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信息法研究
7326800000048

第48章 数字图书馆相关法律制度(1)

§§§第一节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及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这一连串的名词符号其根本点在于信息数字化;同样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管用什么样的名词,数字化也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开始的美国数字图书馆创新工程(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该工程旨在促进网络环境下收集、存储、组织和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手段和技术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加紧建设数字图书馆。例如,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NSF/A8PA/NASA数字图书馆将涵盖大规模的文献库、空间影院库、地理图源、声像资源库,美国还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项目,重点是美国历史与文化成就信息。日本要在2002年完成日本国图书馆关西馆工程,计划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中心。这些情况都表明,发达国家都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作为未来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高度重视。

在中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此后,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

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该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

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3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省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究。

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

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中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二、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又叫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网络图书馆(Net Library)、全球图书馆(Global Library)、无墙图书馆(NowallLibrary)、空间图书馆(Space Library)等。不管其用什么称呼,其实质是一样的,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学界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95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归纳了90年代前期流行的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定义中具有共性的五个要素: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单一实体;数字图书馆需要链接许多信息资源的技术;多个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之间的链接对最终用户透明;全球范围存取数字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是一个目标;数字图书馆的收藏并不局限于文献的数字化替代品,还扩展到不能以印刷形式表示或传播的数字化人造品。

1998年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LF)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拥有专业人员等相关资源的组织,该组织对数字式资源进行挑选、组织、提供智能化存取、翻译、传播、保持其完整性和永存性等工作,从而使得这些数字式资源能够快速且经济地被特定的用户或群体所利用。

大英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是,它是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存取、发布信息的图书馆。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若干个联合机构的总称,它使人们能够智能地物理地存取巨大的且不断增长的全球网络上以多媒体数字格式编码的信息。

WilliamY.Arms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具有服务功能的整理过的信息收藏,其中信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并可通过网络存取。该定义的关键在于信息是整理过的。

在国内,学者们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也众说纷纭。高文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电子方式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操作,如插入、删除、修改、检索、提供访问接口的信息保护等。孙坦认为,从社会需求和技术条件分析,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和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平台,构建一个有利于产生影响新知识的资源、工具和合作环境,这种作为环境的数字图书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更是一个促进信息获取、传递、交流的知识网络。刘炜认为,数字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基础机构中信息资源的基本组织形式,这一形式满足分布式面向对象的信息查询的需要。吴慰慈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保存数字格式存储的电子文献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传递所藏数字化信息,同时对网上信息进行虚拟连接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于良芝认为,数字图书馆指根据一定的采购方针和标准收集电子格式的文献,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对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保管并提供给特定用户群体存取利用的机构或服务。

国家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关键性信息管理技术,同时提供其主要的信息库和资源库。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

百度百科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两个范畴,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

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而言之,数字图书馆就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务机制。虽然称之为“馆”,但并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其服务是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的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世界上任何一个“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文化、终身教育、大众媒介、商业咨询、电子政务等一切社会组织的公众信息传播。

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其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很广,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主页,而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广义而言,数字图书馆包括所有数字形式的图书馆资源:经过数字化转换的资料或本来就是以电子形式出版的资料,新出版的或经过回溯性加工的资料;各类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视频声频资料等;各种文件格式,从位图形式的页面到经SGML编码的特殊文本文件。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纷纷组织力量进行探讨、研究和开发,进行各种模型的试验。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已成为数字地球家庭的成员,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数字图书馆正在从基于信息的处理和简单的人机界面逐步向基于知识的处理和广泛的机器之间的理解发展,从而使人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更大范围地拓展智力活动的能力,在所有需要交流、传播、存储和利用知识的领域,包括电子商务、教育、远程医疗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图书馆的构成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数字图书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来源主要有两种:馆藏资源数字化和购买的电子文献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并按一定的逻辑方式进行排列。拥有海量化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并直接关系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因此,海量化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构成的基础部分。

(2)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将馆藏资源分为元数据库和对象数据库两种。对象数据库指数字化的文本、图片、声音、影像等,元数据则是那些描述和管理对象数据的数据。对象数据库呈分布式存放在各地的资源点内,而元数据则集中在数字图书馆中心的超大规模服务器上,用户查询时中心调度系统通过元数据调度各对象数据库数据。因此,数字图书馆要求其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快速高效地组织查询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性能。

(3)资源调度系统。调度系统通过用一个特定的标志来建立一个对所有数字资源进行管理的资源系统,它相当于建立一个指向特定资源的指针,当资源环境变化时只需要把指针做调整,即将这个特定的标志进行相应的变化,就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4)畅通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字图书馆要通过全国或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和通信系统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用户进行服务。因此,畅通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为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转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是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5)客户服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通常由安全认证系统、计费系统、查询服务系统构成。安全认证系统主要是确保合法用户正常访问、防止非法用户的使用和蓄意破坏;计费系统主要是完成在线收取用户信息使用费的功能;查询服务系统则主要实现数字化信息的发布与利用。

四、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