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标处世 低调做人
6812700000012

第12章 低调做人是最高明的韬光养晦术(3)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则越来越紧,孔融无法,只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

突围谈何容易,黄巾军把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才可冲出去呢?太史慈想了一个计策。太史慈骑马持弓,出了城,后边还有几个人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十分惊骇,马上严阵以待,准备厮杀。而太史慈则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驰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

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有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不几天,太史慈搬来救兵,解了围城之困。

另外,愚钝或迟钝就像一把钝刀,其好处有二,一是砍不伤别人,二是也会使别人砍不伤自己。

魏晋时,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魏国权臣司马昭原想同阮籍结为儿女亲家,让阮籍把女儿嫁给司马炎,即日后废掉魏帝建立西晋的晋武帝。阮籍不想卷入当时黑暗的政治,又不便明着反对,就借嗜酒而连醉60天。司马昭见他终日沉醉,连话也搭不上一句,只好作罢。以后,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多次访问阮籍,想请他谈谈对国事的看法,以便抓住把柄定他的罪。可阮籍整天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钟会开不了口,只好怏怏而回。

阮籍之醉可以说是真醉,也可以说是假的。真假不在这60天,而是他差不多一生都在醉,这个醉就是有意识的了。因为当时的政治极为险恶,文人要想保持清白而又得善终,难乎其难。

这种缺乏起码人身保障的情形,在整个传统社会中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即使在政治不那么黑暗的时候,身为官宦的人也时常需要用装傻来避免落入难以解脱的困境。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曾任刑部、兵部主事,因为触犯了大宦官刘瑾而受了廷杖,并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出了朝门,换上平民服装,立即上车前往贵州。过江时,他写了一篇吊唁屈原的祭文,又写了投江绝命辞,假装投江自尽。绝命辞传到京城,刘瑾听说王守仁已死,才打消了派刺客暗杀他的念头。

愚到不可及这一步,可谓鬼神莫测了。

《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亏,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夸耀刀剑之锐利,别人必惧其锐利而远避,或尽可能使刀剑变成锯条。显示自己的聪明,别人必恐你的聪明来害你,并希望你变成傻子。

所以,大智若愚,抱朴守拙,实乃真聪明之大哲学。

3.大智者绝不轻易凸显真本事

社会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它要求人们立世必须要有真本事才行,另一方面,有了真本事又不可轻易外露,一旦在不适当的时机和场合露出了自己的真本事,就可能遭人暗算,被人折杀,非但不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反而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这是多么不值得的事情啊!所以,有了真本事不要到处张扬,要力求把绝技藏在怀里,不让别人识破真机,从而达到既能保全自己又能防范别人的目的。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即是说,混迹于熙来攘往的世界,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一旦你暴露了真相,不但证明你的修行不够,有时还会自毁前程。

古人把“绵里藏针”作为处世的要诀。绵里藏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心狠毒的人装出和善的面貌,以达到害人利己的目的,这种行径是世人所不齿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寓刚于柔,柔中有刚,待人接物,既有原则性、斗争性,又有宽容亲和的态度。讲原则性、斗争性,不是锋芒毕露,盛气凌人;讲宽容亲和,不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样的绵里藏针,既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又能协调人际关系,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

“绵里藏针”是真人不露相的翻版,而“大巧若拙”则更是真人不露相的拷贝。

“大巧若拙”,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才智极高的人,学习越深入,见闻越广博,越感到学海无涯而个人知识有限,因而更加谦虚谨慎,处处收敛锋芒,从不炫耀和显示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富家公子名唤******,幼时即好琴艺,长大了,自然也能露那么几手,为此,他也颇有几分自负。

有一次他到山西去旅游,在一座寺庙前看到一个闭目打坐的道人,道人身旁有一布袋,袋口露出古琴一角,******大奇:“这老道也会弹琴?”,就上前大大咧咧地发问:“请问道长可会弹琴?”“略知一二,正想拜师。”道人微睁双目,语气十分谦恭。“那就让俺来弹弹吧。”******毫不客气地说。

道人把琴拿出,******立即盘腿席地而弹,先是随随便便地拨弄了一首,道人微微一笑,不着一语。******便又使出生平所学弹了一首,道人仍默然。******恼火了,生气地说“你怎么不吭声,是我弹得不好吗?”“还可以吧,但不是我想拜的师傅。”这下,******可就沉不住气了,“哦,你倒是挺会弹的了,不如让我见识一下。”道人并不答腔,只拿过琴来,轻抚几下,开始弹奏,其声如流水淙淙,又如晚风轻拂,******听得如痴如醉,连寺庙旁的大树上都停满了鸟儿。一曲终了,许久,******方如梦初醒,立即向道人行起了大礼,拜请为师。这个道人正可谓是一位不轻易“露相”的真人。

其实,所谓真人不露相,只是未到露相的时机。史蒂芬斯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已有几家大公司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出任高级主管,他还没做出应聘于哪一家的决定,趁着短暂的闲暇时间,他去看望一位朋友。家住洛杉矶的这位朋友此时正忙着筹划建造一座自用的热水游泳池,现已经有几个承包商来找过这位朋友表示希望干这个工程。但是,究竟要请哪一个承包商来承建,他还没拿定主意,因为他拿不准底价,怕花太多的冤枉钱。

史蒂芬斯表示要帮他,首先他们在报纸上登了个建造游泳池的招商广告,具体写明了建造要求。很快有A、B、C三位承包商前来投标,各自报上了承包详细标单,里面有各项工程费用及总费用。史蒂芬斯仔细地看了这三张标单,发现所提供的抽水设备、温水设备、过滤网标准和付钱条件等都不一样,总费用也有不小的差距。

接着他们就分别找这三家公司进行洽谈,首先找来A先生,在洽谈当中,史蒂芬斯始终都以一个门外汉的角色出现,还时不时问一些行外话,这时,A先生开始介绍自己承建的游泳池工程一向是最好的,建家庭游泳池实在是胸有成竹,小菜一碟。同时,还顺便告诉史蒂芬斯,B先生曾经丢下许多未完的工程,现在正处于破产的边缘。

接着,史蒂芬斯请来第二个承包商B先生进行商谈。史蒂芬斯采用同样的办法从B先生那里又了解到,其他人提供的水管都是塑胶管,只有B先生所提供的才是真正的铜管。

最后,史蒂芬斯请来第三个承包商C先生进行商谈。C先生告诉史蒂芬斯,其他人所使用的过滤网都是品质低劣的,并且往往不能彻底做完,而自己则绝对能做到保质、保量、保工期。

这样,史蒂芬斯帮助朋友轻易地弄清了游泳池的建筑设计要求,特别是三位承包商的基本情况:

A先生要价最高,B先生的建筑设计质量最好,C先生的价格最低。经过总结概括、权衡利弊,史蒂芬斯告诉他的朋友:选B先生的建筑标准,给C先生的标价,经过辩论、讨价还价最后成交,三个精明的承包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桩他们干的最不划算,但又认帐的“买卖”。他们掉进了一个非常精明的人设计的陷阱里了。

这是又一个真人不露相的例子,由于不露相,才使自己进退有据,选择自如,最后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自己所划定的圈子里。

不露真本事可以静观风云变幻

将韬晦之术应用到最高统治阶层的是韩非子。他主张君主为了保身,绝不可让臣子们看到真心,主张通过法制加强中央集权。他从权臣们的发动政变到君主的防身之策,都深有研究。《韩非子》中有许多关于君主统御术的记载,其中特别强调“君主不应把自己的真心爱憎公开化”。

《韩非子·二柄》中说:“君主如果把自己的所憎所好都溢于言表的话,臣子们就会肆意在你面前显示或隐瞒什么。如果知道了君主的欲望,臣子们就会找到投机的机会。”“君主如果喜怒不溢于言表,臣子们就会显出本色。这样,君主就不会被欺骗。”《韩非于·外储说》中说:“一定要慎于言,否则就会被人看穿;一定要敏于事,不然就会盲从。如果你显示你有知识,别人就会隐藏起他的无知;要是让人知道了你无知,就会受骗。所以只有无为,方可察知对方。”春秋时代,郑庄公就是利用这一韬略,粉碎了弟弟共叔段妄图夺权的阴谋。

郑庄公是春秋时郑国国君,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在位。庄公之父为郑武公。其母为申侯之女武姜。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了惊吓,故名“寤生”,从此就不喜欢他。但庄公多心计,善谋略,他继位国君后,郑国成为春秋初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

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本是一母所生。因其母不喜欢庄公,多次在武公面前说次子共叔段是贤才,应立为继承人。武公不答应,仍立寤生为世子。姜氏一计未成,仍不甘心;她在庄公继位后,又逼庄公把京城(郑国邑)封给共叔段。

共叔段在京城加强扩展自己的势力,与姜氏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深知自己嗣位是国母大为不悦之事,对姜氏与共叔段企图里应外合夺取政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却不动声色,采取“知者不言”,“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计策,先施韬晦,待机破之。郑国大夫祭仲向他报告说:共叔段招兵买马,扩大城池,会给郑国带来麻烦。庄公却回答说:“这是国母的意思。”祭仲建议庄公先下手除掉隐患,他却说:“你就等着吧。”共叔段又占领京城附近两座小城,郑大夫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你想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大权交给共叔段,我们就去当他的大臣;如果不打算交权,那就除掉他。不要使老百姓有二心。”庄公却假装生气,说:“这事你不要管。”郑庄公知道,过早动手,必遭外人议论,说他不孝不义。因而庄公故意让共叔段的阴谋继续暴露,一直到共叔段和姜氏密谋里应外合时,才命公子吕率军伐京城。共叔段逃到焉(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焉陵县境),郑庄公伐焉,叔段逃到了共。

在共叔段一再招兵买马,不断侵城夺隘的时候,郑庄公一直深藏不露,使共叔段得意忘形,也过低估计了郑庄公的本事,最后落得一个失败出逃的境地。

不露真本事可以免受无谓骚扰

本事这东西就像一笔财富,谁拥有这笔财富,谁就会受人倾慕,被人追逐,甚至遭人算计。所以聪明的富人大都不会轻易“露富”。同样,聪明的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轻易露出自己的真本事。

在河南省有一位武术教练,因其培养了众多的武术高手而在全国武术界闻名遐迩,在他60多岁退出专业教练职务后,每天都有几十个慕名而来找他学武术的年轻人,使他应接不暇。他已经没有更多精力教这些社会上成分各异的年轻人了,因此他得罪了几家邻居,他的一个亲侄子也不理他了。不得已他办了一个二十人的学习班,花钱租用一间体操练习房。可他根本上不了课,这间体操房里外都是人,而且他们家在半夜以前总有电话声,拿着朋友书信拜访的人,拎着礼物来拜师的人,揣着钱前来要求学武的人熙熙攘攘不断线,他根本无法休息。一天早上他老伴3点就起床了,拿把椅子坐在楼下。每来一个人,老伴就说:“今天师傅病得很厉害,不能上课了。”可5点不到,他们家先后来了4趟救护车,十几个医生,闹的老教练苦不堪言,不得已老教练搬了家。3天后,要求习武的青年又按图索骥找上门来,而且又受到几个老朋友的责怪:“怎么搞的,我们家的电话成了找你的寻呼台了,整天电话声不断,烦死人了。”没有办法,一个月之后,老教练和老伴商量后,回到老家山东去了。可好景不长,尽管老教练隐姓埋名,不到一个月,老教练又被找到了。一天,老教练与老伴在花园遛弯儿,猛然有四名青年跪在老教练面前拜师,自称他们是从河南省来的,这回老教练真的两眼一黑,昏迷了过去。四个青年,打车送医院掏钱治病,忙前跑后像亲儿子一样。经过医生诊视,老教练并无大病,只是一时惊诧所致。过后,老教练的老伴给四个青年跪下了,好歹哄着说着:如今老教练身体不行了,已教不了人了。并送上往返路费,算是把他们打发走了。以后,还会有多少人找上来,就不得而知了。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出了名,除了风光无限,也还有麻烦不断。于是有的名人抱怨自己失去了自由,正常生活受到了干扰。可见,适当地掩藏起真本事,是少受骚扰的一种必要保障。

不露真本事便于捕捉最佳出手时机

人学本事的目的是为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本事不用不如不学。真本事不外露是不到外露的时机,所谓“不露”不过是待价而沽,在寻求更好的“买主”。当然,也有良玉精雕未就,正待点睛之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