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7379600000013

第13章 阿富汗

(一)历史沿革及自然资源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国名来自波斯语,意为“山上人”。国土面积647500平方公里。人口约2900万。全国分为34个省,省下设县、区、乡、村。国花:郁金香、小麦。国树:桑树。官方语言为普什图语和达里语,人口中有50%讲达里语、35%使用普什图语。首都喀布尔:位于喀布尔河谷、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东经69°。海拔1800米,四周群山环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山区都城之一。

1.历史沿革

阿富汗的历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远征时,阿富汗地区并入波斯。亚历山大远征后又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国。约公元前250年,位于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据地脱离塞琉古而独立,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大夏、吐火罗等),约公元前140年-前130年大月氏灭掉“塞种巴克特里亚王国”。公元1世纪左右,大月氏王国的贵霜翕侯丘却征服其他四个翕侯,建立“贵霜王国”。公元3世纪中期,贵霜王国分裂为若干小国。同时萨珊王朝兴起,阿富汗处于贵霜小国和萨珊王朝的双重统治下。公元5世纪初期,又一支北方游牧民族——嚈哒人西迁,占领中亚和阿富汗,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进入,控制了吐火罗。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人。公元9世纪初,阿富汗大部分地区已被阿拉伯人占领,并开始伊斯兰化。1220年,蒙古人夺取中亚,开始统治阿富汗。公元13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分裂,阿富汗由伊尔汗国(旭烈兀)统治。公元15世纪末期,阿富汗处于北方乌兹别克人与帖木儿王朝的混乱争夺中。从公元16世纪上半叶到公元18世纪,阿富汗主要处于印度莫卧儿王朝(控制南部),波斯萨法维王朝(控制西部),乌兹别克人(控制北部)的统治之下。1747年,阿赫马德沙乘波斯衰落之际独立,建立了杜兰尼王朝。1751年,阿赫马德沙统一了阿富汗。1842年,杜兰尼王朝崩溃,巴拉克查依部落的20兄弟各据一方,后来最小的兄弟道斯特·穆罕默德建立了巴拉克查依王朝(1837—1930)。其间分别于1839年-1842年、1879年-1880年、1919年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第一次英阿战争(1838年10月~1842年10月),英国未达到在阿富汗建立保护国的目的,道斯特重登王位。第二次英阿战争(1878—1881),英国控制了阿富汗的外交权利,阿富汗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自1880年起,阿卜杜尔·拉赫曼(道斯特·穆罕默德的长孙),开始逐步重新统一阿富汗。1901年,拉赫曼去世,其长子哈比布拉汗和平继位。1919年2月21日,哈拉比汗遇刺,其第三子阿曼努汗登基。1919年5月,英当局拒绝承认阿曼努汗政权,并爆发了第三次英阿战争(1919年5月—8月)。1919年8月19日,阿富汗宣告独立。1929年10月17日,纳第尔汗(原阿曼努汗政府国防大臣)被推选为阿富汗新国王,建立了阿富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穆沙希班王朝。1933年11月8日,纳第儿汗遇刺身亡,太子穆罕默德·查希尔继位。1973年7月17日,前首相、亲王达乌德联合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发动政变,建立“阿富汗共和国”。1978年4月27日,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建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9月,阿明发动政变,建立阿明政权。1979年12月12日,苏联入侵阿富汗,随后建立亲苏的卡尔迈勒政权和纳吉布拉政权。1992年4月—2001年9月,阿富汗陷入内战,期间曾建立过拉巴尼政府和塔利班政权。1997年10月27日塔利班政权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2001年美国、英国等国出兵推翻塔利班政权。2001年12月22日,阿富汗成立以哈米德·卡尔扎伊为首的临时政府。2002年6月24日,阿富汗过渡政府集体宣誓就职,2003年通过宪法确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2004年11月3日,卡尔扎伊当选首任直选总统,任期5年。2009年卡尔扎伊连任阿富汗总统。

阿富汗1946年11月19日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955年1月20日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63年11月22日两国又先后签订了边界条约、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文化合作协定。

2.自然资源

(1)地形地貌。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和中国新疆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阿富汗疆域东西长1300多千米,南北宽约900多千米,全国陆路边界5509千米。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1000米。全国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全国森林覆盖面积1.9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3%。

(2)气候。阿富汗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降雨量仅240毫米左右,而且海拔越低降水量越少,平原地区仅为100毫米。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季节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夏和昼、夜之间温度相差很大,夏季的最高气温可达49度。冬天的最低气温可到零下30多度。每年6月~9月多大风,称为“阿富汗热风”。

(3)水资源。水资源是阿富汗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境内水资源短缺。阿富汗的河流大部分是内陆河,主要河流有阿姆河、赫尔曼德河、喀布尔河和哈里鲁德河等。其中赫尔曼德河全长1007公里,流经全国约31%的土地,对西南部沙漠地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赫尔曼德河的下游流入伊朗,对伊朗的沙漠地区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阿富汗大部分河流下游均流出国外,在用水问题上与同邻国的争端经常发生。

(4)能源矿产。阿富汗矿藏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及绿宝石、石油、青金石等。阿富汗的天然气储量约为1000亿立方米~1500亿立方米,全部分布在同塔吉克、乌兹别克和土库曼接壤的北部边界地区。煤矿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总储量在4亿~5亿吨左右。阿富汗各地均有铜矿,其中Logar省的铜矿带,堪称是世界上现已探明的巨型铜矿之一,阿富汗拥有上亿吨的储量。锂矿集中在Nangarhar省。阿富汗各地均有铁矿资源,位于Bamian省的HajjiGak地区的铁矿储量巨大,是世界级的大铁矿。该铁矿延伸总长达600公里,大约有16个分离的矿体,总储量达到近20亿吨。阿富汗还拥有丰富的铬、铍、锂、铍等资源。除上述矿产资源外,阿富汗的铅、锌、锡、镍、汞,及一些稀有的钨、铷、钽、铋、铌、铯都有一定储量。非金属矿产资源如硫、重晶石、大理石、绿宝石、青金石都有丰富储量。

(二)民族宗教及地缘政治

1.民族宗教

(1)民族。阿富汗约有30~50个民族,其中普什图族约占总人口的44%,塔吉克族占25%,哈扎拉族占10%,乌兹别克族占8%,另外还有土库曼族、俾路支族、帕沙伊族、努里斯坦族、查尔艾马克族、阿拉伯族、吉尔吉斯族、克孜勒巴什族、布拉灰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普什图族由多个部族组成,主要分布于南方东部以及首都喀布尔,塔吉克族主要分布于中部高原,哈扎拉族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哈扎拉贾特山区。

(2)宗教。该国9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84%,什叶派15%。只有不到1%的人口信奉印度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2.地缘政治

(1)政治体制。阿富汗实行总统制。在过去200多年的时间里,阿富汗的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封建王朝向民主国家过渡的演变过程。“9·11”事件后,在美国军事打击下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垮台。在联合国主持下,阿富汗启动战后重建“波恩进程”。2001年12月,阿富汗成立临时政府。2002年6月,成立过渡政府。2004年1月,阿富汗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院(下院)和长老院(上院)组成。人民院议员不超过250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平均分配,但保证每省至少有2名女议员。长老院议员从各省、区管理委员会成员中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须召集大支尔格会议并获得2/3以上多数通过才可免除总统职务。2004年10月,卡尔扎伊当选阿首任民选总统。2005年9月举行了全国及地方议会选举。2005年12月,阿富汗新议会成立。现任长老院主席为法扎尔·哈迪·穆斯林姆亚尔,人民院议长为阿卜杜·拉乌夫·伊卜拉希米。支尔格大会,又称大国民会议。大支尔格会议是阿人民意愿的最高体现,由议会上下两院议员、各省议会议长组成,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批准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有权决定涉及阿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等问题;审议总统提交的内阁组成名单;内阁部长、最高法院法官和大法官可以列席会议;会议不定期举行。2009年8月,阿富汗举行第二次总统选举,卡尔扎伊再次当选总统。

阿富汗现有注册政党95个。主要政党有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阿富汗伊斯兰党(哈里斯派)、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等。

(2)地缘政治。阿富汗是沟通欧亚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在古代,阿富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也是中亚游牧民族西迁土兰平原和其他平原的必经之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古代阿富汗一直是波斯、印度和中亚诸国争夺之地。近代以来,阿富汗屡受大国的利用和争夺,充当着大国势力的缓冲带。19世纪后,阿富汗成为英、俄等大国争夺地盘、较量实力的场所。直到1919年阿富汗才获得完全独立。二战后,阿富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再次被卷入大国角逐的漩涡。苏联解体后,阿富汗内战一发而不可收,直到1997年塔利班异军突起。阿富汗对西方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阿富汗地理上介于中亚、西亚和南亚之间,甚至与东亚、欧洲也有联系,是军事战略的要地,对相邻地区,特别是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亚五国的安全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还能影响到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采取军事行动,并借机实现了在中亚的军事存在。美国、北约以在阿富汗“反恐”为名,布置重兵;日本、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也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显然不单纯是要让这个贫瘠国家恢复生机,除了应对阿富汗的毒品和恐怖威胁外,更看中的是其特殊的战略价值。目前,阿富汗正处于国内政治转型与和平进程重建的关键阶段,开始根据相应的国际环境与自身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外交战略。阿富汗在与美国合作的同时,也与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伊朗、中国等国在不同领域都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合作。

①阿富汗同中国的关系。中阿两国通过边境的一块狭长地带——瓦罕走廊相连。阿富汗于1955年1月20日与中国建交。2005年4月阿富汗副总统哈利利访华。2006年哈米德·卡尔扎伊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阿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卡尔扎伊总统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3月卡尔扎伊总统访华。中国加大了对阿援助和经贸合作,2002年1月,中国承诺5年内援阿1.5亿美元,一半为无偿援助,一半为优惠贷款,为阿援建了帕尔旺水利修复工程、喀布尔共和国医院等项目,并提供了物资援助和人力资源培训。2009年6月,中阿签署矿业合作谅解备忘录;7月,由中冶江铜联合体中标的阿富汗埃纳克铜矿正式开工。

②阿富汗同美国的关系。阿富汗和美国于1934年建交。“9·11”事件后,美国全面主导阿和平进程和经济重建,向阿富汗提供巨额经济援助。美国还协同北约等向阿富汗地方派遣省级重建队(PRT)。2005年阿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联合宣言,内容包括美在民主治理、经济发展、维护安全等方面向阿提供帮助,继续使用经双方同意的军事设施,在与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享有在阿开展适当军事行动的自由等。两国高层互访频繁。2011年6月,奥巴马总统宣布撤军方案,2011年年底前撤出1万人,2012年夏季前再撤出2.3万人,2014年底完成安全责任转交。美在按计划推进撤军进程的同时,积极推动阿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进程。2012年5月,阿美签署《持久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对2014年后美在阿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作出规划。美国给予阿富汗“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重申不寻求在阿拥有永久军事设施,但2014年后将在阿富汗保留一定军事存在。

③阿富汗同巴基斯坦的关系。阿巴关系因历史、反恐等因素长期不睦。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积极斡旋下,阿巴关系出现并大体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两国领导人接触频繁,双方就合作打恐、促进双边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等方面达成共识,但仍出现一些波折。2012年,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拉巴尼遇刺身亡,两国关系再度受挫。2013年以来,两国关系有所改善。2月,卡尔扎伊赴巴基斯坦出席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峰会,期间与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会晤。之后,吉拉尼响应卡尔扎伊请求,发表声明呼吁阿富汗有关各方参与阿富汗国内和解进程。

④阿富汗同印度的关系。阿富汗政府重视发展对印关系,两国高层保持密切往来。印迄今已承诺援阿20亿美元。印在阿设有1个使馆和4个总领馆。2006年至今,卡尔扎伊7次访印,双方就印度援阿重建、加强反恐合作、推动经贸往来和区域合作等问题达成共识。2011年10月卡尔扎伊访印期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⑤阿富汗同俄罗斯的关系。塔利班统治期间,俄支持反塔联盟。阿富汗新政府成立后,俄即恢复同阿关系。俄支持阿和平重建,已向阿提供7亿美元援助,免除阿所欠103.8亿美元债务。俄强调联合国应在阿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关注阿毒品问题,主张在阿周边建立“禁毒安全带”。俄主张阿未来成为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境内无任何外国驻军和军事基地的中立国。俄罗斯不能接受美国、西方各国在阿富汗长期驻军,但认为美国、北约须对阿富汗安全负责到底。俄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同阿巩固和发展关系,反对成立新的涉阿地区合作机制。

⑥阿富汗同伊朗的关系。伊朗是阿富汗西部重要邻国,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渊源和联系。伊朗在阿富汗有一定影响力,至今仍接纳阿200多万难民。伊朗积极参与阿重建,重点援建与其毗邻的阿富汗赫拉特省,使之成为阿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⑦阿富汗同上合组织的关系。2004年以来,阿富汗总统、副总统多次以主席国客人身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总理会议。2005年11月,阿富汗同上合组织建立联络组。2009年至今,上合组织已举行五次阿富汗问题副外长级磋商和一次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2012年6月,阿富汗正式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

(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阿富汗是个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30多年的战乱,使阿富汗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据亚洲发展银行估计,2001年至2002年度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为44亿美元,人均170美元。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02年以来,阿富汗国民经济呈现“低水平的快速增长”,经济逐步恢复发展。2010—2011财年经济同比增长12.96%,国内生产总值(GDP)163.52亿美元,人均GDP为551美元,对外贸易总额58.47亿美元。

(1)工业。过去多年的战乱,使阿富汗工业基础几乎陷入崩溃。现在阿富汗的工业主要以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电力、制糖、金属制造和农产品以及水果加工等。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阿富汗主要出口干鲜果品、紫羔羊皮、地毯、棉花、羊毛、青金石等产品,进口以纺织品、汽车、石油产品、机械、糖、茶叶等为主。

(2)农业和畜牧业。农牧业是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全国劳动力人口中的近2/3服务于农业,耕地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棉花、甜菜、干果及各种水果。经济作物有棉花、甘蔗、甜菜、油料、葡萄等。阿富汗盛产甜葡萄、甜瓜、杏、樱桃、无花果、桑果、石榴等,水果和干果是阿富汗最重要的出口类商品之一。种植业中棉花占据重要位置,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阿富汗主要畜牧产品有肥尾羊、牛、山羊等。阿富汗出产的紫羔羊皮世界闻名。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口逐年快速增长,阿富汗的粮食不能满足国内需要,日用品和食品主要靠进口。阿富汗无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北部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界上的阿姆河和昆都士河部分河段有通航能力。

阿富汗是世界第一大毒源地“金新月”的中心。由于种植鸦片的收入高于农作物种植,鸦片生产已成为农民的主要就业出路。阿富汗农村地区有占总人口13%的人在种植鸦片。2006年阿鸦片种植面积达创纪录的16.5万公顷,鸦片产量6100吨,占全球鸦片总产量的92%。《阿富汗瞭望报》曾报道,联合国禁毒办公室报告显示,2011年阿富汗毒品产量为5800吨,鸦片收入增幅高达133%,达到14亿美元,相当于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3)商贸。阿富汗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食品、机动车辆、石油产品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对象为巴基斯坦、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等,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巴基斯坦、美国、日本、韩国、土库曼斯坦、印度等。2000年阿富汗进口总额达到160万吨,其中本国消费约占1/3,用于本国的消费品中,燃料油、粮食、糖、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约占70%。其余向周边国家再出口。2001年阿富汗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7.65亿美元,其中进口16.97亿美元;2002年阿富汗进出口总额达到24.22亿美元,其中进口23.22亿美元。2009年阿富汗对外贸易总额已上升到60亿美元。

2.社会发展

2010年阿富汗全国人口为2600万,其中城市人口570万,占21.92%;农村人口2030万,占78.08%。人口增长率2.03%,人口平均寿命44.5岁,婴儿成活率49%。失业率达40%,全国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中。30多年的内战使阿富汗的基本生活设施遭受极大破坏,道路受损,电力奇缺,物价上涨,生活必需品匮乏。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阿富汗可以享受自来水供应的城市居民不到20%,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阿富汗严重缺少医疗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国家的基本医疗只能覆盖40%的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5‰。阿富汗实行12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20万,其中男生占62.5%。阿富汗现有十余所高等院校,喀布尔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主要报纸有《祖国报》、《瞭望》、《早八点》、《喀布尔时报》、《喀布尔周报》、《阿尼斯报》等。阿富汗广播电台成立于1925年,对外用9种语言广播。阿富汗电视台于1978年建立,用达里语、普什图语播音。

阿富汗有两家航空公司,有46个机场,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其中阿利亚纳航空公司实力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目前已开通阿富汗至巴基斯坦、伊朗、阿联酋、印度、土耳其、德国、俄罗斯、中国、阿塞拜疆、沙特、科威特和塔吉克等12条国际航线。2003年7月12日阿富汗正式开通喀布尔至乌鲁木齐航线。

2002年以来,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帮助下,阿富汗大力恢复基本的民生设施。安置返阿难民,解决居民用水、用电问题,加大医务人员培训,恢复各级学校教育。2002年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支持和参与阿富汗基础设施重建,援助阿修复帕尔旺水利项目修复工程(一期已经完成,二期正在执行),我国还利用有关双边和多边机制为阿富汗培训有关农业技术或管理官员,以及提供一些所需的农用物质援助。

(四)国家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

1.国家战略

阿富汗政府奉行独立、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阿富汗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参与区域合作,先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邻国共同签署《喀布尔睦邻友好宣言》、《<喀布尔睦邻友好宣言>签署国政府关于鼓励更紧密的贸易、过境和投资合作的宣言》和《喀布尔睦邻友好禁毒宣言》。2005年10月阿富汗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阿富汗还利用地缘优势,大力推动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天然气运输管道。阿富汗和美国于1934年建交。“9·11”后,美全面主导阿和平进程和经济重建,向阿富汗提供巨额经济援助,并协同北约等向阿地方派遣省级重建队(PRT),帮助当地改善治安,开展经济重建。2005年5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美,阿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8年,巴美签署第二份战略伙伴关系文件。

阿富汗是中国重要邻国,2013年9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举行会谈。双方当天签署两国政府引渡条约、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及高校合作等文件,就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2013年中国政府将向阿方提供2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两国将共同打击非法移民、贩运人口、贩运武器和毒品等跨境威胁活动。为应对国际、地区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和阿富汗将加强在国际和地区机制内的协调与合作,在地区层面建立信任,促进阿富汗乃至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2.丝绸之路经济带

阿富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也是古代中亚游牧民族西迁土兰平原和其他平原的必经之路。中国史籍上记载的大月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中国就和大月氏人建立了联系。公元前139年至公元前122年之间,张骞两次西行,历经疏敕、大宛、康居,抵达大月氏,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424年至428年,大月氏生产琉璃的技术传入中国,琉璃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

阿富汗是中国的近邻,其国内一些人口较多的民族,如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等,同我国新疆地区的部分民族属同源跨国民族。同源民族之间在民族、宗教、历史和文化方面均有着广泛的联系。中国是阿富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阿富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机电、五金、纺织、日用品、轻工类等,阿富汗的主要出口国为巴基斯坦、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等,对外出口的商品只有包括手工地毯、干果、鲜水果、药材、棉花、大理石和少量杂粮等几十种初级产品,其中粮食、药材类农产品主要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等国。阿富汗81%的芝麻出口到伊朗。2011年,中国和阿富汗的双边贸易额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中国出口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进口额0.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012年1月至5月双边贸易额1.53亿美元,同比增长95.3%。

2008年,阿富汗第一副总统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第七次总理会议上表示:阿富汗不但需要国际社会给予全面的援助,同时也希望扩大区域合作。马苏德说:“阿富汗人民和政府无论如何不希望我国成为恐慌和地区不稳定的源头。对于一个稳定的阿富汗来说,必须与世界所有地区发展经贸关系,包括我们希望恢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