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阶段,西北的高等教育,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数量上迅速增加,水平也不差,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一流院校的加盟,使得西部地区的高校呈现出不让京、津、沪地区的态势。
当然,受强大的政治传统的影响,作为首都的北京地区的高校发展水平超过了国内其它地区,取得了权威性的地位。
4
从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起,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这个变化过程真正完成了,中国摆脱了被动的“一边倒”地位,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参与到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演变中。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关系多元化的格局。面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了近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重大战略判断,并适应这种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地理区位优势,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进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使中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
这种重大转折对西北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北地区深处内陆,没有与海外广泛接触的地理优势,西北地区的企业全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有企业,且一大部分是军工企业,因而转型难度甚大,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化改革中,一度步履蹒跚,落在了东部地区之后。西北地区不像京津地带那样有政治中心的优势,也不像东南沿海地区那样有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高等教育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很多西北高校培养出且在西北地区研究成名的学者,纷纷调入北京、上海等能提供更广阔发展平台的高校;西北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也纷纷南下,到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一带就业,以至于当时南方一些地级城市的师范学院的教师和西北师范大学的教师开玩笑说,他们都快成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分院了。
从全国大局来看,这一时期,西北地区教育对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迅速崛起,中国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制造业大国,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西北地区的人才输出,正是西北地区在过去数十年的苦心积累,才培养出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技术工人,为东南沿海地区提供了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源,这是永不磨灭的功绩,也是西北地区教育对国家数十年的投入做出的回报,证明了发展西北地区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对于西北地区,而且对于全国的发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对西北地区的教育界来讲,能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出如此重要的贡献,是我们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