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基础知识
6862800000031

第31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5)

“符”是帝王下达指令的凭证,有无上的权威。“箓”即记录之意。方术之士认为,天神都有符,或为图形,或为篆文,在天空以云彩的方式出现。方士录之,制作神符。符箓是天师道、正一道的主要道术。道教初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大量制作和使用神符。

守庚申也是常见的道术。道教认为人体内有三虫,三虫在体内专记人的罪过,每到庚申日就到阴曹地府去告状,人会因此而减寿。修炼者每到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使三虫不能去言己之过,被称为守庚申。唐宋时代,守庚申在修道人乃至平民百姓中都很盛行。

三、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一)道教的经典

道教的主要经典是老子的道德五千言,即《道德经》,这也是道教的根本经典。《道藏》是道教经藏的总集,是道教经书的汇编、道教经典的精华。《道藏》之名始见于唐代,我国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刊成的《正统道藏》。《道藏》内容十分庞杂,除与道教有关的经、论、戒律、符决、法术、威仪与斋醮等内容外,还涉及中国古代的医学、化学、生物、体育、天文、地理等。《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道教的标志

道教的标记为太极八卦图,太极图在八卦之中,红色为阳,青色为阴,阴阳左右盘绕,具有镇妖降魔之功能。它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思想。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

(一)尊神

道教奉祀的神灵极多,较常见或较有代表性的有“三清”、“四御”、“三官”、日月五星、四方之神等,另外还有许多流行与民间的神也被道教供奉。

1.三清

道教信奉崇高之神,是道教最高层神团,称为“天尊”或“尊神”。在通常的道教宫观内都要供奉他们的塑像,为他们专门建造的祭祀场所,称为三清殿或三清宫。他们的排列顺序为:正中间的是原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右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左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

(1)玉清境清微天原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宫。

(2)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住禹馀天之上清宫。

(3)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住大赤天之太清宫。

2.四御

“御”指帝王,四御是四位天帝的合称,这四御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南极大帝、后土皇地祗。四御的地位仅次于三清。

(1)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被称为是万神之王。全称则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总执天道诸神,在四御中地位最高。他管辖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手下许多文武仙卿。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千里眼、顺风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等。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阁罗等,因此玉皇大帝被列为四位天帝中的首位。

(2)北极大帝,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掌管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3)南极大帝,全称为勾陈上官南极天皇大帝,其职能是协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极、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4)后土皇地祗(女神),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套,正所谓“天公地母”。应该说,人类对土地的崇拜要早于对天的崇拜。宗教的演进,任何原始民族都是先亲地后尊天。“后土”的来历有些含混,有的把后土作为人名,有的当成神名,有的说成官名。这是自然神演化为人格神的必然现象。

3.三官(三元大帝)

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广州的三元宫。三官大帝在道教中级别不是太高,但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

4.日月五星

道教视日月星辰为崇拜的神明。太阳是大明之神,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月是夜明之神,女像,白色月光为饰。五星指木、火、土、金、水,又叫五曜,合日月为七曜。二十八宿和北斗也是道教崇拜的星神。朝星拜斗可以消灾免增福。诸星神中最受尊崇的是斗姆,斗姆生诸天众星之明,为北斗众星之母。许多道观都供斗姆。

5.四方之神

道教把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成为四方之神,又叫四灵。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呈龙形,为青龙;南方七宿呈鸟形,为朱雀;西方七宿呈虎形,为白虎;北方七宿呈龟蛇形,为玄武。

(二)神仙

“老而不死曰仙”,仙又有人仙、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道教神仙的队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娘娘(妈祖)等。

1.真武大帝

道教大神,又名玄武,即灵龟,本为北方之神。西汉末,其形象除龟外又加上蛇。北宋更玄武为真武。朱熹说:“玄,龟也。武,蛇也。此本虚,危星形似之,故因而名北方七星。”明以后,民间信奉极广,南北各地均有真武庙、真武殿。其神像为一武将,一足踩龟,一足踩蛇,或旁塑龟蛇二将。

相传真武大帝是西方净乐国王子,父亲是国王,母亲是善胜皇后。他出生后就与凡人不一样,生得非常勇猛,并且不愿意坐王位,反而喜欢学道。后来,他得到太上老君的点化,到武当山中修炼。当时乌鸦引路,黑虎开山,父母送别。真武十年面壁时,荆棘穿透了他的胳膊,他不知疼痛;鸟儿在他头上做巢,也不能惊动他;背上长了苔藓,他浑然不觉。肚子饿了,仙鹿向他敬献灵芝,猕猴向他敬献仙桃。修炼的最后阶段,他的师傅化作美女去考验他,他丝毫不动心。但当美女要跳崖自杀时,他忍不住舍身跳崖去救她。这时,五条祥龙托住了他,将他接上天界。历经42年的磨难,真武终成正果,修成了一位有威力的正义之神。中国现存最大的真武庙在湖北武当山。

2.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星官名,即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民间俗称文曲星)。宋元间道士称,天上文曲星曾于西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功名利禄,遂成为道教大神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崇拜。自元代起全国各地均兴建文昌庙、文昌祠、文昌阁等供奉文昌帝君。七曲山文昌宫(梓潼大庙)是全国文昌庙的祖庙。

3.魁星

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组成斗形的前四颗星。道教称其主文运(“魁”有“首”之意),故与文昌帝君一样,备受读书人崇拜。旧时魁星阁、魁星楼亦遍布各地。魁星的塑像为一赤发蓝面鬼,一足立于鳌头之上,一手捧斗,一手执笔(“魁”字由“鬼”“斗”组成)。“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被视为读书人应试获中之征。

4.八仙

道教八仙是民间最熟悉的神仙群体。八仙传说故事先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代最后定型。八仙指李铁拐(也称铁拐李)、汉钟离(也称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流传极广。山东蓬莱传为八仙过海故事发生地,当地建有蓬莱阁。

5.天妃娘娘(妈祖)

中国民间信仰诸神之一,又称天妃,天后。据传妈祖原名林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屿,长大后誓不嫁人。她以拯危救难为乐,经常在海上巡游,多次救护遇难渔民及商人,被人们称之为神女、龙女。民间传说神女还有防御水旱疫疠之灾等“法力”,每有祈祷,皆应验。后来,妈祖的影响愈来愈大,祠庙香火由莆田地区,向南向北,扩展到广大沿海区域,成为海上女神,受到人民群众,尤其是渔民船户的虔诚崇拜。神女的“灵迹”得到从宋至清历代帝王的褒奖,清代时,台湾妈祖信仰日渐隆盛,妈祖庙也由10多座发展到220座,遍及全岛。

(三)护法神将

1.关圣帝君(关帝)

关羽,“忠、孝、节、义”的楷模。儒家尊其为“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道教尊其为关圣帝君。

宋初封真君,宣和间封“义勇武安王”,明代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封武圣,立武庙,与供奉孔子的文庙并列。道教封关羽为关圣帝君,假托其名义著《关帝觉世真经》等通俗劝世文字。佛教亦封关羽为护法伽蓝,于十八罗汉旁塑关羽像供奉。最大的关帝庙在关羽家乡山西解州。其坟在洛阳,称为关林。关帝庙以关羽为主尊,赤面长髯或立或坐,或做观《春秋》状,关平、周仓旁侍。关帝的职能包括:驱妖降魔,诛除暴逆,扶助忠义,去病消灾,延年益寿,升官发财等。其影响远及南洋、日本。

2.王灵官

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后成为道教主要护法神将,专门镇守道观山门,镇妖压魔。其地位相当于佛教的韦驮。从明代起王灵官地位开始显赫,许多地方建灵官庙。

五、道观的主要殿堂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道院等,称“宫”的为有特殊地位的道观。道观主要殿堂有:

(一)山门殿

山门殿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教的哼哈二将,由山门殿及幡杆、华表等组成,供奉门神及土地爷。门神形象有多种,且因地域不同而异;土地爷形象为一慈眉善目的老翁。

(二)灵官殿

灵官殿供奉王灵官,镇守宫观。王灵官相当于佛教中的韦驮。其形象通常是赤面、三目、披甲执鞭、足踏风火轮。

(三)三清殿

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天尊,为道教宫观的主殿。“三清”指的是天宝君,又称原始天尊,居于玉清境,手持宝珠,居中;灵宝君,又称灵宝天尊,居于上清境,手持阴阳镜,居左;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即老子),居于太清境,持扇子,居右。

(四)玉皇殿

玉皇殿一般供奉玉皇大帝,有的也供奉“四御”,殿内供奉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是:总御万神的玉皇大帝;总御万星的北极太皇大帝;总御万灵的南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类的后土皇地祗(女神)。在道教中,四御是统管万物万灵的神,地位仅次于三清,是实际执政者。

(五)三官殿

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道教认为,世间一切众生,都由天、地、水三官统摄,他们是主宰人间祸福之神。向三官祈祷,就可以祛病、消灾、避祸、降福。在民间,三官有时是福、禄、寿三星,分别象征幸福、官禄和长寿。因此三官殿往往是香火最旺盛的一个殿。

六、道教主要称谓

(1)男教徒称道士,可称方士、道人、羽人、黄冠等,也可尊称为天师、炼师等。

(2)女教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

(3)宫观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住持,俗称当家的。

(4)教外人士对道士、道姑一般都可统称为道长。

七、斋醮

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法事,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有日常的持诵和忏法。所谓持诵,即受持而咏读之,俗称念经。所谓忏法,即拜忏的方法与仪式,用以忏悔。斋醮常配有烛灯和音乐,通常是参与者先沐浴斋戒,然后毕恭毕敬地筑坛设供、书表章,祷告神灵。斋醮仪式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要进行三五天,长的达十余天,颇具民族特色。斋醮的基本程序有:设坛、摆供、梵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常配以音乐、烛灯、禹步,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免难,添福增寿。斋醮既是道教信众的基本修行方式,也是与大众结缘的常见法事仪范。斋醮活动时颂赞词章、唱念音乐、乐器伴奏,其内容丰富,保存了大量文学、音乐史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五节******教

一、******教的创立和主要宗派

******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安拉。其教徒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意志的人。******教创建于7世纪初,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公元610年,古莱氏部落的穆罕默德开始创教活动,他宣布安拉(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神,自称是安拉派到人间的“使者”。他号召本族人士反对当时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皈依正道,避免末日的惩罚。

穆罕默德是一位宗教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生于麦加,40岁时开始传教。公元622年他迁往麦地那,建立********的宗教公社。公元630年,他亲自率领万人组成的******大军攻克麦加城,并以麦地那为中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的国家。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于麦地那归真(即逝世),葬于该城清真寺。

******教主要宗派有:①逊尼派,******教中人数最多的一派,中国******大多属于逊尼派。②什叶派,人数较少的一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也门等地。中国有些少数民族也信仰什叶派。

二、******教在中国的传播

唐、宋、元三代是******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旧唐书·西域记》载,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教传入中国,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派使者到中国,在长安朝见唐高宗,向中国介绍了******教的情况。这被看做******教传入中国之始。从永徽二年到南宋末六百余年间,阿拉伯帝国派使者赴华多达47次。

******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路线有两条,陆路沿丝绸之路从大食(今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阿富汗到新疆天山南北,在经青海、甘肃穿河西走廊到达长安。海路沿香料之路从大食由波斯湾到阿拉伯海出发经印度洋、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到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宋代中国政府指定广州、泉州、杭州、扬州为国际贸易港口,设有专门销售阿拉伯商品的市场,并设“蕃长司”管理在华居留的阿拉伯侨民。一些侨民在长期居留过程中同中国人通婚,生养后代,逐渐成为中国******。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大批中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也被迁入中国,他们的信仰也随之传到中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