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位年轻的海洋科学家就在酝酿着一个大胆的科学研究计划——深海钻探计划。他们最初的目的是,花钱去建造一艘海洋钻探船,开到大洋上,找到适当位置,在大洋底钻一些钻孔,取出洋底的岩芯,用来观察和研究莫霍面的性质。
什么是“莫霍面”呢?它是指在地球地壳与下面的地幔间存在的那个过渡界面,这个界面是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在研究地震波在地壳内部传播时第一次发现的。为了纪念莫氏的功绩,地球物理学界便把这个界面叫做“莫霍面”。
现在已经知道,莫霍面处于大陆平均深度30千米左右,在海洋底平均深度在5千米左右。其中在大洋中脊一带还要大大小于5千米的深度,有人推测,有的地方可能只有1千米左右。
后来,人们把这项科学考察计划就叫“莫霍面计划”。
“莫霍面计划”提出后不久,就得到了美国国会的批准,并收到一笔数量可观的经费支持。1961年计划正式开始实施。当时,科学家们建造了一艘叫“卡斯一”号的科学钻探船,在美国西海岸外的东太平洋上,进行了第一次深海钻探。此地的海水深度为3500米,下面属太平洋底的洋底地壳。深海钻探钻进洋壳达183米,虽说这个深度离地壳底还差得很远,但毕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大洋底的岩芯。
由于技术与经费等原因,此项计划于1966年夭折,钻透地壳的梦想也没有实现。但是,“莫霍面计划”仍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它向世界宣告,人类向深海进军的号角吹响了!
自“莫霍面计划”开始,接着是深海钻探计划,一直到今天,已连续开展工作达40多年。科学家们从大西洋的大洋中脊,到东太平洋的海隆;从印度洋、地中海到南极洲海岸外,遍访世界各大洋许多海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成果,使人们对于海洋地质、地壳演化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个被称为引起地球科学革命的崭新的学说——海底扩张与板块学说正式确立,成为主导今天地球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框架。
深海钻探采到了距今1.7亿年以前(中侏罗纪)的大洋底最古老的地层,在这些古老地层中找到不少化石新种。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大量海底火山、海底热泉,大片的锰结核分布区,以及油气、多金属软泥、硫化金属矿床等有用矿体,为日后全球海洋大开发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资料。
然而,丰厚的科学成果并没有实现两个美国年轻人最初的梦想。当然,人们也不能通过这些有限深度的钻孔去了解更深层的海底奥秘。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总会有一天实现自己追求的奋斗目标,尽管这个目标现在看来还十分遥远,要走的路仍然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