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学老子 成事学孙子
6464600000042

第42章 成事智慧学孙子(21)

李白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皇上尽管放心,明天召见番使,我来回答他!一定要他们的可毒知道我大唐王朝的威严,拱手束降。”

唐玄宗听后很高兴,当即封李白为翰林学士,并设宴款待。李白直喝得大醉而归,第二天上朝酒气还未退。借助酒劲,李白大笔一挥,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吓蛮书”,献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但书上面龙飞风舞,却一字不识,心中暗暗吃惊,于是让李白宣读。

李白朗声念道:“大唐开元皇帝,诏谕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敌,蛇龙不斗。本朝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悖,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戮,为四夷笑……”

番使带着李白的“醉书”回到渤海国,将大唐国书交给渤海国国王,国王看后惊恐地说:“天朝有神仙赞助啊,如何敌得了!”于是,立即写了降表,归顺了大唐王朝。

[总结]

本来,渤海国是欲与大唐交战的,结果,大才子李白的一封“醉书”,吓得渤海国立即投降归顺了。是李白的“醉书”显耀了大唐朝的国威,使渤海国不战而降了。可见,“威施于敌”是多么的有威力。

唐玄宗施威慑群臣

唐玄宗是靠政变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先后诛灭了祸乱朝纲的韦后一党和太平公主,所以在当上皇帝后很不安心,担心再有位高权重之人祸乱朝纲,危胁到他的皇位。

一日,唐玄宗与宰相姚崇谈起了朝中的内患之事,姚崇叹息着说:“我朝屡有内部变乱,实在是因为人心散乱、不惧皇威所致。陛下若不整治人心,使人不敢心起妄念,朝廷就很难长治久安。”

唐玄宗听后顿悟,点头说:“内乱重生,致使大唐江山危机重重,因此朕定要设法根绝。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处理是好?”

姚崇进言道:“最好是‘防患于未然’,要早作预见,惩人于未动之时。即使小题大做,也要达到震慑他人的效果,使朝臣们不敢起异念,自敛谨慎。为此,需要陛下割舍情感,痛下重手了。”

唐玄宗微笑着点头会意。

很快,唐玄宗就烧了“第一把火”。不久,唐玄宗在骊山阅兵时,以军容不整为由,定功臣兵部尚书郭元振死罪。大臣们无不惊骇万分,有人进谏说:“郭元振是当世名将,有勇有谋。他屡立战功,在诛灭太平公主一事中,更是大功不可没。如此功臣,如今只犯小错,陛下就不念旧情要治他死罪,这样惩罚太重,恐怕有损陛下的贤德之名啊。”

唐玄宗厉声痛斥进谏之人,说:“功臣犯法,难道就可以不问罪了吗?有功必赏,有罪必惩,这是治国之道。朕秉公办理,并无错处,你们竟替罪臣求情责朕,莫非你们要造反不成?”

唐玄宗这般严厉斥责,吓得群臣再也不敢说话。最终,唐玄宗虽然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却还是把他流放到了新州。

当朝宰相刘幽求也是个大功臣,他曾长期和武则天一党抗争,并且,在除灭韦后一党和太平公主的过程中,他也都积极参与谋划,功劳不小。但是,唐玄宗仅因为一件小事,就毫不留情地将他罢相,说:“你身为百官之首,当为百官之楷模,故朕对你要求甚严,这也是正常之举。”

刘幽求为此感到十分委屈,背后禁不住常发牢骚,说:“从前,我为他出生人死,谁知却落得如此下场。皇上怎能如此不念恩义呢,他实在不该如此待我啊!”

唐玄宗得知后,又下旨把刘幽求贬到睦州当刺史,还对群臣激愤地说:“天下多乱,朕当严治臣子,此为朕的职责所在。刘幽求以功劳和朕对抗,口出不逊,这便是大罪,朕若徇私枉法,反让人有了造反的口实,朕绝不能做这样的蠢事。”

不久,刘幽求便因怨愤而死。

如此一来,群臣见唐玄宗对功臣们都是如此心狠手辣,便惶恐不安起来,谁也不敢犯一点小错,以免招致大祸。

一次,同为朝廷功臣的钟绍京在面见唐玄宗时,无故遭到了唐玄宗的训斥:“你身为朝廷户部尚书,议事之时却不发一言,这不是失职吗?难道你不顾朝廷安危,准备明哲保身吗?”

钟绍京顿时吓得脸色惨变,直呼有罪。

事后,姚崇有些于心不忍,进谏劝唐玄宗道:“陛下重治功臣之罪,人心震骇,陛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钟绍京无端被责,臣以为过于唐突,其实不必这样。”

唐玄宗调笑着说:“朕依照你的办法才有这些举动,你怎又出言反对呢?”

姚崇说:“臣以为适可而止,会更好。”

唐玄宗苦笑着说:“朕也不想如此啊。不过朕也想过,这些功臣都几经政变,实在是个个都是政变的行家里手。如果不能把他们慑服,便难保不会再起祸乱。朕折辱他们,是希望群臣心悸,只思自保。只要能够保住我大唐江山不受危害,朕纵是背上无情之名,也心甘了。”

唐玄宗又把钟绍京降为绵州刺史,不久又将他贬为琰州尉。

后来,功臣王琚、魏知古、崔日用等都一一被贬,朝中再也无人敢以功臣自居。见群臣整日都战战兢兢,无人再敢造次,唐玄宗这才罢手。

[总结]

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若是不能降住朝中的一班文武大臣,那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这样一来,臣子们就免不了要犯上作乱,危及国家安危,也危及到皇帝的宝座。这正是唐玄宗所担心的事情。因此,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就连自己的亲信功臣,也严加惩治。结果,成功地威慑住了众大臣,令他们整日都心惊胆颤,无人敢再生不轨之心。

“商山四皓”保太子

张良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为汉高祖刘邦所信赖。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论功行赏,张良功居第一,所受到的封赏甚多。虽百般推辞,仍被封为留侯。

张良字子房,祖上曾是晋国大夫,后来几代都做韩国的丞相。秦国灭掉韩国后,他变卖家产,寻求刺客,在博浪沙用大铁椎刺杀秦始皇,但误中副车,没有成功。之后秦始皇下令追捕,张良逃到下邳,改名为张良。

根据传说,张良曾在圮下得到一位老人所赠的奇书,据说他的智谋都是来自书中。

秦末,张良参加反秦义军,投入刘邦军中。攻下关中咸阳后,他力劝刘邦不要贪恋富贵,又在“鸿门宴”上又为刘邦解危。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张良让刘邦烧掉栈道,以消除项羽的疑心。

楚汉战争中,张良主张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以免放虎归山……这一切都成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刘邦当上皇帝后,对群臣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个人都是人中雄杰,但我能任用他们,所以得了天下。”

在开国功臣中,刘邦将张良排在首位,可见其是多么的受到器重。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宠信戚夫人。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但戚夫人并不满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仗着刘邦的宠信,她缠着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如意。

刘邦的心也慢慢活动了。他爱屋及乌,也喜欢如意。虽然大臣们极力劝谏,他还是一直想实现这一主张。

皇后吕雉是太子刘盈的生母,她心里为此感到十分不安。她知道,高祖一旦做出了决定,光靠大臣们劝谏是很难扭转局面的,况且大臣们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也并不一致。

她和亲信们私下商讨,有人出主意说:“这件事非留侯不可。留侯足智多谋,皇上事事都听他的。”

留侯就是张良,自从刘邦当上皇帝后,张良就以身体不好为由,很少再过问政事,而是专门修炼神仙之道。

吕后就让自己的兄弟吕泽设计把张良劫了来,恳求道:“先生常为皇上出主意,现在皇上要换太子,先生就真的要袖手旁观吗?”

张良说:“当初皇上处于危难之中,还能用臣的计谋。现在天下安定了,皇上要换太子,是出于个人的****。这种骨肉之间的事,像我这样的大臣就是一百个也没有用。”

吕泽一定要张良想办法,张良只好说:“这种事情不是凭口舌就能争得了的。天下有四个人,是皇上没有请到的,人称‘商山四皓’。因为皇上对人傲慢,就逃到了山中,决定不再做汉朝的臣子。但皇上对这四人很看重。要真能不惜重金,叫能言善辩的人拿着太子的书信去请来,做太子的客卿,时时跟随太子上朝,让皇上见到他们,事情就会有了转机。”

吕后听后立即照办,去请“商山四皓”。

西汉十二年,高祖病重,更想更换太子。张良去劝说,但没有起作用。太子刘盈的老师太傅叔孙通讲了一套古今的大道理,并以死相逼,高祖也只是假意答允,但心里却仍旧想换。

一天,高祖到了燕地,摆下酒席,由太子刘盈陪坐。太子身后,有四个人陪衬着,都八十多岁的年纪,胡子眉毛一片洁白。

刘祖好奇地问:“这几个人是谁呀?”

四人上前应对,道明他们是“商山四皓”。

刘邦大惊,道:“我一连几年请你们来,你们都一直躲着我,为什么现在跟随我儿?”

四人回答说:“陛下总是爱骂人,我们不愿受辱。如今听人说太子仁爱忠孝,对士人又很尊重,天下人没有不愿伸长脖子,为太子而死的,所以我们出来辅助太子。”

刘邦叹息着说:“羽翼已成,难以动摇了。”

结果,因为“商山四皓”出山相助,刘邦就死了心,再也不提换太子之事了。刘邦驾崩后,刘盈继承了皇位。

[总结]

刘盈保住太子之位,多亏了“商山四皓”出面相救。而“商山四皓”之所以有这等功效,是因为在汉高祖刘邦心目中的份量很不一般,这四人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贤才,如今却口口声声说要辅佐太子,令刘盈的身份大增,显示出的威力实在是不一般,刘邦再也不敢小看他了。因此,不得不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戴高乐托起法兰西共和国

夏尔·戴高乐出生于法国里尔,他19岁考入圣西尔军校,从此开始了军事生涯。

1940年5月,希特勒攻进了法国,法国贝当政府充当了希特勒的“儿皇帝”,此时的戴高乐只是一名普通的将军,不过,他还是挺身而出,举起了抗争到底的大旗。当时,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只能算是个“流亡政府”,与美国、英国、苏联等大国相比起来,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但戴高乐的意志却无比坚定,他坚决顶住英、美等国的压力,坚持法国是盟国地位平等的一个国家。1943年,英、美达成妥协,制定了一个方案,让戴高乐与吉罗德合作。戴高乐认为这是无视“自由法国”的存在,坚决地回绝了,并说这是无视法国的主权!

一位评论家说:“这位在战前甚至从未参与过全国政治活动的职业军人,现在出现在国际强权政治的大舞台上,居然从这两个最大的英语国家的政治家手里夺走了锦标!”

后来,盟军准备在法国登陆,美国再次企图在法国成立盟国军政府,戴高乐义正词严地说:“除了法国军政府以外,法国人决不同意其它任何政府的存在!”美国只好承认戴高乐的统治地位,因此,戴高乐赢得了一个独立的法兰西共和国。

为了保持法国的尊严和主权,戴高乐在其担任总统的岁月里,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一直不屈不挠地斗争着:在北约组织中,法国坚持要与美国分享决策大权。因为美国拒绝,法国就退出了北约,迫使美国撤出在法国的驻军和基地;

在核武器问题上,戴高乐坚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并在1960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

在外交政策上,法国于1964年率先与中国建交,这对当时的西方元首来说,是要具备十分的勇气和自信的。

经过戴高乐的不懈努力,法兰西共和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总结]

戴高乐之所以能够以自身的微薄之力托起一个法西兰共和国,全在于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本来,戴高乐没有强大的个人势力,也没有强硬的个人实力,有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威力来,令他人不敢小瞧,因此他赢了,真是不简单。

因五火之变而应之——战略战术要灵活应变

[原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其兵静而勿攻……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译文]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这五种火攻的变化以决定适应的办法。从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部接应;放火以后,敌军仍然保持安静的,敌人可能已经防备。应该等待一下,不要急于进攻……军队必须知道这五种火攻的变化,要采用预测哪天起风的方法,观察气象的变化,遵守它来放火,并用以防守敌人放火焚烧我军。

《孙子兵法》火攻篇 第十二

[评析]

敌情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方的应对策略就不能一成不变。敌变则我变,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有助于取胜的策略来,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最大程度地赢取胜算。两军相对,一方面是实力的比拼,另一方面是智力的比拼。战略战术同军事实力一样重要,只有制定出高明而灵活的策略,才能有足够的把握赢取胜算。

[实例]

赵武灵王改军制

赵武灵王在原阳一地欲改变旧有的军制,重新调整军队编制,改成胡人的服饰和骑兵,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

大臣牛赞劝谏赵王说:“国家有一定的法度,军队也有固定的制度。改变了法度,国家就会无所适从;抛弃了旧的兵制,军队就要受到削弱。如今大王要在原阳一地改变原有的兵制,把它改成骑兵基地,就是改变法度和抛弃旧制的行为呀!

“士卒们都熟悉原有的自己兵器,用顺手了的器物,难事也会变得容易,可大王您却要改变它,这样做的结果就会是抛弃民众,削弱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