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7384100000011

第11章 旅游资源评价

6.1 旅游资源评价概述

引言

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但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往往阻滞其发展。这种资源的有限性和发展的相对无限性交织在一起,迫使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第一步必须弄清楚旅游资源状况,即必须先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只有建立在翔实的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基础上的规划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章将对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一个全面的介绍。

本章学习目标

·明确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了解各种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6.1.1 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

所谓旅游资源评价,就是按照某种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也就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和开发利用价值。

大多数情况下,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就开始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价。当然,最终的评价结果,必须在整个调查工作结束之后统一进行。

评价的结果有助于了解其自身的价值,了解其旅游吸引力的强弱,以明确开发方向,确定其市场范围及其所在地将来旅游业可能达到的规模。正确评价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其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该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

旅游资源评价最常见的结果是根据一些标准对某些旅游资源评级,即评定为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和社区级中的某一级。

6.1.2 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要分为旅游资源本身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二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差别。

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主要是根据旅游资源调查所得到的该项旅游资源的特征资料。通过特征资料数据,便不难判断出该项旅游资源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人们更经常进行的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它以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为基础,又加上了对于旅游资源开发所必不可少的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等因子。

这两种评价由于各自的因子数量不同,故而其评价结果(即所得的评价数值)有时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只要提及高山,全世界的人都会首先想到珠穆朗玛峰,从旅游资源本身评价的角度,它被列为世界第一是无可争辩的,具有垄断性;然而若从开发的角度进行评价,加上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因子,其评价结果必然大为降低。北京云居寺石经为“世界之最”,然而因其可观赏性差,除佛教徒之外,一般游客兴趣不大。西夏王陵是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就其形制而言,在中国独一无二,具有垄断性;然而因其地理区位、环境和旅游接待设施等所限,其开发评价也将得分不高。相反,重庆北温泉公园内有一溶洞,规模很小,若单从旅游资源本身评价,几乎不具备开发价值;然而从旅游资源开发角度进行评价,因北温泉是重庆主要旅游点之一,所以其旅游价值大为提高。

故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首先必须明确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的。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因为这一工作经常是同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相联系的。

6.1.3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通常是一个或一系列旅游地建设的前奏。其目的在于:

·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水平,评估现有旅游资源在旅游地开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

·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订旅游地中未来的旅游资源结构(主次关系)和新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

·通过对旅游资源及其他开发条件的评价,确定不同旅游地建设的顺序。

总之,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应该着眼于它现有的开发程度、吸引能力和开发潜力,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和可行性论证。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究其原因,一是旅游资源本身包罗万象,很难统一评价标准;二是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所致,因为不同民族、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尽管如此,人们仍在努力寻求统一的评价标准,研究和制定优化的评价方法,使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赖性,使评价工作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方向前进。

6.1.4 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

1)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认清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因素和外部条件,准确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推出拳头产品,在市场上树立名牌产品的旅游形象。

3)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发挥区位优势,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筛选旅游资源,设计规划思路,确定旅游项目开发的先后顺序。

6.1.5 旅游资源评价的一般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一般遵循下述4项原则。

1)诸因素综合分析。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数量、品位、规模等因素,还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客源市场需求、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这两种评价形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将定性和定量紧密结合起来,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3)动态发展的观点。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的外部条件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所以运用动态的发展观点看待旅游资源,才能客观预测发展趋势,从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评价。

4)客观实际的态度。对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形成、属性、特征、价值等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6.2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6项内容。

1)旅游密度。旅游密度是用来量度旅游资源的特质、规模和旅游接待的社会经济条件等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旅游地开发建设的科学依据。按其内容又可分为4类。

①资源密度。指在一定地域上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计算时必须有统一的计量标准,以便对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旅游资源进行资源密度比较。

②旅游空间(面积)密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所接待或可能接待的游客量与其

空间面积的比值。

③旅游人口密度。指接待游客活动量与接待地人口的比值。

④旅游经济密度。指接待游客活动量与接待地社会经济条件和旅游开发水平之间的比值。

2)旅游容量。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国外常称旅游饱和度,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换言之,旅游容量就是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它可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①旅游的资源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②旅游的生态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这种限度一旦被突破,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就会被破坏。

③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现代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同时各国和国内各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受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限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④旅游的社会地域容量。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会开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之相容的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这个限度则被称为社会地域容量。

⑤感应气氛容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目的。

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密度和旅游资源容量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在相关。前者呈现出旅游发展现实的或可能的区域形象;后者展示了旅游接待的限制性图景。可见,密度组变量与容量组变量是密切关联的,如果实际的旅游活动量超出了客观的容量范围,旅游地的紊乱、不协调状态和破坏过程就会开始和加剧。

3)旅游的节律性。旅游的节律性,又称季节性,是指旅游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和旅游资源在一定阶段(通常是一年)所发展的有节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地要影响到旅游活动,使之产生同样的周期性变动。例如,以避暑为功能的旅游地,一年内产生淡季—旺季—淡季的变化,夏季游人如织,冬季冷冷清清。又如,某些人文旅游资源(节日、庆典、庙会),在一年内常有固定的发生时间。旅游资源的评价必须把这种节律性因素包括在内。

4)度量客体景点的艺术特色、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这些价值和功能,是关系到旅游地开发规模、程度和前景的重要衡量标志,必须对其作出科学的如实的评价。特别是它们在国内和世界上所占的地位,更须作出严谨的评估,不能轻易乱下结论。

5)评价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布局和组合,是旅游地资源优势和特色的重要反映,在评价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相距甚近,又有多种类型的协调配合,并呈线形、环闭形或马蹄形旅游线排列,则是一个风景区最佳的组合态势。

6)旅游开发序位。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主要评价完成以后,最后应做出一个总的开发序位的排列,即根据已经得出的各种量化指标,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关联程度,决定各项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各项开发费用估算得出所需要的旅游投资。

6.3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6.3.1 传统评价方法

因为旅游资源评价问题非常重要,故人们一直在探讨对旅游资源有效的评价方法。如在历史上中国不少地方都曾形成了“某地八景”、“某地十景”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一种简单和模糊的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并为大众所接受。虽然这种说法未必科学,但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民众根据总印象评价的结果。近些年,通过专家和群众评议的方法,陆续评出了三批“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四十佳”(均见本书附录),就其基本原理而言,仍属于上述方法的范畴。应当认为这些结果是有说服力的。

6.3.2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例如,有的学者从旅游资源本身是否具有“古、特、奇、美、名、用”等特点来进行评价,有的则提出了其他标准。

任何一项旅游资源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而且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所以重点应放在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因此,列出以下10项标准。

1.美学价值

所谓美学价值,就是旅游资源所能提供给旅游者的美感的种类及强度。无论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它们首先必须符合美的原则。人们能够享受到的美感种类越多、感受越强烈,对其评价就越高。例如,当问“西湖”在哪里时,人们常脱口而出“在杭州”,其实中国有几十个西湖,但其中以杭州西湖最美,所以才名声卓著以致人们首先就想到了“她”。当然,美是多方面的,而且这并不意味着仅仅指外在的美,而是美学意义上的“美”,这对人文旅游资源尤其如此。《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外貌并不美,《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的相貌更可谓丑陋,但他们的心灵却很美,因而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美感使旅游者从中得到了享受,陶冶了性情,提高了文化素养。凡吸引力较大的旅游资源,首先必须是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名山大川、著名古建筑均可谓美学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的代表。故美学价值在旅游资源评价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2.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旅游资源所包容的文化内涵。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即它所体现出的某种文化特征和精髓的深度。旅游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某种文化,如建筑、文学艺术、民族风情等,除了其外部特征,往往还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如果对某一旅游资源所属的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无法理解它,以致难以接受它。喝茶本属于生活常事,但其发展为“茶道”后,就已经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同样,经过开发的自然风景也必然融入了文化因素。

其二,是指与某项旅游资源直接有关的文艺作品、传说故事等因素。如果这些相关因素的艺术造诣很高,影响极大,则会非常有力地提高对该旅游资源的评价。王思任在《游中乐醉翁亭记》中指出:滁阳诸山与我家乡的雁荡山相比,只不过算是小丘,但有欧阳修、苏东坡等文豪曾经游历过并有描写它的名作传世,于是其名声鹊起。这都是因为名人的关系。

现在,一些著名历史事件发生地“孰真孰伪”的争议时有发生,例如,当年诸葛亮“躬耕垄亩”的卧龙岗究竟在河南还是在湖北?黄帝同蚩尤大战到底发生在哪里?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已经对相关因素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影响有了认识。

3.科学价值

所谓科学价值,就是该旅游资源在大自然变迁或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在这方面具有标志意义的事物或事件会帮助人们了解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因而必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古人类化石、钟乳石等并不耐观赏,然而它们是人类演变和石类研究的重要证据,故其意义重大。又如,赵州桥,论规模不大,但它是人类首次建成的双曲敞肩拱桥,故凡研究桥梁发展史就不能不提到它。典型地质构造、动植物化石点、人类文化遗址、人类科技进步的标志物(如第一辆自行车、第一架飞机、第一个航天器等)等可作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的代表。科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最能满足旅游者增长知识的需要。

4.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指该旅游资源所产生的年代是否与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以及所存文物古迹的时间因素和数量多少。同样是历史遗存,其产生年代久远者价值较高。讲建筑史不能不提到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代所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和山东四门塔(隋代遗存,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佛塔),尽管不少殿宇较佛光寺大殿更恢弘,多数佛塔都远高于四门塔。“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等的确定,基本依据就是它们历史悠久并保存较好。即使原本是普通的事物,也会因其历史久远成为文物而受到格外重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本为明清民宅,且保存完好,现已被开辟为民俗博物馆。当人们提到卢沟桥时,不仅看重其桥梁建筑的价值,更会想到“卢沟桥事变”,也因此在其附近建立了抗日战争纪念馆。更不必说那些名人故居完全是因人而立的了。自然风光亦如此,清代袁子才有诗云:“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这些旅游资源被视为“历史的载体”,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探索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以为现实之借鉴。文物古迹、名人遗迹可作为历史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的代表。

必须说明,无论是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同其旅游价值既有密切联系,有时又有相当大的差别。因为其科学价值或历史价值是从专业的角度去认定的,而旅游已是群众性的行为,大多数旅游者更多的是从美学的角度、消闲娱乐的角度来选择旅游资源,因而可能科学价值或历史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例如地质剖面、化石、岩画、经石等,并不被广大旅游者钟爱。所以必须结合下面将要谈到的“适应范围”来评价。

5.环境质量

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吸引力,因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暂时摆脱环境不良的常住地。一个旅游地的环境质量涉及其气候、地形地质、植被、水质、空气和噪声污染程度、灾变及地方性疾病等许多方面的状况。只有这些方面都有利于人的健康、并且使人感到舒适和赏心悦目时,才具有发展旅游的可能(探险旅游除外)。人们愿意到海滨、森林中去,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此。湖南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景区,经检测为无菌区,而且其负氧离子高出城市数百倍,故游人趋之若鹜。

6.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是指该项旅游资源自身或其所在地在瞬间所能容纳的合理的游人数量。并非在同一旅游地内接待的游人越多越好,如果超过了合理的旅游容量,结果会适得其反。

7.组合状况

组合状况是指在同一旅游地内不同要素的组合或同一地域内旅游资源的分布及配置状况。

在多数情况下,同一旅游地内往往分布有不同种类的旅游资源,并相互配合。例如,山与水相配合,山地与气候、动植物相配合等。有时如果分别对其中的某一种因素进行评价,也许品位都不很高,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巧妙组合,却会大大提高这一旅游地的旅游价值。南方多湖而少沙,北方多沙而少湖,有多种鸟类栖息的地方更少。然而,在干旱的宁夏平罗县境内的沙湖风景区,却有湖、有沙、有苇又有鸟,有不同于白洋淀的成丛成簇的芦苇。虽然沙丘不高,湖水不深,鸟的数量也不很多,此种组合便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以致被国家旅游局推荐为1994年35个“王牌旅游地”之一。

假如某地区仅有一个旅游景点,即使它本身很难得,若旅游者前往旅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经费,即旅游阻力较大,其旅游吸引力将受到很大限制,旅游者在行为决策时必然要考虑付出(时间和费用)与收获之比。而假如同一地区分布有多个旅游点,并且种类较多,聚集程度高,能够全面满足各种旅游者的多种需求,即为组合状况很好,那么,即使其每个单项并非很突出,也会有很多人乐意前往。这种情况也可属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吧”。将秦皇岛孟姜女庙与拉萨布达拉宫的接待规模相比较便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

8.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地理区位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交通是否便捷、与主要客源市场的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旅游必需品的供应能力、区内和邻近地区旅游业的竞争态势等状况。无疑,区位条件的优劣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9.适应范围

所谓适应范围,是指该项旅游资源能够吸引何种年龄、何种职业及何种性别、何种志趣的人;是能够开展多种旅游活动,还是仅对某一特定旅游者群具有吸引力,且仅能够进行特定的旅游活动;以及在一年当中能够利用的时间长短。

能够吸引各种人,能够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和在一年中的大多数季节都能够利用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就较大。因而海滩成为世界旅游的重点,其中又以地处温热地带的海滩价值更高。这一问题比客源市场半径的内涵更加丰富。

若某项旅游资源具有实用功能,会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矿泉水有医疗功能,其价值必然较大,故在很早的年代矿泉水即被人类利用。

10.开发条件

所谓开发条件,指的是该项旅游资源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所处地区的区位条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这些条件的好坏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投资和回收周期以及旅游业饮食和商品供应产生很大影响。

当然,在以上10项标准中,前6项是从旅游资源自身评价的角度所提出的标准。这些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般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它们是决定该旅游资源特异程度的关键性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第7、8、9三项标准对客源的范围和构成的影响较大;而第10项标准则会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定性评价多属于描述性的,有些标准在评价时有很大的主观性,例如,对其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等的评价。但即使是定性评价,也需要进行某些量化分析,如年代、数量和容量等。

定性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即此种方法仅适用于逐项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且其结果缺乏直观性,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当某项旅游资源的某些因素非常优异而另一些因素却很不理想的时候(此种情况并不少见),这种矛盾就很难统一起来。

6.3.3 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法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等数学工具,用具体的数值来表征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

1.技术性单因子评价

所谓技术性单因子评价,是指评价者在进行评价时,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一般适用于自然资源的评价。

例如,对海浴活动的适宜性评价,美国土地管理局选用了水质、危险性、水温、水的颜色与混浊度、风况、1.5米深水域距海岸线的距离、海滩状况7个因素进行分级评价,美国游憩活动适宜性评估系统。

各种参与性较强的运动类型的旅游活动,对地形的倾斜程度和活动路线的弯曲程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例如,攀登要求坡度大于60°,滑雪要求坡度小于45°。各种旅游活动对地形的要求,构成了评价地形旅游适宜性的指标体系。

2.综合性多因子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对旅游规划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开发效益等多方面、多因素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其综合性体现在:既对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又对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进行评估;既包含主观性评价方法,又有包括客观性评价方法;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计算。但是,由于综合性评价牵涉的因素太多,变数太大,因此能较好体现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往往是一些定性方法。

评价系统中的各级评价因子,大部带有合适的权重。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6.3.4 旅游资源评价的其他方法

1.问卷打分法

问卷打分法是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旅游景点的印象打分。

2.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又称专家征询法,是一种以问卷的形式对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然后汇总专家意见的方法。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对一定的客观现实进行判断,确定各因素权重,分析和解决问题。

6.4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旅游资源在开发之前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游览价值、合适的市场距离、便利的交通、较强的接待能力以及度量其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条件。

1.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有下述三点需要考虑:

第一,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游人产生强烈的诱惑力。

第二,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第三,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2.市场距离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首先,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其次,旅游消费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

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3.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其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4.地区接待能力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食、住、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

5.旅游环境承载量

旅游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旅游环境承载量可以用容人量指标来度量。

容人量是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旅游活动的规模应该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资源的浪费。

本章小结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规划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与前提条件。旅游资源评价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主要有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目的、要求、原则等几个方面。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是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部分,它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观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考察性、个性特色、规模组合等各项指标评价及其综合价值评价;旅游资源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评价;旅游资源的区位、客源、投资、施工、开发现状等开发条件评价;以及根据研究目的或开发要求而进行的专题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工作应建立在科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之上。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旅游资源评价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大体上来说,旅游资源的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方法。定性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对旅游资源所作概念性、经验逻辑性的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应用统计、分析、计算等数学手段,用具体的数值或数学模型来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有何意义?

2.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3.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案例分析

紫柏山,原名西城山,又名龙如山,系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位于秦岭南麓留坝境内留坝县城西北15千米,入口处位于316国道高桥铺旁,北距宝鸡145千米、西安300千米,南距汉中120千米。海拔1 000~2 610米,气候凉爽湿润,年平均气温6~12℃,最高气温21℃。自然风景群峰巍峨峻峭,层峦叠翠。山有九十二峰、七十二洞、八十二坦,绵亘数百里,集名胜古迹、秀丽风光、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瀑布温泉、矿产资源和原始森林于一体。境内悬崖峭壁,洞深莫测,坦荡天涯,雾霭蒸腾,其秀美景色犹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李擐南巡,途中到紫柏山游览,把这座山取名“御爱山”。的确,紫柏山东险西秀,南奇北绝;崖岩潭洞,世稀罕见,神物典故意趣横生,成为历代隐士出没、真人坐禅和游客云集之地;既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誉,又有“留侯避谷”之闻。特别是宏大的洞廊、石柱、石笋、清泉、暗流……极富诗情画意的洞中景色和平圹的长青坦、埚底坦、金竹坦等八十二坦,山花烂漫,香气袭人。这一独特地貌和生物群落,以及奇风异俗等,构成“紫柏山奇观”,加之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理想的旅游、探险、度假、避暑、休闲胜地。

思考题

如何评价紫柏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