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03

第3章 贾平凹:触一通三,敢于碰硬

名人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于陕西丹凤。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野火集》、《商州散记》、《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心法探渊:

贾平凹认为,书之为友不能一日不交;书是财富,要逼着自己静心地读书。他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触一通三”法。他认为读书面不可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武术、绘画、舞蹈……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博并非不要专。在这种泛觅中,他认为只有精专于一,才能触类旁通。孙犁的《白洋淀记事》这本散文集,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力求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知识。这次学开头、结尾,下次学结构、景物描写,再下次学语言的运用,这样就逐渐摸索出写散文的门道。这本书读通了,读其他散文书就顺当了。对重点书他坚持多遍阅读,先欣赏,次吟味,再研究,然后方有得有悟。

贾平凹曾撰文详细谈过他阅读的一些心得。他说:“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

另外,贾平凹读书的一个特点是敢啃硬的。像做任何事情一样,读书也会常常遇到拦路虎。在“拦路虎”面前是进还是退,这是读书舶否获得成效的一个重要问题。贾平凹在谈到散文创作时,谈到了学习《庄子》,他说:“《庄子》里的文章全都是说理的,博引旁征,从天上,地上,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进行论证。但他论证有个规律,都是形象,都有感情,都是由形象推进验证。我觉得要写好说理散文,就得学习中国传统散文,学庄子的文体和办法。我自己开头写散文,就是学庄子的。当然学庄子要难学一些,现在学庄子的人不多,我自己也学得不好。但我觉得要学《庄子》,如果因其难就不学,那叫因噎废食。当然不一定接受他的思想,而是去借鉴他的文体,吸收他的手法。这样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引导自己不就事论事。”凡读过贾平凹散文的人,从那凝练的语言上,深沉的意境上以及发人深思的议论中,都可以推想到他学习中国传统散文是下了一番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