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松冈的脑子里突然划过一道闪电——也许,也许这一切都是伪装,中国人的伪装伎俩是日本人难望项背的。既然是受命于危难之中,必然有过人的毅力和伪装的功夫。想想吧,为了隐瞒身份,他不惜装疯卖傻,居然说“日本的李白这个”,居然向“日本的李白”举大拇指,居然把中国的李白比划成小拇指,难道他真的不知道李白是怎么回事?那是不可能的。知道了为什么还要闹出那样的笑话?只能是一个解释,那就是装傻,麻痹“皇军”的神经,让“皇军”轻视他,从而转移注意力。再有,为什么最近“皇军”老是遭到狙击而“皇协军”皮毛无损?表面上看,这很像是抗日武装搞的“反间计”,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谁能担保这个“反间计”就不是宫临济搞的?他故意把屎盆子往自己脑袋上扣,然后可怜巴巴地向“皇军”喊冤,让“皇军”轻而易举地就识破这是抗日分子的反间计,从而增加对他的信任。还有,就算他在攻打陆安州之前就被“皇军”收编了,但是谁能担保那不是在此之前下的功夫?
中国人的渗透工作往往是未雨绸缪,而且极其隐蔽,哪能说临时抱佛脚呢?
最大的可能,往往就隐藏在看似不可能之中。在战争学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规律。
这天直到下午,松冈的直感还是不能确定。最后脑子就有点乱了,看谁像,谁就像;看谁不像,谁就不像;说像,就有像的理由;说不像,又有不像的依据。但是这次过滤,又使松冈坚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这些人不管是不是沈轩辕,反正都有疑点,待“皇军”完成征粮任务之后,除了再次被证明、或者被江淮派遣军确认的可靠之人,其余的可以全部解决掉。松冈决定早作准备。在这个问题上,松冈信奉“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掉一个”的原则。但是,眼下他不能这样做。尽管他们不可信,但是他仍然需要他们维持表面的稳定,因为他需要他们搞粮食。粮食啊粮食,让松冈大佐错过了多少杀人的机会啊!
到了晚上,松冈的思路豁然开朗,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也很可悲——为什么老是把眼光盯在身边这些中国人的身上呢?那个姓沈的分明是来指挥陆安州抗日武装的,没有绝对可靠的通道,他是不会主动到你身边活动的。无论如何,敌对双方司令官天天照面,破绽难免,他恐怕不至于那么愚蠢吧,抑或说不会那么大智大勇吧?有很大可能他已经进入天茱山了,在那里指点江山。
晚上,松冈传令原信来见,向他出示了江淮派遣军的情报,然后问原信有何高见。原信说,这个人如果在天茱山,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如果在陆安州城内,也不一定在身边。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全面监视。
松冈说,千万小心,不露痕迹,以免打草惊蛇,逼虎伤人。
原信说,哈依!
此后不久,大约过了半个月,江淮派遣军又发来一份情报,声称在天茱山腹地的原始老林里,发现了一个军事基地,至少集结了一千人的精锐武装,而且很有可能是训练特殊军事人员,这支秘密武装的用途不明。派遣军长官石原次郎对此非常震惊,命令松冈迅速派人查清,解除心头大患。
松冈和原信一致认为,如果这个情报属实,那么必定是沈轩辕在此厉兵秣马,其屯师练兵的最终目的,只能解释是对付松冈联队了。
河田大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率领小分队进入天茱山的,任务性质十分明确:猎捕沈轩辕。
二二等兵岩下感到自己实在很不走运。他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对生活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的那个铁器厂开得正红火,小日子过得正舒坦,呼啦一下卢沟桥打响了,呼啦一下关东军南下了,呼啦一下兵力需要补充了。第一年他的弟弟就在中国战死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来了一张命令,通知他到千叶蒿兵役站报到。没办法,他只能关闭铁器厂,遣散工人,告别妻子千代叶子,丢下正在读书的一对儿女,一肚皮牢骚又一脸庄严地登上了军舰。军舰先是把他们送到中国东北,在那里训练了三个月,然后就分配到了松冈联队丰泽大队,一路上打打杀杀地来到了江淮。
作为一个富有生活经验而严重缺乏作战经验的上了年纪的新兵,岩下并不清楚天皇陛下为什么要跟中国打仗,说实话,他对天皇没有什么印象,甚至没有什么好感。因为他听说大正天皇是个弱智,昭和天皇是个招牌,真正主张打仗的是那些军队的高层,他们利用天皇的威力约束人心。
从心里讲岩下不相信天皇真有天照大神的威力,如果是那样的话,也就用不着他们这些士兵背着行囊魂不守舍地来打仗了。天皇说句话就可以把中国灭了,那不就什么都解决了?还用得着在这里夹着大小便连续埋伏几个昼夜吗?但是,嘀咕归嘀咕,他还是不敢说出来。不仅是有人在身边的时候不敢说,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也不敢说。因为军队里流传天皇是“现人神”的说法,是活在人间的神仙,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至,无所不能。既然他不能确定天皇的神力是真的,当然也就不能确定天皇的神力是假的,还是少说为妙。
因为天皇太伟大了,所以士兵就太渺小了,渺小到就连生命也无足轻重的地步,随时可以奉献出去。
岩下不知道河田大尉和松井中尉在望远镜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对此他同样不感兴趣。他不希望河田大尉看到他要看到的东西,因为那就意味着他们又要行动,又要猫着腰拎着枪去冒险,搞得不好就会踩上地雷,轻者断腿,重则丧命。无论是断腿还是丧命,都是岩下极其不情愿的。虽然说铁器厂暂时关闭了,但是只要能活着回去,还可以重新开张,红红的炉火会把日子映照得热气腾腾,千代叶子还会一如既往地把床铺焐得暖暖的。
那可真是个好女人啊,她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她说话的声音是那样柔和,她的皮肤是那样的白嫩。在家同千代叶子睡在一起的时候,在他被幸福的海洋包围的时候,在她发出美妙的呻吟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天皇啊?她的温热柔软的肚皮就是他的祖国,她就是他的天皇。他不知道为什么要为天皇效忠,这种效忠对于一个铁器店的老板有什么实际意义。但他宁肯为千代叶子效忠,因为她让他觉得生活实在,觉得生命有意义,觉得炉火边榻榻米上的日子充满了阳光。
他不想在这里像贼一样的窝藏,他更不想去跟那些压根儿不认识、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的敌人作战。他估计他的敌人也都是他这个年龄上下的人,他们也希望吃上好的食物,娶上好的女人。夜里,他们应该呆在自己女人的身边而不是在这里挨蚊虫叮咬。
岩下二等兵,胡思乱想什么?
身边传来一声严肃的喝问。声音来自下士官荒木冈原。岩下头皮一麻,“刷”地一声从地上弹起,笔直站立,瞪眼挺胸——曹长阁下,二等兵岩下没有胡思乱想。
混蛋!蹲下!
是,蹲下!
岩下蹲下了,调动起全部精力集中在眼睛上,向远处作眺望状。其实他什么也看不见,现在已经是午后了,太阳从正面斜着落下来,灼得眼睛生疼。
荒木冈原猫着腰向岩下挨过来,伸手甩了他一个嘴巴,厉声命令:摘下钢盔,看不见太阳反光吗?难道你想暴露目标吗?
岩下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钢盔摘掉,露出头发稀疏的头顶,精瘦的脸部也从阴影下袒露出来,门牙显得更加突出。岩下的样子确实不好看,荒木冈原之所以特别厌恶他,大约与他的丑陋长相也有关系。荒木冈原曾经气愤地说过,哪里像皇国皇民的样子,简直就是一只饿了半年的猴子,有损“皇军”体面。
荒木冈原是一个性情暴戾的曹长,打起仗来很凶猛,军事技术过硬,打过很多恶仗没有死掉,因此对天皇更加忠心耿耿。他把他历经恶战而安然无恙归功于天皇的庇佑,他要求手下的士兵像他一样临战毫无怯意,如入无人之境地向前冲锋——混蛋,跟着我,跟着我,天皇陛下在看着我们哪!向前向前,为着天皇陛下,冲啊!这是荒木冈原在战斗中经常呐喊的口号。
对于荒木冈原,岩下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荒木冈原不愧是皇国优秀的士兵。荒木冈原似乎很少想个人的事情,尽管他才是一个下士官,但是他认为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秉承天皇的旨意,为了实现东亚共荣的远大目标。
去年八月,“皇军”打下陆安州之后,许多官兵涌到街面上抢东西捉女人,荒木冈原的班也出动了。但是荒木冈原只允许他们搬运对于作战有用的军事物资,对于银元和烟酒一概抛弃,更不用说女人了。岩下对荒木冈原的举动感到不能理解。“皇军”出国作战,时日已久,背井离乡,在异国的土地上,死亡随时降临,今天正行走的活人便有可能是明天的尸体。士兵们都很饥渴,拼命地吃,拼命地喝,有了好东西拼命地用。对于女人,更是争先恐后,甚至到了不管肥瘦大小的地步。
在占领陆安州之后,大队长丰泽少佐为了显示天皇的恩惠和战争的好处,犒劳士兵,不顾松冈大佐的禁令,悄悄地给部队轮流放了三天假,分批到陆安州外围镇埠狂欢。狂欢的主要内容就是搞女人,“又搞了一个”和“又搞了一次”成了心灵的最大的安慰。通过搞女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搞的人数和次数来提高有限生命的质量。
当时整个大队几乎都浸泡在杂乱无章和匆匆忙忙的性生活里,士兵们多数是穿街走巷捕捉民间妇女,还有一部分人凭票去“服务站”排泄,很难找到没有搞过女人的士兵,就连岩下这样老实巴交并且深爱妻子的人,也随大流去了一次朝鲜人的“服务站”。但是,唯独没有见荒木冈原光顾过“服务站”,更别说强奸中国民女了。“皇协军”团长马甫金手下一名中队长给河田中队送来了七名妓女,河田指令其中一名看起来有点姿色的,一个上午由荒木冈原享用。但是荒木冈原破天荒地没有执行这道命令,而是把机会让给了弟兄们,岩下也因此得以在中国第二次过上了性生活。当然,质量是很差的,不过勉强排忧解闷而已。一个月后,河田中队出现了十六个性病患者。荒木冈原咆哮着把那个送来妓女的“皇协军”中队长抓到河田面前,噼里啪啦地打了十几个耳光子。要不是河田担心把事情闹大,那次就把那个倒霉的“皇协军”中队长枪毙了。
按照松冈大佐和原信的判断,如果沈轩辕当真还活在人间,如果那个所谓的军事基地果真存在的话,他们应该是在安丰县同梅山县的结合部。图上显示那里至少有五百多平方公里的老林子,山高林密,阒无人迹,如果能够找到一条通道,就是个隐身的好地方。
原信另外绘制了一个老林子的地形图,从隐贤集西北方的八里河开始,向西至丁家集、洪家集、仓房、王店、乌龙集等十几个集镇村庄,环绕老林子。河田大尉的路线则是在这条环线的内侧,不是大路不走走小路的问题,也不是小路不走走山路的问题,他必须始终同道路——凡是有人走过留下痕迹的线路保持一公里以上的距离,潜入老林子,在其边缘做不规则椭圆形运动,查找进山的通道,并埋伏等待尾随进出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