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光见时机已到,便找了个借口离席出屋,进入事先挖好的地道中,吩咐专诸立即行动。专诸按照事先的安排,扮做一名仆人,端着一个大盘,盘内放着一条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大鱼,大步进入屋中。专诸将大鱼放于吴王僚的面前,突然从鱼腹中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入吴王僚的胸中。
吴王僚的卫士纷纷扑上前,举剑向专诸刺去。在这紧逼急关头,公子光事先安排好潜伏在地道中的亡命之徒们一拥而出。经过一场激战之后,吴王僚的卫士全部被歼灭,专诸则被吴王的卫士所杀。
公子光夺回了政权,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
[总结]
吴王僚有三个骁勇非常的儿子,并且时刻都守在身边,因此说要想刺杀他,是非常难办的。但这难不住足智多谋的伍子胥,他想办法让吴王僚的三个骁勇的儿子都离开他,再趁吴王僚势单力孤之际对他下手,当然就易如反掌了。
燕王巧智化险为夷
明代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即位,史称建文帝。朱元璋生前,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把自己的几个兄弟、儿子都遣到外地封王了。在这几个王中,以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的野心最大,实力也最强,因而,建文帝对他非常不放心,于是派人到朱棣身边监视他,如果谋反好及早发现。
燕王朱棣是一个能征惯战之人,对朝廷的早有防范。为了麻痹建文帝,他佯称自己重病在身,卧床不能起,对朝廷派来的人也常常推辞不见,使建文帝无法摸清他的用心,也摸不清他的行踪。
这样一来,建文帝的疑心就更重了,于是派人去捉拿朱棣。在朝廷派到朱棣身边的人当中,有个叫张信的,他对燕王朱棣十分崇敬,就向燕王朱棣告了密,于是燕王朱棣与张信一同密谋如何杀掉建文帝派来逮捕他的人。
不久,谢贵等人率领卫士将燕王府团团围住,传令燕王要将其属下的一些重要人员统统逮捕。燕王与亲信商议后决定采取诱敌之计,先将谢贵等人稳住,然后再出其不意将他们逮住。
燕王派人通知谢贵等人说,他已按谢贵提供的名单,将其所要的人都逮捕了,请他们上门来领,同时提出要酒席款待。
谢贵等人担心其中有诈,不肯前去燕王府,燕王便将他们所要逮捕的人给他们送了过去,这样一来,谢贵等人以为朱棣真的屈服了,便得意洋洋地带人前去燕王府。到达燕王府门前时,燕王以宾客众多,卫士不宜人内为由,让他们的卫士留到了外面。
谢贵等进入府中以后,燕王非常热情地拄着拐杖出来迎接他们,亲自赐宴行酒。谢贵等人更放心了,丝毫不再怀疑。没想,酒席到一半时,燕王朱棣脸色突变,怒声骂道:“老百姓兄弟宗族间尚能够互相体贴,我身为天子亲属,却旦夕性命难保。他们待我如此,天下还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骂毕,燕王手下的人一拥而上,将谢贵等人抓了起来。
燕王将手中的拐杖掷掉,大声道:“我哪里是生病,是迫于无奈才这样的!”言毕,抽出剑来将谢贵等人全斩了。
不久,燕王誓师,以“清君侧”为名,开始了4年的“靖难”战争,最终打败朝廷,夺得了大明的江山,登上皇位。
[总结]
本来,燕王的处境是非常不利的,非常地被动。但他通过巧智使谢贵等人落入了自己设下的圈套后,就变被动为主动了。不仅不再受对方挟制,还反手斩杀了对方。这样,才有了日后发兵出战的机会,最终成其帝业。
拿破仑兵败莫斯科
曾经,法国皇帝拿破仑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为了让东方人也臣服在他的脚下,他精心组织了一支50万人的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逼向俄国。
就这样,法国不宣而战,挥师跨过了俄国边境,并很快就切断了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联系,长驱直入,不费力气地占领了莫斯科。
处在生死存亡之际的俄国人拼死抵抗,俄国老将库图佐夫临危受命,负责担任俄军总司令,率兵抵抗法军。
拿破仑和库图佐夫本来就是死对头,五年前两人曾有过交锋对阵。但这一次,库图佐夫这一方明显处于劣势,志得意满的拿破仑几乎是抱着必胜的信念。
双方经过紧张的部署后,在博罗委诺村附近展开了战斗。
这是一场大血战,惨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俄军败下阵来,被迫撤离,拿破仑则带领法军占领了库图佐夫的阵地。
吃了败仗的库图佐夫并没有乱了阵脚,他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形势,以及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尽管拿破仑夺取了俄军要塞,但实力已经大大削弱,由进攻之势转为防御之势。此外,法军长驱直入、孤军奋战,如果在此长久地相持下去,必然对其不利。
可以说,法军的劣势,就是俄军可以依赖的优势。
接着,库图佐夫他宣布了一个让众人震惊而又大惑不解的决定——放弃莫斯科。
消息传出后,整个俄国响起一片“情愿战死在莫斯科,也不交给敌人”的呼声,连沙皇也下令坚守莫斯科。
但库图佐夫清楚地意识到,假如凭一时之气,很可能会全军覆灭,进而会国破家亡。为了顾全大局,库图佐夫顶着国内的压力,毅然下令:撤!
成功占领莫斯科的拿破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失败的结局,已由此决定:俄国人留给法军的是一座空城,继之而来的是缺粮、饥饿和严寒。这就导致了法军军心涣散、思乡情绪上升,再也没有了斗志。
眼见是撑不下去了,拿破仑只好下令撤出莫斯科。然而,为时已晚,俄国人不会轻易放走占领他们首都的侵略者。俄军包抄上来,一场恶战,法军四面楚歌,全线溃败。
占领莫斯科,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拿破仑贪图一城的得失,却陷入了更大的灾难当中。库图佐夫不计眼前得失,先吃小亏,等待时机,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总结]
俄国老将库图佐夫胆识非凡,能够用计策将屡战屡胜、长驱直入的法军陷入困境,然后再出兵击溃,真是不简单。就当时的情形来看,俄国的处境非常不利,甚至有国破家亡的可能。多亏俄国老将库图佐夫用莫斯科这座空城困住了法军,这才扭转局面,拯救了整个俄罗斯。
斯大林迫使罗斯福妥协
1944年,德国法西斯的败局已定,美、苏、英等各国军队在多条战线上都取得了重大战果,赢取多次胜利。
针对战后的一系列遗留问题,以及该如何处理战败国德国,苏、美、英三国领袖决定举行最高首脑会晤。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身体状况已很差,惧怕寒冷,因此他提出,会晤最好是订在1945年春天,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的身体还可以吃得消。
前苏联方面,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对罗斯福的病情了如指掌,他欲趁机捞取好处。
斯大林知道,一个疲惫不堪、精力不支的首脑在谈判中,是不会保持坚强的意志和耐力的,也是无法与一个体魄强健的对手较量的。在罗斯福这种身体状态下,很容易感到厌倦、焦躁、虚弱,从而就会轻易地向对手做出让步,以求尽快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斯大林电告罗斯福:由于形势发展急速,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最高首脑会晤不能拖延,最迟在1945年的二月份举行。
无奈,罗斯福只好同意届时出席会晤。
罗斯福又提出,因为健康原因他只能坐船去开会,这样旅途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他希望会谈地点不要选得太远。另外,最好开会的地点和气候能温暖一些,对他的身体会有利。
斯大林则拒绝去任何苏联控制以外的地方,而坚持会议必须在黑海地区举行,并且要在黑海边上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小城镇举行。
这样一来,斯大林就占尽了优势,一方面以逸待劳,另一方面可随时与莫斯科保持联系。罗斯福无法讨价还价,只好拖着病躯、硬着头皮,按时赶往冰天雪地的雅尔塔。
当罗斯福经过几十天的艰辛跋涉到达雅尔塔的时候,他面色憔悴,几乎是精疲力竭了。
当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齐聚雅尔塔后,无休止的会晤、谈判开始了。日程安排极为紧张,首脑会谈亦多达20次,每次罗斯福都得参加。另外还有大量的宴会、酒会、晚会……这一切使罗斯福疲劳不堪。
谈判中,每一次罗斯福都是在强打精神的状态下与斯大林讨价还价的,每次都因体力不支、精力不足而争辩不过斯大林,于是妥协,按苏联方面的意思签订了协议。
斯大林如愿地使苏联方面占尽了便宜,而美国方面吃尽了亏。
这次会晤后,罗斯福回到美国仅仅几周就逝世了。美国人强烈批评罗斯福与斯大林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因为这一协定对苏联作了大幅度的妥协,是对美国与西方利益的“背叛”。
[总结]
斯大林利用罗斯福的身体状况大做文章,用尽各种方式拖垮他,就是为了“诱敌于不利形势中击之”。结果,会晤中的斯大林连连得胜,罗斯福步步相让。俄国占尽了便宜,美国吃尽了亏。
威加于敌,其城可拔——以威力震慑敌人可获胜
[原文]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膸。
[译文]
因此,不必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不必在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伸展自己的战略意图,把威力加在敌人的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毁灭敌人的国都。
《孙子兵法》 九第篇 第十一
[评析]
让对方看到我方的巨大威力,来达到威吓的目的,使对方乖乖地举手投降,听从我方的摆布,这就是“威加于敌,其城可拨”的妙处。显示出自身的威力来,将对方吓破胆,再也不敢和我方相较量,我方就等于取胜了,甚至是不费一兵一卒的“不战而胜”。
[实例]
齐威挫晋保平安
齐国虽然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但是,自从齐桓公死后,齐国就逐渐地衰败了。后来,齐景公做了国君,为了恢复齐国的往昔繁盛,齐景公任用了晏婴等一批贤臣,使齐国再度走上欣欣向荣的道路。
齐国的繁荣和强盛引起了称霸中原的晋国的不安。晋平公为了向诸侯各国显示自己“霸主”的威力、并巩固其地位,欲征伐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虚实,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范昭到了齐国,齐景公设盛宴款待。酒到酣处之时,范昭对齐景公说:“请大王把酒杯借我用一下。”
齐景公不知其意,便吩咐侍从:“把我的酒杯斟满,为上国使者敬酒!”
侍从倒满酒恭恭敬敬地送到范昭面前,范昭得意洋洋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宰相晏婴将范昭的举止和神色都看在了眼里,不禁大为愤怒,厉声命令斟酒的侍从:“撤掉这个酒杯!给国君换一个干净的。”
晏婴的话给了范昭有力的一击,他顿时显得很不自在。接下来,他干脆佯作喝醉,站起身,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边舞边对乐师说:“请给我奏一曲成周之乐,以助酒兴!”
乐师早从晏婴命令侍从撤杯的举动中看出了其中的玄机,站起来对范昭说:“下臣不会奏成周之乐。”
范昭连讨没趣,便借口已醉,告辞回驿馆去了。
事后,齐景公见范昭不悦而去,心中不安,责怪晏婴说:“我们要跟各国友好往来,范昭是上国使者,怎么能惹怒人家呢?”
晏婴答道:“范昭不过是以喝醉为名来试探我国的实力,为臣这样做,正是要挫掉他的锐气,使他不敢小看我们。”
乐师也说:“正是这个道理!成周之乐是供天子使用的,范昭不过是个小小使者,他也太狂妄了。”
齐景公恍然大悟。
后来,范昭回到晋国,不无感触地对晋平公说:“齐国国力不弱,群臣同心,暂时不可图谋。”
晋平公于是取消了攻伐齐国的计划。
[总结]
如果齐国惧怕晋国的强大而卑躬屈膝,那么,晋国是一定会攻打齐国的。好在,齐国识破了晋国的阴谋,不仅没有露出惧怕的样子,反而挫掉了晋国的锐气,这样一来,不仅使对方不敢小看,也不敢轻易进攻了。
李白醉书降渤海国
唐玄宗时,渤海国的使者曾带着国书来到长安。唐玄宗召见番使,命令翰林学士宣读番书。不料,翰林学士打开番书,见上面全是些鸟兽般的文字,竟一字不识。唐玄宗又宣诏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们也没有一个人识得。
唐玄宗不禁大怒,道:“枉有你们这些文武百官。这封信认不出来,如何回话?这怎不让别国耻笑,认为我大唐王朝没有人!”
唐玄宗最后传旨:“如果9天内还不能认出番书内容,则一律处斩,另选大臣,保护大唐江山!”
翰林学士贺知章回到家中,忍不住长吁短叹,却又一筹莫展。此时,恰逢进京赶考的李白寄居于贺知章的家中,因受到杨国忠和高力士的排挤,名落孙山。
李白向贺知章问明情况后,道:“可惜我李白金榜无名,不能为朝廷分忧解难。”
贺知章得知李白能识番文,惊喜万分,立刻向唐玄宗作了汇报。唐玄宗赐李白进士及第,穿紫袍束金带。金銮殿上,李白捧起番书,用唐音译出,念道:
“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我界,想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来讲,可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俺国……若还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哪家败胜!”
原来是一份“宣战书”!
唐玄宗问文武百官:“番人要兴兵抢占高丽,有何策可以应敌?”
众人缄口不答。贺知章道:“太宗皇帝3次远征高丽,都没有取胜。后来借助高丽内乱之机,派李勣、薛仁贵率百万大军才征服了高丽。如今天下太平,多年不遇战事,既没有良将,也没有精兵,如果打起仗来,很难说能不能取胜。”
唐玄宗问:“那我们该如何回复番使?”
贺知章说:“陛下还是问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