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629100000053

第53章 左宗棠:志患不立,更患不坚

名人简介

左宗棠(1812~1885),清大臣,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湘阴人,早年就读于岳麓书院。相继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先后开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屡立战功,1875年(光绪元年)收复新疆,1884年(光绪十年)督办福建军务,抗击法国侵略者。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后人集有《左文襄公全集》。

心法探源

左宗棠一生戎马生涯,驰骋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就在他征战南北的日子里,几乎是卷不离手,并没有因战事而倦怠过读书学习。他曾说:“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必须随时认真思考,狠下功夫。事无大小,都有一定的必然之理,及物穷理,何处不是学问?”

他还说到,有大的志向没有大的才干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而大的才干只能从学习中得来。学习不是仅停留在记忆、背诵上面,而是要探究事物的所以然,融会贯通,如亲身实践。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一出山就做丞相,淮阴侯韩信一出道就被任命为大将,这固然因为他们是盖世雄才,但他们的才干都是平时坚持学习的结果,有远大抱负的人读书就应当如此。左宗棠一生关于读书的谈论很多,但他最强调立志对读书的作用。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表达“志患不立,更患不坚”这个主题: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许多学生不看清笔画、偏旁,不弄清句号、逗号、首尾,就是没做到眼到。发音马虎不仔细,听不明白,有时多几字,有时少几字,只想混过,是没做到口到啊!古书经传中的道理,刚学固然不能融会贯通,但是了解个大概,应不困难;稍微用心,追究每一字的意思,每一句的道理,每一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虚字的感情语气,推求实字的意义和道理,自然渐渐能够有所领悟。自己想不出来时,就请教老师;不能融会贯通时,就要把上下文或其他相关的资料综合连贯,一再推敲。一定要心里明白了,口里清楚了,才可罢休。总是要用心于字句文章之中,不断思考分析,才算做到心到。

现在有许多学生读书不用心,人在书桌前,没有用心听,没有仔细看。不能专心致志。白白浪费时间,好像读书是应付别人,敷衍别人的事情。昨天不会的,今天仍是不会,去年不会的,今年还是一样。

读书做人首先要立志,想想自古以来的圣贤豪杰在自己这个年纪时,是什么气概?什么学问?什么才干?我哪一样可和他们相比?想想父母请老师教自己读书,有什么期望?自己哪一样可以对得起父母?看看同辈的人当中,父母常在背后称赞的是哪些优点、责骂的是哪些缺点呢?好的要学,坏的一定不可学。每个念头、每件事情都要学好;自己的缺点,务必尽力反省改过,绝不可有一点偏袒、掩饰,或姑息苟且。一定要和古代圣贤豪杰年少时一样有志气,才可使父母放心,不被人讥笑。

一个人就怕不立志,更怕立志不坚定。有时听到好话、好事,也不禁心中感动,想要效法,但不过多久,这个念头就无影无踪了。这是因为志向不坚定,不能真正立志的缘故;若能专心上进,什么事业会不成功?

陶侃说过:“圣贤大禹都爱惜光阴,我们这些平凡人更要发愤,爱惜光阴。”古人如此惜时用功。韩愈也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擅戏而荒废。”任何事都是这样,而读书更要勤勉、下苦功,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医、农、工匠各行各业,都只是一件事而已,道理还容易明白。至于我们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宇宙、古今的事理都要融会贯通,彻底领会,才能做事情稳当。

人生读书的时代最可贵。青少年未来成材不成材,就看这几年的功夫。如果仍像以前一样浑浑噩噩混日子,再过几年以后,还是老样子,那时还能够用读书的名义冒充读书人吗?好好想一想,好好想一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