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奶牛健康概述
一、奶牛场卫生防疫
随着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步伐的加快,贵州省的奶牛养殖越来越趋向于集约化、高标准饲养及定向选育,这无疑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饲养场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由于饲养条件和管理技术跟不上,奶牛传染病、营养代谢病等又严重威胁着奶牛的健康,为此,提醒奶牛养殖场、户,必须重视奶牛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对奶牛疫病进行有效防治,防止和消灭奶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代谢病,使奶牛能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奶牛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可概括为隔离、消毒、免疫和管理等四个方面。
1.隔离
(1)环境隔离牛舍离居民点应有500米以上距离,牛场应建有围墙。牛舍建造应将蓄污池、出牛台安排在下风向,场内清、浊道分开。
(2)人员隔离外来人员不能随意入牛场内,场内工作人员不得窜幢,进入牛舍要消毒和换衣换鞋,兽医查栏要先查小牛栏,再查大牛栏,最后查种牛栏。
(3)动物隔离引种牛要先在对方监测、检疫,无病方可引入,进场时全面消毒,再隔离饲养一个月,免疫注射,消毒后方可混群;出场牛不准返回;泔水不生喂;不在舍内饲养其他动物等。
(4)工具隔离场内外工具分开,车辆分开。
2.消毒
(1)建立消毒制度规模饲养场必须建立并实施消毒制度,包括牛舍每周一次,环境每二周一次,走道每天一次消毒;发病时每天全场消毒一两次;每一两天更换消毒药。
(2)常用的消毒方法
①机械性消毒用清扫、洗刷、通风等机械方法,清除粪、垫草、污物等。该方法应与其他消毒方法结合进行。
②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消毒以及进入场区的车辆消毒。
③浸泡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皂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④紫外线消毒对人员入口处常设紫外线灯照射,以起到杀菌效果。
⑤抛撒消毒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或病毒。
⑥热水消毒用35~46℃温水及70~75℃的热碱水清洗挤奶机器管道,以除去管道内的残留矿物质。同时对进出工作区的车辆清洗消毒。
⑦生物热消毒主要用于粪便的处理。粪便堆积过程中,微生物发酵产热,温度高达70℃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杀死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
⑧进入奶牛场工作区的门口设消毒池,内盛满有效消毒液,消毒进出车辆个人员。
(3)常用的消毒药物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石碳酸(酚)、煤酚、双酚类、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碘附)、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烧碱)、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油、酒精和来苏儿等。
3.免疫、驱虫
规模场应做好牛瘟、口蹄疫、丹毒、肺疫、链球菌、副伤寒、结核等病的常规免疫,根据疫情,还应做好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病、细小病毒病等疫病的免疫,严格按免疫程序免疫。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的检查,6~9月份,焦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10月份对牛群进行一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工作,春季对犊牛群进行球虫的普查和驱虫工作。
4.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家畜的抗病能力。建立防疫消毒治疗登记制度,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开展环境、免疫、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报告疫情。无害处理粪便、污物、病死畜。按科学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开展杀虫、灭鼠工作。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引种时隔离观察2个月,减少疫病传播。定时测定平衡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防止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饲养员及牛奶加工人员必须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并获得体检合格证者方能上岗。未能取得体检合格证者不得上岗。
奶牛的饲养及牛奶生产过程严防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必须做好奶制品及饲料的质量卫生监测工作。
二、奶牛场发生疫情时采取的紧急措施
1.应立即组成防疫小组,尽快做出确切诊断,迅速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2.迅速隔离病牛,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头病牛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大消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
3.对病牛及封锁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4.病死牛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条例进行处置。
三、中药治疗奶牛疾病
中药来源于动植物及矿物质,含多种活性成分,不易产生耐药性,奶中无残留,用中药的方法治疗奶牛疾病,不仅可使奶牛本身减少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和耐药性,还可达到彻底快速治愈的目的。中医用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肿、活血化瘀为主,以健脾胃为辅,可单用,亦可与西药共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
1.防治时疫寒热方
(1)百病消散(出自《牛经备要医方》)细陈茶叶60g砂糖250g神曲30g生姜15片葱白15枚米醋30g水煎、候温灌服。天之时行不正,或霉蒸阴晦,或久雨不止,或夏时懊闷,宜常服此方,可免牛痧秽之患。
(2)大黄芩连汤(出自《牛经备要医方》)大黄60g黄芩90g赤芍60g车前子90g黄连18g生石膏90g白矾30g朴硝120g滑石120g甘草30g木通60g野椒根30g陈茶叶250g生姜60g为引,水煎去渣,候凉灌服。功能清热泻火。主治牛患热证,证见角热、目赤、皮毛肌肉俱热、躁动不安、口渴、苔黄、便秘、溺赤。
(3)柴胡清凉散(出自《牛医金鉴》)柴胡黄芩芒硝大黄黄连郁金竹叶为末,蜂蜜为引,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清热泻火。主治牛热伤。
2.医心肺方
(1)泻心汤(出自《活兽慈舟》)黄连30g大黄45g石膏90g黄芩45g赤芍30g竹茹30g灯心草15g车前子30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功能清心泻火,凉解热毒。主治牛心火舌疮,表现舌肿疼痛或木硬难卷或溃烂生疮等症。本方源于《金匾要略》泻心汤,加石膏、赤芍、竹茹、灯心草、车前子。
(2)加减三黄汤(出自《中兽医方药应用选编》)黄连、黄芩、黄柏、生地、赤芍各50g甘草100g芦根150g白茅根150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功能清心解毒,凉血化瘀。主治牛舌下黄。本方为《备急千金要方》的三黄散(大黄、黄连、黄芩)加减而成。治疗一般可连服3剂,同时用冰硼散吹于舌底。
3.治肺病方
(1)杏贝散(出自贵州省遵义县验方,原无方名)见于《中兽医方剂大全》。杏仁25g大贝15g紫苏、防风、桔梗、荆芥各30g独活、甘草各18g生姜60g为末,温水调服。功能清热散寒,润肺祛痰,止咳平喘。主治牛风寒咳嗽。
(2)苏杏散(出自《中兽医方药应用选编》)紫苏15g杏仁60g冰糖120g先将紫苏、杏仁同煎去渣,然后用开水冲化冰糖,混合候温灌服。功能发散风寒,化痰止咳。主治牛风寒咳嗽。
4.医脾胃病方
(1)暖胃温脾散(出自《中兽医治疗学》)砂仁益白豆蔻各12g炒白术15g陈皮厚朴腹毛当归山药炮姜各15g法夏公丁香10g甘草3g食盐60g为末,加大枣10枚,煎汤,候温灌服。功能健脾暖胃,降逆止吐。主治牛翻胃吐草。
(2)除湿汤(出自《太医院增补医方捷径》,见于《中兽医医药杂志》1991年第2期)藿香36g苍术30g陈皮25g厚朴40g白术65g茯苓75g半夏25g甘草18g生姜、大枣为引,煎汤去渣,候温灌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功能除湿健脾。主治牛前胃弛缓。
(3)连芍汤(出自《养耕集》)茯苓、连翘、赤芍、苍术、白芍、栀子、川芎、商陆、苦参、黄连、杏仁、泽兰、豆蔻、当归(土炒)、马鞭草各25g引生姜3片,煎水内服。功能清热燥湿,行血止痢。主治牛泻痢。
5.治产科病方剂
(1)温经孕子汤(出自《兽医验方新编》)鸡血藤400g干姜90g茴香、熟地各60g艾叶、白术各50g当归70g牛膝80g阳起石70g煎汤去渣,加红糖250g,候温灌服。功能活血温经,助阳。主治牛、马不发情,卵巢机能减退。
(2)寿胎散(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名寿胎丸,见于《中兽医学杂志》1991年第4期。)杜仲80g菟丝于100g桑寄生川断阿胶各90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补肝益肾,养血安胎。主治奶牛隐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
(3)益母车前汤(出自《中兽医医药杂志》1986年第6期)益母草100~300g车前子100~300g当归60~90g川芎15~30g党参100~200g红花30~60g炙甘草90~120g水煎3沸取汁,加黄酒250-300g,候温灌服。日1剂,连用1~3剂。功能补气活血,通经散瘀。主治牛胎衣不下。本方主要用于牛气血两虚的胎衣不下。
(4)桃仁红花汤(出自《中兽医治疗学》,原无方名。)桃仁30g、红花20g、京三棱、当归尾各30g龟板、赤芍各60g血余炭15g煎汤去渣,候温加白酒125毫升,灌服。功能活血补气,行滞去瘀。主治牛胎衣不下。
(5)金蒲汤(出自《奶牛乳腺炎》)金银花80g蒲公英90g紫花地丁80g连翘60g陈皮青皮各40g甘草30g引白酒,水煎去渣,候温灌服。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消痈。主治奶牛乳痈。
(6)消肿汤(山西省验方,见于《中兽医方剂大全》。)蒲公英100g银花50g泽兰50g防己40g益母草10g木通50g大腹皮50g白术75g茯苓40g泽泻50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奶牛乳痈,乳腺炎。
6.杀虫方——百部酒
(出自《中兽医治疗学》,原无方名。)百部60g烧酒1 000g百部浸泡于烧酒内,24小时后滤出百部,药酒搽于患处。功能杀虫。主治牛虱。据《常用中药学》记载:百部制成20%的醇浸液,或50%水煎液外用,对人、畜的头虱、体虱、阴虱及虱卵具有强力的杀灭力。
四、妊娠母牛的禁忌药物
母牛怀孕期间患病,在用药物治疗时,要特别小心和慎重。因为在常用的西药中有的会伤胎甚至引起流产,胎儿畸形等,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1.泻药药性猛烈的泻药或药性一般而用量大的泻药,如硫酸钠、硫酸镁等。
2.拟胆碱药如氨甲酰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水杨酸毒扁豆碱、敌百虫等。
3.兴奋药例如硝酸士的宁、盐酸士的宁等。
4.解热镇痛药例如硫酸奎宁等。
5.子宫收缩药例如催产素、垂体后叶制剂,麦角制剂,氨甲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
6.糖皮质激素类例如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7.全身麻醉药,驱虫剂和利尿剂。
8.中药例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菱、莪术、虻虫、水蛭等。
第二节 奶牛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一、奶牛乳房炎
1.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机器挤奶、人工挤奶技术不规范、乳汁没有挤尽、乳头外伤并受病原微生物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所引起。另外奶牛在患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子宫炎等病时也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2.症状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多见于高产奶牛泌乳初期或泌乳高峰期。依据奶牛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奶牛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①临床型房炎主要表现是患牛乳房出现红、肿、热、痛,乳汁异常变化(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水样状,乳汁颜色发黄或发红),产奶量减少或无奶,乳房触摸有硬块,有的患牛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
②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乳汁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变化,例如在乳汁检查中的体细胞数增加(乳汁中体细胞正常为每50万/毫升以下)、乳中能检出致病菌、营养价值降低、产奶量下降等。
由于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的症状,目前,国内多采用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简称LMT)或北京隐性乳房炎诊断液(简称BMT)对隐性乳房炎进行诊断,这两种诊断液的使用方法参照诊断液的使用说明。
3.治疗
乳房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临床型乳房炎,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和预防。
(1)局部疗法
①患区外敷用10%鱼石脂软膏、5%碘酊、10%樟脑酒精的混合物或将鲜蒲公英捣碎外敷。
②热敷法将浓度为7%~9%的盐水加温到40~50℃或10%~25%的硫酸镁溶液加温到30℃,用干净毛巾沾药液敷患病乳区,30分钟一次,每天至少3次以上。
③导管注入药物先挤净奶,根据患病情况,每个乳区每次用1~2克青霉素,用生理盐水40~50毫升稀释后用乳头套管针注入。
④乳房基部周缘封闭青霉素50~100万IU(国际单位),溶于0.25%普鲁卡因溶液200~400毫升中,作乳房基部环形封闭,每日1~2次。
⑤浅表脓肿可行切开排脓,0.1%雷夫诺尔冲洗,撤布消炎药等一般外科处理。深部脓肿,以抑菌为主,脓肿成熟时,可用粗针头穿刺,抽出脓汁,生理盐水冲洗,最后注入消炎药。
(2)全身疗法以青霉素与链霉素、青霉素与新霉素的联合疗法或四环素疗法效果为优。也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噻唑,或四环素与磺胺噻唑的联合使用。
在治疗同时应考虑药物残留问题,尤其是抗生素残留,保证奶质安全。
(3)中药治疗中草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已有乳炎康、乳炎消,六茜素、双宁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对乳房炎有较好疗效,且无药物残留,还可以选用金蒲汤和消肿汤(方药组成见本章第一节)。
4.预防
(1)保持环境卫生和牛体卫生,运动场保持平整、排水通畅、干燥,经常刷拭牛体,保持乳房清洁。
(2)搞好挤奶卫生,提高挤奶技术,擦洗乳房的毛巾和水桶保持干净,定期消毒,用水要勤换,乳房炎牛的挤奶顺序放到最后,将奶妥善处理。
(3)机器挤奶时,要保持机器的正常性能,防止空吸,挤奶杯要及时消毒,定期检查机器和挤奶杯,及时维修更换。
(4)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站、场,有临床型乳房炎的禁止用共用的挤奶机挤奶,一律单纯用手工挤奶,奶单独处理,再应用抗菌素治疗,痊愈停药4天后才能恢复机器挤奶。
(5)及时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必要时要隔离。
(6)作好预防工作,推广乳头药浴和干奶期预防,定期监测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乳热症
乳热症又叫生产瘫痪或低钙血症,中兽医称“胎风”,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及低血钙为特征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
1.病因
(1)乳热症是由于血钙浓度降低所致,妊娠后期,胎儿的快速生长对钙离子的需要量相对加大,同时如果饲料中含钙不足,分娩后泌乳又进一步造成钙的丢失,从而血钙进一步降低,直接影响了神经肌肉的机能而发病。
(2)乳热症是由于妊娠时腹腔器官因受压迫缺血,分娩后因腹压下降,脑部血液涌向腹腔而使脑部贫血缺氧所致。
2.临床症状
本病多见于3~6胎的高产奶牛,初产奶牛则几乎不发生此病。该病主发于分娩前后的奶牛,多在产后12~48小时突然发病,在临床上本病可分为典型与非典型两种。
(1)典型病例症状
典型的生产瘫痪常在分娩后12~48小时内突然发生。病初奶牛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及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减少;随后出现惊慌不安,站立不稳,后躯摇晃,肌肉震颤,目光凝视等兴奋和敏感症状。
随病情发展,病牛瘫痪卧地,四肢屈于胸腹之下,头颈失去平衡弯向胸侧,即使将头拉直,松开后仍恢复原状;不久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等症状。后期病牛昏睡,体表及四肢发凉,呼吸深而缓慢,心音减弱速度增快,体温下降至35~36℃;有的病牛还会发生喉头和舌麻痹,舌伸出口外不能自行缩回以及吞咽障碍、肛门松弛等现象。病牛死前大多处于昏迷状态,少数病例死前会出现痉挛性挣扎。
(2)非典型病例症状
临床上呈现非典型性生产瘫痪的病例较多,多在分娩前及分娩后很久才发生,瘫痪症状不明显。主要特征是奶牛的头颈姿势不自然,伏卧时头颈部呈S状弯曲;病牛体温正常或稍低,食欲废绝,精神极度沉郁,但不嗜睡,各种反射减弱;病牛有时能勉强站立,但站立不稳,且行动困难,步态摇摆。
非典型的生产瘫痪必须与酮病、产后截瘫相鉴别。
酮病虽然有半数左右也发生在产后数天,但在泌乳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发生,妊娠末期也可发病;患酮病奶牛的奶、尿及血液中的丙酮数量增多,呼出的气体有丙酮气味(烂苹果味)。另外,酮病对钙疗法、乳房送风疗法几乎没有反应。
产后截瘫除后肢不能站立外,病牛的精神、食欲、体温、各种反射、粪尿等均无异常。
3.治疗
(1)输液疗法
10%的葡萄糖酸钙1 000毫升、15%磷酸钠溶液200毫升,25%硫酸镁溶液100毫升,5%糖盐水500毫升、安钠咖2克、维生维C 4支、安乃近5支,一次静脉注射。
用钙剂和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时,用地塞米松20毫克,氢化可的松用25毫克,5%糖盐水1 500毫升,5%碳酸氢钠500毫升混合静脉注射,每天2次,用药1~2天。
(2)乳房送风疗法
乳房送风疗法对于使用钙剂反应不佳或复发的病例效果好。
向乳房内打入空气需要乳房送风器。使用前应将送风器的金属筒消毒并在其中放置干燥消毒棉花,以便过滤空气,防止感染。打入空气前,使奶牛侧卧,挤净乳房中的积奶并消毒乳头,然后将乳导管(尖端涂少许润滑剂)插入乳头内,注入含青霉素10万IU(国际单位)、链霉素0.25克的生理盐水20~40毫升。用宽纱布条将乳头轻轻扎住,防止空气逸出,待病牛起立后,经过1小时,将纱布条解除。
(3)乳房内注入疗法
用健康奶牛的鲜乳汁注射到病牛的四个乳区,至乳区全部充满后用布带包扎,也有较好效果。注入时以见到乳头管口溢出乳汁为宜。
(4)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对病牛要加强护理。如多铺垫草,勤按摩体表,经常改变体位,天冷时要注意保暖。病牛侧卧时间过长,要设法使其转为伏卧或将牛翻转,防止发生褥疮。病牛初次起立时,仍有困难或站立不稳,可用柱栏加以扶持,避免跌倒引起骨骼及乳腺损伤。
4.预防
在产前2周给奶牛饲喂低钙高磷饲料,增加谷物精料的数量,减少饼类和豆类等蛋白料;产前4周至产后1周,每天添喂氯化镁30克。产前8~10天肌注维生素D制剂,产后立即注射葡萄糖酸钙。减少挤奶,以喂犊为限。
三、奶牛子宫内膜炎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生殖疾病之一,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在临床上以慢性子宫内膜炎较为多见。
1.病因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子宫受到细菌、病毒、真菌和支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见于难产救助损伤产道、流产、子宫脱出、阴道脱出、阴道炎、子宫颈炎、恶露停滞、胎衣不下以及人工授精或阴道检查时消毒不严,致使致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宫而引起,也见于一些传染病的过程中,例如布病、结核、滴虫病等。
2.症状
(1)急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努责、拱背、举尾,常作排尿姿势。从阴门中排出黏液性脓性分泌物,牛卧地时排出量较多,流出的分泌物初呈淡褐色或红褐色,后呈白色脓样。在阴门周围、坐骨结节及尾根腹面常有此种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痂皮。
(2)慢性子宫内膜炎
轻度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没有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受孕;重度的伴有全身症状,可见不时从阴道内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干痂。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宫壁增厚。如子宫内蓄积有渗出物,触之则有波动感。
3.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如果诊断出牛患有子宫内膜炎,及时使用有效浓度的广普抗生素通过静脉给药治疗。同时,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一般能收到好的效果。
(2)子宫冲洗投药
由于牛的子宫颈闭合较紧,冲洗时插管困难,反复的插管会增加子宫黏膜和产道损伤的机会,如果子宫无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的情况下,可省去冲洗的步骤。冲洗子宫可用1%的盐水、0.5%的来苏尔、0.1%新洁尔灭或0.1%高锰酸钾等温热溶液进行子宫冲洗。如果有出血现象,可用1%明矾或2%的鞣酸冷溶液。子宫冲洗可选在发情的时候,或注射雌激素刺激子宫颈开放。冲洗完毕后,可向子宫灌注10%吡咯烷酮碘溶液50~100毫升(每10天一次,连续3~4次)。
4.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合饲料,增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牛体抵抗力;
(2)搞好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安全接产,防止感染;
(3)抓住配种环节,对分泌物不正常的,坚决不能配种,要等治疗以后再配;
(4)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拖延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
四、奶牛的流产
流产是由于胎儿或母体的生理过程发生紊乱,或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而使怀孕中断。
1.病因
造成孕牛流产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普通流产和传染性流产。
(1)普通流产
①生殖器官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子宫粘连、羊水过多等;
②营养及饲料因素引起流产,如维生素A、维生素E或矿物质不足,饲料霉变,空腹饲喂冰冻饲料;
③饲养管理因素,如地面湿滑、粗暴对待孕牛等也会引起流产;
④医疗事故因素,如大量使用泻药、利尿剂、激素类药物、拟胆碱药物等。
(2)传染性流产
传染性流产是由传染因素引起,如布氏杆菌病、钩体病、牛病毒性腹泻,弯杆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支原体病,胎儿毛滴虫病,李氏杆菌病等疾病均可引起奶牛流产。
2.临床症状
在流产之前,孕牛表现拱腰,屡作排尿姿势,自阴门流出红色分泌物或血液。病牛有腹痛现象,进而根据胎儿的情况出现下列症状:
(1)隐性流产胚胎形成1~1.5个月后死亡,组织液化被母体吸收,临床未见排出胎儿,或排出后未被发现;
(2)小产即排出死胎,胎儿已形成,多数母牛无临床症状;
(3)早产排出活的不足月的胎儿;
(4)胎儿干尸化胎儿死在子宫内,不能被排出体外,胎儿及胎膜的水分被子宫吸收,体积缩小、变硬,犹如干尸;
(5)胎儿浸溶指胎儿死在子宫内,非腐败性微生物侵入后,使胎儿软组织分解液化流出,而骨骼则留在子宫内;
(6)胎儿腐败分解(胎儿气肿)胎儿死在子宫内,腐败菌侵入分解组织产生有毒物质,使母牛表现出败血症和明显的全身症状,病牛表现腹围增大,体温升高,从阴门流出暗红色恶臭液体,子宫颈开张,触诊有胎儿捻发音。
3.治疗
首先确定属于何种流产及怀孕能否继续后再确定治疗原则。
已有流产征兆,阴道检查子宫颈尚未开张,直肠检查胎儿还活着的,可用黄体酮5~10毫升肌肉注射,第二天再注射1次。为防止孕牛起卧不安,可用安溴剂100毫升加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脉注射。对损伤性流产,用30%安乃近30~50毫升肌肉注射,轻症牛每天注射2次,重症牛每天注射3次。硫酸阿托品5~10毫克,皮下注射,每天注射2次。
流产症状已较明显的孕牛,不宜用安胎药,例如子宫颈已开张,胎囊已进入阴道或羊水已流,则用助产的办法取出胎儿。
延期性流产,应设法取出胎儿。注射溶黄体药和子宫收缩药,例如肌肉注射前列腺素25毫克。对胎儿浸溶性流产,可用消毒液0.1%雷佛奴尔溶液、0.05%高锰酸钾溶液等反复冲洗子宫,以便排尽内容物。当死亡胎儿不易排出时,可采用碎胎术分段取出,必要时进行剖腹取胎术。流产后往往伴有胎衣不下,此时及早向子宫内投放抗菌消炎药。
布氏杆菌病引起的流产,不治疗,直接淘汰。
4.预防
流产在奶牛场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引起流产的因素较多,流产后又无典型的病理特征,特别是散发性的这就给诊断,防制带来了困难;加上生产单位条件所限,化验检测手段的欠缺,致使真正流产原因不明,为了能使流产尽量减少,奶牛场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奶牛体质
日粮供应要合理,要充分注意饲料中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应量,以防营养缺乏的发生。饲料品质要好,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不哄赶牛只,不打牛,给牛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兽医、配种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技术上的事故发生。
对临床病牛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早促进康复,防止因治疗失误、拖延病程而引起继发感染。
(2)加强防疫、定期进行疫情的普查
在牛场内,每年应定期对布氏杆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这些目前奶牛场最易流行的疫病作血清学检查,以了解其在牛群中的感染情况,也为判定流产提供依据;对于感染牛场,应按照传染病的控制方法进行处理。
(3)加强对流产牛及胎儿的检查
流产后,对流产母牛应单独的隔离,全身检查,胎衣及产道的分泌物应严格处理,确系无疫病时,再回群混养。
对流产胎儿及胎膜,应注意有无出血、坏死、水肿和畸形等,详细观察记录。为了确切病因与病性,可采取流产母牛的血液(血清)、阴道分泌物及胎儿的真胃、肝、睥肾、肺等器官,进行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从而真正了解流产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予以防制。
五、胎衣不下
1.病因
(1)长期使用单一或品质很差的饲料原料,例如玉米面、豆饼粉、麦麸等,导致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缺乏与不足;
(2)胎次和年龄的增高,使奶牛生殖机能逐渐减退,子宫弹力逐渐下降,产犊后子宫收缩无力,致使奶牛胎衣不下;
(3)妊娠期间子宫感染,发生子宫内膜炎、胎盘炎;
(4)胎儿过大或双胎使子宫过度扩张,继发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5)催产素分泌不足;
(6)干乳期运动量不足,光照时间短;
(7)奶牛营养不良、消瘦或过度饲喂精料使得机体过肥等均可导致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2.治疗
分娩10~12小时未见胎衣排出即可处理,夏季可在分娩后6~8小时处理。一般不提倡手术剥离。处理方法如下:
(1)产后6~8小时肌注垂体后叶素100~150单位,2~4小时复注一次,以促进子宫收缩;
(2)子宫内灌注宫得康,肌注催产素20~40毫升,消炎、收缩子宫,促使胎衣排出;
(3)子宫内灌注10%高渗盐水1 500毫升一次性灌注,促使胎盘绒毛脱水收缩,从而从宫阜中脱出,一般4~6小时即见胎衣排出;
(4)抗菌消炎,强心补液。
3.预防
(1)加大对干乳期母牛的运动量及光照时间的控制,同时进行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E、维生素D 3,肌注每隔15天一次,至产前一月,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2)对老龄、高产和有胎衣不下病史的母牛,可在临产前一周内隔日注射2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
(3)产后让犊牛尽快吮乳。
六、前胃迟缓
前胃迟缓是指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后移,在瘤胃内发酵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甚至全身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舍饲牛群多发本病。
1.病因
(1)长期饲喂单纯、品质低劣的饲料如喂稻草及未经合理加工调制的麦秸;精料饲喂过多,粗饲料饲喂不足;饲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或块根饲料中混入的泥沙过多;饲养班次的改变;
(2)天气寒冷,运动不足,患感冒,或分娩、妊娠,手术、创伤等剧烈疼痛引起;
(3)继发于其他前胃疾病,骨软症,酮病,子宫内膜炎,肝片吸虫病,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等。
2.症状
食欲突然减退或废绝,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有的出现异嗜;体温,呼吸,脉率正常;病初牛粪变化不大,随后呈块状或索状,干硬,色暗,被覆黏液;严重时,病牛脱水、酸中毒、卧地不起,牛粪呈黄绿色水样,恶臭。
3.治疗
(1)10%盐水500毫升,10%安钠加20毫升,25%葡萄糖500毫升,5%氯化钙150毫升,5%碳酸氢钠500毫升混合一次静注;
(2)肌肉注射比赛可灵20毫升(孕牛禁用);
(3)液体石蜡1 000毫升,苦味酊30毫升,混合一次内服;
(4)停喂精料,给以优质干草。
七、瘤胃臌胀
瘤胃臌胀是由于瘤胃内容物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不能正常排出,瘤胃体积增大压迫肺脏和腹腔器官,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腹腔器官缺血的一种疾病。分为泡沫性瘤胃臌胀和非泡沫性瘤胃臌胀两种。
1.病因
(1)大量饲喂多汁、幼嫩的青草或豆科植物等易发酵的饲料,例如苜蓿,三叶草,野豌豆,嫩甘薯藤,白菜叶等;
(2)大量饲喂含蛋白质高而又未经浸泡的饲料如大豆、豆饼等;
(3)饲喂发霉、变质、堆积发黄或经雨淋、潮湿的饲草;
(4)继发于食道梗塞、产后瘫痪、酮病、创伤性网胃炎等。
2.症状
病牛精神不安,无食欲;腹围增大,左侧肷窝部隆起,甚至高出腰角;病牛腹痛,后肢踢腹;触诊肷部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清鼓音。随着病情加剧,呼吸越来越困难。继发性瘤胃臌胀,先有原发病表现,后逐渐呈现瘤胃臌胀的症状。
3.治疗
(1)轻症病例,使牛保持前高后低之势,可用一木棒横衔于牛口内,或不断牵引其舌,促进气体的排出;
(2)重症病例,立即穿刺放气或用胃导管放气(非泡沫性鼓气时),或用植物油500毫升,温水1 000毫升制成乳剂一次内服(泡沫性鼓气时);
(3)制酵用鱼石脂20克,松节油30毫升,酒精30毫升,温水适量,混合一次内服;
(4)10%氯化钠500毫升,10%安钠咖20毫升,5%碳酸氢钠500毫升,维生素C 0.5克,混合静脉注射,2次/天,以恢复瘤胃机能。
八、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是牛采食了大量粗纤维饲料或容易臌胀的饲料后,蓄积于瘤胃中使瘤胃扩张,瘤胃运动和消化机能发生障碍,形成脱水和毒血症的一种疾病。
1.病因
(1)采食大量富含粗纤维的饲料,例如稻草、甘薯藤、豆秸、花生蔓等;
(2)突然变更饲料,特别是将品质低劣、适口性较差的饲料换成品质好、适口性好的饲料时,牛过度贪食而发病;
(3)饲养管理不当,牛过度饥饿,一次采食过多;
(4)可继发于前胃弛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等疾病。
2.症状
病牛反刍减少或停止,食欲不振,鼻镜干燥,先是嗳气不断,后停止,背腰拱起,后蹄踢腹,粪便迟滞,干少色暗。腹围膨大,特别是左腹部膨大,左肷窝触诊有较硬的内容物,左肷部重压成坑。叩诊瘤胃区可听到浊音。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呼吸困难。
3.治疗
(1)禁食一两天;
(2)硫酸镁500克,鱼石脂20克,75%酒精50毫升,温水4~5L,一次内服以排空胃内容物;
(3)泻下后用苦味酊60毫升,稀盐酸30毫升,酒精100毫升,常水500毫升,1次内服,每日1次,连用数日,以恢复食欲;
(4)5%葡萄糖生理盐水1 500毫升,5%碳酸氢钠1 000毫升,20%安钠咖10毫升,维生素C 0.5克,混合静脉注射,2次/天;
(5)经上述疗法无效时,切开瘤胃取出其过多的内容物(参阅家畜外科手术学书籍)。
九、瘤胃酸中毒
酸中毒,是奶牛采食过量的精料或长期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料或富含碳水化合物饲料后,在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消化紊乱,先兴奋后抑制,脱水,休克,毒血症和高死亡率的一种疾病。
1.病因
(1)精粗比例不当,精饲料喂量过大,粗饲料(干草)品质低劣,进食不足,特别是食入过量加工成粉状的精料,例如玉米粉、豆饼等;
(2)过量饲喂含糖量高的块根块茎类饲料如红薯、马铃薯等以及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3)临产牛、高产牛抵抗力低,寒冷、气候骤变、分娩等应激因素都可促使该病的发生。
2.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经过。磨牙空嚼、流涎、口腔有酸臭味,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腹泻,粪酸臭;脱水症状明显,眼球下陷,尿液减少,产奶量急剧下降;体温偏低,脉搏增数,呼吸加快;瘤胃液pH值降到4.5~5.0,血液pH值降到6.9以下,尿液pH值降低(正常为7.8~8.7)至5.0以下。后期瘫痪卧地不起,眼球震颤,最后昏迷而死。
3.治疗
(1)5%碳酸氢钠1 000毫升,5%糖盐水2 000毫升,静脉注射,2次/天,直至尿液pH值达6.6以上;
(2)排除瘤胃内酸性物质,先用28~30℃温水25~30公斤洗胃,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反复多次;
(3)预防继发感染和休克,可肌注抗生素。
预防时,主要是日粮供应要合理,精粗料比要平衡。干奶期精料不应过高,以粗料为主。同时,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碳酸氢钠拌喂。
十、瓣胃阻塞
瓣胃阻塞是食物积滞在瓣胃内,干涸,使瓣胃扩张、坚硬、疼痛,导致严重消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中兽医称为“百叶干”。
1.病因
(1)长期饲喂干草、糟粕以及粉状饲料(谷粉、谷糠、麸皮、酒糟、豆渣等),饮水不足,吃了混有泥沙的饲料;
(2)牛患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真胃积食或肠便秘、瓣胃炎、生产瘫痪等也可继发本病。
2.症状
(1)病初呈现前胃迟缓症状,食欲减退,反刍缓慢,嗳气减少,鼻镜十燥,瘤胃蠕动音减弱,瘤胃内容物柔软;
(2)后期反刍、嗳气停止,鼻镜干裂,瘤胃蠕动停止,有时继发瘤胃膨胀,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触诊瓣胃时,疼痛不安,躲避检查,瓣胃穿刺,可感到瓣胃内容物硬固,一般不会由剌针孔自行流出瓣胃内液体;
(3)排粪迟滞,色暗成球,算盘珠样,重者排粪停止。
3.治疗
(1)硫酸镁或硫酸钠400~500克、常温水8 000~10 000毫升,或液体石蜡1 000~2 000毫升,或植物油500~1 000毫升,一次内服,同时可应用士的宁0.015~0.03克,皮下注射(体弱、妊娠母牛、心肺功能不全病牛,忌用这些药物);
(2)10%氯化钠溶液100~200毫升、20%安钠咖注射液10~20毫升,静脉注射;
(3)瓣胃注射,可用10%硫酸钠溶液2 000~3 000毫升,液体石蜡或甘油300~500毫升,普鲁卡因2克,盐酸土霉素3~5克,配合一次瓣胃内注入。注射部位,在右侧第9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相交点,略向前下方刺入10~12厘米,回抽注射器,判明针头已刺入瓣胃时,方可注入;
(4)瓣胃冲洗术即应用瘤胃切开术,用胃管插入网-瓣孔,冲洗瓣胃。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充分饮水,及时输糖补液。
十一、蹄叶炎
蹄叶炎是指蹄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
1.病因
(1)饲料中精饲料喂量过多,粗饲料不足或缺乏,引起瘤胃酸中毒;
(2)奶牛分娩时后肢的水肿使蹄真皮的抵抗力降低;
(3)继发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炎、酮病、妊娠毒血症等,都可能是本病发生的因素。
2.症状
急性病例,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40次/分钟以上,心动亢进,脉搏100次/分钟以上。食欲减退,出汗,肌肉震颤,蹄冠部肿胀,蹄壁叩诊有疼痛。慢性病例:全身症状轻微,患蹄变形,见患指(趾)前缘弯曲,趾间弯曲;蹄轮向后下方延伸且彼此分离;蹄踵高而蹄冠部倾斜度变小;蹄壁伸长;系部和球节下沉,弓背,全身僵直步态强拘、消瘦。
3.治疗
(1)为缓解疼痛,可用1%普鲁卡因20~30毫升行指(趾)神经封闭;
(2)成年牛泻血2 00毫升,放血后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 000毫升、5%葡萄糖液1 000毫升;
(3)对慢性病例,加强饲养,供给易消化饲料,并辅以对症治疗,以促机体营养和体质恢复。
十二、腐蹄病
腐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
1.病因
(1)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钙磷比例不当;
(2)管理不当,运动场泥泞潮湿,牛蹄长期浸泡,修蹄不定期;
(3)尖硬异物引起牛蹄外伤,造成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结节状梭菌等细菌的感染。
2.症状
(1)蹄趾间腐烂为乳牛蹄趾间表皮或真皮的化脓性或增生性炎症。通过蹄部检查可以发现蹄趾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地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病牛跛行,以蹄尖着地。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有的以患部频频打地或蹭腹。犊牛、育成牛和成年乳牛都有发生,但以成年牛多见。
(2)腐蹄腐蹄为乳牛蹄的真皮、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表现在两蹄肢中的一侧或两侧。四蹄皆可发病,以后蹄多见。成年乳牛发病最多,全年皆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最多。
病牛站立时,患蹄球关节以下屈曲,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肢患病时,患肢向前伸出。进行蹄部检查时,可见蹄变形,蹄底磨灭不正,角质部呈黑色。如外部角质尚未变化,蹄后见有污灰色或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也有的患牛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之外,大小由黄豆大到蚕豆大,呈暗褐色。
炎症蔓延到蹄冠、球关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步行呈“三脚跳”。化脓后关节处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病牛全身症状加剧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产乳量下降,常卧地不起,消瘦,治疗困难。
3.治疗
(1)蹄趾间腐烂以10%~30%硫酸铜溶液,或10%来苏儿水洗净患蹄,涂以10%碘酊,用松馏油涂布(鱼石脂也可)于蹄趾间部,装蹄绷带。隔2~3天换药1次,常于2~3次治疗后痊愈,也可用烧烙法将增生肉烙去。
(2)腐蹄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进行全身治疗。当奶牛患慢性腐蹄病时,应将病牛从牛群挑出,单独隔离饲养。并将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质部腐烂的黑斑,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为止,然后用10%硫酸铜冲洗患蹄,内涂10%碘酊,填入松馏油棉球,或放入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最后装蹄绷带。
4.蹄保健的重要性
蹄病是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的常见病,特别是舍饲、栓养的奶牛,发病率较高。蹄病影响了奶牛的健康,使产奶量降低、奶牛利用年限缩短,蹄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四大疾病”之一。为减少奶牛蹄病对生产的危害,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引起蹄病的病因,并制定有效的保健方法,以达到降低发病率、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
5.蹄保健的方法
(1)实施科学的饲养即根据奶牛不同的生理状况,如根据年龄、胎次、产奶量、膘情、季节、怀孕与否及时间等条件,给予青、绿、干、粗、精多样搭配的全价日粮,防止过多或不足,减少疾病的发生。
(2)科学的管理条件必须保证环境(包括厩舍、运动场)清洁卫生,运动场应有利于排水,经常清除异物、瓦砾、石子等,冬季应及时清除粪尿,保持场地平整,清洁干燥,夏秋季防止积尿、粪、污水,在引进和转入生产的牛,应在产前数月,转入硬地面车间。
(3)及时诊治奶牛疾病例如乳房炎、子宫炎、酮病、肢体病等,防止继发蹄病,经常注意观察巡视牛的肢蹄疾病,及时诊断治疗。防止延误而不可收拾。
(4)在牛场及养牛小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应了解蹄病及其在奶牛生产上的重要性,配备修矫蹄器械。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修蹄,如各种变形蹄,常见的蹄病治疗后也应进行修蹄,促进痊愈。修蹄应采取及早、渐进性,切防“一次性”解决问题。
十三、奶牛酮病
酮病是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血液中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含量异常增多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又称酮血症。
1.病因
(1)为追求产奶量,过多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精饲料,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粗饲料饲喂不足;
(2)继发于真胃移位、创伤性网胃炎、子宫内膜炎及产后瘫痪等疾病;
(3)产犊时母牛过肥,维生素B 12不足(钴缺乏),大量泌乳等促进本病的发生。
2.症状及诊断
(1)多发生于产后6周内、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
(2)特征症状:皮肤、呼出气、尿、乳有烂苹果味(酮味);
(3)消化障碍:患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喜食粗料厌食精料;
(4)初期病牛兴奋,后期精神沉郁,凝视,步态不稳,后肢伴有轻瘫。
3.治疗
(1)50%葡萄糖,1 000毫升,氢化可的松100毫克,维生素C注射液40毫升,辅酶A 500IU(国际单位),以上药物一次静注,2次/日;
(2)5%碳酸氢钠液500~1 000毫升静注,每日1次,或内服碳酸氢钠片100克,每日2次;
(3)当精神兴奋时用镇静药如肌注氯丙嗪,当精神沉郁时使用强心药如肌注安钠咖,同时使用兴奋瘤胃药如皮下注射新斯的明;
(4)护理时,减少精料,增喂青绿料和粗饲料,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