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大时代课题与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62788500000003

第3章 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

问题是思想的源头,重大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内核,党的创新理论都是在敏锐把握、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过程中创立的。新时代产生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是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深入领会重大时代课题的历史底蕴、丰富内涵、高远视界,全面领悟围绕重大时代课题的艰辛理论探索、深化规律认识、创新思想观点,是更加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性、规律性、指导性的前提和基础。

1.全面把握新时代的实践基础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创新理论新的实践基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重大问题,从问题出发思考和筹划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基本方略、战略安排、重大部署等。全面把握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关键是扭住和解决“三个并存”问题。

重大进展与重大矛盾并存。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华民族进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启程。同时,在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些重大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等。这些重大矛盾和问题,是我国在迅速转变、时空压缩、矛盾汇聚、化解滞后的状态下,逐步积累和显现的。回答重大时代课题,首先就要面对重大进展与重大矛盾并存这一现实,正视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难题,提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方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重大进展与解决重大矛盾并举,使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进行伟大斗争解决重大矛盾,建设伟大工程重塑政治生态,推进伟大事业攻克发展难关,实现了各个领域的明显改善。

光明前景与风险隐患并存。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基础上,新时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呈现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和美好未来。同时,党中央清醒认识到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局势。诸多矛盾叠加,历史的和新生的,国际的和国内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党内的和党外的,形成矛盾集合体;风险隐患增多,积累的和突发的,外因的和内因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可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可控制和难以控制的,呈现多样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重大机遇期与高风险期并存交织的趋势,带领全党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以建设发展的成效来遏制各种风险隐患,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在多样性风险面前,全面掌握风险成因,有效化解风险振荡,及时中止风险演化,构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有效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发展、顺利发展。

发展动力与发展阻力并存。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激励,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的要求等等,构成了加快推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让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充分使用、潜能充分发挥,让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正是新时代的根基、源泉和风貌。同时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了新的利益关系、利益格局,其中有的是固化利益、既得利益,构成利益藩篱、利益壁垒,成为发展的重大阻力。强化发展动力,克服发展阻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就是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利益分配机制,克服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重塑遇到的重大阻力,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就能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着力完成新时代的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在这一征途上,由于主要矛盾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不同的主要任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来展开和深化,将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建立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上。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期、发展激励机制的转型提升期,关键是研究怎样解决“三个过渡”问题。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进入新时代后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来说,既要跑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收官冲刺,又要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场新的接力赛的第一棒,起步开局。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是胜利在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延续,又是在新的跑道上开启新的征程,有着不同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性质和内涵、标准和要求、方法和路径。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仍显得准备不足、能力不够,需要重新学习、继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党的主要任务即将从革命和战争转向建设和发展,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毛泽东勉励全党,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而且能够取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胜利。

从解决旧的主要矛盾向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过渡。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以此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党的八大做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都是党制定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形成了一系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差距发展向共享发展过渡。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灵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求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共享发展的提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同时也指明了从差距发展到共同发展、从先富到共富的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共享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显著标志。共享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激励机制,不是平均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是否定差距发展的激励机制,而是将差距发展纳入其中,使其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是将共享发展作为更加包容、更加有效、更加公正的发展准则、分配原则、激励通则,发挥着更为根本、持久、强劲的激励作用。

3.充分彰显新时代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因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局下来思考,而且要放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大势中来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从长远看,需要创造性地实现“三次伟大飞跃”。

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变的飞跃。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这表明,不通过西方道路、不效法西方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能建成现代化国家。因此,中国实现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主义历史上迄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具有独特禀赋、优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拷贝,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更为伟大的创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大大强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大大增强“四个自信”,大大增进社会主义的说服力号召力。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揭示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的拓展和技术的发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掠夺和镇压,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孤立封闭发展的状态,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开启了社会主义走向世界历史舞台的转变,但这一进程又由于苏东剧变中断。1/4世纪过去,社会主义没有“终结”,没有走向“大失败”,而是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界历史转变,不是“输出”中国模式,不是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是强调中国“自己的道路”具有社会发展道路的共同性,“中国特色”包含人类社会的普遍性,中国模式提供示范性,中国道路得到世界各国和世界人民更多的认同和赞同。

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转变的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力推进者,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者;21世纪中国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坚强阵地,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创立已经170多年了,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庄严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在新的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同时也是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进程,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发展21世纪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