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鼓吹:终结帝制的集结号
6513900000024

第24章 墨水瓶风潮

1905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墨水瓶风潮”,这是中国最早的反专制的学运开端。

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一所很有影响的学校,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1896年冬,由洋务大员盛宣怀奏请筹设,1897年4月在上海徐家汇正式开学。

南洋公学初期设有师范院、中院(即中学)、外院(即小学)、特班和政治班。其中,中院的规模最大,共有六个班级。

该校名为新式学校,但实际上当时封建习俗仍然很深,教师中既有热心新学的新派,也有顽固保守的旧派。虽然从私塾到新式学堂,管理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当局仍旧习惯于用旧的专制、苛刻的礼教来束缚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中萌发的新思想也不理解,师生之间常常发生对立情绪。如中院五班中文教师郭镇瀛,江苏如皋人,举人,思想非常保守。他讲授的两门课《大清会典》和《圣武记》,因为内容陈旧而不受学生欢迎。为人又刻板专横,如他上课坐的椅子必须放在正当中,稍微斜一点就不高兴,大声斥责:“又歪了,谁摆的,不行!”平时,还严禁学生阅读各种新式书报杂志,引起学生严重不满。被称为中国学运史上“一声霹雷”的“墨水瓶事件”,就发生在五班学生对郭镇瀛的不满上。

1902年11月5日,公学五班上课时,郭镇瀛发现师座上有一只洗净的墨水瓶,就暴跳如雷,认为这是学生在有意捉弄他,便严词追查。五班学生均回答:“不知。”郭镇瀛就恐吓坐在前排的学生贝寿同、伍石卿,限他们三日内告发,否则加罪。经威胁,五班有一学生诬告此瓶是学生伍正钧所放。13日,校方应郭镇瀛要求,公告开除无辜学生伍正钧,同班其他同学也因为所谓知情不报而受到“记大过”处分。

对于学校这样的处理意见,当事人伍正钧感到冤枉,其他同学也感到气愤。

11月14日,五班全体同学相约集体到学校总办(即校长)汪凤藻处申述事实真相,要求撤销处分,但遭到汪凤藻的拒绝。当晚,五班全体同学决定次日全班集体退学,以示抗议,并到各班作告别演说,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同情。

15日早晨,事情进一步恶化。汪凤藻竟以“学生私自聚众演说,大干例禁”的罪名,张贴布告,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同学。汪凤藻的这一草率决定,引起全校哗然。于是,各班学生二百余人同到总办处求情,但汪凤藻拒不接见。后经再三要求,汪凤藻虽同意接见各班代表,但仍然拒绝收回开除五班学生成命的请求,并蛮横地表示:“五班已经开除,非诸生所得干预,愿去者听。”见此,各班代表愤然退出。之后,他们又集体前往督办处,请求面见公学督办盛宣怀,但盛宣怀拒不接见。在此情况下,学生们决定集体退学,以抗议校方的错误决定,反对对学生采用专制武断的手段。

一时,事情发展到了骑虎难下的程度。校方感到十分为难,于是请出了受学生尊敬的特班班主任蔡元培来进行调解。经过蔡元培的耐心说服,学生们方同意暂缓行动。蔡元培当晚前去拜见公学督办盛宣怀,而盛宣怀却以“别有要事”辞而不见。几经交涉,至16日晨,仍无成效。

16日,迎着晨光,全体学生早早起来,打好行装,集体在大操场,等候校方最后的答复。

上午10时左右,仍然不见回音。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序,高呼“祖国万岁”的口号,秩序井然地走出了南洋公学。素有民主思想的蔡元培也因此愤而辞职,跟随学生一起离开了南洋公学。

这次学潮,公学二百余名学生全体退出了学校,造成教室皆空。经校长汪凤藻请人多方劝说,家长动员,才有少数人又返回了学校,但退出者仍有145人。

“墨水瓶事件”是教育领域对封建专制的一次沉重打击,社会进步舆论给予了支持和极高的评价。《新民丛报》、《苏报》等报刊专门发文支持学生正义的斗争。

南洋公学学生退学时,蔡元培就向他们说:“不要散,我们组织一个学校。”这样,退学学生就写了一个意见书给中国教育会,请求他们给予帮助。

1902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会在张园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大会一开始,许多人就表示:

我等所以设立此会者,实欲造成理想的国民,以建立理想的国家。否则,各处奉谕建设大中小蒙各学堂,其实行奴隶教育,绰有余裕,何劳我辈穷措大担任此教育之事乎?我等理想的国家,绝非俄罗斯,绝非德意志,乃纯然共和思想,所以从国民做起。否则,亦当如腐败之报馆,日日望朝廷变法而已,又何劳我辈穷措大担任此国民之事乎?

中国教育会认为,共和国民的资格,应该是:一有独立自尊的气节,二有舍己为群的公法。南洋公学学生的退学事件,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所以诸君真有共和国民之资格者,与本会会员理想相合无间。本会如不协助,是自杀其主义,今日便当解散此会矣。”

接着,由退学学生代表演说退学始末,并提出请求中国教育会帮助的意见书。意见书中共提出七点要求,包括:先设共和学校一所,请教育会赞助一部分经费,并有一部分会员充当不取修金的教员;筹经费,派送退学生中若干人出洋学习;设一共和报,以加固团体,主持学界清议,等等。会议最后决定:可以协助建立共和学校,其余事宜俟以后续议。于是,退学学生自行捐集开办经费二百余元,约得十分之四,由教育会认捐其余六成。议定由蔡元培担任学校总理,吴敬恒为学监,黄炎培、蒋智由、蒋维乔等为教员;从总理到教职员对学校都是纯尽义务。

新办的学校最后定名为爱国学社。

爱国学社的《章程》中规定:

本社略师日本吉田氏松下讲社、西乡氏鹿儿私学之意。重精神教育,重军事教育,而所授各科学皆为锻炼精神、激发志气之助。

本社学生分寻常、高等两级,各以两年为卒业限。寻常学级的教科有:修身、算学、理科、国文、地理、历史、英文、体操;高等学级的教科有伦理、算学、物理、化学、国文、心理、社会、国家、经济、政治、法理、日文、英文、体操。

1902年11月26日,爱国学社正式开学。师生们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蔡元培,学生代表贝寿同,来宾马叙伦、屠寄、戢翼翚等人在大会上讲了话。

蔡元培在讲话中说:

吾中国教育会建立之始,即义先举实事,以为本会发达之基本。经营半年,始有此爱国学社,是为本会实现理想之第一步。故学社之前途与本会之前途,实有重大之关系。

蔡元培对爱国学社提出了三点希望:

1.沈浸学理,以成国民之资格。

2.实践自治,以练督制社会之手段。

3.发达其能力。

但爱国学社开学后,由于师资不足等客观情况,当时并没有正式上课,到第二年春天才正式开课。

发生在上海地区南洋公学的“墨水瓶风潮”,是青年学生对学校封建专制的一种反抗,是他们民主意识觉醒的一种宣示。正如当时有的学生所说,“今教习悍然以奴隶待学生,为种种之束缚,总办复顽钝抑制学生言论之自由,是等奴隶教育,凡为国民,谁能堪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墨水瓶事件”可以被视为是“中国学生社会一大劈头之大纪念也”。这次学潮,在我国学运史上是首次学生运动,是南洋公学学生反封建反专制斗争的光荣一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