动静,乃变其性。”[156]

李治性本仁慈、低调、俭朴,不兴土木,不喜游猎。即位初期,因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使得府库亏损,民怨飙升。李治见此,当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651)九月,李治又令官府退还所占百姓田宅,以平民怨。故李治主政前期,唐代领土最广。因李治治国有功,史书才有“永徽之治”的赞誉。

也有史家以为,李治体虚,性子亦弱,少阳刚之气,缺主心之骨。因之后期治国,主要赖武则天定夺乾坤。所以在他去后,政权为武则天据有,亦是顺理成章之事。

李治却不看重后人如何评价,只望活到一定岁数。李治先天不足,却得益于孙思邈及诸医精心调理,仍活到五十五岁。逝世之时,正是孙思邈仙逝的第二年。以此观之,未必与孙思邈离世无关。

八 治之伤晚 与麻风病人同住一处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孙思邈一百三十三岁。这年八月壬辰,朝中发生大事。李治自称“天皇”,武则天被誉为“天后”,上下并称“二圣”。李治以“天皇”自称,迥异周天元皇帝,而是将大唐政权向武则天移交的重要步骤。孙思邈知未来天下将要大变,而自己无由进言。他暗忖天将不假时日,而第二部专著尚未完成,乃向皇上告退。关于此事,《旧唐书·孙思邈传》有记:“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4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由此亦知,孙思邈多年来一直供职于朝廷,与皇室关系密切,只不受其爵位。

孙思邈虽然请辞,却不中止医疗活动。拜师学医者,除了孟诜,还有宋令文等。前往求诊者,则不乏士大夫和异种名人。继续救治落魄才子卢照邻,亦为孙思邈重要医疗活动之一。

鄱阳公主旧宅原来只供孙思邈居住,现在即正式赐赠予他。孙思邈对皇上感恩之余,想着如何更多发挥这座旧宅的作用。最后决定,让卢照邻长期留居此宅,以便跟踪观察治疗效果,力争使其脱离苦海。

与麻风病患者同处一宅,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自身还得有防范能力,否则就可能同归于尽。为此,孙思邈特将夫人并小儿迁出,又着孟诜、宋令文等无事不入,只将风险由自己承担。

鄱阳公主旧宅前庭有一梨树,生长经年,百孔千疮,唯枝干犹劲。上一年,孙思邈随驾去九成宫时,卢照邻面对梨树,感慨万千,乃为之赋。其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孙思邈处士居之。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157]

孙思邈如何给卢照邻下药,史书说得含糊。但从卢照邻请教“名医愈疾之道”来看,孙思邈之疗法,必有相当满意的效果,否则不会提出这个问题。而孙思邈若劳而无功,也不会厚着脸皮奢谈“名医之道”。由此可以推定,孙思邈与卢照邻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治疗一段时间后,卢照邻病情明显好转。这使卢照邻惊喜不已,才向孙思邈求教:“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孙思邈所答,并非诡奥。《旧唐书·孙思邈传》有载:

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竭涸,天地之焦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也是这段时间,卢照邻出于好奇,探问孙思邈确实岁数。据卢照邻记:孙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如何治疗恶疾,孙思邈其时已有相当经验。写作《千金要方》时,他已手疗六百人,瘥者十分之一。现距《千金要方》成书数十年过去,病例并疗效必大有增长。孙思邈治疗麻风恶疾的病案,可惜大多失传,唯一留下的完整病例,即前面引述的“贞观中”教人服食松脂之事。

孙思邈在病案记载中虽隐其名,却可想见该人原非麻风村村民,否则无“入山”一说。其“须眉皆无”,却未被驱出家室,应为房舍宽展、家资丰盈的体面人士。而因其体貌丑陋,却只能闭户不出。也不知此人如何访得孙思邈,孙思邈得知后,必是欣然应允。推算年龄,贞观年中的孙思邈,已在九十五岁至一百○八岁(唐贞观十年至二十三年)之间。他却以如此高龄,拄着拐杖,兴致勃勃地领着患者爬山越岭,进入茂密松林,采炼松脂服食疗疾。

服食松脂乃道家传承,孙思邈屡入山林躬亲验之,颇得其效。在《千金翼方》中,有“服松柏脂”一节专述其详。内有“采松脂法”“取破松脂法”“炼松脂法”“粉松脂法”“服松脂法”等项。皆经孙思邈亲验,历历如在眼前。

孙思邈述“采松子法”云:“常立夏日,伐松横枝指东南者,围二三尺,长一尺许,即日便倒顿于地,以器其下承之,自流出三四过,使以和药。此脂特与生雄黄相宜。若坚强者,更著酒中,火上消之。”又法:“斫取老枯肥松,细擘长尺余,置甑中蒸之。满甑,脂下流入釜中,数数接取脂,置水中凝之,尽更为,一日可得数十斤。枯节益佳。”

他再述“炼松脂法”云:“松脂二十斤为一剂,以大釜中著水,加甑其上,涂际勿泄。加茅甑上为藉,复加生土茅上,厚一寸,乃加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灭添水,接取停于冷水中凝,更蒸之如前法。三蒸毕,止。脂色如白玉状,乃用和药,可以丸菊花、茯苓服之。”

孙思邈与葛洪等道家人物一样,对服食松脂殊为推崇。据孙思邈笔称:松脂“服之一年,百岁如三四十者,齐服寿同天地[158]”。此说未免夸张。

虽说孙思邈对治疗此疾更有把握,却可惜卢照邻误时太久,完全违背“疗之于微”的基本原则。即便如此,孙思邈谨嘱患者,以“但能自新,受师教命”为前提,乃以重药处之。

孙思邈用于卢照邻的药方,除前述“岐伯神圣散”外,还有“狼毒散方”“阿魏雷氏丸散方”“苦参硝石酒方”“大白膏方”等,以及来自国外的“大黑膏方”,诸方治恶疾大风,皆有效力。

大黑膏方:乌头 芎 雄黄 胡粉 木防已 升麻 黄连 雌黄 藜芦 矾石各半两 杏仁去皮尖 巴豆各四十枚 黄柏一分 松脂 乱发各如鸡子大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以猪脂二升合药煎,乱发消尽。膏成,用涂疮上,日三敷,预先以盐汤洗,然后涂之。”“若患人眉睫堕落不生者,服药后经一百日外,即以铁浆洗其眉睫处所,一日三度洗之,生毛则速出。一大彻,眉睫如本,与不患时同也。”此为治麻风恶疾特效方。

“浸汤方”。此法共用药十八种,计有桃柳、莨菪、藜芦、乌头、茵芋、丹参、楮叶、白羊膻、柏叶、榖皮、大黄、鬼扇、桑甲、藁本、枣叶、松叶、食茱荑、盐等。

浸泡法:将上述药“细锉,纳大釜中,以水七斛,煎取汁四斛,去滓,纳槽中,令病者卧浸,旦至食时便出。日中时复入,日西复出,其汤常欲得暖,以自消息。出汤即用十种粉粉之,不得使风入,被覆温卧,使身汗流,病即瘥。

“若风多,可加药如下:蒴雚、艾叶、瓜根、虎掌、菟丝、木防己、狐骨、矾石、大盐、马牙硝。上十一味,捣筛为散,出汤用粉粉身,使风不入。诸癞病生疮、一切诸恶疮,止用粉粉之,立瘥矣。”[159]

不难看出,此一千三百余年前的“浸汤方”,比较目下遍及城乡的药浴疗法,有着怎样的联系。只可惜今日药浴,多为挂羊头卖狗肉,虚有其名,不得其实,大违于古人。

卢照邻与孙思邈共处同一座屋宇,每日密切接触,因之深感不安,只恐给孙思邈带来不测后果,乃多次提出择地另住。

孙思邈知他担心为何,捋着长须笑道:“你看轻老夫了,年轻人。”

“此话怎讲?”卢照邻惶惑地问。

“老夫若担心传染,还配称医家么?”

“深谢大师。可我委实觉无颜色。”

“你这才子,此话却是太迟。”孙思邈认真地道,同时与卢照邻相向跪坐,“照老夫看来,此疾非不能愈,只患治不及时。回想起始,你断不会眉毛脱落、鼻梁下塌、脓疮满脸是吧?老夫手疗已近千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疗之于微。

“故一切疾患,无分恶否,皆忌觉之伤晚,诊之不确,治之亦伤迟也。反之,皆需早觉、早诊、早治。”

卢照邻听了,顿时痛哭失声。这话显然直击卢氏痛处。

孙思邈上述主张,始终一贯。他曾有言:“若小有不和,即须治疗,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早治,鲜不愈者……此自养生之要也。”[160]又道:“能治其病者,风始入肉皮毛肌肤筋脉之间,即须决之。若入六腑五脏,则半死矣。”[161]

孙思邈这一“早治”思想,于医学史上亦开先河。[162]

虽说卢照邻之疾觉之、诊之、治之皆晚,孙思邈仍竭尽其能,设法延续才子性命。自己与卢照邻共住一处,风险虽在,却可近距离观察患者每一变化,及时调整疗救之术。孙思邈就这样变着法子给卢照邻治疗,终使其病情稳定好转,重新树立起生活勇气。卢照邻从公元六七三年初会孙思邈,至公元六八四年投水而逝,又顽强生活了十一年。似麻风病这等顽疾,能继续生活如此长久,可称奇迹。对卢照邻的有效疗救,亦是孙思邈治愈麻风恶疾的成功案例。

九 退居恬然 养卫得理延年长生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请辞一切公职事务,对于孙思邈而言,算真正进入晚年。与一般老人相同,孙思邈晚年也体衰多病。故在其书中,已然有“养疾”二字。[163]联系孙思邈幼遭风冷,立身之年三染重痢,进入中老年数患痈疽,说明孙思邈确如常人,疾病始终不离其身。

虽说如此,孙思邈却仍能创造奇迹,于退居后争得八年光阴,从而完臻第二部皇皇巨著。细究其因,乃在于他将平生累积的养生知识尽情发挥,做到养卫得理,延年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