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岳飞这个历史人物的成长,最不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是,他的大将风度是怎么来的。岳飞多次从军,但都是当兵和当小军官,既没有机会接触高级将领,也得不到实际锻炼的机会。一次,因为性格倔强,不听调度,还违犯了都统制王彦的军令,要受军法处理。王彦爱才,不忍杀他,就把矛盾上交,交给东京留守宗泽处理。这次矛盾上交,实际上却令岳飞因祸得福,让年已七十的老将宗泽从此认识了这个相当于自己孙辈的年轻人。在详谈之后,他对岳飞大为赏识,此后就尽力培养他,使之成为自己的接班人。长话短说,岳飞的大将风度就是由宗泽培养出来的。在这里,读者请先看一首宗泽的诗:
早发
伞幄垂垂马踏沙,山长水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宗泽一生留下了不少文章,但就只留下了名为“早发”(早上行军)的这一首诗。这短短28个字,活脱脱地描绘出这位老将的大将风度。你看,在伞盖边缘装饰的丝带袅袅下垂而轻轻摆动,伞盖下面,白发老将端坐鞍鞯稳步前进。为什么“马踏沙”呢?因为沿着河边沙地行军,可以避免践踏老百姓所种的庄稼。“山长水远路多花”是写行军途中所见的山河壮丽与春光明媚。他眼前看到的是“眼中形势”,心中想到的是针对形势的对策,说明他一边行军,一边考虑问题,充满信心,胸有成竹。最后一句是“缓步徐行静不哗”,“缓步徐行”是指沉着、稳重,是指心理上的安详、坦然。这样的大将风范岂是那些轻佻浮躁的人所比得了的。
宗泽并非军人,他出身文官,是哲宗时代的进士(1091年),过去做过多年的地方官,很有政绩。本已退休,因为金兵入侵,东京被围,钦宗赵桓在围城中继位之时,认为他有胆有识,能担重任,才再请他重新出山为国出力。赵桓先是派他为“和议使”,希望他去与金兵商谈议和条件(实际上是以金帛为贿赂,花钱求和平),他建议改称为“计议使”,表示并非一意向敌人求和,而是据理力争。他还向钦宗表示,他此去并不打算活着回来,即使完不成使命,也要痛斥敌人,绝不会给国家丢脸。赵桓害怕他的性格过于刚强,会得罪金人,所以改派他去当个重要地区的地方官。他自请前往河北磁州,到了磁州,立刻把被敌骑蹂躏过的城墙与护城河重新修整,治器械,募义勇,使磁州成为河朔地区的坚固堡垒。金兵两次来犯,都被击退。正是这时候,宋廷命康王赵构前去金国谈和,宗泽坚决把他拦下,救了赵构一命。
以后赵构登位,命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襄阳府,但他认为襄阳府并不处在抗金的第一线,很不满意,就向当时的宰相李纲上书,要求承当重任。李纲向赵构保举,请他担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首都市长)。这时金兵虽已撤退,但是东京经过金兵蹂躏之后,残破不堪。宗泽就任后,立即着手整顿东京城里的秩序,严禁盗窃活动,打击乘机哄抬物价的奸商。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京城的防务。他根据地形特点,在东京城周围,建筑了二十四个坚固的壁垒群,各派兵数万人防守。此外,更亲率军民在黄河南岸修建起一层层如鱼鳞般的联珠寨,敌骑到了这里就寸步难行。当时的大河南北,太行山东西,布满了依山靠水结寨的忠义民兵,总计约有百万之众,他们纷纷前来请命,都愿意听从宗爷爷的指挥北伐收复失地。经过宗泽几个月的整顿,昔日的一片断瓦残垣,顿时成为铜墙铁壁。这位白发老将到东京来当留守(皇帝的代表),不是朝廷指派他来,而是他自告奋勇前来为国效命的。他以与金人势不两立的决心扼守在黄河南岸,从前到处横行的金国强盗这时到了黄河北岸,眼见南岸一片军旗飘动,时时听到金鼓之声,也觉得有些胆寒,只好到此止步。
自从宗泽受命防守黄河以来,北岸金兵也有过两次小规模试探性的进犯,都在他统一指挥之下,军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被打得片甲不回,全部葬身黄河。以后,只要宗爷爷的帅旗迎风飞舞,金兵再也不敢正眼来看东京。在这两年兵荒马乱中外出逃难的老百姓,也纷纷扶老携幼回到东京来,重拾旧业。他们说,只要宗爷爷在,他们夜里睡觉也是安心的。
由此看来,宗泽的大将风度岂止表现在外貌上。他的胸襟,他的气度,他的眼光,他的谋略,哪一样不令人衷心敬佩!像这样的名师,这样的名将,一朝一代,又能出几个!这是岳飞的幸运,如果没有宗泽的精心培养,岳飞这样一个毛头小子要想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才是不可能的。宗泽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在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竟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有德有才的接班人。在这一段南北宋之交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虽然有千百万人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奋斗牺牲,但是有两个人是最少不得的,一个是宗泽,另一个就是岳飞。缺少了宗泽的培养,岳飞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缺少了岳飞多年的奋斗,缺少了岳飞在关键时刻打垮了侵略者主力的功绩,就不能打下南宋这一百多年的立国基础,就不能给后人留下这么宝贵的精神遗产。
北宋末年,徽宗赵佶因为两个原因成为亡国之君:
第一、他在位25年,支持一批佞臣长期大搞恶性腐败。
第二、背着臣民,只和几个亲信暗地进行联金灭辽的阴谋外交。
由此造成军政瘫痪,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敌国外患,乘虚而入,金兵南下,攻破京城。他自己逃跑不成,只好带着儿子——钦宗赵桓向敌人俯首投降,对于敌人割地赔款的要求,一概答应。金国侵略军得过进尺,居然宣布废徽、钦二帝为庶人,想把庞大的宋王朝一口吞掉。这时候,金国是强势一方,任意指挥,予取予求;宋廷是弱势一方,皇帝已经投降了,虽有一大批爱国的官员与知识分子反对投降,主张抗战,但是赤手空拳,无能为力。难道宋王朝就这样覆亡了吗?难道真像历史课本记载的那样: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皇室成员、礼器文物、部分文武官员、百工技艺、金银财宝、子女玉帛一起掳走,北宋覆亡?
不!
皇帝答应了,有人不答应。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不答应,一大批爱国官员与知识分子不答应。金国强盗不过像土匪绑票一样,绑走了一批人质,掳走了一批金银财宝而已,祖国万里锦绣河山还在,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还在,全国好几百座城池还由宋廷官员、宋军坚守着。这怎么能叫做亡国呢?不!国家没有亡,祖国不会亡!大家奋起反抗!于是,千百万中原地区的农家子弟奋起从军,在一两年之中,迅速地从两个方面投身到这个火热的战场中去。一是从国内战场奋起从军,二是在敌后战场起义参加两河忠义民兵。人数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只就接受东京留守宗泽指挥的两河忠义民兵“八字军”而言,总数已在百万以上,比金国全国人口总数还要多得多。历史的发展究竟由谁说了算,是由金国强盗说了算还是由中国老百姓说了算?看来金国强盗想要做的事一件也没有做到。他们想要吞并宋王朝,结果宋王朝并没有被他们吞并掉,他们自己反被宋王朝的广大军民坚决击退,直退到黄河以北。他们想依靠一批汉奸如张邦昌等人代他们治理宋王朝的老百姓,结果在广大军民坚持打击之下,汉奸政权三十三天就垮台了。
农家子弟,奋起从军有没有用?我认为绝对有用。没有两河百万忠义民兵的坚持支持,宗泽所筹划的黄河两岸铜墙铁壁般的防线是建立不起来的。广大农民的爱国心无可怀疑。农民必然热爱土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果侵略者打来了,夺走了他们脚下的土地,他们还能干什么?他们将无以为生。所以他们敢于和侵略者拼到底,愿与脚下所踩的土地共存亡。忠义民兵中的“八字军”敢把“赤心报国,誓灭金贼”八个字刺在脸上,就表示了他们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当然,这个“赤心报国”的“国”字是指的他们所誓死捍卫的这一片土地,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祖国,绝不是那个随时可以向侵略者投降的小朝廷。
是农家子弟奋起从军捍卫了伟大的祖国,挽救了民族的危亡!岳飞只是这一群农家子弟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