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导读】掌握本地区易发生的细菌性传染病的种类和治疗防制措施
【知识目标】掌握禽大肠杆菌的临床症状和防制措施
掌握禽霍乱的临床症状及防制措施
掌握禽类传染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和防制措施
【技能目标】熟悉禽大肠杆菌病理变化的症状
熟悉禽霍乱的流行病学的特点
熟悉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
任务一 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及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
一、诊断
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可以对此病进行初步诊断。本病的诊断除临床诊断外,还可以进行细菌学检查。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4d。病初体温升至43~44℃,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少吃或不吃,口渴,垂头缩颈,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完全麻痹时,伏卧不起。病鸭排绿色、灰绿色稀粪,不愿下水。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一个典型症状,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以后变成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鼻分泌物增多、黏稠,叫声嘶哑,呼吸困难,常衰竭死亡。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2~5d,致死率在90%以上。少数不死的转为慢性,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其典型症状为角膜混浊,重者形成溃疡,多为一侧性。
剖检除败血症的一般性病变外,还可见到一些特征性病变,食道黏膜有纵横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留有溃疡斑痕。泄殖腔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痂,附着很牢固,不易剥离,黏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坏死斑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周有环状出血。
潜伏期从数小时到3d不等。急性型表现为体温升高,突然死亡,常无腹泻症状。经卵感染或在孵化后感染的鸡胚,出壳后几天内即可发生大批性死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3℃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腹泻,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的稀便,多在1~3d死亡。慢性型有剧烈腹泻,便呈灰白色,有时混有血液,死前有抽搐、转圈运动等神经系统症状,病程可拖延十余天,有时见全眼球炎。成年鸡感染后,多表现为关节滑膜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禽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d,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但与禽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有很大的关系。
二、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菌,不形成芽孢,有鞭毛,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落不透明,光滑,有光泽,有的菌落带有黏稠性。有的菌株在血液琼脂上表现有溶血性。与禽类有关的大肠埃希氏菌属最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以O型群为主,在母鹅卵黄性腹膜炎中经常可以分离到多种血清型,这些血清型对其他动物致命性不大。
三、流行病学
在各种禽类中,以鸡、鸭、鹅和火鸡等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较为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差异。大肠杆菌在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机等处普遍存在,其中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工程中的死胚中分离率较高。本病在雏鸡、育成期鸡和成年产蛋鸡中均可发生,雏鸡呈急性败血症表现,成年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若混有其他病原体或应激因素的影响则使其感染更为严重。在青年鸡群与成年鸡群中,大肠杆菌经常与其他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输卵管炎与眼球炎)并发。本病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四、防制
大肠杆菌病是由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防制的原则是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鸡舍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鸡舍温湿度和加强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污染,禽舍和用具须经常清洗和消毒,种鸡场应加强种鸡收集、存放或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任务二 禽霍乱
一、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怀疑禽霍乱时,可用肝脏或心血做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或瑞氏染色,镜检。当发现有大量两极染色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时,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分离培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
二、临床症状
自然病例潜伏期一般为2~9d。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和鸡体的抵抗力不同,禽霍乱的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同。
1.最急性型
几乎完全看不到症状,鸡只可突然死在鸡窝内或栖架下,肥胖的鸡多发。
2.急性型
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食欲减退或废绝。由于身体发热,饮水增加,呼吸困难,口、鼻流出黏液,死前可见头、冠、肉垂发绀。病鸡常有腹泻,排出白色水样或绿色黏液伴恶臭粪便。产蛋量明显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病程较短,一般几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急性型存活下来的病鸡可转为慢性感染或康复。
3.慢性型
病鸡逐渐消瘦,精神委顿,贫血。冠、髯苍白色,水肿变硬。关节炎常局限于腿或翼关节和腱鞘处,关节肿胀,跛行,切开可见脓性干酪样物。少数病例发生歪颈或鼻窦肿大等症状。产蛋鸡常发生坠卵性腹膜炎。
三、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因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最急性型
死亡病鸡可能看不到什么病变。
2.急性型
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和坏死。全身性充血和出血,尤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心冠脂肪、心外膜、腺胃、肌胃、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十二指肠、盲肠、直肠黏膜肿胀,出现弥漫性充血和出血,并覆盖一层较厚的黄色纤维样物质,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浆膜下出血。心包液、腹腔液体增加。肝脏肿胀、充血,呈深紫色或黄红色,有大量散在的针尖大或小米粒大的黄色坏死点。肝脏实质变硬,呈熟肝样。肺脏淤血、水肿或出血。脾脏偶见肿胀和灰白色坏死点。
3.慢性型
特征为局限性感染,病变也有差异。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时,可见鼻腔、气管呈卡他性炎,肺脏硬变。有的表现为肉髯水肿,而后为坏死。有的表现为足部与翅部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或干酪样坏死。还有的病例有卵巢出血,卵黄囊破裂,腹腔脏器表面上附着干酪样的卵黄物质。
病鸭的病理剖检变化基本上与上述鸡只相似。心包内积水,充有黄橙色透明渗出物,遇空气易凝结成胶状;心内外膜出血,心冠状脂肪出血,偶见水肿及坏死。肺脏呈现肺炎、气肿和充血、出血。肝大,脂肪变性,点状出血及小点坏死。脾脏肿大、充血,有的有小点坏死。腹腔积水。腺胃黏膜出血、充血,肌胃黏膜充血,偶见溃疡。小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以小肠前段最为严重。舌根部黏膜表层溃疡。盲肠黏膜有小溃疡。卵黄膜充血,卵黄破裂,患腹膜炎。
四、治疗
可有效地治疗禽霍乱的抗菌药物很多,如硫酸链霉素、恩诺沙星、喹乙醇、复方禽菌灵、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下面着重介绍三种。
(1)注射给药,首选硫酸链霉素。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使用前用适量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50mg/kg,2次/d。使用该药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产生,由于硫酸链霉素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冲动的传导有阻滞作用,若大剂量使用,会出现呼吸抑制,肌肉无力,肢体瘫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禁用于产蛋鸡。若出现中毒症状,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静脉注射氯化钙,长期大剂量应用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造成前庭功能和听觉损害。因此,若连续使用3~4d硫酸链霉素仍未见病情好转,则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以防止细菌耐药。为避免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4d应停药。
(2)饮水给药,首选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普杀平、海达。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醋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遇光易分解,应避光保存。家禽按照50mg/L水给予饮水用药,连续使用3d。此方法简便易行,但使用时应注意该药不能与氯霉素、利福平同用,以免降低药效。为防止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9d应停药。
(3)混饲给药,首选喹乙醇,又名倍育诺、快育灵、灭霍灵、霍乱灵。本品为浅黄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微溶于冷水,遇光迅速降解,应避光保存。复方制剂中,复方禽菌灵疗效较好。一般按照每1000kg饲料中加入25~35g的喹乙醇,充分混匀后饲喂。由于该药毒性较大,使用时应注意切勿随意加大剂量,要充分混匀饲料与药物。为防止药物残留,家禽在屠宰前15d应停药。
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养禽场应着重做好禽只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搞好禽舍卫生环境,保持饲料槽、饮水器清洁卫生等工作。若养禽场发生了该病,应及早诊断,为了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抗生素药,最好将实验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再进一步选择一种高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处理。
任务三 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针对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和脸部肿胀为主要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可在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中发生,由于淘汰鸡数较多和产蛋明显减少而引起巨大经济损失。
一、诊断
主要病理变化是鼻腔和鼻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黏液及炎性渗出物凝块。严重时,器官黏膜也有同样的炎症,偶尔发生肺炎和气囊炎。眼结膜充血发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病程较长的病鸡,可见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蓄积干酪样物质,蓄积过多时常使病鸡的眼显著肿胀和向外突出。
二、症状
该症潜伏期短,通常为1~3d。病鸡较为明显的症状是颜面肿胀,鼻腔内有浆液性、黏液性的分泌物。发生结膜炎,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肉髯明显水肿,上呼吸道炎症蔓延到肺部时,呈现呼吸困难和杂音。成年鸡病初厌食,闭目似睡,不愿走动,流浆性鼻液,而后眼睑和面部出现一侧性或两侧性水肿,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育成鸡主要变为开产延迟,幼龄鸡成长发育受阻。产蛋鸡群在发病后5~6d,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量下降更加明显,可由70%降至20%~30%,平均下降25%左右。在本病的发生早期鸡只很少死亡,但当全群精神状态好转,产蛋量开始回升时,鸡群死亡淘汰率增加。病程一般为4~18d,死亡率约为20%,并发其他病时,死亡率增加。
三、病原
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没有运动性,容易形成丝状的小杆菌。分离培养需要用鲜血琼脂培养基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该菌相当脆弱,在宿主体外会很快死亡,排泄物中的病原菌在自来水中仅能存活4h,在22℃的生理盐水中仅24h内有感染性,本菌培养物在45~55℃的环境下2~10min内死亡。该菌一般分为3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交叉免疫保护性差。
四、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鸡舍通风条件,降低环境中氨气含量,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空舍后彻底消毒并间隔一段时间才可引进新鸡群,搞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这些措施在防制上有重要意义。
2.接种疫苗
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A型油乳剂灭活苗和A-C型二阶油乳剂灭活苗。25~40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每只鸡注射0.3mL;二次免疫在110~120日龄进行,每只注射0.5mL,可以保护整个产蛋周期。疫区鸡群在注射免疫时使用抗生素5~7d,以防带菌鸡发病。也可用国外的单价或双价氢氧化铝灭活苗和新城疫—传染性鼻炎二联苗。发病鸡群可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磺胺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者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但投药时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d,且要考虑鸡群的采食情况。当食欲变化不明显时,可选用口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采食明显减少时,口服给药治疗效果差,可考虑注射给药。可用泰乐菌素进行全群饮水,同时配以0.5%磺胺噻唑或复方新诺明拌料,连用5d,能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添加3~5g,连用3~5d。也可用红霉素每千克水添加0.1~0.3g,饮用4~5d。个别鸡治疗时,可用链霉素(成鸡每只15万~20万IU)或庆大霉素(每只鸡2000~3000IU)等药物肌肉注射,连用3d,可明显减轻症状。发病初期使用药物防治的同时,尽早地接种油乳剂灭活苗,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流行。治愈的康复鸡仍能排菌,因此有条件的鸡舍应该对患过本病的康复鸡进行淘汰,严禁在鸡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他鸡群。也可用中药方剂治疗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