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都市捉妖人传记
72766000000018

第18章 万鸿安(一)

好心的村民询问二人来历,得知他们是从外地他乡投奔亲戚而去未果,回来的路上还遭遇了强匪的袭击,才落得如此狼狈。

如今流落到此地举目无亲,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里民风淳朴,村长得知二人来历后毅然决然的邀请来自家里先住下歇息,调养一下生息,日后再做打算。

老者答应了,从那以后,这一老一少就在此地居住下来,再也没有离开过。

这里依山而建,大大小小将近百户人家,村庄里常年有疾患,贫苦的村民根本就去不起城市里看病。

一旦得上,不是在家中卧榻是唉声叹气闭眼等死,就是喝一些赤脚郎中的那不知名的药汤。

有喝好的,也有喝死的。

大家也都无可奈何,只能听信一句生老病死各在天的话来自我安慰。

可自从老者住到村庄里,就收购了此地的一间破瓦屋改建成了一个药堂,凭借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为百姓治疗各种疾病,只要出手必定是药到病除。

大山里物产丰富,草药繁多,村民不认得老者却可以轻易辨别,他经常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自己那个徒弟来山中采药。

还雇人在自家后院开了几亩药田,种植着各种各样村民没见过的药材。

每次治病的收取的钱财也并不多,一些穷苦的人家还可以用些鸡鸭鱼肉或是粮食蔬菜用来相抵治病的费用。

老者似乎并不在乎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钱,够用就行了,太多了变成烫手的山芋。”

如此一个悬壶济世的神医落脚在这个山村里,百姓们自然是万分高兴,每家每户无不对其奉为座上宾。

只是老者有三个条件

1、心术不正德行败坏之人不救。

2、不可将他的医术宣扬出去。

3、如若救治途中出现意外情况人没有救活,家属也在此不可闹事。

这三个并不苛刻的条件被用浓墨写在了一张大大的草纸上,贴在了药堂大厅正当中的墙壁,凡是来到此地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这十五年来,桂树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竟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患上了疾病所去世。

这十五年来,村里没给人无不听从老者的话,竟然除了自家村庄里外人都不知晓有这么一个神医的存在。

只是在老者住在村中的第七个年头时,他就搬走了。

似乎就是一夜之间,原本药堂的东西都不见了,只留下那几亩药田和那药架、桌椅、柜子、床架等大物件。

大伙顿时就急了,村里书记和主任带领众人在附近找了好几天,可还是没发现踪影。

无奈之下村书记只能命令人先将药堂封锁起来,免得有人进去破坏了里面的摆设。

七天后,老者才带着徒弟回到了村中,大家这才知道他们已经搬去了南边的山上。

村支书和主任等干部来到此地,不由惊叹这边的环境和建筑,因为地方比较偏僻,这么多年了连村里的猎户都没发现这里的存在。

他们有些好奇的问老者这里是什么地方,老者只是笑而不语不愿意回答,村支书们也不好逼问,只是跟村民们说那地方是古时候传下的庙宇旧址,老者和他徒弟是最后一代的主持相传的继承人,以后就在那里居住了。

大伙有些不信,平时和老者关系不错的人们也去过,里面根本就没有佛像香炉,倒是有几分像是道观。但虽然有人不相信,可也没说破,毕竟和老者的关系都是很好的。

从那以后,人们再想去找神医治病只能遥遥跑二十多里路来到这里,虽然麻烦了点,但还是没人有怨言。

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占着神医的便宜,如今不就多走几步路么?对于身强体壮的他们也算不得什么难事,来回也就半天左右时间。

好在村里还有一些赤脚医生,遇见紧急状况时也能救济。

老者每个月也经常回到村子里,为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们治疗,对于此举家家户户都表示万分感谢。

时光飞逝,老者身旁的小徒弟也长成人。

这个面容俊美精致的英俊少年逐渐继承了老者的衣钵,一手医术甚至要隐隐超过老者。

老者心里颇感欣慰,他的年事已高,已经不能在每天奔劳,所以这个徒弟也就代替了老者行医之举。

村里的人一开始还比较信不过他,可时间久了就发现少年的医术竟然比老神医还厉害。

以前老者也就只能开开药方,做些汤药,药膏,或者推拿接骨的手段。

而少年还会一手出神入化的针灸,配制的草药也要比老者强上许多。

最先体验针灸的还是村支书,他腰和颈椎因为常年的劳动已经烙下了病根,经常半夜三更或者白天做重活时疼的厉害。

少年知晓以后用几只银针配合着药膏为其治疗了三天,仅仅三天时间支书就感觉到了明显的好转,这可让他喜出望外,连连夸奖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设下酒宴要犒劳少年。

村里人也从此知道了少年的本事,对他要比老者更为恭敬。

比起老者,这位少年本事要更加厉害,医术要更加高明。

而且长的白白嫩嫩,英俊潇洒,身材高大,说起话来也是文质彬彬委婉动人。

热情礼貌,又懂得分寸,看起来也是赏心悦目,还是有真才实学。

此等人何人见了不爱?

村中一些年当花季的少女很多都对其芳心暗许,见到少年时脸上经常会飞起一抹淡淡的红霞,表情惊喜中还带着一些害羞,到也惹得村里的大小伙子一阵吃醋。

有了少年的替代,老者也自然图个清静,每日在古院中修身养性,调理一些药草。

还在山下收了五个家境贫寒的孩童,他们有的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有的家里实在是养育不起,听到老者要收留他们时个个感恩戴德。

来到这里,他们虽然被剥夺了一些自由,每天还要劈柴做饭,洗衣拖地等杂活,可依旧强过在破土房里每天忍饥挨饿,饱受风吹日晒之苦。

老者还收他们做了外围弟子,对他们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慈祥,平日教些诗书礼仪和武术。

每个月还有钱财和假期,可以在村里买些好吃的或者回家看看家人为他们补充些家用。

这些孩童本性本来就良善,这如同再造之恩更是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老者和大师兄,对待二人是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