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不可无岳飞
6550600000032

第32章 海上逃生记

从1129年初到1130年的春夏之交,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历史上,也是宋王朝的历史上,接二连三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包括:扬州之败,苗、刘兵变,赵构求降,兀术撤兵。一环紧扣一环,一幕一紧接一幕,情节紧张得叫人透不过气来。在这座历史大舞台上有许许多多人物在活动,各有各的目的。到最后,在这些人物中间,究竟谁达到了目的,谁没有达到目的?

兀术肯定是个重要的人物,这一场南侵的大风暴就是由他刮起来的。四年前,他参加了灭辽的战役,立了大功,四年后,他又想独吞灭宋的大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也十分努力,作战时,他马不停蹄,身先士卒,而且所向披靡,并没有遇到对手。最后他成功了没有?没有。在并未遇到对手的情况下,他打了败仗,狼狈撤兵回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赵构也是个重要的人物。他既利用了机遇,也费尽了心机,终于登上了南宋皇帝的宝座。为了长保做皇帝的实惠,他一心一意想当儿皇帝。苗、刘兵变之后,他的宝座侥幸失而复得,想当儿皇帝的心情就更加迫切。在自认为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的情况下,他怀着孤注一掷的心情写下了一封千古少有的卖国求降信。但是求降没有成功,他的哀求没有打动铁石心肠的兀术,他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当时,这两个颇有权力的人物,一个是金国侵略军的统帅,一个是南宋小朝廷的皇帝,他们想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到,不仅是一时做不到,而且是永远做不到。金兵败退回国以后,直到金亡,没有任何一个金兵敢于再渡长江。赵构想要勾引金兵来灭亡自己的国家,由金国来封自己为儿皇帝的希望也永远不能实现,因为后来宋还存在,金已先亡。

倒是一些无名的小人物——广大军民,他们的愿望却实现了。愿望之一是把侵略者打出去。金军是败退的,不是自愿撤出去的。打败金兵的小人物,既有南方的广大军民,也有跟随赵构南来,却时时想要打回老家去的下级官兵,包括苗刘兵变时的下级官兵在内。愿望之二是中国不能亡——绝不能让金兵来灭亡中国。金兵败退以后,从此不敢再来江南,直至他们自己亡国。这个愿望当然也实现了。

在这一年多中间,本书真正的主角一直没有露面。但他始终关注着整个战局的焦点——东南战场。赵构在扬州的时候,岳飞跟随杜充到了建康(今南京),赵构到了杭州的时候,岳飞作为一支独立的队伍驻扎在宜兴。当兀术南侵穷追赵构的时候,岳飞咬住金兵的尾巴痛打。一年多以来,他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一天也没忘记自己抗金复国的神圣职责。苗、刘兵变的时候,岳飞从头到尾都不在场。宋廷文武官员商量解决这次兵变问题的时候,岳飞由于人微言轻,没有发言权。但他始终密切关注这场兵变的经过,从中汲取教训。对于赵构来说,这次兵变给他的教训是,对手握兵权的将领更要提高警惕,要防范得更加严密,对于敢想敢说的岳飞尤其如此。这对岳飞的未来肯定是投下了一道阴影。对于岳飞来说,他早就准备尽忠报国,不惜牺牲,前途祸福,原不在他的考虑之中。由于这次事变,使他更加成熟,做事更加稳重,他从此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即使是完全正义的事业,也未必能够成功。这种认识,对他今后如何和狡猾的赵构斗法,如何为抗金复国的大业创造条件,非常有利。

岳飞追随宗泽在留守府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看透了赵构的为人。宗泽是他逼死了的,抗金复国的一片大好形势是他破坏了的,这种卖国贼本不该再坐在这个皇帝位子上。但是山河破碎,国势凌夷,当务之急是要把金兵打出去,只好暂时接受他所封的官职,取得兵权,才更有利于抗金复国。

岳飞是个有心人,一年多以前,他跟随杜充来到东南战场守卫建康的时候,就为日后的收复建康做了实实在在的准备工作。他发现兀术扬言要穷追赵构的时候,就选择了兀术南侵和北返必经的道路上的宜兴,作为屯兵与练兵的地方,等待机会,以逸待劳,以便痛击金兵。在南宋的中兴四将中,张俊、刘光世、韩世忠都已经是40岁以上的人了,岳飞当时才27岁。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他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打了几次漂亮仗,一鸣惊人,一战成功。别人在军队里苦熬十多年才能得到的级别和地位,他只努力两三年就取得了,他的迅速成功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