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出生于俄国罗斯托夫省塔干罗格市。他的祖先是农奴。直到1841年,他的祖父才以三千五百卢布的赎金换取了本人及家属的人身自由。他曾经这样说:“在我的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早在1844年,他的父亲便来到塔干罗格市做店员。十多年之后,他自己开起了一个小杂货铺,后因经营不善于1876年破产。为了躲债,他悄悄地前往莫斯科谋生。接着,一家人相继迁居莫斯科,只留下契诃夫一人在塔干罗格市完成中学的学业。他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辛。1879年,契诃夫进了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他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19世纪80年代,契诃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常常以安多沙·契洪特等笔名向一些无聊的幽默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19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他写下了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其中很多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笑料和趣事,只有少数作品是比较优秀的,如《小官吏之死》《胜利者的胜利》《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当时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此后,他创作出了《万卡》《苦恼》《瞌睡》等优秀作品,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从1886年起,他开始正式用安东·契诃夫的笔名发表作品。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契诃夫创作的早期。
从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是契诃夫创作的中期,即他的世界观和创作的转型期。1888年,他创作了著名中篇小说《草原》。作品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反映了农民的命运,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而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则对小市民伪善、爱慕虚荣的庸俗习气进行了批评和嘲弄。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在文学界获得了一定的声望。这时,他出版了五部短篇小说集:《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他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被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也就是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的喜剧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则批判了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19世纪80年代的“多余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多病的契诃夫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和“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地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境界。他认识到:“……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的一点点也好。”后来他便与他以前一直为其撰稿的保守的《新时报》等报刊断绝了关系,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和《第六病室》(1892)等作品。特别是《第六病室》,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品控诉了像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思想。列宁读了之后,受到了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像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1890年至1900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嘉·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面。
从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即他创作的晚期。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契诃夫渐渐地改变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年至1893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了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为深刻。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在《农民》(1897)里,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在峡谷里》(1900),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的本性;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在《出诊》(1898)中,则对资本主义这个“魔鬼”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在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中,描写了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揭露了庸俗和虚伪,唤起了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了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了19世纪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鞭挞了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约内奇》(1898)里,他刻画了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的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
契诃夫在创作的后期转向了戏剧,除了上述的《海鸥》和《万尼亚舅舅》外,还有《三姊妹》(1901)和《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这些优秀的戏剧作品受到了广大戏剧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他在那里逝世,遗体被运回莫斯科安葬。
中、短篇小说是契诃夫创作的主要成就。契诃夫的小说创作主要涉及以下四种题材:一、小市民生活题材。代表作品主要有《醋栗》《约内奇》《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和《带阁楼的房子》等。二、下层平民生活题材。主要代表作品有《苦恼》《哀伤》和《万卡》等。三、“公众社会”政治题材。主要代表作品有《小官吏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和《套中人》等。四、“资本化”社会题材。主要代表作品有《磨坊外》《农民》和《出诊》等。此外,还有一些作品是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题材之间的,如名篇《第六病室》等。
关于契诃夫的小说艺术,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略加概括:
一、“描写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是契诃夫小说的重要特征。契诃夫的着眼点总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他不做自然主义的描绘,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对生活素材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选择”,而在创作过程中又进行“推测、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和诗化,从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现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小学徒万卡给老祖父写信、老车夫约纳丧子、新娘娜佳出门求学、年轻的检察官鲁仁去农村验尸、医生柯罗辽夫出诊,这一切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的生活境遇,既不离奇,又无曲折,然而契诃夫却通过对这一切的描绘,成功地从各种角度展示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本质。
二、在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说中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勾勒出他们精神面貌的变化过程,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这种独树一帜的心理刻画是契诃夫小说的又一艺术特色。契诃夫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屠格涅夫有关心理描写的原则,创造了一种独到的心理描写手法。短篇小说的有限篇幅不允许他细致地、多面地直接描写和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他“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就清晰可见”。契诃夫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不断丰富和充实这个心理描写原则,使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说得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读者以具体和深刻的印象。在契诃夫的小说中,艺术细节在心理刻画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如酸涩的醋栗以及地主尼古拉·伊凡内奇对它们的啧啧称道,这种艺术细节非常形象地展示了这个地主的空虚和卑微的精神世界。又如约内奇每晚清点钞票这一细节,深刻地揭露了守财奴的空虚内心和低级趣味。
三、真挚、深沉的抒情性是契诃夫小说的又一特色。作家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描写了人物的觉醒或堕落,而且巧妙地流露出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和赞扬、对堕落者的厌恶和否定、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丑恶现象的抨击。列夫·托尔斯泰对契诃夫小说中的抒情意味有极深刻的印象,他称契诃夫是“用散文写作的普希金”。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作家亨利·特罗亚说契诃夫是“第一个低声向读者倾诉的作家”。《醋栗》和《带狗的女人》中都有十分适时和恰当的抒情,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而在《新娘》中,作家的抒情既暴露了可耻和肮脏的剥削生活,又反映了他对美好未来的虔诚向往。借景抒情也是小说家契诃夫经常使用的手法,如《套中人》结尾部分的月夜景色,《在峡谷里》中出现的宁静、美丽的夜晚,都寄托着作家的主观情感。
四、谈论契诃夫的小说艺术,我们不该忽视他的幽默和讽刺。契诃夫天生就有很强的幽默感,契诃夫在创作的早期写下了大量令人捧腹的笑话和趣事,如《外科手术》等,显示了当时尚年轻的作家的诙谐才华。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家对人生的认识深化起来。他的笑声中隐含着一层苦意。《预谋犯》中的丹尼斯令人既好笑又难受;《胖子和瘦子》中的笑,包含着轻微的蔑视;《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作品则表明,作家在以笑为武器,辛辣地嘲讽那些压迫普通百姓的势力;而在《牡蛎》《哀伤》《苦恼》和《万卡》等描写劳动者遭遇的作品中,笑会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同情和爱怜。《第六病室》《醋栗》和《套中人》等作品里辛辣的讽刺常常和淡淡的幽默交织在一起。列夫·托尔斯泰很喜欢短篇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据说,他在读这个作品时,“笑得很厉害”,并且赞美说:“多么细腻的幽默!”《跳来跳去的女人》《宝贝儿》和《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中的幽默都是很细腻的,它的表现手法是极为普通的:抓住人物性格和言行中的内在不一致性,以正常的语言加以叙述和描绘。但在塑造“套中人”这个形象时,契诃夫却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作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从雨伞、雨鞋、虎皮手套、黑眼镜、帐子直到棺材,夸张地强调着别利科夫的“套子性”。值得注意的是,契诃夫的笑再次证明了他创作的民主主义性:他对劳苦大众的笑总是善意的、同情的,而他一向讥讽的则是形形色色的丑恶势力。
五、契诃夫的小说还有一个举世公认的重要特色:紧凑、言简意赅,“内容比文字多得多”。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含义。他认为“在短篇小说里,留有余地比说过头要好”。契诃夫在写作实践中认真贯彻了这些主张,因而他的中、短篇小说总是紧凑和简练的,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总是鲜明的。读他的作品,总会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总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世界文坛上,契诃夫是一位罕见的艺术家。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他都独辟蹊径,其艺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和莫泊桑齐名,同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关于契诃夫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他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逊地说,在技术方面,契诃夫远比我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说过:“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属于最优秀的一类。”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同样高度评价了小说家契诃夫的艺术:“人们对我说,卡特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说,甚至是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但是在读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之后再看她的作品,就像听了一个聪明、博学的医生讲的故事之后,再听一个尚年轻的老处女竭力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被誉为“英国的契诃夫”的卡特琳·曼斯菲尔德本人对契诃夫也敬佩得五体投地。她在写给丈夫的一封信中说:“我愿意用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而在1921年写的一篇札记中,她写道:“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付之一炬,只有这篇短篇小说(《苦恼》)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
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被译介了过来。他的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于1921年和1925年先后被译成了中文。后来,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等作品。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都高度评价了契诃夫的作品。今天,契诃夫的作品已经全部被译成了中文,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的欢迎。
朱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