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乘着火车游西藏
7475900000015

第15章 朝圣之旅--带着虔诚之心沿着圣灵足迹谒拜(1)

朝圣之旅之特色

西藏,自古相传便是神居住的地方。这方离天最近、日光格外明媚灿烂的土地,孕育了古吐蕃时代的金戈铁马,君王和公主的爱情故事,藏传佛教法号悠扬的高原古城。在现代继续谱写着她的美丽,她的传奇,她的迷人,她的善美。今天,西藏作为宗教的圣地,迎接着世界各地的虔诚朝圣者。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古称“惹萨”.相传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水塘,称“卧塘”,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宗教圣城。当无数朝圣者在拉萨、在西藏各地,沿着圣灵的足迹一一谒拜时,心灵在庄严中得到了净化,生命在虔诚中得到了升华。

一、旅游线路

那曲地区

那曲自古以来就是西藏的通衢之地,自青海湖到三江源,翻越唐古拉山至那曲地区的聂荣县,经黑河(那曲)、当雄到拉萨的唐蕃古道又被称为“通藏大道”.文成公主就是走的这条道。

那曲东部有丰富的朝圣、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内容,譬如巴青的梅木溶洞、比如的白嘎羊秀风景区、嘉黎的荣拉风景区、多多卡骷髅墙、索县的赞丹寺、路布寺……苯教源头:古象雄园遗址除了神山圣湖之外,文部地区还有一处距今约1600多年的古象雄国遗址,建于山腰,为石头建筑,规模宏大。

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孕育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宗教“苯教”的发源地。根据史载,苯教的缔造者辛绕是象雄第一代国王,因此象雄信奉苯教,并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苯教传说象雄的都城是在被称为琼隆银城的地方,琼隆在今阿里扎达境内,而扎达土林中也确实有不少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和岩画。在那曲尼玛县文部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有大片遗址,也被称为象雄都城之所在。

穷宗地处达果山脉中段以西处,规模可观的遗址群背依达果雪山,西临当惹雍错,地势雄奇,富有王国都城之气势。遗址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似一个扼险而踞的大石堡山寨。由于临近大湖,遗址附近草场小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量多,牧草丰美,盛产优质的克什米尔小山羊,在这里不时可发现藏北牧人的帐篷。

这两地是否象雄之都尚需考证,但它们有一共同点,那就是都曾处于象雄势力范围之内。

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

藏北名寺孝登寺

孝登寺坐落在那曲镇的中心。那是一座巨石垒成的碉楼式建筑,高大的寺顶矗立着两座作为守护法轮的金黄色法轮,法轮左右两只灵兽相向而立。

比起拉萨的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来,孝登寺确实说不上雄伟,但是在茫茫羌塘草原的佛教寺庙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珠康活佛是这座寺庙的寺主。

两百多年前,藏北草原还没有寺庙,拉萨色拉寺的几个僧人在这里搭了几顶牛毛帐篷进行法事活动,取名为“孝登嘎尔巴”,意即“孝登帐篷庙”,这就是孝登寺的缘起。公元1814年(藏历木狗年),经当时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批准,建起了一座12根柱子的经堂,这是孝登寺的第一幢房子。不过僧人们还是住牛毛帐篷,过着牧民般的生活。现在孝登寺大殿前独特的经幡门也许还带着对帐篷庙的记忆。

寺庙有了,经堂有了,藏北僧俗各界希望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根本活佛。

安多千户策仁曲结带着这个愿望来到拉萨色拉寺。当时寺里有位珠康活佛,正在后山宗喀巴大师修行过的山洞内苦修。珠康通晓五部大论,显密两法,造诣精深,美名早已传到藏北各地。经过安多千户和各界代表的再三恳请,珠康活佛只好告别拉萨来到藏北,担任了孝登寺的第一任法台。他在这里兴修僧舍,整顿寺规,建立经学制度,制定佛事活动的仪轨,还兴建了6座子寺。孝登寺从此走上了正轨。现在寺内共有5名活佛,18位格西,130多名扎巴。

孝登寺寺后山坡上还有一座隶属于该寺的尼姑寺。

近年来,孝登寺恢复了名为“羌”

的宗教舞蹈。其中有一个赤足舞蹈最为精妙,令人心醉神迷。僧人们戴着顶端插三角旗的面具,身穿带大披肩的色彩鲜艳的服装,赤膊跣足。舞将起来一个亮相,双臂或弯曲或伸展,双膝微弯,足尖勾起,足掌内翻,颇具南亚风格。

寺主七世珠康活佛现为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佛协主任委员。珠康活佛在藏北草原有很高的声望,草场纠纷、生病消灾都来找他,当地牧人都十分信奉他。

拉萨市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后,看中了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环抱中的泛“蓝色欢乐之波”

的吉曲河(拉萨河)壮美的河谷,将首府从雅隆迁都到此,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家对藏区的扶持政策的落实,拉萨在交通、通信、工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以及中尼公路都在拉萨交汇,拉萨机场开通了通往全国主要城市和临近国家的航班,特别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更是给西藏的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交通的发展,加上拉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使得拉萨成为旅游者重要的朝圣目的地。

楚布寺:从印度飞来的圣山

它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主寺,也称“磋卜寺”.地处堆龙德庆县西北的楚布河上游,距拉萨西郊70公里,海拔4300米。1187年由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修建。该派黑帽系历代转世活佛都驻锡在此。

传说楚布寺是从印度飞来的。另一种说法是有位苯教活佛将施有其法术的咒语深埋此地,成为苯教的“伏藏”.后来,“伏藏”四溢成沟,这里便被称为“楚布”,即“溢出成沟”的意思。

寺庙背靠吉钦波神山,依山而建,门前是急湍的楚布河,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山峰。蓝天白云下,古老的佛刹显得十分雄伟壮观、幽静、庄严。

楚布寺包括经堂、佛堂、护法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活佛私邸及僧舍等部分。在十七世噶玛巴的起居室,还放着他当年的玩具。寺庙中供养着大量用作避邪的动物标本,如牦牛、老虎、豹子等,栩栩如生,看起来有点吓人。由于十七世噶玛巴活佛已于2000年出走印度,整个寺庙冷清下来。

楚布寺珍藏着大量稀世文物如:镇寺之宝--空住佛,是八世噶玛巴为纪念其上师而塑造的银像。因传佛像完工之后竟自动在空中悬浮达7天之久,故有空住佛之说。江浦寺建寺碑在楚布寺大殿内,上面刻有古藏文。楚布大佛高约6米,传说为二世噶玛巴所铸。十六世噶玛巴1981年于国外圆寂后火化而得舍利子,其腿骨上的一颗舍利子被带回楚布寺。此舍利子居然在几年后自动显现了一个约四分之一厘米高的佛像。此外还有米拉日巴用过的钵、都松钦巴的僧帽等。

环抱着楚布寺的吉钦波神山上也有一系列著名景点,如天葬台、静修室和历代噶玛巴闭关洞、十七世噶玛巴转山时于石头上留下的心咒字样等。

金色圣殿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意为佛殿),位于布达拉宫的东南方向,是拉萨市的中心。大昭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最早的木结大昭寺金顶构建筑。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在大昭寺建寺前,原址是一个小湖名叫“吉雪印卧堂”,被认为是魔女罗刹的心脏,用佛殿镇住她方能使这一方平安。人们用成群结队的山羊背土填湖。藏语中山羊叫“惹”,土称“萨”,所以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字,并逐渐衍变为今天的“拉萨”,现在还有一些年长的藏族人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寺庙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建的经堂。“大昭”这个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大昭寺刚建成时,仅有八个殿堂,供奉着众多的佛像,那时拉萨甚至整个西藏还没有僧人。后来经过历代修建和扩建,增设了回廊和院落等,最后形成今天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规模。同时,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房屋也逐渐多了起来,所以在拉萨流传着“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最早的僧侣只是看管寺庙,寺庙和僧侣都不属于具体教派。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这里举行传昭大法会,历代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设于寺内。

大昭寺殿高4层,上覆金顶。建筑的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它也是多民族和平共处的历史见证。

大昭寺的主体是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觉卧佛像)的正殿,它在全世界佛教徒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年四季,沿着八廓街转寺和在大昭寺内外顶礼膜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色拉寺:格鲁派朝佛圣地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汁丹寺、哲虾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全名为色拉大乘洲,正名“特钦林”,意为“大乘洲”.位于拉萨市北郊色拉乌孜山由麓,初为宗喀巴和贾曹杰、克仁杰二弟子修行之所,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释迦也失在此建寺,后世加以扩建,全盛时期色拉寺僧人5500人,仅次于哲蚌寺。寺院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14964平方米,由措钦大殿,吉、麦、阿巴三个扎仓和33个康村组成。此外,寺院还有众多的下属寺院、惹坠(修行寺)、喇计(活佛公署)等,分布在卫藏各地,包括热振寺、策色拉寺辩经默林、帕邦喀、格桑拉让、普布觉拉让、曲桑赞丹林惹坠、扎西曲林惹坠、帕隆惹坠、热卡则惹坠、达丹松布惹坠、觉布惹坠、乃部端惹坠、嘎日贡巴等。

由于自然灾害、战乱,色拉寺在历史上曾经遭到破坏。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色拉寺的维修,曾多次拨专款进行修缮。色拉寺已成为广大僧侣研习佛学、从事宗教活动和信徒朝佛参观的重要圣地。

措钦大殿,宗教事务管理中心,也是寺内最大的殿堂,位于色拉寺东北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拉藏汗资助建造。高四层,由殿前广场、大经堂和5个佛殿组成。殿前广场遍铺片石。大经堂门向南,门外为双排10柱的前廊,廊壁彩绘四大天王。经堂面积近2000平方米。中央以长柱升起天井,用以采光。殿堂原主供色拉寺创始人释迦也失塑像。七世达赖圆寂后,又制作一尊5米高的强巴佛鎏金铜像供于东侧,还有宗喀巴师徒三尊、格如坚赞桑布、多杰朗觉等格鲁派高僧塑像和1座圣尊塔。佛殿位于经堂后,共3座。强巴殿居中,主供措钦大殿主尊强巴佛,高约6米,两侧彩塑八菩萨立像和两忿怒神像,南墙经架上珍藏有永乐版大藏经,这是中国第一次木刻印刷的经书,是明成祖亲自馈赠的传世之宝。罗汉殿位于西侧,主供释迦牟尼像,两侧为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塑像,均为泥塑彩绘。

每座罗汉体内有释迦也失从中国内地带来的木雕罗汉一尊。塑像基本保留明代造像风格。大威德金刚神殿位于东侧,主供11面金刚牛头塑像,此外还有依怙神、白拉姆(吉祥天女)、朗色多闻天王等护法神像。殿两侧置经架经书。大殿二层两侧是僧舍,后部正中为强巴佛殿,强巴塑像两侧还供有格如坚赞桑布灵塔,杰尊曲吉坚赞灵塔和1座尊圣塔。佛殿的两侧是慈悲殿,主供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度母、六臂金刚等铜像。第三、四层为措钦堪布和赤巴的居室、经堂和喇吉办公的场所及达赖喇嘛来寺讲经时的居室。

吉扎仓,色拉寺扎仓中规模最大的扎仓。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后藏贡久洛真·仁钦森格创建。18世纪初,扎仓堪布娘东强巴伦珠进行了扩建。扎仓高四层,面积1700平方米,底层由经堂及5个佛殿组成。护法神殿供奉的马头金刚(丹珍)非常驰名。经堂共100柱,其内遍挂唐卡、伞盖及帏幔,四周墙壁绘释迦传记和各种护法神像,北部供有多座灵塔和造像,从东向西依次为二降神银塔、格西德钦希巴兰布灵塔、该扎仓堪布赤钦洛桑扎西灵塔、第一代热振活佛灵塔、第一代扎底曲桑活佛灵塔、第二代热振活佛灵塔。灵塔之间还供奉有八世达赖、十三世达赖、第二代和第九代热振活佛以及该扎仓的部分著名高僧、活佛的造像。佛殿位于经堂西北部,包括三世佛殿、马头金刚殿、强巴佛殿、宗喀巴殿、妙音殿等。三世佛殿位于经堂西侧,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和八菩萨像。马头金刚殿(达真拉康)供奉该扎仓创建人贡久洛真亲塑的马头金刚像以及依怙、忿怒神等护法神塑像,梁柱和墙壁上还挂有许多狰狞的面具。强巴佛殿供奉强巴佛,十一面观音等塑像。宗喀巴殿供奉宗喀巴及该扎仓历代高僧塑像。妙音殿主供妙音铜像。吉扎仓第二层有2个佛殿,强巴殿(协惹拉康)位于西侧,主供该扎仓保护神马头金刚的面容;观音殿(坚热赛拉康)位于东侧。第三层有一尊胜殿(朗杰拉康),所供造像已不存。第四层中间为达赖来寺讲经时的卧室,两侧为扎仓堪布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住房。吉扎仓所属康村、密村共有17个:哈东康村、知伙、达布、阿里、耶巴、洛巴、恰差、巴底、旦玛、切藏、究迪、切察、拉瓦、乃巴、桑罗、杰切、波娃。

麦扎仓,寺院早期建筑。永乐十七年由释迦也失创建。面积1600多平方米,共三层,第一层由经堂与4个佛殿组成。经堂主供释迦牟尼铜像,两侧有未来佛、无量佛、药师佛、妙音菩萨、宗喀巴师徒三尊、七世达赖、第三代策默林活佛、帕邦喀活佛等铜像。佛殿位于经堂北侧,自西至东依次为护法神殿(特乌拉康)、罗汉殿、释迦牟尼殿、宗喀巴殿。其中护法神殿主供护法神“特乌”,另供奉六臂金刚、白依怙神、十三面牛头金刚、忿怒神等塑像。第二层有太阳神殿(尼玛拉康)、甘珠尔经殿(甘珠尔拉康)。甘珠尔经殿中原藏有108部金粉书写的《甘珠尔》佛经和其他经典,20世纪60年代散失,后从它处搬来千尊度母小铜像,排置佛橱中。第三层中间为达赖卧室,两侧为扎仓的卧室及办公场所。麦扎仓下有16个康村:雄巴、蚌波、甲绒、麦擦、工布、耶尔巴、大温、绒布、贡如、米娘、泰布、阿热、玛尔依、波窝等。