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生于乱世
东汉末年,朝廷权臣当道,宫中党羽林立,朝政日趋混乱。当朝在位的汉灵帝刘宏从登基一开始就得面对一个烂摊子,再加上他破罐子破摔,在他的统治下,朝中党派纷争不断,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愈演愈烈。刘宏干脆对这一切不闻不问,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可以说,这是一个从上到下烂到根里的社会,就像一栋破旧将倾的古楼,只要有人上前推上一把,立刻就会倾倒在一片尘埃之中。
当时,斗争最为激烈、势力最为庞大的主要有两个派系。一边,外戚世族们对朝廷大权虎视眈眈、垂涎欲滴,想尽一切办法从朝廷中谋取私利,甚至取而代之;另一边,宦官在朝中横行无阻,一手遮天,在民间更是倚仗权势,无恶不作。
前者以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为代表。这里说的何皇后,是指刘宏的皇后何氏,在她被册封为皇后以后,她的哥哥何进也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原本只是一介屠夫的何进,凭着与皇后的兄妹关系,一步步向上爬升,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何进这样的人能够在朝中步步高升、呼风唤雨,足见当时的朝政之黑暗。
后者则是以臭名昭著的“十常侍”为代表。“十常侍”指的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位宦官,他们渐渐架空了汉灵帝,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可笑的是,这“十常侍”的头衔就是汉灵帝刘宏封给他们的,这还不算什么,刘宏进一步“认贼作父”,在公开场合声称“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百姓屡屡遭受“十常侍”及其党羽的欺凌与压迫,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因为朝野奸臣当道,欺压百姓,民间怨声不断,各地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国语·\u21608X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充满怨恨的人民一旦爆发,甚过洪水猛兽千万倍。中国的百姓是善良的,但是,再善良的人也有愤怒的时候,你让他们过不下去了,他们也只能和你拼命了,反正横竖都是一死,不如拼个鱼死网破。此外,各地方的权臣们更是秣马厉兵、跃跃欲试,他们不断加强自己手中的地方军力,名义上是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叛乱,实际上却各怀鬼胎。汉朝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忧患之中,先王刘邦创下的基业摇摇欲坠。
身为汉代当朝京兆尹的司马防对此番形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京兆尹是古代官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因为离天子很近,被称作“天子车轮下的人”,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眼看国运渐微,身为臣子却无能为力,司马防心中苦不堪言,于是干脆闭门不出,终日沉醉于读书写文。虽然司马防不愿过多与奸人瓜葛,但毕竟身为朝廷要员,仍然免不了应酬前来拜访的各路宾客。
不管各路应酬何等繁忙,司马防总不忘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阅读《汉书》。《汉书》是司马防生平最喜爱的读物,他尤其对里面的名臣列传感兴趣。身处乱世之中,且官微言轻,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做出拯救朝廷、拯救百姓的惊天之举,难度可比登天。因而,读《汉书》,感受其中的名臣的修为与义举,便成了司马防的重要消遣活动之一。
这一日,秋雨渐凉,冰冷的雨滴落在司马防书房外的花园里的枫叶上,更显得凄冷。房间里,司马防独自一人坐在案旁,右手拿着自己抄写过多遍的《汉书》,细细研读,时不时呷上一口浓茶,在怡人的茶香中品读自己所喜爱的历史名士,岂不乐哉?
司马防正读到兴头上,忽然侍者来报,说司徒刘郃大人求见。见是老友来了,司马防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赶往会客厅见客。路过花园时,司马防正巧看到年幼的儿子司马朗在玩耍,他想让儿子多见见世面,便叫上了司马朗,一道前往客厅。
少顷,刘郃在婢女的引导下走进客厅。老友见面,分外亲切,刘郃不禁脱口而出,直呼司马防的大名。一旁的司马朗听了不乐意了,不管来客是谁,朝着刘郃说道:“大人,您怎么可以直呼我父亲的名字呢?”
听到这话,刘郃和司马防面面相觑,惊得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不过,司马朗好像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接着说道:“您对别人的父亲不够尊重,就是对自己的父亲不尊重!”
司马防正欲与刘郃寒暄一番,却不想一旁的儿子竟出此“狂”言,自觉非常难堪,于是,转身呵斥道:“住口!为父平日是怎么教你的?‘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这些你都忘了吗?”
司马朗感到委屈,竟还嘴道:“可是,你也教我孝顺长辈、尊敬师长啊……”
司马防正在气头上,见儿子竟敢顶嘴,更是怒不可遏,大手一挥,准备一个耳光下去。
这时候,刘郃方才从惊讶中清醒过来,他转念一想,尊长谦幼这些小孩子都懂的道理,自己怎么就疏忽了呢。眼前这个小孩虽然耿直了些,莽撞了些,但讲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想到这里,刘郃连忙劝阻道:“建公(司马防字建公)息怒。你的孩子虽然性情耿直,但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如此明理通达,且善施劝阻,着实不易。你应该感到欣慰才是啊。”
“也罢,司徒大人,多有冒犯了。”见刘郃出言相劝,再加上司马防的怒气也消了一些,他便摆了摆手,示意儿子下去,然后转身问刘郃道,“不知你今日此行,有何差遣?”
刘郃环顾四周,司马防见状心领神会,便示意仆人都下去,并关好门窗。刘郃这才凑近司马防耳边,悄声说道:“我今天是来告别的。”
司马防听闻此话,煞是奇怪,问道:“大人何出此言?如今,朝廷中很多官员,包括在下在内,都非常敬重大人。大人突然前来辞行,在下实在有些不知所措啊。斗胆问大人一句,莫非大人要远行不成?”
刘郃摇摇头,笑了笑,说:“大人猜得不对。如今,曹节、王甫等人横行成祸,我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于公,曹节、王甫等人权霸一方,欺下瞒上,气焰日渐嚣张,对朝廷的安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于私,以他们为首的宦官集团杀了我的哥哥刘倏,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但诛杀宦官(指以曹节、王甫等人为首的宦官集团)一事事关重大,万一事情失利,极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以,我现在特来向贤兄道别。”
刘郃这边正说着,另一边,司马防早已热泪盈眶,不能自持。听完刘郃这一番话后,司马防握着刘郃的手,说:“大人有勇有谋,在下佩服。如今,天下宦官专权,叛乱四起。我身为朝廷命官,面对各种奸诈势力,却手无缚鸡之力,实在惭愧。愿大人此行能够力挽狂澜,将宦逆一并铲除,重振我大汉雄风啊!”话已至此,司马防竟哽咽了。两位老友泣不成声,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自从刘郃离开后,司马防就一直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刘郃的消息,盼望成功的消息早日传来。不料刘郃这一去,如泥牛入海,再也没有了任何消息。每每,司马防在看书疲倦之时,总会站在书房前的枫树下,双手背在身后,凝望天空,长叹一声,期盼着好友的消息早日到来。
直到入冬后的一天,他听朋友说起了这件事,才得知与刘郃共同参与谋诛宦官一事的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尚书刘纳等人因为消息走漏,结果招致杀身之祸。听到消息的司马防如五雷轰顶,好久才缓过神来。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位老朋友死去了,更重要的是,他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哀莫大于心死,还有什么比希望破灭更令人悲伤的呢?
客人走后,司马防久久不能释怀,他不禁仰天长叹,作为一名大汉的臣子,眼见忠臣被杀,奸臣当道,却难助一臂之力,悲哉哀哉!
“难道剿除朝中那些贼人叛党就如此艰难吗?难道百姓一直要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下去吗?”司马防紧握双拳,因为用力过猛,竟然有些发抖了。夜已经深了,窗外秋叶沙沙作响,司马防的心更冷了。他正在惆怅中,忽然,家中侍女急急忙忙来报:“老爷,快,快!夫人要生啦!”
司马防一听,顾不得收拾桌上散乱的书籍,再一次为人父的喜悦冲淡了些许惆怅和失落,就这样,他带着复杂的情感,急急忙忙往夫人的卧室奔去。
司马防一路小跑,脑子里还在飞速地想着刚才的事,他想:我已经年纪不小了,但官微言轻,并不能扳倒朝中的阴暗势力,希望将来我的儿子能比我有出息,让普天之下的生灵远离欺压,从而快乐、自由地生活。
司马防这么想着,很快来到了夫人的卧室门口。他前脚刚刚踏进夫人的卧房,就听到“哇”的一声,是婴儿的啼哭声。里面的接生婆高兴地直叫:“恭喜老爷,贺喜老爷!是一个男娃!”
司马防从接生婆的手中接过刚出生的儿子,见襁褓中包裹着一个大胖小子,粉嘟嘟的脸上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小嘴巴嘟嘟着,煞是惹人喜爱。司马防抱着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乐得合不拢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司马防希望这个儿子将来能继承祖业,将司马家族发扬光大,前途一片光明,因此,取名“懿”,字仲达。
生在乱世,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幸。不过,对司马懿来说,乱世给了他一个宽广的舞台,也成就了他毕生的政治理想。
司马懿的出生,并不像其他传奇人物的出生那样,有大地冒红光,房间有奇香之类的“异象”,但这个婴孩确确实实成了主导三国后期局势的人,并被后世(司马炎,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追谥为晋高祖,成了东汉的终结者以及西晋的开国皇帝。
这一年是东汉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两年后,在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诸葛亮——那个司马懿花了大半生来对付的对手出生了。
望世族深受熏陶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朗的弟弟。他出生的时候,正是东汉政权最为脆弱,朝廷局势最为混乱的时候。
在司马懿出生后的五年内,汉少帝刘辩接替了父亲刘宏的位置登基,但天下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新主的到来而有所改观,只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有逐步恶化的趋势。当然,所谓的恶化是就东汉而言的,东汉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了。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于苦不堪言的百姓而言,这反而是好事,东汉早一天灭亡,他们就能早一天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从历史普遍规律性来说,一个从战乱和废墟中崛起的新王朝的帝王,在登基伊始总会出台这样那样的政策,以安抚民心,休养生息。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这是一次足以光耀史册的农民起义。相传,张角原本是一个不得志的穷秀才,满怀抱负却无处施展。一般来说,这种人会有两种人生:一种是安安心心混口饭吃,逆来顺受,顶多在家怨天尤人,这种人,朝廷比较喜欢,因为好管;还有一种是朝廷不愿意看到的,那就是揭竿而起。很不幸也很幸运,张角选择了后者。
一日,张角进山采药,忽然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老人送了他一本书,名叫《太平要术》。从此,他熟读此书,不久便深谙里面的道法,还用它给穷人治病。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治疗下渐渐康复,他的徒弟和信仰者也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他便利用这个机会传播了自己的教义和信条。终于有一天,他扛起大旗,带领着三十六万人,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声势最为浩大时,席卷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对东汉王朝的根基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这也是黄巾起义对历史的另外一个贡献。我们所熟知的在三国叱咤风云的曹操、孙坚等人,最初也是通过这次事件登上历史舞台的,只不过,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他们是镇压起义的一方。
虽然这次起义以东汉诸侯的镇压成功而告终,但起义的意义及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它给东汉政权以沉重一击,加速了它的灭亡。
这一年,司马朗十三岁,司马懿五岁。
司马防对儿子严格管教,他的儿子们虽然尚年幼,但都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与能力。
大儿子司马朗经过经文考试,成了童子郎。所谓童子郎,是对熟读经书的孩童的夸奖,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神童。考试时,考官见司马朗虽年幼但身材高大,怀疑其在年龄上作假,便严厉地质问他。面对考官的质疑,司马朗不动声色,整理好衣冠,恭敬地对考官说:“考生姓司马,名朗,字伯达。世代以来,我的家族屡立奇功,受到历代帝王的褒奖。作为后人,我继承了长辈的高大身材,同时,也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品格。我虽然年纪还小,但肯定不会做那种谎报年龄,向上攀爬的事情,我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学习,以求报效国家。”一席颇有气势的话,竟将考官逼得语塞,也令其对司马朗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