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首都、行政区划
1.菲律宾
菲律宾首都为尼拉湾畔的马尼拉(Manila),该城早在公元16世纪就是著名的商港,现在仍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1975年11月,菲律宾政府决定把马尼拉、卡洛奥坎、奎松、帕萨伊4个市和玛卡蒂等13个区组成大马尼拉市。人口约1 090万(截至2005年4月),年平均气温28℃。
菲律宾全国划分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设有首都地区、科迪勒拉行政区和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以及其他13个地区,下设73个省、2个分省和60个市。
2.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Jakarta),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位于西爪哇北海岸,人口有约838.5万(截至2000年)。
印度尼西亚共有一级行政区30个,包括雅加达首都特区、日惹和亚齐达鲁萨兰2个地方特区、27个省,二级行政区(县/市)410个。
3.越南
越南首都为河内(Ha Noi),“河内”的意思是“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该城位于红河平原中部,人口约293万人(截至2002年),夏季平均气温28.9℃,冬季平均气温16.5℃。河内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文物之地”。河内属热带季风气候,有“万花春城”之称,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越南全国一级行政区划分为省和中央直辖市。省以下划分为县和省辖市,县以下划分为乡和镇,省辖市以下划分为坊和乡。中央直辖市以下划分为郡、县和县级市,郡以下也划分为坊。越南全国现有59个省和5个中央直辖市(河内、海防、岘港、胡志明市、芹苴)。
2.5.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菲律宾
(1)政治
菲律宾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
(2)外交
菲律宾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平衡、平等、互利、互敬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是:加强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海外菲律宾人。重视同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关系,积极推动东盟内部合作,发展同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大力推行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3)与中国关系
中菲两国是近邻,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中菲两国就有了经济文化交往。1975年6月9日,中菲两国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合作成效显著。2000年5月,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21世纪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2007年1月,温家宝总理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中菲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近年来,中菲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合作日趋广泛,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也日益增多。两国双边贸易额2005年达175.6亿美元,同比增长31.7%,2006年突破200亿美元。
2.印度尼西亚
(1)政治
印度尼西亚实行总统内阁制,人民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国会(全称人民代表会议)是国家立法机构,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2)外交
印度尼西亚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积极外交政策,主张平等、相互尊重和大国平衡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3)与中国关系
1950年4月13日,印度尼西亚同中国建交。1990年8月8日,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对印度尼西亚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2000年5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方向的联合声明》。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34.8亿美元。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2005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胡锦涛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还签订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2005年7月,苏西洛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
3.越南(1)政治
越南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会常务委员会是国会常设机构,国家主席为国家元首,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2)外交
越南奉行全方位、多样化的独立自主外交路线,对外工作重点是“融入国际社会、搞好周边关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3)与中国关系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1950年1月18日,越南与中国建交。1991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华,双方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2005年7月,陈德良主席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越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双方发表《中越联合声明》。2006年8月,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双方发表《中越联合新闻公报》。2006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就推进新时期中越关系提出四点建议,两国发表了《中越联合声明》。
中越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连创新高。中越双边贸易额2005年达80多亿美元。
2.5.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菲律宾
(1)服饰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前,菲律宾人穿用棉纱、麻纤维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称“康岗”,无领、短袖,下身用一条叫“巴哈”的布裹着腹部,上衣下摆略低于腰。衣服的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只有尊长穿红色的衣服。现在菲律宾人的服装变化很大,西装在中上层人士中广泛流行,而老百姓的衣着则比较简单。男子上身穿衬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装裤;女子喜欢穿无领连衣裙。大部分青年着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头、麻或草做成的拖鞋。菲律宾穆斯林男子着短外衣和宽大的长裤,围一条“沙笼”(一种花围裙)作为腰带。到麦加朝圣过的信徒头上围一条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帽子。妇女穿紧身的短袖背心,钉上两层金属纽扣,穿紧脚口的宽大裤子,或穿裙子。妇女像马来人一样结发髻,有时裹着颜色鲜艳的头巾,戴手镯、项链和耳环。少数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围一条T形花布;女子穿着类似的裙子,颜色鲜艳。丁冈人衣服极为简单,男子普遍仅在腹部围一块布,有的也穿前襟分开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缠绕腹部,矮黑人的服装最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树叶围于腰间。
(2)饮食
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吃饭时用手抓饭进食。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他们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爱喝啤酒。他们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不喝牛奶。烹调很简单,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进食时用手抓。爱吃甘蔗,爱嚼槟榔,伊戈罗人平时还喜欢咀嚼烟叶。
菲律宾人讲究菜肴的色彩悦目,注重菜品要鲜嫩。口味一般不喜欢太咸,喜欢香、甜、微辣味。主食一般以米饭为主,也习惯吃面食。副食为肉、蛋、禽、海鲜、蔬菜等。烹调趋向于清淡。但用餐时,绝大多数人却惯于在菜肴里多放调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调味品。许多菲律宾人习惯叉和匙并用进食,上流社会流行以刀叉进餐,广大乡村依旧习惯右手抓食食物。在宴请活动中邀请方务必要多次进行邀请,以示诚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为客人上菜时,客人务必表示谦让,客人不应在主人落座前就座。
(3)节日
菲律宾的主要节日有:国庆日(6月12日)、自由日(2月25日)、巴丹日(4月9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战士)、五月花节(5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家英雄日(8月27日)、英雄节(12月30日,纪念民族英雄黎刹就义)。
(4)礼仪
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大方,善于交际。人们日常见面无论男女都握手,男人之间也有拍肩膀的习惯。对长辈极其尊重,晚辈对长辈要恭恭敬敬地欠身鞠躬,有的则会上前轻吻对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轻姑娘见到长辈时,往往会上前轻吻对方的两颊为礼。由于天气炎热,菲律宾的穆斯林有时在室外不戴帽子,相互见面往往会行“摸手礼”。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致意时,必须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头部,以示敬重。
菲律宾人民热情好客,每当贵客到来,都由年轻姑娘向来客献上茉莉花环,客人级别越高,花环越大。
菲律宾人能歌善舞,尤其是能在开合的竹竿之间跳竹竿舞。民间流行斗鸡比赛。
(5)禁忌
在菲律宾,接受礼物是有讲究的。当你邀请菲律宾客人到家做客时,客人来时送的礼物是不能当众打开的,否则会被视为是对客人的不礼貌。
2.印度尼西亚
(1)服饰
印度尼西亚人的日常服装十分简朴轻便。印度尼西亚女子的服装很是特别,她们传统性的上衣长而宽敞,对襟长袖,但是没有衣领,衣服质料多半采用白色有花纹的薄纱,纽扣用金色大粒的铜扣,有用合金制成的,也有用镶钻石的金纽做成的。爪哇族和巴厘族的女性,上身穿着简单缝制的衣服,下身则穿着被称为“纱笼”的漂亮长裙,质料为木棉或化学纤维;男性穿着轻快的衬衫型上衣,以及长裤型的纱笼。印度尼西亚女性赤足穿着木屐,上街的时候穿绣花拖鞋,现在也有很多人穿高跟鞋。
印度尼西亚还有着各原始种族的服装,大部分人通常都赤脚,身上衣服也非常奇特,布料是由野生植物纤维制成,同时用野生植物的汁液染成颜色,摩鹿加群岛的男性只在腰间系上树叶编成的短蓑衣。
印度尼西亚人喜欢新颖独特、富有趣味和想象力的装饰品,如项链、耳环、手镯、别针等,佩戴在简单朴素的服装上,就显得十分耀眼美丽。爪哇男人们在外出或参加庆典时,腰间总要挂着一把精致而漂亮的短剑,这种短剑,印度尼西亚语里称为“格里斯”。
(2)饮食
印度尼西亚人喜欢吃大米饭和中国菜,爱饮红茶和葡萄酒、香槟等果酒饮料,喜欢吃牛、羊、鱼、鸡之类的肉及内脏。但由于印度尼西亚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一般不宜介绍猪肉食品;带骨的菜肴也不受欢迎,印度尼西亚人烹调时,无论是肉类、鱼类都要加上很多的辣椒或胡椒为作料。
在印度尼西亚人的心目中,蛇有着崇高的地位,人们敬蛇如敬神。在很多民间传说和传统戏剧中,都涉及蛇的故事,它往往是善良、智慧、德行和本领的象征。
(3)节日
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节日有:元旦(1月1日)、劳动节(5月1日)、民族节(5月20日)、国庆节(又称独立日,8月17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斋月后第一天)、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等。
(4)礼仪
印度尼西亚人很重视礼节,讲究礼貌。“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敬语经常挂在嘴上。与人见面行握手礼,一般不主动与异性握手。
印度尼西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虔诚的教徒每天要到清真寺做5次跪拜,跪拜前要脱鞋,然后沐浴净身,一般清真寺内都保持安静、肃穆的气氛。回历九月是伊斯兰教徒的“斋月”,在斋月期间,一切穆斯林的饮食都在日落以后进行,在日出后至日落前的12个小时,不得进食和吸烟。如果有人违反教规,要受到处罚。进入清真寺朝拜,必须先脱鞋。用脚开门和指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传递和接收物品也忌用左手。另外,伊斯兰教规禁止喝酒,所以不要向穆斯林馈赠酒类礼品。
(5)禁忌
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的色彩除了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忌穿戴其他色彩,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印度尼西亚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度尼西亚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3.越南
(1)服饰
越南人穿着朴素,农村男女常穿褐色或白色的窄袖无领对襟上衣,下穿黑、褐色宽腿长裤。平时在家里多赤脚或穿木屐、塑料凉鞋,外出时多穿塑料凉鞋或胶鞋。农村妇女大多头戴葵叶或竹篾编织的圆锥帽,男子多戴帆布硬壳安南军人帽。
节假日,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袖长袍。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衩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镯、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中年妇女的发髻低于颈部,老年妇女结髻于脑后。在旱季和凉季,妇女习惯系黑色方头巾。越南男子蓄短发,各民族的男子都有文身的习惯。
(2)饮食
越南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的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酸辣食物。青菜水果种类繁多,清新爽口。爱喝椰汁,鱼露是越南餐桌不可或缺的作料。越南的京人、笛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槟榔的特殊爱好。嚼槟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
(3)节日
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4)礼仪
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
(5)禁忌
越南人喜爱红色,视红色为吉祥喜庆之色。他们非常喜欢狗,认为狗忠实勇敢。他们喜爱桃花,认为桃花鲜艳美丽,是吉祥之花。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主要有:年初或月初说话,忌讳说可能带来坏运气的词,忌发脾气,忌说粗话。年初或月初忌穿白色、蓝靛色衣服,白色、蓝靛色是丧服的颜色。忌讳称赞小孩胖。喝酒忌讳把酒杯扣过来或把酒瓶倒过来,在庙里忌讳吃狗肉。经商忌讳顾客还价一次,怕因此货卖不出去;经商忌讳说猴、绵羊、虎、豹,怕货卖不掉。照相时忌讳三个人合影,据说中间的人将遭遇不吉利。忌讳被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2.5.8 旅游资源、旅游业
1.菲律宾
(1)旅游资源
菲律宾具有美丽的热带风光,自然景观在旅游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具有奇异的风土人情,特别是东西文化的结合、现代文化与古老民俗的融合会给旅游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另外,该国的夜生活相当著名,但目前正在努力增加体育旅游项目和进一步发展海滩旅游来扩大旅游业。主要的旅游区和旅游点有马尼拉、碧瑶、巴纳韦水稻梯田、马荣火山等。
马尼拉,该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具有十分美丽的热带风光,是一座花园城市,名胜古迹也很多。最著名的是位于市中心、面对马尼拉湾的黎刹公园和长10公里的罗哈斯滨海大道,这里有许多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马尼拉港以南还有国际会议中心、文化中心、民间艺术剧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和用椰子树建造的椰子宫等现代建筑。它们和建于1571年的圣奥古斯丁天主教堂、建于同年的马尼拉教堂和圣地亚哥古堡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形成鲜明的对照。市郊还有百胜滩急流瀑布和达尔湖等游览胜地。
碧瑶,位于吕宋岛西部,人口约11万,海拔高1 524米,气候凉爽,是该国的夏都和避暑胜地。全城遍植松树,故又称为“松城”。该市不以高楼大厦见长,而以幽雅小楼取胜。除美丽的海滨浴场和百岛群岛幽静的渔村外,还有伊梅尔达公园、莱德公园、伯罕公园等众多的公园,以及多种宗教共用的贝尔大教堂、造型特殊的碧瑶大教堂、展示土著民族历史的博物馆等。
宿务,位于米沙鄢群岛宿务岛的东岸,是该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天然良港,有“南菲律宾首都”之称。这里有美丽的热带海滨风光,古迹众多。市内有西班牙人建造的圣佩德罗古堡、藏有1521年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奉献的十字架的圣奥古斯丁教堂。市郊有一座规模巨大的中国式道观。该市东面的麦克坦岛有民族英雄拉普拉普酋长的铜像和麦哲伦纪念碑,麦哲伦当年死于该岛。
巴纳韦水稻梯田,该国古代雄伟的农田水土保持工程,位于吕宋岛北部的伊富高省。这些梯田3 000多年前由伊富高民族建成,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梯田大小不一,外缘有高约2米的石坎。石坎总长度达2万多公里,所用石料超过埃及金字塔。故菲律宾人称其为“世界第八奇迹”。
马荣火山,位于吕宋岛东南端,海拔2 421米,是该国最高的活火山。山体呈完美的圆锥形,由于挺立在平原之上,故十分雄伟。火山不断喷出烟雾,夜间呈深红色,景色奇丽。1616年以来,曾多次喷发,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
(2)旅游业
菲律宾的旅游业开放较早,但发展缓慢,特别是国外游客人数与东盟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2005年,菲律宾的到访外国游客为26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约为26亿美元。2006年菲律宾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达到70.41万,同比增长7.67%。
2.印度尼西亚
(1)旅游资源
印度尼西亚在东南亚地区虽不是最重要的旅游国,但是从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旅游国家。旅游城市和旅游区主要有雅加达、万隆、茂物、巴厘岛等。
雅加达,是该国的首都,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该城全年炎热多雨,具有美丽的热带风光。独立广场附近的总统府和国家清真寺、广场上的民族纪念碑、城北海滩的大型游乐场(寻梦园)、东南郊反映该国各岛和各地名胜古迹的印度尼西亚缩微公园、南郊的动物园、郊区本哲山区的植物园和水族馆,也都是著名旅游点。此外,该市还有许多清真寺、教堂和佛寺,以及众多的博物馆。
万隆,该国第三大城市,是著名的避暑旅游城市,人口约130万。由于地势较高,又时常有暴雨,气候比较凉爽。不仅四季鲜花盛开,而且有众多的风景名胜。主要有种植多品种玫瑰的皇家玫瑰公园、规模巨大的动物园、著名的覆舟火山和万隆温泉,以及马里巴雅温泉、达哥瀑布和连旺天文台等。覆舟山是活火山,游客可以到火山口观赏火山活动。具有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于1955年在万隆市独立大厦举行。
茂物,该国历史名城,也是避暑旅游城市。位于爪哇岛西部一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中。城市周围有数座火山。由于海拔高又多雷雨,故为优良避暑胜地。由于一年间雷雨日多达322天,因而被人们称为“雷都”。市内有世界最大的热带植物园。
巴厘岛,爪哇以东的一个岛屿,人口约250万,面积5 500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岛主要特点,一是火山众多,岛上有完整的火山多座;二是风景如诗如画,故被称为“诗岛”;三是居民信奉的印度巴厘教庙宇成千上万,因此又被称为“千庙岛”;四是岛上不仅有传统的舞蹈,而且还有各种雕塑和手工艺品,故人称“艺术岛”;五是节日多,居民每年举行的宗教节日多达200余个,所以又可称为“节日岛”。
(2)旅游业
印度尼西亚的旅游业比较发达。虽然从规模上来看,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但是由于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注意加强旅游宣传、旅游立法和管理,注意旅游点的开发和提高,大力兴建饭店和宾馆,严格培训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并做到价格适中,进一步简化入境手续,努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因此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外国旅游者达306万人次,居世界第31位,旅游收入27.29亿美元,居世界第27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和纺织的第三大创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WEF)日前公布的2007年旅游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尼西亚旅游业竞争力指数排名居世界第60位。2006年印度尼西亚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达到43.30万,同比增长14.67%。
3.越南
(1)旅游资源
河内市,主要景点有:巴亭广场、河内西湖,还剑湖、文庙(国子监)、胡志明博物馆、越南军事博物馆、胡志明陵、主席府、胡志明故居等。
胡志明市,为越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面积2 09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市内第五郡(原堤岸市)是华人聚居的地区。市区主要建筑有统一宫(原总统府)、天后庙、圣母大教堂等。主要景点有统一宫、美军罪恶馆、古芝地道等。
海防,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极为重要的海上门户。位于东南方向的涂山半岛,长约4公里,早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就是著名的海滨游览疗养胜地,风景迷人,是北部湾的一颗明珠。
下龙湾,位于越南广宁省境内,是北部湾的一部分,长约40公里,总面积约1 500平方公里。下龙湾青天碧水,景色秀丽;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四季分明,气候凉爽。海上散落着一千多座岛屿,有的清秀峻丽,有的雄伟壮观,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山形鬼斧神工,山洞幽深奇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下龙湾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大勒,位于越南中南部西原高原区,海拔1 475米。“大勒”是土语“水都”之意。该地是法国殖民时期开发的避暑胜地,风景优美,有如欧洲风情画,气温全年在15℃~24℃之间。主要景点有春香湖、泉林湖、情人谷、千鲤瀑布等。
芽庄,是越南景色最为美丽的海滨城市之一。海滩绵延,沙质洁白、细腻,海水清澈,极适于海浴游泳和日光浴。游客可乘船出海,也可乘船游江,观赏沿途风景民俗,还可享受温泉地泥浴。芽庄人民与海为伴,这里的水、海产品丰富。主要景点有海洋生物研究馆、占婆庙等。
(2)旅游业
越南国内目前有三星到五星级酒店150家,共拥有客房1.6万余间。2004年,越南接待国际游客约270万人,旅游总收入约16亿美元。越南的主要旅游客源国为中国、日本、美国和法国。2006年到越南旅游的中国游客达52万人次。
2.6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
2.6.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印度
印度全名为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为“河”。印度别称为“婆罗多”。
印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绘有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橙色象征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颜色,是舍身为国的英雄们的颜色;白色象征纯洁的真理;绿色表示信心,代表人类生命所依存的生产力。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对于印度人而言,它是神圣之轮、真理之轮、向着进步转动之轮,是永远轮回苍穹之轮。
印度国徽图案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守兽之间雕有法轮。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出自古代印度圣书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印度国歌为《人民的意志》,国花为荷花,国鸟为蓝孔雀,国树为菩提树。货币为印度卢比。
2.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全名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别称为“清真之国”。
巴基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左侧是白色竖长方形,宽度占整个旗面的1/4;右侧为深绿色长方形,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和一弯白色新月。白色象征和平,代表国内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祆教的居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绿色象征繁荣,还代表伊斯兰教。新月象征进步,五角星象征光明;新月和五角星还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巴基斯坦国徽颜色同国旗;深绿色和白色。顶端是五角星和新月图案;中间是盾徽,盾面分为四部分,分别绘有棉花、小麦、茶、黄麻四种农作物。盾徽两侧饰以鲜花、绿叶。下端的绿色饰带上用乌尔都文(巴国语)写着“虔诚、统一、戒律”。
巴基斯坦国歌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歌》,国花为素馨花。货币为巴基斯坦卢比。
3.尼泊尔
尼泊尔的全称为尼泊尔王国(Kingdom of Nepal)。
尼泊尔的国旗是世界上唯一呈三角形的国旗。一个世纪前尼泊尔就出现过这种三角旗,后来两面三角旗连在一起,就成为今天尼泊尔国旗的式样。由上小下大、上下相叠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旗面为红色,旗边为蓝色。红色是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代表和平。上面的三角形旗中是白色弯月、星图案,代表皇室;下面的三角形旗中的白色太阳图案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图案也代表尼泊尔人民祈盼国家像日月一样长存的美好愿望。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
尼泊尔国徽大致呈圆形。国徽中部底图是世界第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飘着尼泊尔国旗,峰底依次是丘陵和平原。浮在地貌底图之上的是白色尼泊尔地图和女性与男性握手图样。在整个图案的外围,左右两边环绕着尼泊尔国花杜鹃,花束下方有稻穗图案。底部基座是弧形的红绶带,上面用梵语写着“母亲与祖国重于上天”。(2006年12月批准使用)
尼泊尔国歌为《尼泊尔王国国歌》,国花为杜鹃花,国兽为黄牛。货币为尼泊尔卢比。
4.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全称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别称“红茶之国”。
斯里兰卡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旗面四周的黄色边框和框内靠左侧的黄色竖条,将整个旗面划分为左右结构的框架。左边框内是绿色和橙色的两个竖长方形;右侧为咖啡色长方形,中间是一头紧握战刀的黄色狮子,长方形的四角各有一片菩提树叶。咖啡色代表僧伽罗族,占全国人口的72%;橙、绿色代表少数民族;黄色边框象征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菩提树叶表示对佛教的信仰,而其形状又和该国国土轮廓相似;狮子图案标志着该国的古称“狮子国”,也象征着刚强和勇敢。
斯里兰卡国徽图案中圆面的中心为一头狮子,其形象寓意同国旗。狮子周围环绕着16片荷花瓣,象征圣洁、吉祥;花瓣又为两穗稻谷环绕,象征着丰收。图案下端是一只花碗,碗里装着庙花;花碗两侧分别为太阳和月亮图案。国徽顶端为象征宗教信仰的佛教法轮;永远转动的法轮,还象征国家如日月一样永存。
斯里兰卡的国花为兰花,国树为铁木树,国鸟为黑尾原鸡,国石为猫眼石。货币为斯里兰卡卢比。
2.6.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印度
印度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含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 560公里。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三个自然地理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有差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
2.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面积为79.6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为邻。海岸线长980公里。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带为不毛荒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源自中国的印度河进入巴境后,自北向南,长驱2 300公里,最后注入阿拉伯海。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3.尼泊尔
尼泊尔为内陆山国,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临中国,西、南、东三面与印度接壤。国境线全长2 400公里。
尼泊尔境内山峦重叠,境内多高峰,珠穆朗玛峰(尼称萨加玛塔峰)位于中尼边界上。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度差之大为世界所罕见。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海拔1千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因此尼泊尔自古有“山国”之称。河流多而湍急,大都发源于我国西藏,向南注入印度恒河。南部是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是尼泊尔重要的经济区。中部河谷区多小山。由于地形复杂,全国分北部高山、中部温带和南部亚热带三个气候区。北部冷季最低气温为-41℃,南部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5℃。
4.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面积为65 610平方公里,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南端印度洋上的岛国,风景秀丽,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宝石之国”和“狮子国”。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接近赤道,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 283~3 321毫米不等。
2.6.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印度
印度人口约10.9亿(2005年中央统计局数字),是一个由印度斯坦、泰鲁固、孟加拉、泰米尔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人数分别占全国人口的46.3%、8.6%、7.7%和7.4%。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有十多种,登记注册的达1 600多种。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著。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849年,英国侵占印度全境。1947年6月,英国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2.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口约1.49亿(2004年),是一个由旁遮普(占63%)、信德(占18%)、帕坦(占11%)和俾路支(占4%)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伊斯兰国家,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和俾路支语等。
巴基斯坦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孕育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历史上,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是一个国家,后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
3.尼泊尔
尼泊尔人口2 642万(2006年7月统计)。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马嘉尔、古隆、谢尔巴、尼瓦尔、塔鲁等30多个民族。86.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7.8%的人口信奉佛教,3.8%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口占2.2%。尼泊尔语为国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尼泊尔于公元前6世纪建立王朝。1769年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征服马拉王朝三个公国,统一了尼泊尔,建立了沙阿王朝。1814年英国入侵,1923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独立。尼泊尔于1950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990年实行君主立宪的多党制。
4.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人口1 901万(2005年4月),僧伽罗族占81.9%,泰米尔族占9.5%,摩尔族占8.0%,其他占0.6%。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和全国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居民76.7%信奉佛教,7.9%信奉印度教,8.5%信奉伊斯兰教,6.9%信奉基督教。
2500年前,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公元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和荷兰人统治,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2月4日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72年5月22日,宣布把国名锡兰改称为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仍是英联邦成员国。
2.6.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印度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森林5 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位居世界第一。
印度资源丰富,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印度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其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和航空等行业。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
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和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和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和矿产品等。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2.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地处亚热带,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巴基斯坦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石油、煤、铁、铜、铝土等,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大米、棉花还有出口。
巴基斯坦工业落后,最主要的工业是棉纺织业,此外还有毛纺织、制糖、造纸、烟草、制革、机器制造、化肥、水泥、电力、天然气、石油等工业。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以技术精湛、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
3.尼泊尔
尼泊尔为农业国,80%的人口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油料、烟草等。自然资源有铜、铁、铝、锌、磷、钴、石英、硫黄、褐煤、云母、大理石、石灰石、菱镁矿、木材等,均只得到少量开采。水电蕴藏量为8 3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电蕴藏量的2.3%。
尼泊尔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缓慢,主要有制糖、纺织、皮革制鞋、食品加工等,还有一些农村手工业和手工艺制造业。宜人的气候,秀美的风光,悠久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和宗教遗产,使尼泊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4.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主要矿藏有石墨、宝石、钛铁、锆石、云母等,其中石墨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兰卡宝石在世界享有盛誉。
斯里兰卡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渔业、林业和水力资源丰富。茶叶、橡胶和椰子是斯里兰卡国民经济收入的三大支柱。
斯里兰卡的工业有纺织、服装、皮革、食品、饮料、烟草、造纸、木材、化工、石油加工、橡胶、金属加工和机器装配等,大多集中于科伦坡地区。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服装、茶叶、橡胶、椰子和石油产品。此外,旅游业也是斯里兰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6.5 首都、行政区划
1.印度
印度首都为新德里(New Delhi),位于德里西南,是德里的新城,人口连同老德里共1 280万(2001年)。
印度全国分为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邦下设县,中央直辖区下设立区。
2.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Islamabad)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波特瓦尔高原上,人口约104万(2004年)。
巴基斯坦全国共分旁遮普省、信德省、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4个省,10个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和联邦首都伊斯兰堡。各省下设专区、县、乡、村联会。
3.尼泊尔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加德满都谷地,海拔1 370米,面积7平方公里,被称为山国“春城”和“寺庙之都”,人口约67.18万人(2001年估计数字)。
尼泊尔全国共分为5个发展区、14个专区、36个市、75个县、3 995个村。
4.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Colombo)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是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有人口约223.4万(2001年)。
斯里兰卡全国分为9个省:西方省、中央省、南方省、西北省、北方省、北中央省、东方省、乌瓦省和萨巴拉加穆瓦省。
2.6.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印度
(1)政治
印度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
(2)外交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度加快推进大国外交战略,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在保持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贸科技合作,吸收资金和技术。与东盟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发展迅速。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
(3)与中国关系
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建交。当时,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1959年中国中央政府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中印双方发生大规模边境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逐步改善。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中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就边界问题达成政治指导原则协定。近几年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印贸易额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168亿美元。
2.巴基斯坦
(1)政治
巴基斯坦建国后曾于1956年、1962年和1973年先后颁布过三部宪法,后经多次暂停和修订。巴基斯坦议会由国民议会(下院)和参议院(上院)组成,为联邦立法机构。
(2)外交
巴基斯坦奉行独立和不结盟外交政策,注重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关系,致力于维护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在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同时,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3)与中国关系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中巴两国1951年5月21日建交以来,双方高层领导人交往频繁,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关系不断发展。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两国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近年来,中巴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42.6亿美元,同比增长39%。
3.尼泊尔
(1)政治
2006年4月,尼泊尔新政府组成后宣布将进行制宪会议选举,制定临时宪法。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新内阁提交的决议草案,解除国王拥有的一切特权,规定尼泊尔为“世俗国家”,议会成为全国最高权力决策机构。6月10日,尼泊尔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一项新规章,规定国王完全脱离议会事务。7月31日,尼泊尔内阁会议决定,大幅削减享受王室津贴的王室家族成员数。9月22日,尼泊尔议会通过修改后的新军队法,规定尼泊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不再由国王担任,军队指挥权将由政府和议会掌控。
(2)外交
尼泊尔奉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印两大邻国的友好关系。积极推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发展。重视加强同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争取经济援助和投资。
(3)与中国关系
1955年8月1日,尼泊尔同中国建交。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与比兰德拉国王共同确立了中尼面向21世纪世代友好的睦邻伙伴关系。2005年4月,贾南德拉国王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
4.斯里兰卡
(1)政治
斯里兰卡现行宪法于1978年9月7日生效,改议会制为总统制。1982年后多次修改宪法,将议会任期6年改为到期时可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延长;规定所有官员包括议员在内,必须宣誓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司令,享有任命总理和内阁其他成员的权力。议会实行一院制。
(2)外交
斯里兰卡奉行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维护斯里兰卡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允许外国对其内政和外交事务进行任何干涉。关心国际和地区安全,主张全面彻底裁军,包括全球核裁军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与中国关系
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1957年2月7日,斯里兰卡与中国建交。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斯里兰卡,中斯政府发表联合公报。2007年2月26日至3月4日,拉贾帕克萨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近年,中斯贸易和投资保持增长势头。2006年,双边贸易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9%。截至2006年9月,中方在斯里兰卡协议投资额2 258万美元。斯里兰卡在华投资合同金额3 520万美元。此外,双方在文化、旅游、教育、航空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也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