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刘代泉,汪瑞军.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3]张伟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5]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6]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9]李江敏,李志飞,袁俊.文化旅游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0]胡兆量,阿尔斯朗,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13]王大悟,毕吕贵.旅游规划新论[M].合肥:黄山书社,2002.
[14]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5]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6]全华,等.旅游规划学[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3.
[17]陈放.中国旅游策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18]丁文魁.风景名胜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19]约翰.斯沃布鲁克.景点开发与管理[M].张文,等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0]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旅游学通论[M].程尽能,等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