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不可无岳飞
6550600000006

第6章 崛起于草根

岳飞是哪里人?他所经常提到的“还我河山”是什么河,什么山?他所念念不忘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又是什么山,什么河?《宋史·岳飞传》说,他是当时隶属于河北西路的相州(今安阳市)汤阴县人,是道地的中原人。这里的水,是滚滚黄河水,这里的山,是巍巍太行山。这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一片华北大平原,正是古人所说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许多庄稼汉,大都性格刚强,耿直豪爽,讲道义,守信用,轻生死,重然诺。有些民间传说中,说岳飞的父亲岳和慷慨仗义,乡亲里有吃不起饭的,他常常接济人家,人家欠他的债,他也常常大方地表示放弃了。于是就有人认为这位“岳员外”一定是有钱人家或者是有社会地位的人家,所以乐善好施。但当你知道了这个岳和并不是什么员外、富户,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时候,你就不能不换一条思路来考虑。原来这是当时当地的民风如此。济困扶危,守望相助,人人都能做到,并不一定要富贵人家或者什么大善士才能做。

在有关岳飞的传说中,有不少他刻苦读书的故事,这些故事应该可信。从他流传下来的许多文章诗词看来,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个知识分子。而且在那时候,民间还有一种“穷文富武”的说法。当时的人认为穷人家的子弟,读书应考是有希望的,因为科举录取人才比较公平,白屋出公卿的例子不少,而要想习武就不大容易,因为你买不起好马,买不起宝刀,请不起有本领的家庭教师,就练不出本领来。《说岳全传》中写岳飞和他几位结拜弟兄去应考,最后他亮出真本事,枪挑小梁王,这一直是青少年读者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只可惜这个故事并不真实。岳飞从未去考过武状元。在有关岳飞的传说中,也有不少他刻苦练武的故事,这些故事更应该可信。因为他最终是以一位抗敌卫国的民族英雄形象被记载在历史上。不管是在史书上,或是在民间传说之中,记载他武艺高强的说法都很多。从一些比较可靠的传说来看,他的练武并不是家庭有计划的培养,也不是本人有计划的进修,似乎只是一种爱好而已。例如他在10岁左右,才跟着本县出名的刀枪手陈广学武艺,到了19岁,才跟着本县的名师周侗学箭术。这不像是有计划的进修,却好像是有意自学。

在距今八九百年前岳飞生存的时代,人们的想法跟现代人有很大的距离。或许有人会问:岳飞既不想考文状元,又不想考武状元,不想跳出农门,外出当官,他那么刻苦读书、刻苦练武又是为什么?我们应该了解那时候的农家子弟,特别是耿直豪爽的中原大平原上的青年人,他们一生追求什么?当时的人们对物质的要求有限,只要有一付好身板,肯劳动,在一片锦绣河山里,温饱并不难求。即或遇到什么天灾人祸,由于民风淳朴,慷慨相助,大家也能互助支持,共渡难关。因此,在当时当农民并没有什么不好,很少有人想要跳出农门。那时候人们对于土地的热爱,远远超过今天。只要有了一片土地,万物从这里生长,人们所须臾难离的亲情、乡情、友情、文化相同的民族情谊也从这里滋生。因此,他们很不愿意离开土地。比较而言,他们更重视对精神上的要求。他们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做人,他们练武,是为了健身,为了防身。他们想做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能干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们所受的是一种耕读传家的教育,一种以农为本、以当农民为主要职业的教育。

当时的职业分工并不复杂,多数人安心务农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生产的发展,农家子弟的重视乡情更有利于巩固源远流长的民族情谊 。在太平年代里,这一片平静的中原大地风和日丽、犬吠鸡鸣,隐蔽在绿阴丛中的一座座村落,是他们无限依恋的地方。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做了一番事业以后还要回到这里来,被这里的父老乡亲所称赞是他们最大的荣誉。爱土爱乡急公好义是最受人尊重的品格,而使他们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故乡受到强盗侵犯,父老乡亲受到侮辱,妇女儿童受到残害。遇到这种时刻,他们会振臂一呼,奋起反击,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在1127年的靖康之变中,金国强盗分两路入侵,蹂躏了他们的家乡,所以两河(河东河北两路)忠义民兵一呼百应,一时俱起。在几个月之中,就组成百万之众。这些民兵虽然忠勇奋发,战斗到底,但是他们绝对是一支来自老百姓的队伍,绝对是一支保乡卫国的队伍,在他们的家乡被强盗侵犯的时候,他们自己痛心疾首,所以他们只想“还我河山”,绝不想去侵犯别人的河山,只想“从头收拾”自己的“旧山河”,绝不想去收拾别人的山河,这样的队伍只能是渴望天下太平的队伍。在这一个时代,这一片地方,这些农家子弟重然诺、轻生死、慷慨仗义的性格,都是值得敬佩,也是很感动人的。当时有这种性格的人不是少数,而是一大批,岳飞只不过是他们中间的一员而已。

我们今天努力查明历史真相,是想尽量写出一个真实的岳飞来。但是八百年来的公私记载,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异化岳飞,这主要是过分地美化和神化他。当然也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想贬低他,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暂时丢开不管。在岳飞的后裔中间,美化岳飞的枪法、箭法与拳法的说法不少,但不一定可靠。当然如果把这些理解为岳飞或者当年的岳家军流传下来的练武风气,那也未尝不可。至于在岳氏祖先中去考证一些远古名人,这是不容易的,也很难找到什么可靠的证据。而把传说中的一些神话、某些显灵的故事信以为真,那就更没有必要了。至于岳飞的崇拜者、岳飞的研究者,出于崇敬的心情,出于纪念的想法,坚信一些传说的史实,那是每个人都有的自由,别人也没有必要去参加意见。而对于在大陆各地历代修建的岳庙,台湾的碧霞宫(实际上是岳庙,因为是在帝国主义统治时期所兴建,为避免干预而改名)等等,在纪念活动中所出现的不同说法,那就只能作为一种民情风俗来看待,不必视为真实的历史。

岳飞出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的二月十五日,出生的地方是当年河北西路相州汤阳县永和乡孝悌里。从这个乡里的名称和不少可信的传说看来,他的故乡农家子弟不仅有急公好义慷慨助人的豪侠性格,还有恪守中华文化传统道德的浓厚风气。他的父母给了他很严格的家庭教育,但是他这个“世力农”的贫苦家庭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优越条件、任何特权。

《宋史·岳飞传》中说:“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家在农村,生孩子的时候,有大鸟飞到屋上来叫几声,这是十分平常的事。父亲因此给孩子取个“飞”和“鹏举”的名字,也是顺理成章,但是《说岳全传》里把他说成“大鹏金翅鸟”的转世,当然是有意附会。

《宋史·岳飞传》又说:“未弥月(岳飞生下来还未满月),河决内黄(黄河在内黄县决口),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一个大罐子里),冲涛及岸得免(被波涛冲上了岸,没有出事),人异之(大家觉得奇怪)。”在这一则记载里,似乎给人一个暗示,觉得岳飞一生下来就遇到灾难,而能安全脱险,想来必有来历。对于这个记载,后人的意见很多,宋史老专家邓广铭先生早就说过:

第一、北宋末年的黄河,并不流经内黄县境。

第二、二三月间,不是黄河决口的季节。

第三、记载北宋水旱灾情的史书并无黄河当年在河北地区决口的记载。

这样看来,这条记载是不可靠的。黄河决口的事古代的确不少,但是史书记事总要有点根据,落不了实的事最好不记,再加以附会当然就更没有必要了。

《宋史》中说岳云是岳飞的养子,这是作者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最省事的想当然的说法。因为他们发现岳氏父子被害时,岳飞39岁,岳云已有23岁,两人的年龄相差只有16岁,如果是亲生父子,不近情理,所以擅自将岳云定为岳飞之“养子”。其实当时北方农村习惯早婚,而且有女大于男的风俗,有“女大三,抱金砖”的民谚(指女方年龄较大有利于家庭的兴旺),岳飞在十五六岁结婚并不稀奇。我们从不少有关传说中了解到,岳飞15岁就结了婚,妻子姓刘,比他大了好几岁。他1126年辞别母亲、妻儿,只身到相州从军,直到四年之后,暂时定居江南宜兴,才派人回乡迎接家人。这时刘氏已经改嫁,于是他只把母亲姚氏和长子岳云接到军中,李氏夫人是在江南另娶的。从岳飞的早婚,也能看出他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如果他是世家子弟,估计就不会让他这么早婚。民间传说中对他前妻刘氏的说法还不少,但那已经没有查考的必要了。

为了要知道岳飞成长的经过,有一个问题是值得了解一下的。不管岳飞怎么聪明,怎么勤劳,怎么好学,他在自学的过程中,总还是需要得到别人的一些帮助。例如你要借书来读,借字帖来临摹,向谁去借?你要关心国家大事,要知道宋辽两国的关系,向谁去请教?关于此,他与相州韩家建立的关系值得重视。佚名《岳侯传》中说:“侯名飞,字鹏举,少为韩魏公家庄客,耕种为生。”《朱子语类》中说:“岳太尉飞本是韩魏公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这个韩魏公是谁?原来是韩琦,他是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与岳飞的家乡只隔几十里路,可以说是乡里乡亲的。韩琦在宋仁宋、英宗、神宗三朝都当过宰相,后来封为魏国公,他的府第自然是相府。岳飞曾经在他家里当过佃客(长工),由此才和他家子弟相识。这种相识,还不只是一般主客关系的相识。因为岳飞从小刻苦练武,有一身好武艺,在故乡不大平靖的时候,曾经为保卫韩家的庄园出过力,立过功,并因此得到韩家的另眼看待。在岳飞生活的年代,已经是韩琦的曾孙韩肖胄在当官了。韩琦当年长期办理宋辽两国之间的外交,多次出使辽国,深知辽国的国情,曾经十分中肯地评论辽国汉化的情况:

契丹(指辽国)宅大漠,跨辽东,据全燕数十郡之雄(占据了燕云一带富庶的地方),东服高丽,西臣元昊(东边的高丽和西边的西夏都臣服于他们)。自五代迄今,垂百余年,与中原抗衡,日益昌炽(越来越兴旺)。至于典章文物,饮食服玩之盛,尽习汉风(从高层的文化、政治制度到日常生活习惯,全都学会了中国人的一套)。

在1118年的秋天,也就是岳飞15岁的时候,韩肖胄还曾经做过一回使臣,前往辽国,去祝贺辽帝的寿辰。像韩家这样世代做官,而且几辈人都和辽国打交道的家庭,当然保有不少有关辽国的图书,熟知宋辽交涉的内幕。这些知识,自然是存心报国有意从军的有心人岳飞所特别希望知道的。和韩家子弟来往,对岳飞提高文化知识和了解国家大事自然大有好处。

作为性格豪爽的农家子弟,岳飞当然也有一些生活习惯上的缺点,例如饮酒不节、任性使气等等。由于武艺不错,他在离开韩家之后曾被推荐到相州的一个小市镇上当了一名“游缴”(就是“逐捕盗贼”的弓手,有如现在的保安)。时间不长,他就因为吃醉了酒闹了一次纠纷而干不下去了。在从军当了一个小军官之后,也因为性格倔强,不服从调度而违犯了军纪,几乎受到军法处理。不过岳飞这个人有个很大的长处,就是既敢犯错误,又勇于改正,诚心认错,由此往往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在因为醉酒而犯过一些错误之后,他就决心戒酒,而且立下了一个宏愿,那就是一定要打到金国的老窝子黄龙府去,雪了国耻,然后再和全军将士“痛饮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