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逸趣名人(上)
63812400000005

第5章 秦汉六朝名人轶闻(三)

曹植被逼做“牛”诗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据史载,曹植自小聪明,言出为论,十步成诗,操甚爱之。曹丕为夺权,对曹植的欺压不遗余力。一日,曹丕与曹植出游,遇两牛斗于墙角,一牛败,坠井而死。曹丕以此为题,命曹植作《死牛诗》,但诗中不能有“牛”字,牛坠井死,许中不能有“井”字,牛相斗而死,诗中不能有“相斗”之语,并且限他马走百步之内写成。曹子建深知其兄之意,就是想借故杀他的头,因为曹丕嫉妒他的才能。但曹子建作诗,思路敏捷,才气过人,这《死牛诗》在马走百步之内,便挥笔而就,诗云:

两肉齐道行,

头上戴横骨。

行至凶土头,

峰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

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

盛意不得泄。

由于曹子建按曹丕限定的条件写成了《死牛诗》,曹丕也找不到杀他的借口了。

按曹丕限定的条件,就必须选择词语的同义形式,这在修辞学上叫同义代换结构,即借代格,或者叫婉曲辞格。

“两肉”指代两头牛,“头上戴横骨”是指代有角的牛。“行至凶土头”是牛相斗之处,“相唐突”是“两牛相斗”的绝对同义结构。“一肉坠土窟”,是说一牛掉入井,不说“井”而代之以“土窟”。最后两句,“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泄,意思是“发挥”,两句诗具有婉曲暗示之妙,意谓:我曹植与你曹丕相斗,“非是力不如”,而是我的才气不能有发挥的机会。

曹丕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曹植,必欲除之而后快。一日,曹丕命曹植行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若写不成就要杀头。曹植作《七步诗》云: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是比喻、语义双关修辞的妙例。据说,曹丕为此诗所动,颇有愧意,也就不再为难曹植了。

刘伶天生酒为名

据《晋书·刘伶传》说,刘伶常乘着鹿车,携一壶酒,让人背着锄头跟着他,说:“我死了,你就在地上挖个坑埋葬我。”

有人劝刘伶说:“酒是穿肠毒药,还是少喝为佳。”

刘伶说:“你难道不知道肉用酒浸泡之后而能保存得长久的道理吗?我的肚子是肉做的,用来泡酒,怎么会腐烂呢?”

刘伶自称饮酒是“浇书”,浇其满腹学问;又说饱睡是“摊饭”,把肚子的食物摊平。

有人对他说:“吃饱就睡,妨碍消化。”

刘伶说:“错!你没看过米袋装满米的状况么?米袋竖着总不牢靠,把米袋放倒,那才安安稳稳。”

刘伶的连类设喻,叫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刘伶喝得大醉,在屋里脱光衣服,赤身裸体。有人见了觉得恶心,他说:“我以天地作房屋,以房屋作衣裤,你们怎么钻到我裤子里来了?”

还有一次,刘伶喝完了酒瓶中的酒,便向妻子要酒喝,妻子要他戒酒,他说,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酒。于是他妻子买来酒肉、纸钱,供于神龛前,让刘伶发誓,刘伶高声诵曰:

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

五斗解醒。

妇人之言,

慎不可听。

刘伶答应戒酒是设陷阱,其妻上子大当,跌人刘伶设下的陷阱。

巧言善辩的张融

张融,字思光,今苏州人,曾任南齐司徒左长史职。

南齐太祖萧道成某日接见张融,谁知张融因事迟到了。太祖问道:“怎么姗姗来迟?”

张融道:“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太祖道:“此话怎讲?”

张融道:“皇上为天子,臣从地上来,由地而升天,自然快不了。”

太祖对张融的诡辩感觉很舒服,便不再追究。

张融善辩,深得太祖赏识,太祖说:“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此语颇具深意。

太祖答应封张融为司徒长史职,但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宣布任命。一日,张融故意骑一匹瘦马上朝,太祖正好看到,便问:“你的马怎么这样瘦?每日喂多少料?”张融道:“每日一石粮。”太祖感到奇怪,说:“那怎么这马还如此瘦?”张融道:“臣只是口头上答应每日喂它一石粮,其实并没有真正给它。”

太祖知道他的话有弦外之音,目的是暗示:司徒长史的官职应落实了!第二天,太祖便兑现诺言,封张融为司徒长史之职。

有一次,张融请假回乡,行前去找中书监王俭告别。王俭看到张融,只是扬扬手以示致意。张融仿战国狂士招呼齐宣王的做法,高声道:“宣王过来!”此语表义双向,即借字双关。“宣”是动词,意为“叫”。“宣王”是名词,把王俭称为“(齐)宣王”。这当然是开玩笑。王俭说:“你怎么这样说?”张融道:“我这样说之一义,是‘叫王俭过来’,使我免除拍马趋附之嫌;另一含义是‘宣王’过来,使你有尊重士人之名。”两人会意而大笑。

滑稽诙谐的侯白

侯白,隋朝魏郅人,字君素,性滑稽,由于他以“搞笑”出名,所以后代滑稽演员都被称为“侯白”。侯白之名也被后人用来“搞笑”。据说,唐朝白敏中为相,尝欲以进士侯温为婿,其妻曰:“己既姓白,又以侯氏儿为婿,必为人呼作侯白耳。”可见侯白是滑稽演员的祖师爷。史载,侯白还著有《旌异记》十五卷,《启颜录》十卷。

有一次,侯白参加宴会,大伙要他出个谜语来猜,但要求他不要出得太过深奥,不要太古怪,又不要生拼硬凑。侯白依据这些限定,说道:“有个东西大小像狗,模样像牛,你们猜是什么?”众人七嘴八舌,有的说是獐,有的说是羊,侯白道:“都不是,那是一头小牛。”众人大笑。

某日,侯白从杨素家出来,杨素的儿子把侯白捉住不放,非要他讲个笑话儿才让走,侯白道:“从前有一只老虎寻找食物,寻呀找呀,找到一个刺猬,便张口咬它,没想到鼻子被刺猬刺伤了,鲜血直往下滴。这是血的教训呀!第二天,老虎来到了橡树旁,看到地上有长满小刺的橡子壳,于是它总结前日被刺的经验,说道:‘我见过你父亲了(指刺猬),愿公子(指橡子壳)暂且放我过去。’”这是绝妙的一语双关,又是绝妙的影射式暗示,其中还有绝妙的比喻。侯白把杨素比作刺猬,把杨素的儿子比作橡子壳,因为侯白觉得这两个人都难以对付。也许它还包含修辞上的类比或对比,杨素父子在外表上相似,但儿子(橡子壳)毕竟不会伤人。一个简短的寓言小笑话,包含四五种修辞格式,真是难能可贵。

侯白见新来的县令十分傲慢,便捉弄他,说:“此地贼多,防治之法莫如多养狗。狗一叫,贼就会跑。”县令听了觉得有理,说:“对,多养狗,但一定要养能叫的狗。”侯白道:“我家倒是养了很多狗,不过叫声有些怪,是‘恸、恸、恸’地叫。”县令得意地说:“你家的狗是坏狗,好狗的叫法是‘汪、汪、汪’。”侯白见“狗官”中计,说:“像你这种叫法的狗还真难找!”

这又是双关式暗示,侯白把狗官比喻为“狗”。

据说有一次侯白与杨素同行,见路边槐树的枝叶枯萎,快要死了。杨素说:“侯秀才学识超群,才能出众,你能让这槐树活过来吗?”侯白说:“能!”杨素吃惊地问:“你用什么方法?”侯白道:“取来槐树子,悬挂在枯槐枝上,它不就活了吗?”杨素不解其意。侯白又说:“《论语》曰:‘子在回何敢死!’”这是引典,此语意为:“孔子在,颜回怎么敢死?”杨素大笑。

有个人姓出,名叫六斤。这个出六斤去拜见权臣杨素时遇见侯白,便请侯白在拜帖上代写姓名,侯白把“出六斤”写成了“六斤半”。拜帖送上去后,杨素接见了出六斤,问:“你怎么叫六斤半?是不是你娘生你时是六斤半?”出六斤道:“我娘生我是六斤,我姓出,所以叫出六斤。”杨素问:“为何写成六斤半?”那人说:“是侯白代笔。”杨素把侯白叫来,问道:“你怎么把出六斤之名写成六斤半?”侯白道:“回大人,刚才我代写出六斤时无法找到秤,既然是出六斤,就是超出六斤,我估计了一下,便写成六斤半,取其中数。”杨素大笑。

有一次,陈朝振使者到隋朝办事,隋朝不知此使者是否机智,便派侯白化装成普通侍者去见他。

侯白来到宾舍见使者。那使者正睡在床上,见来者穿得破旧,便一边侧着身子放响屁,一边跟侯白说话。侯白见这使者高傲如此,便想捉弄他。正好那使者问:“你们隋朝的马价钱如何?”侯白说:“马价分几等,有技能又有好外表者最高价;外形一般,但还可骑的,是中价;外形不好看,但还可以用来驮东西的是低价。至于长得丑又不能骑,只会侧着身子放响屁的就一钱不值了。”

使者对这个衣衫破旧的人如此出言不逊,深感恐惧,马上改变了狂傲的态度。

侯白的话用了层递(递降)式辞格,在最后一级递降时,转用语义双关辞式,令人大笑之后,深感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