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咖啡原来是这样的啊
7354000000003

第3章 如数家珍,咖啡知识娓娓道来(3)

二、土耳其的咖啡风俗

1.咖啡煮得好,才能娶到好姑娘

咖啡在16世纪传入土耳其,采用原始煮法,这种方法如今仍盛行于希腊、中东、东欧及北非等地。土耳其咖啡采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然后研磨如面粉般细,直接放入一种名为“Ibrik”的铜或黄铜的锅(现在也有不锈钢锅)中煮,一直到沸腾为止,然后再将火关掉,全部倒入杯中。可在煮的过程中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小豆蔻、大茴香和糖,但一般不放牛奶。煮咖啡时,表面会有一层深褐色的泡沫。

据说,古代男子登门提亲,女方会考察求婚者煮咖啡的技术,如果煮不出这层深褐色的泡沫,就表示男方的能力不够——以我这样低下的智力真是很难理解,以后又不靠卖咖啡为生,咖啡煮得好有个屁用啊?要考察男人的能力,也考察点有价值的啊,比如赚钱能力,比如生活能力,再比如众所周知的和生小孩子有关的那个什么能力。要有女方因为这个把男的给踹了,我看这家人多半脑子进水了!不过在当今的土耳其喝茶才是主流,这一陋俗估计已经不复存在了。

又据说,女方请男方喝咖啡,如果里面加糖,表示同意男方的求婚,如果加盐,则表示不同意;如果男方坚持要娶女方,无论如何都要把咖啡喝完。

煮完后,大部分的咖啡粉,都会沉淀在最下面,但客人在品尝时,还是能喝到一些咖啡粉末。土耳其咖啡的口味,主要可以分为完全无糖的苦味(Sketos)、加了一茶匙糖的微甜味(Metrio)以及加了1.5茶匙糖的甜味(Glykos)三种。

在喝土耳其咖啡之前,最好先喝一口冰水,充分释放味蕾的灵敏度,之后就能慢慢品味土耳其咖啡的别样风情了。

2.喝完咖啡绝不饮水

在土耳其,邀请客人来自己家喝咖啡,代表了主人极大的诚意。当我们应邀到当地人家里喝咖啡,一定要记得称赞咖啡的香醇美味,此外,品完咖啡之后,即使喝得满嘴都是渣,也不能喝水,因为品咖啡之后喝水暗示了咖啡不好喝,会伤害主人的感情。

3.咖啡算命——准不准啊?

越是古老的国家,越是神神道道。希腊和土耳其这两个国家宗教不同、语言不同,但不知道为什么,不仅煮咖啡用同一种器具,连算命都用同一个方法。

步骤如下:

(1)喝咖啡时考虑想问的问题,留一点咖啡在杯底。

(2)轻轻晃动杯子,逆时针转动三次。

(3)将杯盖盖在杯子上,小心地倒扣过来,静置一会儿,等待杯底的温度冷却。

(4)打开杯子,就残留在杯盖上的图案进行占卜。

图案如果是心形,代表爱情即将来临;如果是飞禽,代表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如果是矩形,代表财富降临……

最后,占卜完之后,还可以利用咖啡盘中的咖啡液体判断愿望何时实现。方法是:先在脑海中默念一到三个愿望,然后将盘子立起来,让盘中一些残余的咖啡液体顺着盘子流下;流下的第一道水流,就代表第一个愿望,第二道水流,代表第二个愿望,以此类推。如果水流的水迹很长,甚至流到盘子的另一边,表示要花许久的时间愿望才会实现,如果连流动都没有,那就表示此愿望暂时不会实现。

我觉得用这个方法算命准确性不会太高,首先出来的图案就相当考验占卜师的眼力啊,万一四不像的,死活辨认不出来,那可怎么办呀?

另外主观的因素太多——我要是想愿望快点实现,就多剩点咖啡,把盘子立得更垂直些,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这不就流得快了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有小伙子想讨女孩子的欢心,咖啡占卜倒是又简单、又好玩。

三、并不出彩的土耳其咖啡文化

当欧洲人尚不知咖啡为何物,奥斯曼大军的铁蹄已经踏遍非洲大陆,将阿拉伯的咖啡带出国界。

当德国的主妇还在用鸡汤炖咖啡时,土耳其特使带来的那些复杂讲究的咖啡礼仪和精致豪华的咖啡器具已经轰动维也纳。

关于咖啡,土耳其的开场无比惊艳,然而咖啡文化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却始终无法绽开迷人的花朵,一直等而下之,甚至迷失过,堕落过——咖啡馆在历史上一度被当成妓院,很多资料显示17、18世纪开咖啡馆的都是寡妇或者妓女。

输在起跑线上的其他欧洲国家很快就超越了土耳其。

我分析下原因,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前来“拍砖”。

高晓松的脱口秀《晓说》曾经说过,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在19世纪毫无征兆地大放异彩,这是因为之前俄罗斯由大量贵族青年组成的军队打败拿破仑之后乘胜追击,这一追就追到了西欧,从而大开眼界,领略到了欧洲文明的魅力,这些贵族青年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回国后就开始为俄罗斯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土耳其在历史上曾经和中国交过手,当时它的名字叫突厥,14世纪到18世纪是奥斯曼帝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之后开始衰落。这其实是一个尚武的国家,文化上从来没有发达过,我上大学时外国文学史这门课根本就没提到土耳其。

我们知道,开咖啡馆虽然是一门生意,可毕竟是和文化沾边的生意,搁在19世纪和20世纪,就算文化产业了。所以要么就把咖啡馆当文化,往死了玩高雅,要么就把它当生意,往死了赚钱,名和利,占一样都能横行一时。

土耳其军队的文化素质明显比不上俄罗斯军队,没文化的丘八太多,打仗也就马马虎虎了,经商头脑不行,文化更不行,写个诗估计也只是“青春足迹踏遍祖国边境”这个档次的,所以虽说和俄罗斯军队一样有机会走出国门,却始终无法从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吸收到营养。咖啡馆这么讲究气质的游戏,不适合他们玩。

最后我想说,如果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都无法光辉璀璨,那么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它只会愈加平庸。

平庸固然不是罪,但始终让人遗憾,毕竟是它开了风气之先。

第四节美国

美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喝咖啡的族群,超过一半的人口天天喝咖啡,在这个国家每天有4亿杯咖啡被干掉,这个数量还呈现了逐年上涨的趋势。咖啡年贸易额300亿美元,仅次于汽油。

美国人虽然热爱喝咖啡,但对咖啡口感似乎并不那么讲究,也不像法国人那样注重浪漫的情调。美式咖啡味道清淡,颜色几近透明,我每次喝美式咖啡,嘴里都要淡出一只鸟来!当然啦,话又说回来,中国人这么喜欢喝茶,有多少人懂得茶中三昧?很多人不也只是意思意思而已?

美国人还喜欢用粗犷的马克杯来装咖啡,这就是传说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风格,美国人喝咖啡还真有点糙老爷们的感觉。

美国的东西都不太好吃,可是美国人不管吃什么,好像都挺起劲的。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费解的国家啊!

一、美国的咖啡风俗

1.一切为了新鲜

美国人对咖啡豆的要求却相当高。欧洲人的现磨咖啡以80%的阿拉比卡豆和20%的罗布斯塔豆进行拼配,而美国人则要求百分之百的阿拉比卡豆——还得是绝对新鲜的咖啡豆。在战争期间,士兵出发时甚至不忘携带炒锅、研磨机,以便随时随地能烘焙生豆,研磨咖啡,喝到最新鲜芳香的咖啡。

到19世纪末,人们已经基本放弃了购买生豆自己烘焙的方式,而改为购买熟豆。美国人却没有放弃对新鲜的追求,他们随之对咖啡的包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金属罐、抽真空等,这些改革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

费尽心机死乞白赖非要喝最新鲜的咖啡、用最好的豆子,然后又不好好煮,随便处理下就往嘴里送……

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呀!

2.不变的咖啡时间

咖啡时间是美国公司的传统。

每个公司都会安排一个茶水间,里面有热腾腾的咖啡和若干茶点,这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员工可以在咖啡时间小憩片刻,摆几个瑜伽姿势,和同事讲讲是非、聊聊八卦、发发牢骚,放松下心情,然后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二、星巴克:我的老爸是神话,搞定顾客绝代风华

全世界最牛的咖啡馆——毫无疑问,这一殊荣属于星巴克!

我知道大家对“牛”会有不同的看法,历史悠久的咖啡馆很牛,技术屌爆的咖啡馆也很牛,凭什么星巴克最牛?

不好意思,我这种3号人格黄色性格的金牛座,向来喜欢用钱多钱少来衡量价值,倒不是因为我和星巴克帝国的缔造者霍华德·舒尔茨一样都养了条大金毛,算是广义上的狗友。

咖啡馆始终是一门生意,不管咖啡有多好喝,不管有多少名人曾经光顾过,不管在这里诞生过多少奇迹,长年亏损的咖啡馆都是在浪费社会资源,都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这话听着有点刺耳,或许会伤害到正在为梦想咬牙坚持的咖啡馆大小老板们,不过我想我的话再残酷,也残酷不过现实。

从商业的角度讲,星巴克开的分店最多,营业额最多,利润最多,纳税最多,创造的就业机会最多,所以,它最牛。

证毕!

星巴克(Starbucks)于1971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现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目前共有1万多家店。

霍华德·舒尔茨认为,工作应该能给人带来尊严,所以星巴克通过完善的医疗保险、优厚的薪资待遇和独特的“豆股票”来增加企业向心力,因此员工流动率非常低。

我曾经很质疑这一点,因为这么好的待遇会让咖啡馆的运营成本变得很高。我们知道,因为员工流动率太高,我国的餐饮企业通常会采用各种方法来逃避给员工上社会保险。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账也可以这么算:如果给员工更好的待遇,因而能招到更称职和愿意工作得更久的员工,那么在培训和磨合方面花的时间成本会少得多;另外,星巴克采用自助式服务模式,每家店用的员工数量比较少,因此即使在每个人身上花的成本比较多,一家店的总成本仍然不会太高,而人少又便于管理和培训,店长能关注到每个人的成长。结论是,舒尔茨同志比我聪明,不服不行。

星巴克非常重视他们的禁烟政策,声称香烟的味道会破坏咖啡的原始香味,也基于同样原因,禁止员工喷香水。

星巴克的市场定位是客人除了家和工作场所外的第三空间。现在,泡星巴克成为小资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句话形容了星巴克广受欢迎的程度:“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插叙一下,这话原话是“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来自维也纳文学大师托贝格写给女朋友的便条。

这话由于实在太屌,已经被无数次地改编,我一个朋友的QQ签名是“我不在游泳池,就在去游泳池的路上”;有一阵我养的狗老生病,我对着医生叹气:“我不在宠物医院,就在去宠物医院的路上”……可见太经典的话通常没有好下场,就比如此话,终于沦为一个白菜帮子,由着大家劈打。

但是,最广为流传的改编,也就是星巴克这一句了,我倒觉得,这一次的改编不是老霍自己干的(或者指使公关团队干的),而是广大粉丝自发的行为。

插叙完毕,继续说正题。

星巴克的咖啡与其说是咖啡,倒更像是普通饮品,略带了一点咖啡的味道,即使是作为普通饮品,它的多数产品我认为是不合格的,除了星冰乐,没有一样我能喝得下去的。这可能也是他们在意大利这个美味优先的国家全无市场的原因——星巴克以意大利咖啡文化为母体,然而星巴克在意大利没有一家分店。

在商业咖啡的推广上,目前还没有一家咖啡馆能比得上星巴克,虽然它也面临Costa的挑战,局部地区没能在竞争中占优(比如在香港打不过太平洋咖啡),但是总的说来,它还是TOP1。

所以说嘛,咖啡好喝与否不是制胜关键,星巴克卖的已经不再是咖啡,甚至都不是“第三空间”,而是一种小资的感觉。这就跟买了LV包包,包的功能已经不再是购买理由,人们买的是LV带来的身份象征。你的包又结实又耐用又好看,那又怎么样?能像LV那样让我得瑟个没完吗?

现在有些咖啡馆呀,动不动就要和星巴克PK——不停地比较自己家的产品和星巴克的产品、自己家的环境和星巴克的环境……这些优势在神秘的感觉面前,有那么重要吗?

当听说星巴克在国内的第一家店因为不堪承受房租飙升的压力,从北京的国贸一期迁至三期时,我有些伤心,星巴克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标杆,我希望它好。

第五节 越南

越南是个很穷很落后的国家,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穷国的文化讲起来总是有些勉强。

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分一个名额给亚洲的国家。亚洲人里,最喜欢喝咖啡的其实是韩国人,我还真不太想说韩国,因为除了满大街的咖啡馆,他们好像也没搞出些特别有意思的东西来。写书嘛,没点八卦怎么行呢?这就好比炒菜不放盐,吃着没劲。越南的咖啡文化虽然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不过比较好写一点。

欧美列强多少把喝咖啡和艺术啊哲学啊这类云里雾里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但是对越南人民来说,喝咖啡和喝汽水没有区别,咖啡只是饮料的一种,又因为越南遍地都是咖啡树,所以喝咖啡比喝汽水还便宜。

一、越南的咖啡风俗

1.泡咖啡还是得用滴滴金

喝咖啡是越南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用滴滴金来冲泡咖啡,这种冲泡方式是越南曾经的占有者法国人发明的,又被与时俱进的法国人抛弃了,但却被越南人保留至今。

越南人喜欢在咖啡里放很多糖和炼乳,咖啡颜色深厚,喝到嘴里味道也更加浓郁。

2.越南人爱喝冰咖啡

这个大家可以理解,越南天气热,大家喜欢来点冰让自己凉快凉快。

越南人用滴滴金冲泡好一杯热咖啡后,会提供三种冰块让客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