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相知终于明白自己在疑惑什么了。他越来越觉得,日本人扶植起来的汉奸市长夏侯舒城很像当年那位战地执法官。每每想到这里,不禁冷汗潸然。一种可能是,连执法官那样坚决抗日的人都成了日军的鹰犬,那么,这个国家还有救吗?第二种可能是执法官隐蔽了身份,打进了日酋身边。果真如此,陆安州势必就埋下了一颗巨大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坍半壁河山。
常相知觉得夏侯舒城像那个姓沈的执法官,主要是从身材形状上的大致判断,因为姓沈的追缉石得法那天,常相知并没有近距离地观察,而是远远地见过他的身影,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凛然的正气。他甚至连执法官的脸部都没有看清,但是几年来他的脑子里却始终储存着一双眼睛,那目光深沉、锐利、坚硬,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杀伤力。
这以后,常相知开始留意夏侯舒城了,譬如到模范区桃花坞参观的时候,或者松冈组织鬼子和“皇协人员”一起行动的时候。
自从把“皇协军”团以上军官的眷属“保护”在桃花坞之后,常相知也经常到桃花坞去,他的父母和妻子都在那里。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如今过起了被人照顾的日子,使唤起了丫环佣人,却又诚惶诚恐。父亲读过两年私塾,明白一些事理,常常告诫常相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卖国求荣的事情不能干,日本人在中国长不了,做事不能做绝了。这些话听着刺耳,但是越刺耳也就越能触到常相知的痛处。常相知说,我何尝不知道当汉奸没有好下场,可依眼下情形,斗不过日本人,也只能顺其自然。老父听了,每每不语,眼睛里却闪烁着惶惑神情。
常相知的妻子宫钰梅是宫临济的堂妹,出身苏北书香门第,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她也常常劝常相知,不能跟鬼子一条黑道走到底,遭人唾骂,生不如死。常相知每来到桃花坞一次,也就增加了一分惶恐,天伦之乐没有多少乐头,反而搞得心乱如麻。这个汉奸是越来越难当了。可是如果马上反正,他又找不到出路,不知道像他这样的汉奸军官最后到底是个什么下场。
不久,“皇协军”部队里传出各种传说,说松冈大佐为了防止“皇协军”兵变,已经作出一个名称为“网雀”的计划,军官们分析,这是取意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显然是要层层防范“皇协军”了。同时,在基层官兵中,越来越多的人手里有了抗日的宣传品。那篇署名“陆安州人”的《告陆安州抗日军民书》,更是不胫而走——封建之朝廷,腐败之政府,专制之军阀,卖国之蠹虫,都将成为过眼烟云。而国家永存,民族永存,家园永存,人民永存。我陆安州中央军部队,新四军部队和一切地方武装部队,也包括栖身在日寇魔窟里的伪职武装,无论政见如何分野,无论过去多少前嫌,无论当前几许困苦,应谨记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之第一身份,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共赴国难,抵御倭寇。
我陆安州全体民众和抗日武装团结一心之日,即是日军松冈联队覆灭之时……
这些油印的宣传品就像安了翅膀,在“皇协军”部队的各个角落里飞来飞去。宫临济心惊肉跳,一筹莫展。搜吧,不敢明目张胆地搜,日本人的各种“亲善”组织和形形色色的“亲善人员”就像鱼网的网坠隐蔽在营区,那些鹰隼一样的眼睛和猎犬一样的鼻子正在亢奋地四处搜寻。如果“皇协军”自己查了,则正中其下怀,给他们以口实,他们就能趁机把“皇协军”翻个底儿朝天。不查吧,这些宣传品极有煽动力,有些士兵和基层军官不仅收藏传播,而且转抄复制,如果任其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宫临济专门召集营长以上军官开了一个绝密的会议,专门研究对付抗日宣传品的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认为既然已经投降,就应该向日本人示忠,否则爹不养娘不抱,前途凶险;有的认为人心难收,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其自然,不要激怒基层官兵,给自己留条后路;有的认为眷属多在日本人手中,凡事还得看日本人脸色,现在军营大量流行抗日宣传品,这件事情倘若被松冈大佐和原信少佐知道了,凶多吉少;有的认为,不如自行解决,抓住复制和传播宣传品的骨干分子,交给日军处置,以争取主动,等等。
这个会开了一个上午,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开到最后也没有开出个结果。宫临济现在已经感到,他的这支队伍已经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那就是人心散了。这是过去很少遇到的问题,想当初拉队伍的时候,何其艰难,只要有口饭吃,有裤子穿,就能把弟兄们招呼到一起,当官的说跟谁打就跟谁打。现在不光有饭吃,还有肉吃,不光有裤子穿,还有褂子穿,可是弟兄们也比过去动脑筋了。毕竟,当汉奸跟当军阀还是不一样的。宫临济掂来掂去,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情捂住不说,采取内紧外松的办法,暗中控制,表面则不见波澜。但是宫临济又说了,如果有可靠的投奔对象,可以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将部队陆续拉走一部分,在彼处稳住阵脚之后,再图大计。
因为这个绝密会是在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开的,所以后来日军宪兵大队在对“皇协军”秘密调查的时候,就把这次会议命名为“二?二七会议”,作为“皇协军”哗变的最早源头。
第六章一河田大尉蹲在月亮岭西边的冈峦上,擎着望远镜向六百米以外的一座山岭作梳篦式搜索。
中午的阳光很亮,从树林里溅出幻影般的光晕,使视野扑朔迷离,给观察带来了一些不便。
河田这次带特别小分队潜入中间地带,是执行一项绝密的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陆安州内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暗流,让松冈大佐坐卧不安。一会儿是日军官兵被刺,一会儿是“皇协军”内出现逃兵,一会儿抗日宣传品《阵线报》和《告陆安州抗日军民书》出现在驻屯军司令部的大门口,一会儿在淠水河岸的某个树根下发现了“满洲国”“亲善团”成员的脑袋。到了上个月,陆安州驻屯军征集的四百万斤粮食,在向武汉前线秘密运送途中被劫走,日军和“皇协军”共有一百多人丧生。
有时候松冈会登上城南的摩青塔,远眺西北方向的天茱山。那里苍岭莽莽,一溜黛色的山脊线在天幕下画出了嶙峋的轮廓,暮色苍茫中,烟云朦胧。在松冈的视野里,那往往是升腾的杀气,在白昼的掩盖下,向四周,向陆安州城内咄咄逼近。
现在,松冈对于自己一手策划的“亲善”工作又开始信心不足了。他利用了中国人,怎么就能确保中国人不在利用他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是中国人的思维,他一个日本军官都明白的道理,中国人又怎能不明白?
松冈向原信和董矸石等人布置,近期就搞一次模拟作战,对“皇协军”军官进行心理测试。
然而这项工作还没有展开,一个更让人心惊肉跳的事情发生了。
近日,日军江淮派遣军谍报机关获悉一份绝密情报。去年秋天,国军苏鲁皖战区委任的陆安州行政公署专员兼警备司令沈轩辕,并非如当时情报显示的那样,在赴任途中毙命。而是已然潜入陆安州境内,站稳了脚跟,伺机进行破坏活动。此人很有可能就潜藏在陆安州城区,甚至就在松冈身边。
这份情报让松冈惊出一身冷汗。
松冈并不怀疑这份情报的可信程度。事实上松冈对于当初沈轩辕已被击毙的情报倒是一直存疑,只不过随着陆安州“亲善怀柔”工作的成功进行,粮食征集任务的顺利完成,内心的担忧被表面的繁荣暂时冲淡了。这份情报出现之后,松冈闭门不出,连原信都没有通气,独自苦思冥想。他想把自己的脑子清理一下,首先让自己的直感发挥作用。
松冈把周围的中国人全都放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首先认为,最值得怀疑的就是夏侯舒城。每每想起夏侯舒城,松冈就不禁想到了古井坊议事堂那个面壁的矮杌,想象夏侯舒城盘腿坐在那个矮杌上,面对一面空空如也的墙壁,长时间一动不动、一副入定的样子。那是一只沉默的狮子,一只蓄势待发的卧虎。松冈并不认为那面墙上一无所有。对于寻常的人来说,那的确是一面只有岁月痕迹的空墙。但是,只要坐在它面前的是一个爱国者,那面墙壁就是锦绣河山;只要坐在它面前的是一个有志之士,那面墙壁就是黄钟大吕;只要坐在它面前的是一位将军,那面墙壁就是千军万马和战略态势。
这天上午,松冈越揣摩,越觉得夏侯舒城就是所谓的沈轩辕,他差点儿就传令原信去捉拿夏侯舒城了。但是到了中午,松冈对自己说,且慢,不能轻举妄动,不能犯了疑邻盗斧的错误。后来松冈稳住了自己,决定再分析分析别人看看。
松冈第二个怀疑的是方索瓦,因为方索瓦同夏侯舒城一样,尽管来历说得清楚,但是离家若干年后突然出现,这若干年里有许多说不清楚的空隙。但是他很快就把方索瓦排除了,不仅因为有方索瓦父亲的遗言,而是因为方索瓦那句堪称经典的、从而为许多“皇协”人员引为行为依据的话——苛政猛于虎,天下一盘沙。这是一个抗日分子所不可能得出的、也不可能说出口的至理名言。
那么接下来就该是董矸石了。松冈很快就把董矸石排除在外了,因为董矸石是从“满洲国”过来的,在攻枣儿庄的时候就作为“亲善团团长”跟随松冈联队行动,表现也十分卖力。
在思路触到宫临济的时候,松冈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宫临济是在攻破淮北宿阳之后、攻打陆安州之前被“皇军”收编的,在时间上较之国民党苏鲁皖战区的任命较早,而且此人卑琐,根本看不出肩负重任的气质,松冈从心眼儿里看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