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发生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很快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中。
倘若没有各省群起响应,武昌的革命政权能否坚持下来,能够坚持多久,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武昌义军登高一呼,反清的星星之火,顿时便燃成燎原之势,清政府再也不能控制局势,其政权很快就陷于土崩瓦解的境地。眼看着,延续了二百六十多年香火的清王朝就要走到了它的尽头。
在宣布独立的各省中,各自的方式并不一致。
1. 湖南:谭延闿与焦达峰的权争。
首先起来响应武昌起义的是邻省湖南。
湖南的革命基础较好,华兴会与同盟会都曾在湖南组织过起义。湖南与湖北比邻相连,两省的革命党人一直互通声气,互相支持,文学社和共进会实际上是两省革命势力的结合纽带。
武昌起义前,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就曾与湖北革命党人约定,如湖北首先发难,则湖南立即响应;如湖南首先起义,则湖北立即响应。
武昌起义后第三天,湖北军政府代表胡燮槐赶到长沙,要求湖南起义响应。而在此之前,湖南巡抚余诚格已接到警报,加强了戒备。那时,驻扎在湖南的军队分新军和巡防营两部,新军在陈作新等人的宣传鼓动下,许多人都具有排满革命的思想,但驻扎在省城的巡防营中路统领黄忠浩却是一个思想守旧的人,平日隐以曾国藩平洪杨自命,反对革命最力。余诚格知道新军受革命思想影响较深,必有所动,于是就与黄忠浩商议,决定把新军调离长沙,以分散革命力量,并将原驻各府州县之巡防队兵勇调回省城换防。湖南新军在得到了武昌起义的确切消息后,就以子弹过少为由,拒绝调动,并声称如果要调动,必须发给三倍的子弹,余诚格拒绝了新军的要求。焦达峰、陈作新于是召集新军代表开会,决定趁巡防队黄忠浩所部一半开往湖北,长沙军力单薄之机,于18日发动起义。届时,因余诚格防范甚严,城内各营未能发动。19日,焦达峰、陈作新再次召集会议,决定把起义推迟到24日举行。不料,20日情况突变,新军第五十标代表姚运钧被捕,吐露了全部起义计划,余诚格立即限令驻长沙新军于22日一律开赴株洲。危急时刻,焦达峰当机立断,于21日颁布特别命令16条,宣布于次日举行起义。
22日上午8点,长沙起义开始。彭友胜率四十九标、五十标各一部由北门攻城,安定超、李金山各率四十九标另一部及炮队由小吴门攻城。守城清军弃城而逃,起义军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迅速占领了军械局和咨议局,随后起义军会攻抚署,余诚格仓皇逃走,黄忠浩被杀。与此同时,布政使署、官钱局、电报局等处,也先后被起义军占领,长沙光复。起义军立即将抚署改为“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次日,又改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焦达峰被举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
据史料记载,起义初起时,湖南军学各界拟推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为都督,所有准备的各项文告都署名是谭延闿,但起义后所发布的文告,署名却是焦达峰,于是群相惊异,舆论哗然,几至酿成兵变,谭延闿出面调解,摆出一副大公无私的姿态:
今非争都督时也,民军方在萌芽,天下之大举义旗者,仅一二省,且改革政治以谋幸福,焦都督既举定,自以合力进行谋建国家为前提,某当与公等竭力维持秩序,保全治安而已。
然而,焦达峰以寒微起而为帅,湘中缙绅多不支持,于是,他们联合力谋限制都督的权力。
10月23日,以原咨议局为主的立宪派迫使焦达峰同意设立参议院,以谭延闿为院长,举凡募兵给饷、任免官吏将校,均须经参议院通过方可施行,都督的命令,也必须经参议院决定加盖戳印才能执行。一时,都督权力大受限制,立宪派掌握了实权。焦达峰感到难于施展,准备辞职,25日发布告示,称:“湖南仓促独立,军国大事未定,本都督虽经推举,现各部组织已成,应行正式投票,选举贤能,以重民权,以合共和国体制。”
但是,当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之一谭人凤回到湖南,他看到参议院总揽全权,愤然质问谭延闿,要求撤销参议院,焦达峰年轻气盛,缺乏经验,以为有同盟会支持,遂于10月30日召集各界会议,通过了取消参议院的决定,谭延闿被迫辞职。
不料,第二天,政变发生。
发动政变的是五十标二营管带梅馨。此人是一个只知升官发财之辈,革命后曾要求焦达峰提拔他,遭到拒绝,因而对焦达峰怀恨在心。10月31日,长沙发生挤兑风波,陈作新率队前往弹压,梅馨乘机发动政变。于途中布置伏兵将陈作新乱刀砍死。随后,梅馨率兵冲进部署,又将焦达峰杀死。
焦、陈死后,谭延闿自然顺利继为都督。
谭延闿出任都督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安定地方,湖南局势渐趋稳定。
湖南的独立,对邻省湖北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它解除了武昌的后顾之忧,也带动了其他各省的相继独立。应该说,谭延闿出任都督,于大局还是有利的。
2. 陕西:三秦大地起风雷。
陕西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由于清廷素来轻视西北各省,常常委任一些贪鄙庸劣的地方官吏,导致民怨沸腾。哥老会的势力,遍及全陕,成为一股重要的反清力量。
l908年,同盟会会员井勿幕从日本留学回到陕西,遍访了渭北各县及西安等地的会党,随后又与李仲特等组建了同盟会陕西分会。他们有感于孙中山在南方起义的多次失败,积极联络当地的会党与新军,准备在西北发动起义。
1910年春,同盟会会员张凤翙等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返陕,到新军中任职,同盟会会员钱鼎、张钫、党自新等也相继从保定陆军学堂毕业回陕,被分发到新军各营任职,革命力量在新军中迅速壮大。
1910年7月,同盟会、哥老会及军界代表36人,在小雁塔开秘密会议,结为36弟兄,歃血为盟,革命党与会党,开始联合举事。
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陕西,西安将军文瑞和护理巡抚钱能训密商,决定将新军陆续调离西安,另招巡防,以保省城。10月16日,清方将一标一营调往汉中,一标三营督队官钱鼎见事机紧迫,就邀集各同志秘密会商,决定于10月30日举行起义。然清方决定于10月24日再把一标三营开往长武,二标三营开往龙驹寨,以进一步分散革命力量。这样,革命党人不得不决定提前发动起义。
10月22日,钱鼎、张凤翙等人在西关林家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当天发动起义,推张凤翙为指挥、钱鼎为参赞。随后分头进行准备。10时许,起义军在张凤翙、钱鼎等率领下,分三路进城,几乎没经过什么战斗,起义军就占领了军械局。那天正好全城的文武官员都在咨议局开会,各官吏得知起义消息后纷纷作鸟兽散,文瑞逃回满城,钱能训和其他官吏也都逃到商民家中躲藏起来,各巡防营也全部反正。这样,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除满城外的西安全城。第二天天一亮,起义军就全力猛攻满城,文瑞率旗兵拼死抵抗,到下午3时,城破,文瑞投井自杀,西安全城光复。
西安光复后,革命军即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翙的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其文曰:
各省皆变,排除满人,上征天意,下见人心,宗旨正大,第一保民,第二保商,第三保外人,汉回人等,一视同仁。特此晓谕,其各放心。
第二天,张凤翙又以军政府大都督的名义发布檄文,号召各州县响应革命。全文如下:
满洲政府,虐待汉人,于今二百六十余年。糜我血肉,剥我脂膏,惨戮我父老,荼毒我子弟。近年又借立宪之名,行虐民之实,卖我之产,供彼之溪壑,宁送与外人,不准归家奴,人神同疾,天地不容。今川鄂已导于先,湘赣复继其后……足征天意人心,不谋而合。秦陇据天下之上游,占西北之形胜,本军府上应天相,下顺民心,义旗一举,垂手而得长安,长驱而向关洛,市井不惊,秋毫无犯,所有各府厅州县官吏,情愿反正归顺者,即承本军府意志,保地方治安,如其执迷不悟,即仰该地方绅民,另行公举众望素孚之绅耆,办理本处事务。所有词讼案件,即归各乡镇自治会公决。并一面赶办团练,以防土匪。如有不逞之徒,藉端煽乱,轻即由各团擒拿惩治,重则报告本军府,遣兵扑灭,以保卫社会治安。其有外国教士教民,应一律保护,无得仇视。檄下士绅军民商工人等遵照毋违。
此后,数日之间,关中、陕北、陕南各地州县相继光复,清政府大为震惊,急忙派大军从东西两面合击陕西,东路由赵倜率河南军进逼潼关,双方几易其手。西路由升允率甘肃军,直逼咸阳,战事持续到南北议和协议达成方才停止。
3. 江西:新旧之争。
继陕西之后,响应武昌起义的是江西九江。
九江位居长江中游,上接武汉、下通沪宁,既是军事要地,也是江防重镇。革命党人林森、吴铁城等人曾在九江暗设机关,联络新军和会党,准备起义。当时,驻守九江的新军是南京派来的五十三标和南昌派来的五十五标两个营。五十三标第一营队官刘世钧,第二营排长顾英,第三营排长何燮桂等都倾向革命。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九江后,林森、吴铁城等人抓住时机,积极与新军联络,准备响应起义。10月22日,湖南独立后,江西革命党人决定于次日发动起义。23日晚8时许,金鸡坡炮台陈廷训发炮三响,新军各营听到炮声,知道是起义的讯号,立即集合,推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指挥,向道、抚两署发起攻击,九江道恒保逃入租界,然后搭隆和轮逃往上海。九江知府璞良率卫队死守衙署,被革命军拿获处死,起义军占领了九江。
驻九江海关税务司穆厚达在10月24日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写道:
革命党于昨日深夜平静地占领了九江,没有死伤。军队包围道台衙门,但是道台同前几天从南昌来的臬台早已在傍晚逃走了。衙门内一个小亭子被焚,其他生命财产没有损失。今天早晨,停在此间的六艘巡洋舰都已上驶,它们对革命党的行动没有干涉,九江常关和各处分卡已由我接管,道台的亲信都已逃跑,如果革命党的首领马某不准我这样干,我当然只有服从或者把常关停闭,逃跑的道台亲信约25~30人,其他的职员仍照常办事,现在工作并不繁忙,人手已足够了。
九江光复后,革命党人迅速组建驻浔军政府,马毓宝被推为都督及民军统领,李云峰为驻浔民军副统领,徐世法为驻浔炮台统领。
九江起义的消息传到南昌,驻南昌的新军各营及陆军小学堂,测绘学堂学生均跃跃欲试,酝酿响应。清方的军事参议官张季煜、陆军协统吴介璋也已动摇。同盟会南昌支部抓住时机,决定于10月30日晚上举行起义。当晚11时30分,骑兵排长蔡森率队进城,首先发难,炮营熊天觉,马营方先亮、李伯年也迅即响应,城内的新军、宪兵和警察均未反抗,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各重要据点,城内的大小官吏逃匿一空,南昌宣告光复。
南昌光复后,各界齐集商会,决定请巡抚冯汝骙担任都督,但冯汝骙思想顽固,拒不参加革命,于是革命军复推新军混成协协统吴介璋为都督,同时,推举刘凤起为民政部长,熊天觉为参谋长。11月1日,吴介璋正式就任都督一职,他立即通饬各府州县,宣明“此次民军宗旨,在政治革命,保护我汉人生命财产,各府厅州县,务当仰体此意,保全治安”。
然而,吴介璋视事不久,江西军政府忽接一信(后查明系伪造),内称孙中山、黄兴已在海外开会,公举留日学生、时任江西测量司司长彭程万摄理江西都督,又传闻恐军民不服,已派敢死队100人进驻南昌。风言风语致使旧藩署内军民两部均甚恐慌,于是军政府发生改组,11月13日吴介璋辞职,改由彭程万继任。彭继任都督后,局面更加混乱,特别是新军意见很大,彭程万见难以服众,于是又于11月21日主动辞职,接替彭程万的是九江的马毓宝。但马毓宝纵容他手下对光复有功之人肆意妄为,以致民怨沸腾。于是,江西临时议会开会议决,电请南京临时政府任命李烈钧为江西都督。李烈钧至赣后,江西局势始趋稳定。
4. 安徽:朱家宝反正。
武昌起义后,安徽革命党人吴旸谷、王天培、胡万泰等聚集安庆萍萃楼,约定于10月30日晚举行起义,公推测绘学堂代表胡万泰为总指挥。由于胡万泰临阵畏缩,起义中止。新军第六十二标一营排长李乾玉激于义愤,于10月31日单独发难,进攻安庆,不幸失败。新军的起义虽然受挫,但各州县的革命情绪却在急剧增长。各地民军,高揭排满革命旗帜,风起云涌,不可遏制。安徽巡抚的政令,此时已不能出安庆城门一步。而在此前后,安庆上游的九江、下游的淞沪也都先后光复,安庆已成孤立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立宪派建议巡抚朱家宝宣布独立。恰在此时,朱家宝得到袁世凯密电,要他“顺应时势,静候变化,不可胶执书生成见,贻误大局”。于是,朱家宝改变态度,于11月8日宣布安徽独立,他也由巡抚一变而为都督。
由于革命党人对朱家宝出任都督严重不满,11月11日,他们召集军学各界代表会议,重新宣布安徽独立,拥立王天培为都督,并在督练公所成立都督府。王天培系留日士官生,曾任安徽陆军学堂提调,他任都督没几天,就因强迫剪发触犯众怒,被迫离职,安庆军政大权再次落入旧势力的手中。经过反复,安徽各方召集临时省参议会,选举孙毓筠为安徽都督,安徽局势才渐趋稳定。
5. 四川:循序渐进。
四川因保路风潮而引发大规模武装起义,但四川全省的独立却晚于其他各省。其过程先是各州县光复,最后才是统一革命政权的建立。
首先独立的是重庆地区。
1911年11月22日,重庆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宣告重庆独立,并建立蜀军政府,推举同盟会员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重庆登高一呼,所属的数十州县也遂即光复。
就在重庆光复前后,川东各州县也在革命党人努力下宣布独立。川西北一带听说重庆独立,也纷纷归属。沪州道刘朝望在得知重庆独立后,也宣告独立,自称都督,但不久取消都督,电请重庆派人接事。万县则由巡防统带刘汉卿宣布反正,开始时自称副部督,不久也自愿隶属重庆,取消都督称号。这样,四川全省就剩下了省会成都一地。
重庆独立及全国性革命形势的高涨,使四川总督赵尔丰感到大势已去。于是与四川咨议局议长蒲殿俊谈判,决定把政权移交给立宪派。11月2日,赵尔丰宣布把政权交给蒲殿俊,同时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蒲殿俊任都督,原清军陆军统制朱庆澜任副都督。但是,没过几天,四川发生兵变,新军巡防营杀人纵火,局面糜烂不堪。革命党人尹昌衡、董修武平定叛乱,重新组织四川军政府,以尹昌衡为都督,罗纶为副都督。随后又诛杀了赵尔丰,成都局势才得以最终稳定。
1912年1月27日,成都、重庆两军政府达成合并协议,成立统一的四川都督府,以尹昌衡、张培爵分任正副都督。
6. 云南:蔡锷聚义。
在云南,首先起来响应武昌起义的是位于云南西部的腾越。
腾越革命之业,肇端于杨振鸿,而成功于张文光。
张文光,腾越人,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发生后,他潜回腾越,纠集驻腾越新军第七十六标第三营及西防防军第四、五营中的革命同志,于10月27日发动起义,占领了腾越,并成立了滇西军政府,张文光任都督。
10月30日,云南省城也爆发了由蔡锷、李根源发动的起义。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他曾是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得意门生。戊戌政变后,随梁启超流亡日本。l904年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曾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任军职,1911年调往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他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但具有爱国民主思想,对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也持同情支持的态度。因此,他与李根源等革命党人保持很密切的联系。
李根源,字印泉,云南腾冲人,1904年赴日本学陆军,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至昆明,任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监督,旋升总办。武昌起义后,蔡锷、李根源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唐继尧、罗佩金、张子贞、刘存厚等多次密商,决定于10月30日晚发动起义,并推举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
10月30日晚9时许,步队七十三标三营所部排长黄毓英派兵抬子弹,做起义准备时被官方探知。该标统带丁锦率卫兵前往镇压,引发冲突,李根源于是率起义士兵杀死了反对的军官,然后攻破北门,向五华山和军械局发起进攻。蔡锷在得知起义发动后也立即召集所部,整队出发攻城,并向督署发起攻击。云贵总督李经义,第十九镇统制钟麟同组织清兵进行反扑,当晚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据蔡锷在《滇省光复始末记》一文回忆:
午前三时半,步队七十四标第一营唐管带继尧,率所部向制台衙门突击二次,被该署卫队营猛烈之火力击退。第三营管带雷飙,拨一队为步队七十三标之增援,攻击军械局,猛扑数次均未得手。午前六时天微明,据城各炮队,向五华山敌人阵地及督署射击。七时,步七十三标及七十四标第三营之一部,向五华山及军械局进攻,七十四标第一二两营向督署进攻,敌人顽强抵抗,互有死伤。时据圆通军械局之巡防队,向预备队所在地施行射击,而七十三标反对派之官弁,亦收拾残兵,在东城外向城垣一带射击,爰于预备队中分拨一队御之。敌人据军火局一带山地,颇得形势,相持亘二时之久,始行击散。午前九时,各军同时并攻,陷军械局,五华山之全部,几为我所得,敌军之缴械降服者,络绎不绝,钟统制尚抵死不退,因以负伤,经医兵抬出南门,为兵士所见,处以死刑。王振畿于被擒后,自愿投诚,嗣复为众所杀。
省城光复后,起义官兵组建了“大汉云南军政府”,公举蔡锷为都督,李根源为军政部长兼参议院长,随后,蔡锷驰电各府州县,令其立即反正,并派李根源以陆军第二师师长兼迤西国民军总司令的身份,节制迤西各届,全权处理滇西问题。经过努力,滇西军政府取消,全省统一光复。
7. 贵州:自治学社的努力。
组织和发动贵州起义的是贵州的自治学社。
自治学社成立于1907年,以“养成善良品行,造就完全人格,以赞助地方自治之实行,达国家自治之希望”为宗旨,其灵魂人物是张百麟。
张百麟,湖南长沙人。1908年,他写信给在日本的同盟会贵州支部长平刚,要求加入同盟会,以自治学社作同盟会贵州分会,获得东京同盟会总部认可。1911年9月,自治学社成立了以张百麟为首的十人委员会,作为筹备起义的最高指挥机关。四川保路风潮兴起后,自治学社认为时机已至,准备举事,但因弹药准备不足,暂时放弃原定计划。湖南、云南等省独立的消息传来后,贵州革命情形更加高涨,而时任贵州巡抚沈瑜庆也加强了防范,他一面下令收缴陆校子弹,一面密令巡防营管带刘显世率兵进城捕杀张百麟等。张百麟感到形势严峻,乃决定立即起义。11月3日晚,陆校学生首举义旗,新军奋起响应,公推教练官杨荩诚为指挥,沈瑜庆得知陆校和新军起义后,急命巡防卫队前往镇压,不料巡防卫队抗不从命,且宣布反正,沈瑜庆知大势已去,不得不交出政权,承认贵州独立,11月4日,大汉贵州军政府宣告成立,杨荩诚被推为都督,赵德全为副都督,张百麟任枢密院院长。
军政府成立后,军政府内部自治派与立宪派的矛盾开始激化。自治派的黄泽霖被立宪派阴谋杀害,张百麟被迫逃走,局势一片混乱,立宪派以此为借口,请求云南都督蔡锷派兵入黔,蔡锷派唐继尧带兵入黔,推翻了军政府,唐继尧自为都督,贵州政权落入了唐继尧及其扶植的立宪派旧官僚的手中。
8. 浙江:同盟会与新军合作的又一典范。
浙江的革命基础较好。当时,驻扎浙江的清军主力是新建陆军二十一镇,其第四十一协近两千人驻扎在省会杭州城郊,官兵中有大批同盟会、光复会成员。武昌起义后,同盟会认为应首先在浙江起义,上海方面李燮和、陈其美多次派人来杭联络,促杭州首先发动起义,然后上海再发动,以保证上海起义的成功。10月底,陈其美派黄郛到杭州,召集军警学界党人开会,确定以宪兵督队官童保暄为起义临时总司令,朱瑞、顾乃斌分任一、二标司令官,褚辅成则担负起义后组织政府的任务,起义的日期定在11月3日至7日之间。
11月3日,上海起义的消息传到杭州,杭州的革命党人立即决定于次日发动起义。
4日晚10时许,新军第八十一标在代理统带朱瑞的带领下首先发动起义。随后,新军第八十二标也按计划发动,由王金发、蒋介石、张伯歧领导的,从上海来的敢死队也投入了战斗。由于城内军警的响应,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军械局、抚署,并活捉了巡抚增温。5日黎明时分,起义军已占领了除旗营外的杭州全城。随后,起义军改推八十二标统带周承菼为浙军总司令,代替资望较浅的童保暄。周率队围攻旗营,杭州将军德济率旗兵死守,拒绝投降。战至下午,旗营自知不敌,参领贵林等逼德济投降,革命军答应保护旗民生命财产,派军入营收缴枪械,全城光复。同一天,宁波、绍兴等地也宣告独立。
杭州起义成功后,随即组建浙江军政府。但在推选都督人选问题时出现了分歧。由于参与起义的领导人都不孚众望,褚辅成提议由咨议局议长汤寿潜担任,得到各方面同意。时汤寿潜在上海,杭州方面乃派人赴沪迎汤。
7日,杭州各界召开代表大会,正式推举汤寿潜为浙江军政府都督,但否定了汤寿潜所定的各部人选,由褚辅成任政事部部长,下辖民政、交通、外交、教育、实业各部,以同盟会员庄崧甫为财政部长,以革命党人张恭、陶成章、顾乃斌等人为参议会参议,这样,汤寿潜实际上是有名无实,浙江的军政财大权都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
9. 上海:陈其美的能量。
上海一直是革命力量的中心。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中部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居正、谭人凤等立即投入援助武昌的各项活动。上海起义的任务则由陈其美和李燮和来执行。
陈其美,字英士,浙江吴兴人,1906年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返回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后被推为庶务部长。李燮和,湖南安化人,为光复会领导人之一。10月24日,陈其美与宋教仁、沈缦云等商讨上海行动方案,决议以联络商团,沟通士绅为上海起义工作之重心。上海商团是上海资产阶级政治性武装团体,其首领李平书倾向革命,商团也就成了上海起义的主要武装力量。11月2日,陈其美、李燮和会商,决定于次日午后4时,分闸北与上海县城同时发难,得手后再攻取吴淞;闸北方面以反正的巡警为主力,由陈汉钦任总指挥,商团接管沪宁车站,以防清军南下;县城内由商团保卫地方治安,并派队接管清道、县两署,最后集中力量攻打江南制造局。会后,陈其美、李燮和即分头进行部署。
11月3日,闸北方面首先发动,巡警局长姚捷勋仓皇逃走,起义军未经战斗即占领闸北地区。上海县城方面,上海道刘燕翼,上海知县田宝荣在得知闸北为起义军占领后即逃出县城,避入租界。城内军警则转向革命,上海县城也在未经战斗的情况下为起义军占领。但是起义军在进攻江南制造总局时却遇到了清军的拼死抵抗。陈其美亲率敢死队二百余人攻打制造局,失利,陈其美被俘。11月4日,李燮和率反正各营及警士会同商团再次向制造局发起攻击,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拿下,并救出陈其美。至此,上海宣告光复。到11月7日,上海周边的县厅也相继宣告反清独立。
11月7日,上海正式组建了沪军都督府,以陈其美为都督,下设司令、参谋、军务三部。由陈其美兼任司令部部长,黄郛任参谋部部长,钮永建任军务部部长。此外还设外交、民政、财政、交通、海军五个部,分别由伍廷芳、李平书、沈缦云、王一亭、毛仲芳任部长,以上各部负责人除伍廷芳为社会名流,毛仲芳为清海军起义将领外,其余均为革命党人。
上海的独立,对革命的进程影响很大,既从军事上支援了武昌起义,也促进了江浙地区的独立进程。
10.江苏:石头城下鏖战急。
清代两江总督驻南京,江苏巡抚驻苏州。江苏巡抚程德全,素以“开明”著称,与立宪派领袖张謇等人过从甚密。上海光复后,江苏失去了东部屏障,形势岌岌可危,而驻扎在内外的新军也伺机欲动。值此无可奈何之际,江苏巡抚程德全于11月5日宣布反正,成立江苏都督府,程德全也由巡抚一变而为都督,苏州光复。紧接着,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地也闻风而动,先后光复。
但是,在南京,由于清政府一直派有重兵把守,光复过程遇到了麻烦。当时驻守南京的除了新军第九镇第十七协三十三、三十四两标外,另有骑兵第九标,炮兵第九标,工程兵1营,辎重兵1营,共约5000人。武昌起义后,两江总督张人骏加强了对第九镇的防范,先是收缴了新军手中的子弹,然后又将驻扎在城内的新军人马调到距城60里外的秣陵镇,同时又把驻浦口的张勋所部江防营调进城中,连同巡防5营,督署卫队1营,驻防旗兵1标,炮兵1营,总兵力达两万余人。但这并没有能够阻止革命党人起义。11月7日晚,城内的革命党人苏良斌率数人发动起义,进攻部署,被张勋所部击败,城外的第九镇闻讯后迅速向南京城开进,并猛攻雨花台,但几次进攻均未得手,民军伤亡较大,徐绍桢只好命令全军撤往镇江。
上海方面得知攻打南京失利的消息后,建议组建江浙联军,举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南京,此议得到各方响应。13日,徐绍桢在镇江设立司令部,先后加入联军战斗序列的有:苏军司令刘之洁部3000人,浙军司令朱瑞部3000人,镇军司令林述庆部3000人,沪军司令洪承点部l000余人,粤军司令黎天才部近千人,镇军柏文蔚部2000人,扬军徐宝山部2000人,吴淞军政分府光复军3000余人,浙军敢死队数百人,另有江西、广西民军数千人,总计会攻南京的总兵力约30000人,另有海军舰艇近20艘。24日,联军会攻南京的战斗打响,联军分四路会攻南京,连克南京外周的乌龙山、幕府山、孝陵卫等清军要塞,但在进攻天堡山时遇到了清军强有力的抵抗。30日,联军重新部署,镇、浙、沪三军在沪军炮火的掩护下分三路夹击天堡城清军,终于在12月1日黎明攻克了天堡城,此役击毙清军统领成文均,全歼700人守敌,联军也伤亡惨重,镇军管带同盟会员杨韵珂,浙军敢死队队长、光复会员叶仰高阵亡,另有160多名士兵战死。
联军占领天堡城后,又攻占雨花台,清军全线溃退,张人骏、铁良逃走,张勋率部逃往徐州,留在城内的残余清兵全部投降,南京光复。此后,各军共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统一处理江苏军政大事,江苏局势从此稳定。
11. 福建:一战而定。
早在l906年夏,同盟会即在福建建立分会,以郑祖荫为分会长,林斯琛为总干事,并在南社设立总机关。分会成立后即特别注意运动军队,当时驻福建新军为第十镇,孙道仁为统制,许崇智为协统。1911年春,彭寿松加入福建同盟会。他认为:“革命靠武力,争取武力必须从军警下手,而同盟会难于吸收会员,乃设军警特别同盟会。”在他的运动下,孙道仁、许崇智都加入了同盟会。这样福建军警几乎都成了革命军,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11月5日,郑祖荫、林斯琛与孙道仁、许崇智开会,商讨起义计划,定于11月12日起义,由许崇智任总指挥,孙道仁则担任光复后的闽都督。由于一切应备之枪弹、旗帜、印信及各种文告,早已惨淡经营,十分周备,便决定起义提前到8日举行。
8日晚,起义爆发。许崇智率队向福州制高点于山发起进攻,彭寿松也率炸弹队登于山助战,9日零时占领于山,刘通则率洋枪队分别保护仓前山领事馆区和外国侨民。福州将军朴寿为阻挡民军进攻,率旗兵沿街纵火。9日凌晨,起义军占领了屏山高地及弹药库,然后炮轰旗军,旗兵溃败,总督松寿吞金自尽,福州将军朴寿被擒正法。
战事既定,同盟会福建支部由梅坞桥南社总机关进驻旧督署,并将它改为福建都督府,拥孙道仁为都督,另设参事会,由彭寿松任参事长,郑祖荫、林斯琛等十人任参事。11月20日,福建都督府发表施政方针,宣布一切均以共和为宗旨,同时还宣布废除厘金及清宣统二年以前所欠钱粮,革除旧习等,福建面貌为之一新。
12. 广西:自外而内,自下而上。
广西是同盟会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同盟会曾在广西境内多次发动起义。武昌起义消息传来以后,桂林的革命党人反复商议,决定于10月30日发动起义,但由于当晚天降大雨,起义不得不改期举行。然而,新军准备起义的消息已经传出,当时掌握桂林军权的布政使王芝祥一面加强防范,一面通过各种关系与革命党人谈判,希望避免流血冲突。
11月1日,革命党人刘崛在梧州策动驻军和绿林武装宣布独立,成立梧州临时军政府,以原道台沈林一为总长。刘崛还积极招募军队编练武装,准备北伐。
11月5日,罗佩珩在浔州率会党、团练、巡警数千人攻占平南,进逼州城。
与此同时,玉林也发生兵变和罢市、罢课,广西境内局势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广西巡抚沈秉堃开始动摇,黄宏宪等人乃乘机劝其独立。沈秉堃、王芝祥眼看大势已去,只得接受独立主张。于是咨议局连夜赶制黄旗数百面,上书“大汉广西全省国民军恭请沈都督宣布独立”,于11月7日遍插全城。8日,广西各界在咨议局召开大会,推沈秉堃为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正式宣布广西独立。
13. 广东:风云滚滚下羊城。
广东一直是革命党人武装起义的重点地区。但自“3·29”黄花岗之役后,广州的革命力量受到致命性的打击,此后,革命党人便把注意力放到发动各地的绿林、会党上面。同盟会南方支部原定在广州东江、北江、西江及韩江组织五路武装,发动起义,但后来形势的发展远远超出了这一部署。10月25日,黄兴派同盟会员李沛基炸死了由北京来粤就任的广州将军凤山,全城官吏为之震栗。与此同时,广州附近及各地民军纷纷起义,对广州形成包围之势。在这种状况下,水师提督李准向革命党输诚反正,统制龙济光也表示不反对民军。总督张鸣岐失去武力支持,便指使广东自治会会长邓华熙派人到香港去与革命党人谈判,表示愿意用中立方式和平解决广东问题,革命党方面也同意接受和平方式。但是,10月31日,张鸣岐得知清军在武汉战事方面取得胜利后又改变了态度,声称对任何有削弱清政府意思的建议他都不予考虑,他有足够的权力维持自己的统治。但随后的几天,许多省份相继独立,广东境内民军起义也是愈演愈烈,而李准、龙济光又不听调遣,不得已,11月8日,张鸣岐被迫宣布接受革命党人提出的条件。次日,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正式宣布广东独立,推张鸣岐为都督,龙济光为副都督。但张鸣岐自知不容于众,逃往香港,龙济光也不敢接任,这样广东各界便推举同盟会南方支部长胡汉民任广东都督。11月10日,胡汉民自香港抵广州就职,广东和平光复。
14. 山西:阎锡山起家。
武昌起义后,山西巡抚陆钟琦也在想方设法加紧防范。当时,驻太原的新军为第四十三混成协,协统是谭振德,下辖步兵两个标,第八十五标驻扎城外,标统黄国梁;第八十六标驻扎城内,标统为阎锡山。阎锡山是同盟会会员,黄国梁虽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也同情革命。陆钟琦担心新军起义,命令第八十五标开往蒲州,第八十六标开往代州,以分散太原革命力量,各营以没有弹药为由,拒绝出发,陆钟琦被迫答应发给弹药。10月28日,黄国梁、阎锡山、张瑜等人商定,待各营领到了弹药后即行发难。这一决定迅速传达到新军官兵中的同盟会会员中间。当晚,第八十五标二营管带姚以价与同盟会会员杨彭龄、张煌、苗文华等密议,决定第二天起义,以姚以价为起义军司令,10月29日凌晨,姚以价宣布起义,起义军埋伏于太原南门附近,趁天明城门启开之机一拥而入,迅速占领了巡抚衙门,并打死巡抚陆钟琦和协统谭振德,与此同时,驻扎在城内的第八十六标也起而响应,随后起义军猛攻满城,旗兵投降,太原光复。当天,山西军政府宣告成立,阎锡山当选为都督,温寿泉当选为副都督。
15. 直隶:卧榻之旁的动荡。
直隶地处京畿,是清王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在武昌起义前,直隶也相继建立起一批革命组织,主要有共和会和武学研究会。共和会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为宗旨,在北京、天津、保定都有分会。武学会是由驻防在新民府的新军和第二十镇中的革命官兵发起的,举冯玉祥为会长,以读书为名传播革命思想,联系革命同志,密图举事。这两个团体积蓄了一批革命力量,为起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1911年春,清廷决定于10月举行三年一次的永平秋操。奉调参加秋操的第二十镇统领张绍曾、第六镇统领吴禄贞和第十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即密谋“私带子弹,相机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秋操取消,清廷命集中滦州待命的新军各返原防,听候调遣南下作战。吴禄贞率部返回保定,但张绍曾则按兵不动,待机而动。该镇革命军官王金铭、施从云等力促张绍曾乘清军南下,京师空虚之际,直捣清朝巢穴。但张绍曾认为该镇高级将领多属保皇派,起义时机尚不成熟,他主张先向清廷陈述国事意见,如不采纳,再行发动。10月28日,张绍曾在滦州发动兵变,通电全国,提出12条政纲,要求年内召开国会,制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释放国事犯等,态度非常强硬。清廷迫于形势,作出让步,于30日下罪己诏,明令解除党禁,释放革命党人,拟具宪法19条,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同时,清廷命第六镇统领吴禄贞前去“抚慰”,要求张绍曾立即率部开赴前线,吴禄贞系革命志士,早有起事之心,他到滦州后,立即与张绍曾商议,将以前的计划作了修改,决定由张绍曾在滦州首先发动,吴禄贞、蓝天蔚分头出兵响应,进攻北京。山西独立的消息传出后,计划再作修改,吴禄贞决定与山西阎锡山组织燕晋联军,张绍曾、蓝天蔚仍在滦州发动,同时宣布独立,进攻北京。11月1日,张绍曾扣留了清廷从东北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火,并致电武汉革命军政府,表示支持革命。11月4日,吴禄贞与阎锡山达成协议,共组燕晋联军,并定于11月7日同时起兵,然而这一计划为清廷所侦知,就在11月7日凌晨,吴禄贞被暗杀,同一天,张绍曾也被解除了兵权,燕晋联军解体,夹攻北京的计划也付之东流。
张绍曾去职后,潘榘楹继任第二十镇统领。潘反对革命,他为了防止革命发生,将除第七十九标外的第二十镇其余各标全部调至秦皇岛及关外。此时,天津相继成立了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和北方革命协会。前者以汪精卫为支部长,主张联袁倒清,后者由胡鄂公主持,反对南北议和,主张发动起义。为此北方革命协会多次派白雅雨前往滦州,策划起义。12月底,南北和议行将破裂,革命党人决定立即发动起义。12月30日,驻滦新军七十九标一营管带王金铭、二营管带施从云、三营管带张连功及第八十标三营管带冯玉祥等联名致电袁世凯及南北议和代表,称“本军全体主张共和”。袁世凯急派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前往“抚慰”,以图化解革命。1912年1月1日,王怀庆抵滦州,召集第七十九标官兵讲话,劝大家“万勿轻举妄动”,遭到王金铭、施从云的驳斥。革命军逼他一道起义,并表示拥他为北方革命军政府大都督。王怀庆见众人意志坚决,佯装接受。次日,王怀庆装出非常从容的样子,宣称进城就职视事,途中趁人不备逃走。
王怀庆逃走后,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等以事机泄露,决定立即起义。1月3日,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王金铭为都督,张建功为副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当日通电全国,正式宣布独立。次日,起义军举行誓师大会,决定当晚进军天津,不料起义前张建功突然叛变,事前他已与王怀庆勾结,借故进驻滦州城,叛变后即据城向城内外革命官兵发动攻击。王金铭、施从云率起义军与之力战,攻城不克。为避免贻误战机,王、施率部乘火车西进,车至雷庄,与埋伏在那里的清军遭遇,发生激战,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等先后被捕,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16. 山东:民众与新军的推动。
武昌起义后,山东革命党人也积极准备起义响应。但由于山东的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学界,没有进入军界,发动新军起义困难较大。11月初,济南盛传清政府拟向德国借款3000万元,以山东土地作抵押,于是民气愤激,一致要求咨议局开会,加以抵制,但咨议局却以消极待之,引起各界不满。11月7日,山东各界召开大会,一致要求推翻咨议局,另组山东各界联合会代替之,夏溥斋被选为山东各界联合会会长。革命党人积极策动各界群众到巡抚衙门请愿,要求宣布独立。与此同时,驻扎在济南的北洋新军五镇内部也发生变化,一部分下级军官逐渐同情革命,新任统制贾宾卿也倾向革命。11月10日,革命党人丁惟汾、周树标等说服了贾宾卿赞成独立;12日,他们又说服了夏溥斋赞成独立。这样,11月13日,山东各界齐集联合会会场,山东巡抚孙宝琦应邀到会。会上各界代表先后发言要求孙宝琦马上宣布山东独立。孙拒不表态,一拖再拖,新军代表黄治坤见状扬言,如孙宝琦再不同意独立,就要用武力解决。夏溥斋乘机劝孙宝琦认清大势,正在孙犹豫不定时,夏溥斋向大众高声宣布:“孙抚台已经承认全省独立了”。一时,全场欢声雷动,接着大会选举孙宝琦为山东都督,贾宾卿为副都督,山东独立终于实现。
17. 河南:敌众我寡,独立未成。
1910年,同盟会在开封建立了同盟会河南支部,以刘纯仁为支部长。河南同盟会的活动也主要在学界进行。武昌起义后,河南新军大部分开往湖北镇压革命,革命党人利用这个时机,策划留守开封的第二十九混成协协统应龙翔反正,并许诺应龙翔,革命成功后推他为都督,应龙翔心存观望。恰在此时,事情被河南巡抚宝棻发觉,应龙翔被软禁起来。革命党人依靠新军发动起义的计划流产,只好改变计划,转而联络各地的绿林武装,决定利用活动在嵩县一带的王天纵的绿林武装,攻取洛阳,进逼开封。但防守洛阳的清军第十二协协统周符麟早有防备。刘纯仁企图说服周符麟反正,惨遭杀害。王天纵只好率部南下,攻取洛阳的计划失败。刘纯仁牺牲后,同盟会河南支部由刚从日本回国的张钟端主持。他联络军警学生及会党,准备趁原任巡抚宝棻辞职,继任巡抚齐耀琳刚刚到任之际,于12月22日晚省城大举,但这一计划被巡防营的暗探侦知。22日晚,革命党人正在开封优级师范学堂作最后布置,巡防营包围了会场,革命军总司令张钟端、敢死队队长王天杰等十余人被捕,不久全部遇害。起义未及发动便告失败。
18. 新疆:伊犁、迪化两重天。
1883年以前,清朝在新疆实行的是军府制度。1883年,新疆正式建省,但仍实行新、伊分治。伊犁设将军府,直隶于清政府。辛亥革命前,驻守伊犁的新军是在原湖北新军第四十二标的基础上扩编而成的混成协,协统杨缵绪是同盟会员,士兵中也有许多从湖北过去的同盟会会员和日知会会员,他们分头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与此同时,革命党人刘先骏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也积极展开革命活动。刘先骏是湖南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经人介绍来到新疆投效巡抚袁大化,获新军督练处督练官的职位。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新疆后,刘先骏策动新军与会党百余人,于1911年12月28日发动起义。此前盛传清政府拟在新疆临时建都,以偏安一隅对抗革命,革命党人曾联合一些对清政府不满的人联名劝新疆巡抚袁大化宣布独立,以扼清帝西来,但袁不为所动,而且加强了对革命党人的防备。因此,当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时,清军早有防备,起义军猛攻协守营、抚署东营、陆军炮营各处,均未得手,反为清军包围,起义失败。刘先骏、唐小云、陈光模、陈菊芳等人被捕牺牲。
当刘先骏在迪化发起起义时,伊犁的革命党人也加紧了起义部署。新任伊犁将军志锐看到驻伊新军与内地关系密切,就借故解散新军,免去协统杨缵绪的职务,并计划将新军全部遣回关内。由于志锐迟迟不发遣散费,又勒令士兵将所穿皮衣皮裤全部交回存库,引起官兵强烈愤怒。杨缵绪乘机运动各军。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革命党人于1912年1月7日发动起义,迅速占领了军械库、将军署,但在进攻北库时遇到了清军的顽强抵抗,革命军久攻不下,遂由杨缵绪说服已经卸任的将军广福出面劝降。广福在满营中素具威望。经他出面调停,清军停火。第二天,伊犁各界召开大会,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推杨缵绪为会长。10日,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广福任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随后,临时政府整编军队,进攻迪化。袁大化率清军迎战,战事一直到南北议和达成协议而停止。
19. 甘肃:银川的起义。
清代的甘肃省包括现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一部分。陕西独立后,甘肃一带的会党起而响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宁夏(今银川)会党的起义。
1911年11月19日,宁夏哥老会首领刘华堂,率众起义,冲入镇署,占领军械库。宁夏巡警局巡官刘照藜、镇台衙门教官刘复泰率警察和卫兵一百多人响应,宁夏道台孙庭寿、宁夏知府庆隆逃匿。11月21日,起义军组建了宁夏军政府,公推宁夏道台孙庭寿为革命大元帅,刘华堂为总指挥,刘复泰为镇台。宁夏起义成功后,陕甘总督长庚令马安良派兵镇压,民军闻讯散走大半,自行瓦解,刘华堂见大势已去,弃城而去,宁夏起义失败。
1911年底,同盟会会员黄钺奉陕甘总督长庚之命,率部进驻秦州(今天水),堵击陕西革命军。黄钺到秦州后联络当地进步青年和开明士绅宣布起义,随即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黄钺任都督。黄钺在秦州宣布独立后,长庚立即组织“讨逆军”向秦州进军。正好3月15日甘肃布政使赵惟熙代表全省官吏致电袁世凯,承认共和,赵被袁任命为甘肃都督。赵函令黄钺取消独立,遭黄拒绝,双方僵持了近三个月,直到6月7日,秦州军政府才宣告解散。
20. 东三省:没有独立的独立。
东三省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因此,清廷特别注意对东三省的控制。同盟会内部宋教仁、黄兴等也特别注重对东北三省的经营。宋教仁还曾亲赴东北,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宋教仁回东京后,东三省的革命活动由吴禄贞、蓝天蔚、张绍曾、张榕负责。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东北后,革命党人分头秘密集会,共谋起义,促动关外三省独立。驻扎在奉天北大营的蓝天蔚部也有响应武昌起义的举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异常恐慌,连忙召集亲信幕僚商议对策。奉天咨议局副议长袁金铠向赵尔巽进呈三策:上策,整军保境,镇慑革命;中策,途作勤王,静观事变;下策,响应民军,甘居叛逆。赵尔巽采纳了上策。他决定充实军队,牢牢控制各军,使革命军无隙可乘。与此同时,革命党人也在加紧部署,蓝天蔚准备发动第二混成协官兵进城攻占督署,宣告独立;张榕则拟通过政治手段,由奉天咨议局召集各界人士开会,成立国民保安会,逼走赵尔巽,以实现革命目的。
1911年11月12日,奉天各界代表大会在咨议局举行,赵尔巽到会,事前他已得知革命党人的计划,因而由张作霖带了一批打手随行,做好了武力对付革命党人的准备。开会时,首由咨议局议长说明开会的意义,接着赵尔巽讲话说,“东三省是处于日俄两强之间,稍有异动,深恐前途不堪设想”,主张“静观时局演变”。同盟会会员赵忠鹄、张榕等立即发言反对赵尔巽,主张立即宣布独立。双方僵持之际,张作霖拔出手枪威逼说:“今日之会,我们一定要服从大帅的主张,如有反对的,即使大帅容许,我这支手枪是不允许的。”会议遂在武力威胁下通过了成立奉天国民保安公会的决议,并推举赵尔巽为会长,吴景濂为副会长。几天后,黑龙江、吉林两省也分别成立了国民保安公会,仍是旧日之官员担任会事,大权都为旧官僚所把持。
综观武昌起义后各省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可以看到,革命党人固然是独立运动的主力军、发起者、策动者,但新军与立宪派乃至一些旧官僚也都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革命党人的策动,新军不会起义;但若没有新军的起义,革命决不会成功;若立宪派不卷入革命,清王朝也不会很快就土崩瓦解。但是,立宪派毕竟是立宪派,与革命党人在政治理想上差异较大,他们可以携手革命,但因利益与目的不同,两派的合作注定会是短暂的,当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之后,两派之间的斗争必然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