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川护熙冷静下来,进行深入地分析:几年来,日本政坛高层丑闻不断,先是里库路特案件,后是东京佐川快递公司行贿案件,迫使日本的首相们接二连三地“引咎辞职”。为此,日本国民们已经愤怒了,他们对已连续执政38年的自民党失去了信心,此时的日本政坛需要一位新的、廉洁奉公的政治家!
细川护熙告诉自己:该行动了!
1992年5月7日,日本各大报纸纷纷以醒目的标题进行报道:熊本县前知事细川护熙要组建新政党!
两天后,细川护熙的“日本新党”便正式宣告成立。仅仅又过了两个月,细川护熙就以360万张选票当选为参议员,从此走进了日本议会。在1993年6月举行的东京都议员选举中,“日本新党”一举夺得20个议席,此后,“日本新党”在日本政坛上站住了脚。
细川护熙的“日本新党”的成立,给日本政坛以很大的震动,接下来,羽田孜,小泽一郎率本部44名参众两院议员另组了“新生党”;武村正义等年轻议员们则组建了“先驱新党”……
由于新的政坛党派频出,在1993年7月18日的日本众议院大选中,日本自民党未能取得独立推选首相候选人的资格,这也就意味着自民党38年来一统天下局面崩溃了,而机遇在向细川护熙招手。
细川护熙自然不会错过良机,他与武村正义的“先驱新党”联合在一起,郑重地宣布:与自民党诀别,欲与其他党派共同组成一个不包括自民党在内的多党联合政府。
接下来,新生党、社会党、民社党、公明党、社****五党的领袖在一起进行了周密的协商,一致拥护细川护熙勇立新党的开拓之举,并推举细川护熙为新政府首相的候选人。
1993年8月6日,细川护熙以262票对224票战胜了自民党首相候选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当选为日本第79届内阁总理大臣。
[总结]
“时事造英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那些胆识过人、魄力非凡的大人物,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什么样的时代,出什么样的人物,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日本政治家细川护熙之所以能够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关键在于找准了时机。可以说,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帮了他的大忙,推动他登上了权利的至高点——东京政治高层。
“反赫联盟”与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曾经是前苏联的头号领导人,统治了前苏联将近二十四年,但他没有料到,最终他会被政敌们合伙赶下苏联的政治舞台。
赫鲁晓夫的一意孤行及一连串的失误,使得党内人士们大为不满,但由于赫鲁晓夫控制着前苏联的党、政、军大权,对赫鲁晓夫不满的前苏联高级官员们也只能在私下里发发牢骚。
赫鲁晓夫有外出视察的嗜好。只要赫鲁晓夫不在首都莫斯科的时候,前苏联的高级官员们就可以“自由自在”了—一实际上,前苏联的高级官员苏斯洛夫、谢列平、勃列日涅夫、乌利诺夫斯基及伊格纳托夫,正是抓住了赫鲁晓夫为他们提供的这一“自由空间”,得以结成了“反赫联盟”。
1964年的前9个月,赫鲁晓夫有135天都是在外地视察中度过的,在此期间,“反赫联盟”肆意在莫斯科串联、聚会,并制定了行动方案,赫鲁晓夫对这一切都漠然无知。
1964年10月13日的上午,“反赫联盟”的主要成员勃列日涅夫给正在黑海休养的赫鲁晓夫打去电话:“中央委员已到齐,马上要召开全会讨论农业问题。”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把前苏联的农业搞得一团糟。
赫鲁晓夫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等一等,我正在度假。”
勃列日涅夫则很坚决地告诉他,如果他不去,中央全会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召开。赫鲁晓夫这才感到不妙。于是他立刻乘专机飞回到莫斯科,在机场迎接他的人只有克格勃头目谢米恰斯特内。
这一次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仍由赫鲁晓夫主持,与会者共有22人。但是除了米高扬一人支持赫鲁晓夫外,其余20人都纷纷抨击赫鲁晓夫在各个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上的失误,“劝”赫鲁晓夫“自愿退休”。会议在一片谴责赫鲁晓夫的发言声中暂告休会,准备第二天继续进行。
赫鲁晓夫回到家中,顿时感到自己已经是心力交瘁了。他在沙发上冷静了片刻,然后无可奈何地给米高扬打了个电话:“既然他们不要我,那我也就不坚持了。”
就这样,赫鲁晓夫被永远地逐出了前苏联的政治舞台。
[总结]
对于前苏联的头号领导人赫鲁晓夫,他的政敌们要想扳倒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又统治了前苏联近二十四年,可谓是根深蒂固、坚如磐石,实在是难以动摇。政敌们政变获胜,关键在于抓住了时机,趁赫鲁晓夫离开莫斯科的空间搞策反活动,因此赢得了广阔的空间,结果成功地赶走了赫鲁晓夫。
第六篇 遵孙子之智: 运用智谋,事半功倍
以正合,以奇胜——以奇招取胜最有效
[原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译文]
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奇与正的互相转化,如同沿着环儿找不着头儿一样,谁能穷尽它?
《孙子兵法》 势篇 第五
[评析]
“奇招”自会有奇效,用兵讲究变化无穷,战术讲究出奇出新,只有这样才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在战争中,有些时候完全是智计与谋略的比拼,各种奇招妙策往往比战斗本身更具有刺激性。“奇招”,就是敌方意想不到的妙招,正因为令对方无法设想,因此就防不胜防,这正是“奇招”能够产生奇效的原因所在。
[实例]
司马楚泼水筑冰墙
北魏时的朔州刺史司马楚之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北魏太武初,他被朝廷封为琅邪王,守边关二十多年。在任期间,他以清廉、俭朴和智谋过人闻名于边塞。
一次,司马楚之率魏军督运军粮,少数民族柔然想乘机袭击魏军。当时,魏军中有一头驴的耳朵被割掉了,而魏军将士都声称不是自己所为。
司马楚之稍一思索说道:“这一定是柔然人派来奸细,潜入到我军来侦察,怕主子不信,便割了驴耳做凭证,返回报告去了。”
众人惊问道:“敌人是要攻打我们吗?”
司马楚之坚定地点头。
众人皆慌,道:“那该如何是好?现在我们的大部分精锐兵力都被派去筹备粮草了,留在城中的皆是老弱之兵,怎么能守得住这城池?”
司马楚之笑道:“诸位尽管放心,此时正处于严寒,我自有办法。”
接下来,他命人砍伐了许多柳枝编筑成城墙,然后取水日夜不停地往柳树上泼。由于天气寒冷,只一夜的工夫,水便冻住了,结结实实地附在柳树上,城墙便被这“冰墙”牢固地护住了。
很快,柔然大军就来袭击了,到了“冰墙”之下,却无计可施,因为冰墙不但坚固还光滑不可攀,柔然大军只好扫兴而去。
司马楚之以其高超的智慧保住了城池。
[总结]
在战术当中,泼水筑冰墙的例子,还是头一次听说,就是著名军师诸葛亮,也未曾用过这样的退敌之计。司马楚却想到了,还真的就用冰墙退走了强敌,保住了城池。司马楚借助天气筑起一座坚固的屏障,成功地保卫了自身,奇招大显奇效,算得上是高人了。
与众不同的张释之
张释之是西汉人,汉文帝在位时,他开始在朝中任官职,后来,通过巧妙周旋,成为受汉文帝宠信的臣子。
年少之时,张释之生在富裕之家,但整日无所事事,张释之便厌倦了这种日子,向往仕途。
张释之对哥哥说出了心里话:“男儿当博取功名,权贵天下。当下,我们虽然养尊处优,但终归是一介布衣,我实在是不甘心如此。”
哥哥夸奖他胸有大志,于是广施钱财,为他谋得了骑郎官之职,进入朝中为汉文帝效命。
张释之本有才能,可十年过去了,仍任骑郎之职,从未得到升迁。张释之便心灰意冷,决意辞官回乡。
他对人说:“十年来,耗费兄长钱财无数,我又尽心尽力,处处争锋,唯恐落于人后,但是却原地踏步、无所升迁。看来,我不是为官之材啊,不如早些罢手,倒图个清静。”
幸亏,中郎将袁盎及时点拨了他,说:“你十年得不到升迁,可知为什么吗?”
张释之一时哑口无言,过了许久才说道:“这个……我也想不明白。”
袁盎压低声音提醒说:“你聪明机智,又求功心切,所以凡事惟恐落于人后,处处争锋。其实,这不过是小聪明罢了,人所共见的事,你争之言之,在皇上眼里并不新鲜,但别人却因此视你为敌手,如此焉有胜算?以后,只要你言人所未道,力争与众不同,相信定有功成。”
受到袁盎的指点后,张释之雄心又起,不再辞官。袁盎帮他改任了接待宾客的官职,张释之从此行事方法大变,讲话做事都深思熟虑,不再人云亦云地瞎凑热闹。
一次,张释之随汉文帝去观看皇家的虎圈,汉文帝便问上林苑的尉官各种禽兽的数目,尉官却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了十多个问题,尉官也都无法回答。
没想到,管虎圈的啬夫官却在旁替尉官一一作答,令汉文帝十分赏识。
汉文帝当下对众人说:“身为尉官,竟不如啬夫官尽职,可见尉官失职了。”
随从们都附合着汉文帝,夸赞啬夫官,指责尉官。只有张释之没附和众人,而是一语不发。当汉文帝让张释之传命任用啬夫官为尉官时,张释之却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如何呢?”
汉文帝一愣,随口道:“他忠实可靠,是难得的忠臣。”
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又是如何呢?”
汉文帝再道:“他也是难得的忠臣。”
众人都不知张释之是何用意。
张释之接着说:“他们二人都拙于言词,但都有大功于国,忠贞不贰。可见观人任事,不能以善辩为要。秦朝任用舞文弄墨的刀笔吏,自以为妙,不想那些官吏徒逞口舌之能,只注重法规条令,而不体察民情,终至国家衰亡。如果陛下今日因啬夫官能说会道而破格任用他,我担心此风一开,从此朝中大小官员便不讲实效而争相巧言了,请陛下慎重行事。”
汉文帝听他所言,为之叫好,当下便放弃了对啬夫官的任用,从此对张释之刮目相看。汉文帝还命张释之上御车陪坐,一回到宫中,马上就任命他为公车令,为皇宫中的总管。
张释之改变行事方式,可谓是旗开得胜了。他的骤得高升,令朝臣们人人称奇。
私下,张释之向袁盎拜谢说:“如无大人指点,我哪有今日之荣?大人之恩,永世不忘。”
一日,太子和梁王同乘一车入朝,到了朝门没有下车。太子就是未来的皇上,大臣们早就见之不怪,张释之却追上车子,把他们拦住。其他的大臣脸色有变,劝张释之不要自讨没趣,张释之却不依不饶,还向汉文帝上书,弹劾太子和梁王的不敬之罪。
汉文帝十分欣赏张释之的这一举动,特意对群臣说:“维护朝纲,不媚于上,别人只是说得好听,可有谁似张释之这般敢作敢为呢?只此一节,他便是朕的忠臣了,可托大任。”
于是,张释之再升官职,汉文帝下旨升他为中大夫。不久,又升他为中郎将,惹得朝臣们人人眼红,却不知其中奥妙。
还有一次,张释之随汉文帝视察为文帝所建的霸陵,汉文帝伫立良久,对群臣说:“如果用北山的石头作棺椁,用麻絮塞紧缝隙,后用漆封之,定是坚固无比,不担心他人能开启了。”
群臣全然附和,人人争相表示赞同。
张释之再次反其道而言之,上前奏言道:“此法果然无失,却终有一憾。倘若棺椁中无有诱人的珍宝,就能避开他人的觊觎之心,则不会有人开启了。”
汉文帝一怔之后,随即领悟,连声夸奖张释之见识不凡。此后,汉文帝愈加感叹张释之的与众不同,后来又重用他当了廷尉,宠信非常。
[总结]
袁盎对张释之的指点,可以说是金玉良言了。没错,时时处处随波逐流,丝毫没有自身特色,怎么能够显引起皇帝的注目呢。只有独具特色、与众不同,才能显出不平常、不一般来。张释之就是用这样的奇特方式,得到了皇帝的侧目和重用。
名臣海瑞抬棺上书
明世宗是个信奉道教、神仙的皇帝,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羽化成仙,为此三天两日便设坛向神佛祈祷,希望以自己的诚心感化上界之神,让其早登仙界。
皇帝不理朝政,不免朝中诸事荒废。许多忠心、正直的大臣便上书进谏,希望皇上能够停止斋醮,上朝理政,也有许多奸邪小人乘机献符瑞来博得皇上欢心。
明世宗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他厌恶上书进谏的忠臣,而喜欢献符瑞讨赏的奸臣。忠臣杨最和杨爵都因直言劝谏而被投入天牢之中,总督巡抚等人因献符瑞而加官晋爵。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善于阿谀奉承的奸臣当道,正直的忠臣们则干着急而不敢轻易进谏,恐遭降罪。
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同时又以正直而闻名。他听说忠臣杨最和杨爵都因直言进谏而被投入天牢之中,再也按捺不住,于嘉靖四十五年二月进京上书进谏。
海瑞的谏书这样写道:“臣听说,君主是全国万事万物之主,其责任犹如泰山之重,要想实现这一重任,只有把它托付给群臣百官,让他们畅所欲言,没有任何畏惧。如今,我却听说有两位忠心的大臣因直谏被降罪,正在监牢里与跳蚤虫类为伍,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事情呀!奸臣们拿着俸禄而好阿谀奉承,忠臣们害怕被杀头而不敢进言,为此,臣感到不胜悲哀愤恨,前来冒死直谏,请皇上释放牢中的忠臣,上朝理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