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皇帝位,改元建炎,次日下诏“元帅府限十日结局”。对元帅府有功人员,一一论功行赏。其实,这个元帅府的人员,除宗泽等少数人之外,大家既未驰援东京,又未和金兵作战,只不过是外出行军一次,真不知有何功可言。过去我们未算细账,可能认为东京之陷,徽钦之掳,不是赵构不肯出力,而是他力有不及。现在算了细账,才明白这中间大有文章。《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九中有评论说:“(赵构)承诏开府,逍遥自全,京城坐陷。”这真是说得一针见血。赵构承诏设立大元帅府,取得了公开募兵与征集地方军队的大权,利用广大军民救国热诚,迅速征集了不少的兵力。如果他和宗泽一样,抱着舍身为国的决心,驰援东京,奋力一搏,未尝没有击退金兵的可能。但他坐拥重兵,见死不救,京城之陷,应该是他有意造成的。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即皇帝位不久,岳飞给他上了一份《南京上皇帝书》。主要内容如下: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而李纲、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又令长安、维扬(扬州)、襄阳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戳力于外,终无成功。
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敌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先谈谈上书的结果如何?别看文章开头还说了几句客气话,指责别人的时候,只指责对方身边的人,不指责对方本身,那是出于礼貌,古今都差不多。但是岳飞的上书恰恰说到了赵构的痛处,赵构震怒,认为岳飞是个小军官,级别很低,竟敢“越职言事”,立刻加以处理,“夺职归田里”。就是把他扫地出门,开除军籍,要他回家种田去。岳飞如果是“愚忠”型的人物,皇帝叫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敢再有妄想,那他就回家种田去了。可是一心报国的岳飞并没有把皇帝的斥责当作一回事,随即通过赵九龄的介绍投身于张所的队伍,屡立大功。以后又辗转到了宗泽的身边,先后受到张所与宗泽这两位伯乐的赏识,不久就崭露头角。
因为岳飞的级别太低,有些政治内幕,他并不知情。他在批评了黄潜善、汪伯彦之时,也同时批评了李纲。因为他们三个人都提出了迁都问题。李纲提到,如果要迁都,最好是长安,其次是襄阳,再次是建康(今南京),黄潜善与汪伯彦则主张南迁扬州。其实李纲的本意是和宗泽一样,主张还都东京,并不主张南迁,岳飞不知内情,所以误会了他。当时的岳飞年方24岁,居然敢于公开上书指责皇帝与三位宰相级的人物,真是胆大包天。他虽丢了官也在所不惜,说明他无私也就无畏。
别看他敢于批评时政,指责宰相级的人物,实际上,当时他根本不认识任何一位宰相级的人物。他在相州大元帅府投军的时候,被编为前军统制刘浩的部下,后来跟着副元帅宗泽行军作战,与金兵多次激战,立了不少的功,但是屡次上报请赏,赵构都置之不理。因为赵构只赏劝进(拥护自己做皇帝)有功的人,对于抗金有功的人他是不感兴趣的。赵构当然不认识岳飞,不过岳飞对这个赏罚不公、打击抗金将士、奖励投降派官员的大元帅印象极深,永远也忘不了。宗泽也不认识岳飞,可能知道岳飞的名字,因为岳飞奋勇作战,屡立奇功,他可能有个印象。但是岳飞肯定认识宗泽,对于这位被广大军民热烈爱戴的白发老将,岳飞崇拜得五体投地。
岳飞这次南京上书,竟被扫地出门,削职归田里。这是这一对君臣(赵构与岳飞)的第一次较量,第一次冲突。经过这次冲突,两个人都对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再也不会忘记。这个20岁的君(赵构)发现这个24岁的臣是个不好对付的硬骨头,遇事敢顶真,敢说话,绝没有俯首帖耳的奴相,这种人最好不用,最好踢得远远的。这个24岁的臣(岳飞)发现比自己小4岁的君竟然是个非常狡猾的骗子,说话不算话(没有上台之前,信誓旦旦地要出师北伐,一上了台就赶紧筹划向南逃跑),翻脸不认人(上台之前,尽量笼络有声望的抗战派人士,上台之后,就放手打击,任意贬、杀),对于这种人,必须高度警惕,以免上当。
岳飞在南京上书的时候,被他误解了被他冒犯了的李纲在哪里?很巧,李纲也在南京。
李纲是被赵构特地邀请来的。请来干什么?请来当第一任宰相。在国破家亡之后,广大军民听说赵家亲王全被金人所掳,只有一个康王赵构被白发老将宗爷爷所救,现在已在南京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大家都很高兴,欢呼万岁。赵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老百姓不知道,但是老百姓希望这个朝廷是个抗战派官员管理的朝廷,能够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带领军民出师北伐,还我河山,迎回二帝。赵构为了争取老百姓的拥护,就需要请一位有声望的抗战派人物来当宰相,这个人就是李纲。如果说,把不同政见的官员各请几位,在讨论政策的时候各抒己见,大家择善而从,那当然是好事。但是政策必须是爱国的,不能是卖国的。可惜遗憾的是:南京这个朝廷,皇帝赵构就是卖国的。经过赵构的挑选,整个朝廷的主要官员都是卖国的,他们请李纲来当宰相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在狗肉摊子上挂个羊头而已。历史事实证明,他们请李纲来,只让他当了七十五天宰相,就把他撤下来了。李纲离职以后,他们这个班子不是向北出师北伐,而是向南“巡幸”扬州,一再向金国乞降。老百姓失望了。
李纲自己知道这个宰相是短命的,他争取在自己被撤之前,赶快建立起一个抗战中心来,赶快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与开封府尹,构筑黄河防线,发动两河民兵,努力创造大举北伐的条件。当时宋王朝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两个政治中心。皇帝赵构在南京组成了一个投降求和的政治中心,在李纲离职之后,这个中心就撕掉了“抗战”的遮羞布,公开地向扬州逃跑,以东京留守(皇帝代表)宗泽为领袖的东京则组成了一个坚持抗战的政治中心。双方在激烈竞争。当宗泽领导的这个抗战中心迅速发展的时候,赵构感到恐慌,害怕东京方面得胜,就迫不及待地下手了。所谓“下手”,表现在两件事上。
一是撤掉李纲的宰相职务,不让李纲继续支持宗泽领导的渡河北伐事业。这让东京的中心在后勤补给方面越来越艰难。
二是怒杀太学生陈东,公开以杀立威,不惜对抗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不杀士大夫暨上书言事人”的誓碑。1127年的杀陈东,与1142年的杀岳飞,都是赵构从昏君向暴君转变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