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7455400000023

第23章 海河卷(23)

唐山是重工业城市,冶金、发电、陶瓷、煤炭等行业发达,恰恰这些行业是用水大户,以工艺水的深度处理回用、厂际串联用水、推广节水新工艺新设备作为企业科技节水的重点。到2004年,唐山市721家企业实施节水技改工程727项,总投资25347万元,实现年节水22159万立方米。

唐钢是唐山节水型企业的典范之一,他们投资约5500万元,用于废水回收利用和利用地表水,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5 .5%。像唐钢这样的省级节水型企业,唐山市已经增加到60个。截至2009年,唐山市已建成迁安市、滦南县两个国家级节水增产示范县,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区15个。唐山市工程节水面积达到424万亩,年可节水4 .8亿立方米。

接下来的举措是:中水、疏干水、雨洪水并用。这个市把寻求替代水源放在了非传统水源开发上,目前每年可利用中水、疏干水、雨洪水和微咸水25600万立方米。其次,唐山加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3年来,唐山市共建谷坊坝15425座,修建梯田6258公顷,完成造林21258公顷,封山育林5586公顷。2002年至2004年,已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13条小流域治理通过了省级验收。

“我们唐山还是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尚有51万多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唐山水务部门在纪念碑广场进行节水宣传,数百名市民前来倾听,并被当前水资源的紧缺形势所震惊。据唐山市水务局王秋岭副局长介绍,唐山市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平均降雨量648毫米。全市水资源量为26 .2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0立方米,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随着唐山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开发不足,难以完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淡水需求;过量用水,特别是人为的浪费和污染水,加剧了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唐山是个能源大市,冶金、煤炭、发电均是高耗水行业,对水资源形势是个挑战,这更将节水问题提上关键位置。

多年来,唐山水务部门加强依法治水、科技节水,每年利用中水、疏干水、雨洪水2 .56亿立方米。唐山市目前已建成西郊等4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市中心区日污水处理能力36 .9万吨,处理率达65%,高于全国40%左右的平均水平。2002年,唐山被命名为全国10个首批节水型城市之一。截至去年底,唐山市已有545个村30 .05万人解决饮水难问题。唐山城乡饮水安全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51 .45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水源严重污染15 .3万人,局部严重缺乏饮用水13 .09万人。

说到安全饮水,有必要说一说发生在33年前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当时,正值酷暑,人们迫切需要饮水和用水。但一时无法找到可供饮用的、适宜的水源,又无运水工具,人们不得不就近取各种不卫生的水饮用,包括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甚至是工业废水等。从而造成居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当时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水源普遍受到有机污染,大肠菌群普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这就必然导致震后早期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急剧增多,短期内达发病高峰,1976年7月底至8月底,当地菌痢发病率为9 .72%~18 .6%。而1975年同期的发病率仅为0 .13%~11%。通过对流行因素的分析,可以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不卫生的饮水所致。当时一度出现全国治疗肠道疾病的药出现紧缺的现象。这和当时社会的特殊环境与科技不发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3年后,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灾区的安全饮水问题格外引人注目。当救灾大军正争分夺秒抢救有形的生命之时,无形的防疫战线警钟已经长鸣。“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控制灾区的传染病流行,不能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我们将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灾区的人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防疫组组长、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然而,交通中断,带来的不仅仅是救援的难度,也带来了防疫的难题。特别是饮水卫生问题,对于集中供水的地方,卫生问题会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分散式饮水,会难以控制卫生问题。地震后,灾区的建筑物往往都会大面积倒塌,供水设施会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集中式供水中断,而分散式供水和农村供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管淤砂、井管错裂等。所以,汶川震后初期,卫生防病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供应,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饮水卫生尤为重要。要尽快对饮水卫生加强管理。

实践表明,经过快速的水质检测,尽快掌握可做临时供水水源的有关情况【包括水源分布点周围的污染与卫生防护情况,供水构筑物的破坏情况等】,尽快确定可供饮用的水源等,无疑是震后早期的应急之需。同时,还要大力开展饮水消毒与广泛的水质卫生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如果我们处置不当,不能够开展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确实可能出现瘟疫的流行。因为在大灾之后,卫生环境会遭受严重的破坏。食品、饮用水的获取会面临很多的困难,灾民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不能有效开展水源保护、环境消毒、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可能带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可能发生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一些由病毒和细菌传播的传染病,以及以蚊虫、媒虫为媒介的传染病。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抗震军民的共同努力,灾区的水源得到很好的保护,没有发生严重的传染病。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治水管水工作,为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实现安全用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3年,弹指一挥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同样是大灾,一个传染病流行,一个大灾之后无大疫,根本原因就在于实现了科技治水,这就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我们国家的进步程度。30年的路不长,但需要我们艰苦跋涉付出多少汗水才能抵达今天啊!庆幸的是,我们成功抵达了,不仅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抵达了心灵的一个制高点,可以冷静地俯视昨天。

五、多元化水利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唐山水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确立,唐山水利由过去单一为农业服务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治水思路也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利开始肩负起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这两副重担。改革开放30年,水利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建设等、靠、要做法,水利建设由单纯依靠国家投入逐步向多元化投入转变。几年来,唐山市以股份制、土地置换等形式筹资分别实施了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海港开发区供水二期工程、滦河迁安段生态防洪堤工程等大型水利建设项目,还通过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等形式吸引大量民间资金,实现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良性循环。水利管理由依靠行政手段逐步向法制化转变。以1988年《水法》和2002年新《水法》颁布实施为契机,转变职能,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健全法规体系。30年来,先后出台了《唐山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和《唐山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及规范性文件35个。水资源管理也纳入法制轨道,实现了计划用水管理,依法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确保了建设项目的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推行水利政务公开和水利行政审批制度,健全监督机制,依法治水、节水取得显著成绩。

防汛抗旱并重,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是唐山市治水的重要举措之一。唐山市充分利用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防洪减灾体系,依法防洪,科学防洪,做到紧张有序,科学调度,取得“96·8”抗洪斗争胜利,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同时,通过引调水工程,满足了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需求。特别是针对连续多年降水偏少、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作物因旱成灾的现状,加强了蓄、引、节、调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减灾作用,为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

引滦入唐供水工程建成后,境内4座水库上下贯通,联合调度运用,为唐钢、大唐、电厂、碱厂等一批国有企业和市区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供水保证。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调引滦河水194 .57亿立方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加强了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在北部山区建成华北最大的集雨水窖群,全市集雨水窖达到10万个,蓄水能力200多万立方米,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发展。在平原和低洼区,充分利用境内河流、节制闸涵、橡胶坝、深渠河网和平原水库等工程设施蓄水,年蓄水量达1亿立方米左右,大大缓解了抗旱用水不足的紧张局面。

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唐山市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发展打水源井等多种农村饮水工程,实施人饮解困工程项目,30年间累计解决486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全市农村饮用水含氟量超过1 .5mg/l的村已基本解决饮水困难,结束了农村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在农村饮水标准提高后,2008年投入资金8 .5亿元,解决2450个村、213 .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村群众健康水平。

在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这个市的做法是广泛开展以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了“围山转”治理工程和“十、百、千”示范工程,山区形成了坡、顶、沟兼治的立体防治体系,每年可增加蓄水能力1亿立方米,拦蓄泥沙670万吨。建成后的水土保持工程不但发挥了显著的蓄洪、减缓洪水下山的作用,还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水源状况。

近年来,这个市先后完成了陡河市区段综合治理、滦河迁安市区段防洪生态治理、迁安西沙河改线、蓟运河堤防加固和还乡河城区段治理等工程,5条主要行洪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至100年一遇,重点地段达到100年一遇。实施了邱庄水库、陡河水库续建加高工程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使纳入唐山市管理的各类水库纷纷摘掉了病险水库的帽子。通过联合调度运用,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环境效益。随着唐山经济发展中心不断向沿海转移,投资3 .2亿元建成高标准海堤120公里,大大提高了全市沿海地区抗御风暴潮能力。

在水资源配置和蓄水工程上,唐山市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1978~1984年,投资4 .56亿元,建成了引滦入唐输水工程;1987~1989年,建成了唐山碱厂自陡河水库引水工程,年输水能力为1500万立方米;1993~1995年,投资7800万元,完成了海港开发区一期引水工程,年供水能力为1500万立方米,二期供水工程于2008年投资1 .97亿元完成;2003~2006年,投资7 .8亿元,完成陡河水库向曹妃甸工业区引水工程,年供水能力达8500万立方米。潘家口、大黑汀和上关水库等一批水库发挥了蓄水效益。实施了平原河道建闸蓄水工程,建成大中型节制闸、橡胶坝29座,年可增蓄河道径流8642万立方米。加大了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农用机井保有量达到9 .4万眼,21处万亩以上灌区实现井渠双灌,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13万亩。通过对陡河灌区和滦河下游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多元化水利思想,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水利人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观念使唐山的治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百川沸腾,山冢诅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于是,唐山水利人就具有了水的灵性与坚硬的柔软,水也便发挥出了潜在的巨大能量,为人类尽情展示着它的宽广和隽永。我每次回家乡采风,都不忘看一看家乡的水,品一口家乡的水,心里总是湿润润的,我知道,是唐山的水滋养了我的心灵。

六、宏观调控水资源

唐山市是河北省率先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城市。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2004~2006年,这个市利用3年时间编制完成《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这是全省第一家市级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在水资源配置研究方面,这个市着重就如何利用好现有水资源、突破水资源的行政区域局限配置水资源及海水、空中水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做了专题谋划,组织完成引桃入港、引桃入曹、引滦入堡等3个前瞻性课题和《沿海“四点一带”地区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唐山市沿海“四点一带”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研究》两个报告,有效提高了沿海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为了有效地对水资源加以保护,唐山市启动实施了城区自备水源井关停和地下水限采工作,陡河水库、邱庄水库等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水环境保护等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城乡统筹的理念,把城市河道纳入流域、区域水系中统筹规划,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增强引排能力,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