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大决战终于开始,天气酷热,久旱不雨,骄阳似火,地裂草枯。这正是金人最难耐的季节,岳家军人人轻装上阵,怀必死之心,走求胜之路。当杨再兴率领三百骑兵挺进到临颍境内的小商桥时,突与大队金兵迎面相遇,他死战不退。在激战中,突然天降大雨,敌骑全部陷在一片泥泞之中,双方短兵相接,他的三百骑兵全部战死,却已砍杀金兵两千余人。
次日双方复在颍昌西门外展开大战,又降大雨,远近一片汪洋,双方数万人马在肉搏时全都摔倒在泥淖之中。长枪大戟全无用处,岳家军的大刀大显神威,许多披着重甲的金兵都被砍死在泥地里,人、马尸身抱成一堆,分拆不开。这一次血战从午至晚,金兵全线溃退,活下来的金兵全都向北逃跑,片刻不敢停留。岳家军事后打扫战场,发现砍死兀术的女婿、金国统军上将夏金吾,生擒金国大小军官七十八人,夺得战马、金鼓、军械、辎重不计其数。金兵受到十余年来从未受过的重创,从此打破了金国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这场血战中,岳家军以一当十,两天激战中,没有一个人逃跑,没有一个人后退。勇将杨再兴的遗体被找到了,在火葬之后,发现他身上的箭镞竟有2升之多。面对这一堆箭镞,岳飞泣不成声,以酒浇地,祭祀英灵。经过这一次颍昌大决战,岳家军在敌人那里赢得了一句评语,叫做“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颍昌大战之后,金兵全面后撤。岳家军的前锋部队抵达位于开封之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驻守该地的金兵不敢抵抗,立刻撤进东京城内。岳家军的战士不少人都到过东京,有些更是跟随岳飞在十一年前从东京南下的老兵。岁月如流水,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到中年,当年的中年人如今已经有了几茎白发。万里征途,百战余生,他们时时怀念着东京,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他们无数次地发誓:“打回老家去!打回东京去!”如今,这雄伟壮丽的东京,这朝思暮想的东京,已经遥遥在望了!
相隔四十五里,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许多老兵极目远眺,似乎已经看到了巍然壮丽的东京城楼,他们欢呼了,他们雀跃了。受到他们的感染,连许多战马也都昂首长嘶,腾跃不已。什么时候进东京?要等军令。这时有人来向岳飞报告军情:兀术因见屡战屡败,前几天把军中眷属一家老小送过黄河,东京城内的金兵也在不断换岗,随时准备逃跑。岳飞传下军令,我军严阵以待,等待金兵自行撤退。并挑选精骑三千人,赶往黄河渡口,好乘他们半渡的时候加以痛击。
不久,河北忠义民兵派人渡河来报军情:岳家军连获大胜,消息已传到河北。许多州县城内自乱,汉奸官员纷纷逃跑,大街上打出了岳字红旗,民心皆愿归顺朝廷,大家都希望朝廷早日派人前来接收。
河东忠义统制也派专人到岳飞军前报告,经过梁小哥(梁兴)的联络,河东二三十个州县的忠义民兵已经连成一片。数百里红旗招展,人马欢腾,都在筹备迎接岳元帅过河,少数驻守的金兵龟缩不出。岳元帅兵马未到,已为朝廷收复了数百里江山。许多城镇的老百姓早已备好了香花灯烛,准备迎接岳元帅的大军。还有人带来了子弟准备留在岳元帅部下当兵,为国出力,为自己被杀害的乡亲报仇。岳飞话未听完,已经热泪盈眶。
这时卫兵突然报告:“有朝廷金字牌急递!”将领们急切关注,急递的文书是什么内容?一眼看过去,最重要的只有四个大字:“措置班师!”
岳飞怒火中烧。他觉得:自金寇南侵,十多年来,国家历尽了磨难,受尽了侮辱,枉死的千千万万军民死不瞑目。好不容易经过了朝野上下的努力,忠勇将士的奋战,才扭转了敌强我弱的局面,金贼有挫败之形,国家有复兴之望。如今失地未复,国耻未雪,怎能就此退兵。要知道目前这么好的形势,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才打出来的,如果轻易放过,怎么对得起长眠地下的英灵?
岳飞不需要幕僚代笔,他提起笔来,立刻就给赵构写下了一道《乞止班师诏奏》: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响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唯陛下图之。(《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七《岳侯传》)
这一道“言词激切”的《乞止班师诏奏》是岳飞于七月十八日写好了就及时发出去的。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下半月,从宋军最前线的朱仙镇到杭州皇宫两千里长的驿道上,递送紧急公文的“急脚递”快马来往奔驰不绝。一方面是岳飞上奏章“乞止班师”;另一方面是赵构、秦桧要求岳飞退兵,也就是要求他“措置班师”。所谓“十二道金牌”,已经陆续从皇宫里发往前线。
要叫岳飞就此退兵,他实在是接受不了。一旦退兵,不仅十年准备工夫白白浪费;十年南征北战,许多忠勇将士也都白白牺牲。想到退兵一事,他不禁悲愤填膺,感到撕心裂肺: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出自《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七《岳侯传》中的这32个字概括得十分精炼:如果错过了这次良机,对中原父老、百万民兵失了信用,给敌人摧毁沦陷区大量的抗金根据地提供了时间,从此以后,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机会也就不会再有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构、秦桧、岳飞三个人之间所组成的一盘棋局就已经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近十年来,赵构既需要汉奸秦桧替他拉拢与金国的关系,作为谈判投降条件的代理人;也需要治军有方、能打硬仗的岳飞成为他的心腹,既保他的老命,也能保住他的小朝廷。他很希望岳飞对他的意图能够心领神会,嘴里天天喊抗战,喊北伐,但是并不真正行动,大家共享富贵。在岳飞出师按时收复襄阳六郡,又不越过他所划定的界限,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只要岳飞能做到这一点,他就不惜以功名利禄来拉拢,即使在小问题上岳飞稍有抗旨、违旨的行为,他都可以容忍。但是岳飞真要北伐中原,迎回赵桓,那就触动了他的痛处,他就会翻脸不认人了。这次1140年的抗金之战,正是如此。一开始,他对岳飞十分倚重,写给岳飞的亲笔信,亲热的程度,一封超过一封。但由于战局的迅速变化,金兵一再败退,岳飞一再猛进,很快地这种态度就到了临界点。赵构只好派出与岳飞颇有私谊的李若虚去劝阻,用口传密旨的形式劝岳飞退兵,但是岳飞拒不奉诏。不仅岳飞不奉诏,连李若虚也被岳飞的精神所感动,也支持他不奉诏。从这时起,双方心里有数,彼此已经从伙伴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在原则问题上双方已经没有妥协的可能了。
到这时候,有个千古之谜已经解开,那就是岳飞绝非“愚忠”。当时的岳飞,不需要对赵构尽什么愚忠,只要他在原则问题上稍作让步——同意“暂不渡河”,赵构就会对他恩宠有加,以高官厚禄相待,连秦桧也得让他三分。可是岳飞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只要时机成熟,他就会立即挥师渡河北伐,解救沦陷区的父老乡亲,为祖国收复失地。
岳飞是真忠——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忠于千百万父老乡亲,忠于中华民族,而绝不是忠于皇帝个人的愚忠。如果他能对赵构尽愚忠,能接受李若虚的劝阻,则赵构捧他还来不及,怎么舍得杀他!
接着我们就要解释另一个千古之谜:岳飞后来为什么会屈从于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同意“措置班师”。从1127年夏他在商丘向赵构上书言事开始,到1142年初他在杭州大理寺监狱中被赵构害死为止,这十几年中,他和赵构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冲突多得数不清。有过抗旨,有过违旨,有过拒不奉诏,有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过多次辞职,有过一次又一次的撂挑子,还有多次通过奏章批评、谴责、讽刺、挖苦赵构的记录。有这样刚强、倔强性格的人会是一个小心翼翼的愚忠驯服的奴才么!当然不会。人的性格,一经养成,就很难发生突变。岳飞和赵构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他不仅没有向赵构屈从过,有时候赵构还得让他几分,每每以好言抚慰,才能结束一场争论。到了1141年他被骗入狱,他那刚强倔强的性格又表露无遗。他入狱后的具体行动是:一、绝食抗议。二、拒不认罪,关了两个多月,不写一个字的供词。他最后所写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是一种激烈抗议,含义是“天晓得!天晓得”!既然他的性格一直刚强倔强,这次从朱仙镇退兵就不可能是屈从于赵构的命令,而是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