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66816300000014

第14章 大海的舅舅当年,离开这个小屋子

大海的舅舅当年,离开这个小屋子,因为生活方面的困难,去了关中的。这次为了做生易,生易失败,没有脸回关中,见他爱人和全家人,就想在这个当年住过的小屋子,住上几天,没有想到,就病倒了。

大海和他的父亲到了这个小屋子炕前,墙壁上很久前贴到上面的报纸,报纸有的边角卷起来,黑污污的,屋内没有任何家具。

大海的舅舅,睡在一个土炕上边,身上盖着一个薄的小红花色的被子。

大海的舅舅是一种似醒非醒的状态之中,他内心中经不起这一次生易的失败打击,贩卖天麻的钱全是借人家的,拿什么还人家呢?

大海的舅舅睁开眼时,看见了大海的父亲,和大海站在床前,眼泪水就往下直掉,哽咽叫了一声:“哥。”

接着又哭着说:“哥,你不要管我死活,凡正这一次,我做生易赔了钱,无法给人家还,我想死了算了!”

大海的父亲,早就知道人生的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成有败的,没有人不想失改,都想成功的,可是生活就是如此,不是全部都是成功,会用失败教育人的。

大海的父亲说:“弟弟,你听我劝几句,人生是人值的多,钱是人挣的,有人才有钱,你死了,什么也就没有了,你还有家,家里的爱人,家里的孩子,谁来养活他们?你一个人轻轻地走了,可你想到没有,你可想起家里人会有多痛苦啊!”

大海的舅舅说:“你虽说得好,可是人家要是逼我还钱,我一时拿什么还呢?”

大海的父亲说:“那你死了就算完了,不还人家的钱了,那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我家里养母猪卖猪娃钱还有一些,都拿出来,帮助还你还账!”

大海的舅舅,听了大海父亲的话,想开了他借人家钱的事情,是能慢慢还上来的,再对他的爱人说说,求她娘家的亲戚,想些办法,他的心一点点亮堂起来了。

大海的父亲说:“弟弟,你一个人在屋子里,生活方面也没有照管,我把你借到下面家里去,比你一个人在这里强!”

大海的舅舅,按原来的想法,他不想到大海父亲的家里去,他是病了,全身发高烧,烧得人糊里糊涂,主要还是因为心火引起的。

大海的舅舅,接受了大海父亲的意见,同意到大海家里。

架子车放在小院子,大海的父亲把床上的两床被子,抱到了架上车上面,在车箱里铺了一床,一床用用盖的,又回到屋子炕边,把大海舅舅扶下炕来,大海也在一边扶着他的舅舅的身子,扶到了小院子架子车上,慢慢地上到了架子车,躺在架子车箱里。

小屋门有有一个小铜锁,大海去按了一回锁。

大海的父亲,前边双手扶着架子车把,肩上挂着拉绳,在前边出力拉,大海在架子车后帮助推。

大海的父亲心中想到:作为亲戚有病的时候,就应主动的帮助,这一次一定要帮助大海的舅舅,渡过难关,他不过是因欠了些账钱,就有些着急,让大海的舅舅住在家里,村中还有一位老中医先生,是我的干大,我请干大,来给他用中约调理调理,一定很快恢得健康起来的!

当大海的父亲用乡村极简单的运输工具,拉着大海的舅舅,从后面推架子车使力的人是大海,架子车轮不停地在公路向前转动着,像一个圆圆球一样,大海的父亲和大海脸上都有汗水,从全身每一个细胞里渗到外面来,全身的衣服都变得湿润起来了。

架子车到了村北的公路上,公路边下面有一个大柿树,柿树身很粗,树身却透出一种亮光。大海曾经上过这棵柿树上,吃过蛋柿。

架子车到了公路这一段,大海的舅舅在架子车箱上,他对这一条公路,对这个村子,对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像刻在心里一样,还有小时候,大海的母亲,对他关心所有细节他都能一一记得很清楚的。

在这段快到大海家里的地方,大海的舅舅。本来是躺在架子车箱里,他的头稍抬起来,盼开眼睛,向架子车后边瞅了一眼,大海当时看到了这一眼,这一定是他的舅舅,看到了大海也在架子车后帮助推车,在他病了的时候,才会感受到亲人们,对他的那样一种真心的关爱,是很久的一个用力拉车推车的动作。

大海的父亲拉着大海的舅舅,进到了家的小院子后,大海的母亲立即从屋子出来。

大海的父亲、母亲、大海,扶着大海的舅舅回到屋子里,早把屋子西边一间屋子炕打扫干净,铺好了铺被,大海的舅舅,躺在了这个炕上静养。

大海的舅舅这一次,在大海家里住了二十多天后,病也就很快好了。大海的父亲,请了大海的干爷,一位老中医先生,给治好的。

这里稍插叙一段关大海的干爷,他父亲的干大,有非常独绝的医术。

大海的干爷,就住在村子街道中间,屋子不多,也和普通村人一样,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大海的父亲引着大海去到他家拜年,拿的礼物就是十几个杂面馍,表面是白的,充白面馍,大海的干爷还要做所谓好饭,招待大海和他的父亲。大海感到干爷这里非常干净,家里样样摆得井井有条。

大海每在村子里,见到他干爷的时候,他的干爷还在很远,就对着他笑眯眯地笑起来了。大海记忆中干爷的样了,脸圆圆的,长长的胡须,眼睛总是眯着,像是一个大学者一样,像是和中国教育家孔子的模样差不多。

大海的干爷,一年四季基本上闲不住,那里有病人,就被请到那里去,是手到病除。

特别是治身体长疱,不管在那个部位上,他主要是把那个疱里的汁,给挤出来,病人是要忍受痛苦的,只要不怕痛,他给挤一下,疱就消下去了,痛也就没有了。

大海有一次长了一个什么病疱,是长在手掌肉里面,大海在村中街道上看见了他的干爷,给他干爷看了一下。

“干爷,你看我的这手?”

大海的干爷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就对准病灶处,用力去挤,把里面的害货全部挤了出来,但当时那种痛感,是如用刀割一般,他知道常痛的痛苦,不如短时痛一下,在他用术那一瞬间,他完全是心到、意到手到病除,那手上的动作是有力,那手简直是如神医般的手一样。

大海四五岁的时候,得到一回奇怪之病,喉咙里长了一个疱,大海的父亲请了他的干大给大海治。

那是一年春天的一天,春天的太阳很温暖,照满整个小院子地上,照在了村子里每一家人屋顶小院,照在了每一个人的身上。

大海请来了他的干大,到屋子后,坐在屋子西边一个大方桌前的小红椅子上,圆圆的脸盘,两颊有红润之色,犹如些许红云般。他虽坐在那里,却在想着如何把大海的喉咙给治好,想了想,同样是早有成竹在胸之感。

大海的父亲和母亲忙着做饭,给这位大医生包饺子。大海的母亲坐在锅灶前拉着长长的风箱杆子,因为烧的柴不好,柴有些湿的原因,从灶洞里出来的烟特别多。

医生来到了家里,大海的父亲心中想着:我大海的病就有办法治了,况且我请的医生并不是外人,是我的干大,他怎不用心给娃治呢,稍紧张的心,在他的干大来到屋里那一瞬间后,就轻松下来了。

大海的母亲一手拉着风箱,她心想着:大海的喉咙里怎么长东西,让人真急,这下他干爷来了,就好了。这一念在她心中掠过的时时候,手上拉风箱杆子似乎更有劲了,风箱杆子在手中拉出的声音更响亮。

饺子煮好后,大海的父亲用了一个白玉一样漂亮的碗,舀了一大碗,双手端到了他的干大桌前,放在桌上,温和地说:“干大,请吃饺子。”

这位老人也说:“大家一起吃吧。”

在生活困难的年代,招待客人吃的饭,家里人是不能吃的,家里人如果吃了,怕客人不够吃,必须是客人吃了之后,有剩的饭时家里人才分着吃。

大海的干爷吃好了饺子后,就从他的医箱子里,拿出了一把小刀,大海的父亲抱着大海,头向下掉着,小刀进到嘴里去,那个小小的疱一下子就给割掉了,大海当时痛得哭过不停,短痛之后,病也就好了。

大海的干爷医术当时,应是神术一般,曾为了村里村外多少病人治过病,有的是医院治不好的,到他那里就给治好了。

可他的医术不是天生掉下来的?他们家里的人说,他每天深夜还是读医学经典,发现了好的方子,就抄下来,当抄还不够,还要背下来。在年龄八十岁的时候,还在背古代医学书。他家里全是中国古代很多私秘的医学经典书。

当大海的舅舅住在了大海家里的时候,大海的父亲想让大海的舅舅很快恢复健康,给他信心的人就是他的干大。

当日下午,大海的父亲对大海的母亲说:“我去我干大家,请我干大来给他舅治治?”

大海的母亲此时,脸上的肌肉一点一点松了下来,为了大海舅舅病愁云黯淡的面容,慢慢地变得如天空的阴云散开,天晴了之后光亮起来一般。当然大海母亲心中,也充满着对大海父亲有一种感谢的心情,因她的心中:也希望她的亲弟弟的身体健康起来,因为他还有一个大家,一家人都需要他啊!

大海的父亲从小屋门出去,向村子南边小街走去,他此时出去请那位他的干大,那位神医来家,给大海的舅舅治病,不知大海的父亲能不能请到那位神医来家?

大海的父亲来到了街中,从一个街门进去,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正南的三间土瓦屋,中间的小门上着锁。

大海的父亲知是怎么一回事了,只好回家,改日再来找他的干大。

大海的干大,到离村子三十里以外的村子,给一个病人看病去了,三天以后回到了村子。

大海的父亲,请他的干大来到屋内。

炕前放着一个方木凳子,大海的干大坐在上面。大海的干大,给大海的舅舅号脉,左右手都用他的手感觉了一遍。

号完脉后,立即说:“主要是因气所得,心火上升,阴阳失去了平衡,才全身无力,吃几副中药就好了。”

大海的父亲的干大,写了个药单子,好几样都是取心火的药。

大海父亲的干大说:“照方先抓三幅,吃了以后,必有好的变化,我再重调方。”

大海父亲的干大对大海的舅舅说:“你的病是因为生了气的原因,人生气是很伤身体的事情,人生不管遇多大的事情,都千万不要生气,一切事情会慢慢地好起来的!生气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凡事一定要想开,想开好,天大的事情都能变得小了,无是有,有是无,把有的事看作无,才能活出个人生的趣味来,人生多么大的事情算什么!”

大海的舅舅身体还处在不能动的时候,没有一点力气,有一种什么东西,或说如一座小山,压在头上一样,听了大海干大的话,心中的心结似站在慢慢地松动起来了,他好几次,用微微地眼光眺了好几回这神医,心里感到越来越舒服起来了。

大海父亲的干大,劝了几句大海的舅舅的话后,对大海的父亲说:“我先回去,吃了我开的药一定会好起来的!”

大海父亲的干大,背着小药箱,从屋门出去,一直向南街走去,大海的父亲站在门口,久久的目送着,大海的母亲,也同时站在门口目送着,直到了走出了院门,看不见的时候,方进到了屋子里。

大海的父亲去医院抓回了三小包中药,亲自用微火,用小土红罐熬。大海的舅舅喝了这样的三小包中药后,全身就有了力量了,就不想在床上躺着。接着又吃了三幅,达到了痊愈。

大海舅舅的病后好后,心情也好多了,又返回到了关中大荔县的家里,回家后,大人小孩见到后,像是久别重逢以后,如一次生死离别之后重新见面,全家人流出了欣喜的眼泪。

大海的舅舅在大海人生成长道路上是给了一定帮助的!特别让他在学习音乐道路上方面的走下去的信心更大了。

是什么动力?是什么成长环境中人,让大海为他找到了一种秘密武器,音乐能解人生全部忧虑,让人能快乐面对人生,从而坚定地要去学习音乐,这里再写一些农村中的人与人之间一些小事情中,来检验人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正寻思从那一个人那一件事写起方妙,这里就有了一个本村的已经过逝老人,他姓何,名明达,不知是怎么讲法,大海小时候,叫他何爷。

何爷家住在村东街,一道长长的街道,两边都有房子,他家的房子就在街南边,门是那种长的木板做的门,在那么一个年代,是用蓝土染了蓝色,大海小时候,到他家里去玩过,很小的两间屋子。

何明达老人老婆是一个个子显得很高的人,脸色很白,脸稍显长,两颊有耸立起的墙面一样平,和人讲话时很会笑,她是不会给任何人使什么坏点子的人。

何明达老人,大海小时候,见到的模样,就是一个年迈之人,有短的胡须,脸胖胖红红的,脸形很像前苏联的斯大林的派头,头上一年四季包一个白手巾,像陕北人包白手巾的样式。

何明达老人一生没有自己的儿子,收养了一个儿了,儿子在县供销社工作,待人极温和,儿子的媳妇也是村中一个好人。

何明达文化不知从哪里来的?大海小时候看见他就是到地里干活的时候,拿着一本古装本线装的那样的书,却能有滋有味地去读。

在没有遇到特别的事情的情况下,何明达见村中的大人小孩子总有笑嘻嘻的笑容。

何明达在村子里,却是前面的人,他很想给村子里人做些好事,曾经在村北好几面坡上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还亲自搞成了一个挑林。

有一年五月的一天下午,太阳还离开当天偏西多起来了,却还是很热的,地上的太阳光,像火烤一般。

大海背了一个背笼,去到北面的高山上给家里割野刺,走到快到了山下边一块平地前,有一棵大柿子树跟前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背着一背笼沙粪,笑着喊道:“大海?”

大海回头一看,喊他的人正是何明达,他叫何爷的人。

何明达背了一大背笼的沙粪,左手还握着一个重重的铁镢头把。

大海见何明达这样吃苦艰难的样子,问他:“何爷,你这是干什么去?”

何明达说:“我要到的地方到了,就是前面不远山下边那一大片地,我打算把那地挖挖,给地里施上粪,想在那里种桃树,以后村子里人能吃上桃子!”

大海听到了这位何明达老人讲了后地,和知道他为了什么吃这么大的苦头的原因。

何明达老人给大海说这话的时候,大海望到了前面他所说那一片还很荒芜的土地,还是杂草丛生,那土质也是坚硬的,用铁镢头每挖一下去时候,不容易挖得深的,是要流出多少汗啊!

何明达老人给大海说话的地方,近前就有一棵能听懂人话的大柿树,每一树枝都尽情尽意地伸向天空,它的信心是要长到那当天顶的白云端里去,要给村人结出更多的柿子,让每一个人吃到,能甜心爽口。

这一棵大柿树竟听到了何明达老人对他说的话意思,不由得暗暗的敬服这位何明达老人。

桃林在何明达老人的辛苦劳作之后,没有几年过去,当大海背上草背龙,上山割野刺的时候,正在桃子成熟的时候,桃林成了生产队的,队长的儿子在桃林边搭了个棚子。

大海见桃林的桃子红艳艳的,把桃树枝都给压弯了,真想去摘几个吃吃,可是因为队长的儿子看管,只好收下了那想吃桃子的心了。

大海对这位何明达老人的印象,一点一点的从记忆深处浮现到了如眼前一般。

有一年夏天早晨,大海背着背笼上山给家割野刺,当时因为困难年代,在山上能割到野刺,都很不容易割到的。

何明达在村北一座龙山上种的树都长起来了,大海想到了,树是不能砍的,却可以护树枝,用刀把那树枝条劈下来,背回家,晒干后,也是很好的柴了。

大海背着空背笼上到了笼山顶上,正用刀削着那树上树枝,还不够他力量背的时候,山下边却有一个人大声喊着:“那是谁家娃砍树枝,赶快离开,要不我就来收没背笼和刀来了。”

大海听到了这样的喊声,当时真时很害怕的,所人家收掉了他的背笼,还有那把砍柴的刀。

大海这时候,赶紧把已经劈的树枝条,装到了背笼里面,用背笼里绳子把那树枝系结实,然后背在背上,本应从山的东面下山回家,却怕何明达没收他的背笼,只好从山的西面下山,那一段下山的路,是很陡的那种山路。

人在小时候,是和周围的人,相互联系中,发生过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好是坏,影响了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并且给人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并渴望想改变他自己的命运。

大海小时候的有个小伙伴,姓苏,叫渐化,苏渐化和大海之间有过一些什么感情联系?发生中很让大海揪心的事情,以后却又恢得如此友好!

有一年冬天的一天早饭之后,苏渐化背着柴背笼,到了大海家小院子南门前,向里喊着:“大海,咱们一起北山割柴去?”

大海在他家小屋子里,听到外面有人喊他,立即从小屋出来,站在门前,一看喊他的人是苏渐化,就说:“好!”

大海立即把放在他家房檐下的,他常用的一个背笼背在身上,并且把一把割草的镰刀,装在了背笼里,很快走到了院门外,和苏渐化一起去北山割柴。

大海和苏渐化,出了村子后,到山跟前,是一段红沙路,红沙本是柔软的,天天如此,被多少人反复践踏,已经变成了一条坚固的红沙路。

虽然是冬季,人在走路的时候,一点儿不感到多么冷。村子东边那座神仙似的山,山上有一棵大柿子树,那早晨的太阳,像是从它的树梢上空,升起来很高了。红沙路面上,也是铺满着早晨的太阳的光茫,太阳让每一个人的心,变得光亮,并且深深地感受到了太阳给每一个人带来的温暖。

大海和苏渐化走完了一段坚固红沙路后,开始上山。面前有一节是上山的土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似的,如一个梯子一般,很窄。

走完了这一段后,一直向山顶攀登,一条通向山顶去的山间小路,是红沙般的小路面,有的地方是红色的,也有如同白石灰一般的路面。

山路是羊肠小路,一曲一折,会让人知道曲线条的另外一种美丽。

大海和苏渐化背着空背笼,一步一步地登着上坡的路,不停地直喘着粗气。

上到了山顶后,眼前的山上边,还割不到他们想割到长长的硬硬枝的一种草,背回家,就能当柴烧。

这一段山和那一段山连接起来,恰巧西边有一段如弯月形的弯路,路面是红沙岩路面,远远看着,红艳艳的,让人会想到春天里万物充满生机百花开放,如一朵姹紫嫣红的花朵一样的颜色。更远深山里的人,就是沿着那一段弯路,来到街上赶集,返回时,又要经过这一段弯月的路,那弯月的一段山路上,留下了多少人的脚印啊!

大海和苏渐化又经过了这一段弯月的山路,上到了另外一座高高的山顶上,山顶有几段变得平阔了起来,有着他们想要割的草,叫黄麦笺,细细的杆枝,黄黄的,也有红红的,实际是一种长得长长的野草,当时农村人烧柴困难的时候,有这样的野草,就能把饭做熟的。

大海和苏渐化看到有这么茂密长得高高的黄麦笺,喜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苏渐化对大海说:“咱们没有白来,这样的黄麦笺在低的山里根本割不到的。”

山高遮不住太阳,从东方天穹上升起来老高的太阳,把它和暖的红亮的阳光照在山顶上,照在每一棵小草的身上。

大海和苏渐化放下了背笼,从背笼里拿起他们的工具,一把明亮锋利的镰刀,不顾上山行走的劳累,头上的汗水还没有干,就弯下腰,割起那黄麦笺草来了。每割一把,镰刀下去,咔嚓一声,再割,又是咔嚓声,连续起来,像是两个音符组合在一起,不停地割下去,像是长长的一串好听的音乐旋律了。

中间累了的时候,苏渐化提出见议:“咱们歇一会儿再割。”

大海也想歇息一会儿,听到了苏渐化让歇一会儿的话后,立即站了起来,人在劳累的时候,能有一个歇一会儿的时间,那种幸福感会油然而生。

大海站起身的时候,最想看见的是什么?大海当时还是在农村,还是一个少年阶段,没有见过黄河,也没有见过长江,更没有见过南海,它所熟悉的只有他家乡的一条丹江河,看见了丹江河能看到汉江长江水的一点影子。

大海在夏天热的中午,常常不顾他的母亲的反对,偷偷跑到丹江河里游泳,那丹江河水面很有宽阔博大之壮。

大海现在站在有一定高度的山顶上,俯瞰丹江河,随着山的转弯,犹如一轮半圆形的弯月转弯儿,河面并不那么宽阔了,像是变成了银色的袋子一般,这种变化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因为站的地方远了的原因。

大海向西望了一眼,西边的大山下边,丹江河水就在山下边流着,大海当时对丹江河产生点神秘之感,这就是大海在少年时看到的故乡河的记忆。

苏渐化的父亲是一位国家的正式老师,是在山阳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不知苏渐化受了多少来之他的父亲音乐方面的影响,他会唱几首歌曲或当地的戏曲唱腔等,他这时候却对大海说:“大海,咱们唱一段秦腔吧?”

大海说:“唱什么呢?”“唱《红灯记》李玉和唱的‘临行喝妈一碗酒’那一段?”

大海说:“好!”

于是,他们俩位就大声地唱了这一段,自以为唱得不错。

苏渐化还要大海自编歌曲,唱唱一些农村有趣的事情的歌曲,大海当时全是即兴地胡唱的唱了好多首,唱歌,会让人心情变得如同阳光一样开朗。

大海和苏渐化用这样唱歌的方式,歇息了一会儿,又坚持割了一会儿草,割够了后,各人把割的草系在背笼里,到了快吃午饭的时候,回到了家里。

这一段大海和苏渐化割草,应是少年时难忘的快乐回忆中的小事。

什么事情,都是一扬一抑,有一天下午在村后边给队里搬玉米棒子,他们俩位却发生了些不很愉快的事情。

大海的舅舅从关中回商洛老家来,来到了大海家里,给大海教了几招摔跤的动作,当时大海的舅舅反复教大海的分解动作,大海竟把它学会了。

村子后面一块玉米平地,大海和苏渐化给生产队拔玉米杆,有很多妇女劳力有也些好的男劳力,也干这类农活。

休息的时候,苏渐化先提出要和大海比摔跤,如果说大海没有给他舅舅学过,几招摔跤的动作,他不一定能摔过苏渐化,那苏渐化也有可能赢过大海。

大海和苏渐化开始摔跤,不管怎么摔,苏渐化都被大海一上手,就摔倒爬在地上了。

苏渐化刚爬起来,再和大海摔,又被大海摔在地上了,第三次还是摔在地上了。

苏渐化摔在地上后,一定是疼了,就哭了起来。

没有想到,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苏渐化回到家里,给他的母亲说了摔跤的事情,苏渐化的母亲因为心疼儿子,就到了大海的家门口,对着大海母亲的耳朵,大声地吵骂了很久,一声接一声。

苏渐化对着大海的母亲骂道:“我要是生出那样的儿子,我就用铡刀,把他的头给铡了。”

苏渐化的母亲骂累了之后,才回到了她的家里。

大海到地里干农活回家之后,他的母亲给他说了苏渐化母亲来骂的话。

母亲重学说了一遍,大海听着眼泪汪汪的,又不能把人家怎么样,心想:我只是和苏渐化摔了一下跤,他没有摔过我,就这么样的骂人?

大海当时听到苏渐化母亲骂他难听的话,因为他当时在农村,并不被人能看成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有出息的孩子,竟然无用到不如让他的母亲,用铡刀把他的头铡了,这话当时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心灵,这话反而成了一种动力,大海在他的心中默默地说: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有一个有出息的人,给你们看看,我到底是怎么一个人!

苏渐化家和大海家这两家的人关系,以后怎么样?就这么一直不好下去了吗?

大海的母亲和苏渐化母亲,曾因两孩子小时候的事情,苏渐化的母亲来到门前大骂,很久一段时间,两家人的关系如同陌生人一样。

想不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切又和从前一样,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平和了。

苏渐化的母亲还好多次来到了大海的家里,和大海的母亲聊得热闹。

苏渐化的爱人苏老师最后离开世界时,大海的三弟帮助操办后事,忙来忙去。

大海有幸见过苏渐化的母亲一面,是在他的家里见到的。苏渐化的母亲想把她的女儿说的,能嫁给大海三弟。

大海的母亲知道儿女婚姻之事,不是大人说了算数的,不停地笑着说:“只要两个娃同意,那就能成的!”

两家这样一种关系的转弯,让大海看到,世间万物都是在变化之中,人性中有时出现一些不好的东西,但一定会向好一方面转化的!

张爷是怎么走进大海的记忆印像中的人?

村子里人在村北山岭背后修水库,一天,村子里去了几十个大人半劳动力在水库工地拉石头。

歇息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坐在一个小庙前,大海手中拿着一本《现代京剧红灯记唱腔》,坐在一边学习着唱那京剧唱腔。

张爷和好多个村人坐在一起,讽刺地说:“张家人里面没有人喜欢学习音乐的,没有想到张大海还想学习音乐?”

围在近前的人听了,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张大海在农村人生活困难的时候,做了一个错事。有一年秋天,红薯到了快长好的时候了,村子以北的山上,每一块坡地,都栽的是红薯,红薯是一种高产作物,困难的时候,对解决村人肚子饿的问题,起了大作用。

坡上地里红薯长好的时候,当时村子里干部们警觉是很高的,安排村子里人,在山下坡上到外都搭的都有草棚子,晚上还要专门睡在棚子里看管,如果不看管,就会被人给偷的拔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家家户户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农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地里挥汗如雨的干着,可是干来干去,没有多少粮食分到家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大海先提了一个笼子,到坡上打猪草,偷拔了生产队几窝红薯有五六斤,没有被村中大人发现。

第二天下午吃过午饭,大海也没有对他的母亲说,他要做什么事情,背了一个背笼,就上到了村后边坡上的红薯地里,打算多偷拔些生产队的红薯。

大海不是从村人常常从正路上到山上的,而是从以西的一座山的侧面上到了山上的,翻过了山背后边,有一块长长的红薯地,红薯蔓子拉了一地,绿油油的,把红沙地铺成了如一片红色的被子一样,红沙地里的红薯已经长得很大了。

大海背着背笼,背笼还有一个小笼子,他把背龙放到了红薯地的北面地边上。

大海这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万一被人发现了怎么办?他只想到的是拔到了红薯背回家里,他的母亲做玉米稀饭的时候,煮些红薯,他舀上一大碗,端在手上的时候,那煮熟的红薯是多么一种好吃的香甜啊!

大海打算拔的红薯地,是在一座山的背面,他以为村人发现不了,因为在这里,山峰很高,把这一块红薯地遮挡着。

大海顾不得想得这么多,把背笼放好了之后,就从背笼里取出了笼子,提在了手上,把身子弯下去,爬在了地上,开始拔起红薯来。每拔一窝,根上就有五六个,又长又大的红红的红薯,因是红沙地,稍于拔一下,红薯就露出来了,他很快地从根上拽下来,很快就搞了一小笼子,倒在了背笼里,又再去拔。

第二笼红薯拔了个大半笼子时候,有两个大人来到了近前,一个是队长的记工员张狗娃,一个是脸上有麻子的大人,村人叫李松。

这两个大人,几乎同时骂道:“狗日的,吃了老虎胆了!”

张狗娃紧紧地把大海按在红薯地里,大海此时根本想象不到,这场戏,完全是另外一种演法了,和他原来想的是两回事,不是按照他所想的那样,去发展的。他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两个大人怎么来得这么快?他被那张狗娃把头按在红薯地里,连气都憋的出不来。

这时候,一切都由不得他了,完全是按照,那俩位大人意思去办了,叫他怎么样,他必须怎么办。

张狗娃把大海在红薯地里按了很久之后,才松了,让大海站了起来,把龙子的红薯,倒在了背笼里,让他背下山去,这两个大人,跟在了大海的后面看管着。

大海背着红薯,下了山。

山下面有一块平地,队里会计正在。包管员也在。会计是何人?就是大海叫张爷的人,张爷想给大海家找个什么事,很难找到,这会儿竟出现了这么一件大胆包天的事情了。

当张狗娃和李松来到了会计跟前,会计张爷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包管员拿起一个大称称了一下,取掉背笼的重量外,给会计报数量,生气地说:“二十五。”

会计在他的账本子里,记下了二十五这个数字。

近前有一个大海小学的学生,立即对着大海喊着:“二十五。”这个难听的数字常在他面前喊着。

会计笑着说:“这一下子,你家别想分到多少秋粮了,要罚你家很多粮的!”

大海背着空背笼,回到他的家里的时候,没有给他的母亲说,他做了怎么一件,对不起家里人的事情。大海的母亲,也听到村子里人,给她说这件事,是要罚大海家里很多秋粮的。可是大海的母亲这时候,却极为平静,按照大海的想法,一定会被他的母亲打一顿,可是他的母亲并没有打大海。

大海的父亲,知道他的儿子大海拔队里红薯,会计是要罚他家很多秋粮的,就去到会计张爷的家里求了一回情。

大海的父亲说:“能不能少罚些,罚的秋粮多了,这全家的日子实在是没有办法过啊!”

会计张爷说:“你家大海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我也没有办法。”

大海的父亲再三求会计,他喊叔的人,并不留情。

那一年秋季,大海全家人的秋粮,因为大海这个偷拔队里红薯事情,罚了很多秋粮。大海的母亲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人,全家人每顿做的饭更稀了,那个困难的年代,不知张大海全家人是怎么饿着肚子活过来的?

大海的母亲当时因为会计的张爷罚了粮,气的骂道:罚的粮,叫他家里人多吃一些。

亲爱的读者朋友,大海父母亲全家人,往后和同族的张爷家,两家人关系能重新归好吗?亲爱的读者朋友,未在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